作者:雷斯林來源:為你寫一個故事(raistlin2017)
昨天微博上看到一些博主在攻擊那位去世的UP主@墨茶official。
其言語之惡毒,讓人難以想像到底為啥有這麼大的仇恨。
她們說「墨茶辱女,死有餘辜」,證據居然是另一個疑似墨茶小號的B站帳號,發了一個視頻,標題是「最喜歡芭比發出哇哦的慘叫。」:
看到芭比,她們就覺得這是某反人類漫畫中的一個女角色,墨茶喜歡追著這位女角色打,所以推斷出墨茶本人也是個「恨女蟈喃」。
然而芭比明明是個非常大眾的名字,這裡的芭比,也只是CSOL中一個女性殭屍的名字,因為模型小很難背打中,而且跳躍突襲能力很強,所以很多人喜歡
就像玩王者榮耀的人追著蔡文姬打,玩LOL的人追著提莫殺,打DOTA的人都喜歡先切冰女一樣,只是一個遊戲角色而已。
這也能扯上性別和「厭女」,我是真沒想到的。
但這些人就是得出這個結論,不但得出這個結論,還一板一眼分析起來:
接著就是轉發抱團的辱罵狂歡,甚至還有博主表示要抽三個姐妹送草莓,就為了慶祝墨茶的悲慘去世。
更多的我就不截圖了。
02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她們會對墨茶有這麼大的惡意,畢竟墨茶和她們無冤無仇,到底怎麼爆發出這種仿佛殺全家惡恨意的。
其實這還是典型的身份政治。
原教旨的身份政治,認為我們的身份歸屬,是給定的(given),是先天的自然產物。身份相同的人們之間具有不可割裂的原生紐帶,構成了自然地「有機共同體」,產生忠誠的義務。
所以這些博主,認為性別是她們最大甚至是唯一的屬性,所以女性只應該關注女性。
溫和一點的,會說不要和男性共情,也不要同情任何男性:
激進一點的,則認為男性死得越多越好,男性死得越多,女人的環境就安全一點:
還有更極端一點的,會認為所有不和男人做切割的女人,也是她們的敵人。
乃至於網紅拉姆被前夫謀害後,有相當大一部分上述博主,認為這不過是一個「婚驢被屌子打死」的故事:
其實類似的身份政治還有很多。
美國黑人弗洛伊德被警察跪地七分鐘壓死後,全美爆發了為弗洛伊德發聲的遊行,其中有不少白人和亞裔。
但同時,也有一些極端白人至上組織認為這死的是一位黑人,不值得他們同情,他們作為白人應該維護上面那位警察的權益。
類似的觀點不但國外有,其實國內也有不少:
同時,因為死去的弗洛伊德是黑人,尚比亞殺害三名中國人的人也是黑人,所以他們是一樣的,黑人不值得同情。
這種看似沒有道理的話,其實就是身份政治的底層話語邏輯。
即你說了什麼不重要,你做了什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誰。
之前看知乎上的@林夢駒大過一個有趣的比方:
回到最開始那位買了草莓嘲諷的微博網友那裡。
點開她主頁,發現又是一個自稱女權且鐵粉林毛毛的網友:
這樣自稱女權的用戶,現在在微博和豆瓣上比比皆是,如果現在路人對女權有惡感,多半來自這樣一群網友。
我作為男性,用她們的話來說,自然是沒有權利評判哪些是女權哪些不是女權的,否則就是「男性教女性做事」。
但無論她們是不是女權,我都不支持這些人的言行,希望不要被人扭曲成「我又攻擊女權」才好。
並不是所有男性都是既得利益者,事實上很多女權理論的共識,是底層男性同時也是所謂「男權社會」的受壓迫者。
經常聽到這些人說,所有男性都是既得利益者,所以他們要反對所有男性。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很多男性其實也是所謂「男權社會」的受害者
——如果你要搞女權搞平權,當然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少開地圖炮,多求同存異。
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灰燼和塵埃為什麼要互相憎恨呢?」因為我覺得灰燼和塵埃都不應該憎恨對方,把它們當做燃料的不是對方,而是正熊熊燃燒的烈火。
灰燼和塵埃可以對烈火視而不見,但如果互相傷害,那可就太蠢了。
本文作者雷斯林,他之前有個同名公眾號被封了,歡迎關注他的新號「為你寫一個故事」。
- TO BE CONTINU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