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站死人」謠言不攻自破,應當追究傳謠者法律責任

2021-03-02 開視界


「8 . 31 太子站死人」謠言流傳至今,剛好一年

「8 . 31 太子站死人」謠言流傳至今,剛好一年,終於不攻自破。

被網民流傳名為「韓寶生」的所謂8.31「遇難者」日前現真身,自爆真名是王茂俊,他上周六(29日)上載影片聲稱,自己過去一年被流傳已失蹤,但事實上他被警方控告八宗罪,於今年7月17日上庭前夕,流亡到英國尋求政治庇護。

持續一年多的反修例運動,暴徒及攬炒派一直借謠言煽暴,但實情是為自己的惡行作出辯護,一唱一和把8.31太子站內「消失的三人」的謠言不斷發酵推動暴亂,每月30日或31日就借詞到太子站悼念,根本就是想生事造成混亂。

監警會在今年五月發表報告,指出警方在太子站內殺人然後掩蓋事件的說法,「是完全沒有證據支持的超乎尋常的主張」,並不可信。

8.31事件一年後,被暴徒封為「烈士」的「死者」「韓寶生」的真身王茂俊出現打破暴徒謊言,但他坦言多次向攬炒派尋求協助,澄清自己仍然在生,卻得不到信任,自己如同「Condom(安全套)」一樣,這時才如夢初醒,原來一直都只是「8.31太子站死人」謠言的一個角色,用完即棄,最終要流亡到英國尋求政治庇護。

攬炒派常說要支援「手足」,但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影,實際做了什麼支援真的不得而知,但王茂俊一事卻是真真確確地告訴大家「手足只是安全套」而已。

自《香港國安法》出臺後,攬炒派不斷煽惑人群非法集結滋事,企圖破壞社會安寧,但當有事發生,總是「兄弟爬山,各自四散」,還會為「手足」出頭嗎?相信攬炒派只會「阿崩叫狗,愈叫愈走」。

「手足」相繼流亡,但同樣難逃法網,涉嫌觸犯《香港國安法》的「香港故事」成員李宇軒,早前獲得警方批准保釋外出,選擇棄潛逃偷渡去臺灣,日前在果洲群島後駛經中國水域時被中國海警拘捕。事件中另外有11人被捕,當中有4人是「屠龍小隊」成員,年紀最小的被捕人是一名只有16歲的黃姓中二學生,12人現在扣押在鹽田看守所。

早前警方亦正式通緝6名流亡海外人士,包括羅冠聰、陳家駒、鄭文杰、黃臺仰,涉嫌煽動分裂國家,以及劉康、朱牧民涉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安。

雖然《香港國安法》沒有追溯期,但6名流亡海外人士仍在7月1日後在外地說三道四,出席美國聽證會、會見外國議員及接受訪問、在社交網站發布訊息等等。一旦被通緝的6名人士入境香港,會即時被當局拘捕。

「大家根本唔相信,只相信自己個劇本,認為我呢個角色就必須要死。」飾演「韓寶生」的王茂俊一年後如此說道。

過去一年「被消失」、「被殺害」的謠言滿天飛,不少暴徒和攬炒派都是活在自己的劇本中,不斷把當中的「故事」無限放大,借詞推暴徒外出生事,意圖造成暴亂。

謠言止於智者,要打破暴徒謊言,不單要認清事實,更要保持理性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謊言重複一千遍,也不會成為真理,現在是時候戳破攬炒派謠言,不要再誤導市民錯下去,「手足」也應如夢初醒了,若有犯錯,流亡也終有一天被捕的。

相關焦點

  • 〔關注〕暴徒散播港鐵「太子站死人」謠言,港媒查證:6名「死者」均健在
    香港警方曾於8月31日晚上在港鐵太子站展開拘捕行動,此次行動被亂港分子抹黑,有散播「太子站死人」謠言,還在太子站出口設「靈堂」。
  • 何柱國撰文斥太子站死人謠言:謊言講多變真理
    星島環球網消息:大公文匯全媒體報導,香港反修例騷亂持續,全國政協常委何柱國今日(10日)在報章撰文,指「太子站死人
  • 太子站所謂的「死人」真相,是CIA在幕後策劃的驚天謠言!
    近日,它們鬧的最大的笑話,就是煽動的所謂的「831」「太子站死人」謊言。那些暴徒們,先將太子站監控設施破壞,然後卻大張旗鼓的以下跪的方式炒作,要求港鐵公布閉路電視片段,實在是無恥至極!在這彌天大謊中,「死者」「遇害」的過程五花八門:「六人斷頭死」、「三名重傷者不知所終」、「『遺體』放於廣華醫院殮房」……而港毒暴徒們,則全力擴散「太子站死人」謠言,然後謠言本身成了港毒暴徒煽動繼續鬧事的藉口,它們更在港鐵太子站口煞有介事地設起幽靈「靈堂」。
  • 暴徒造謠「太子站死人」,6名「死者」全部健在
    香港警方曾於8月31日晚上在港鐵太子站展開拘捕行動,此次行動被亂港分子抹黑,有人散播「太子站死人」謠言,還在太子站出口設「靈堂」。對此,香港網絡媒體「傳真社」稱,其採訪了一度被謠傳「遇害」的6個人,證實此6人均健在,對「太子站死人」說法進行了闢謠。
  • 評論員觀察|治網絡謠言要打「七寸」
    不痛不癢的違法成本、懲治力度,顯然並不足以震懾造謠傳謠者。而在更多網絡謠言事件中,還有不少造謠傳謠者漸漸消失在網際網路中,難覓蹤跡也難以追責。這再次警醒我們,對網絡謠言這隻「過街老鼠」必須「人人喊打」。杭州吳女士面對網絡謠言,選擇主動拿起法律武器,這值得提倡。
  • 今日起刑事責任年齡降至12周歲,哪些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如何追究?
    ,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根據《刑法修正案(十一)》規定,對追究已滿12周歲、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作出了嚴格的限制,其目的就是為了貫徹對未成年人「教育為主,懲治為輔」的司法政策和教育方針。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和律師在司法實踐中,應當引起注意。現分別說明如下:第一,涉案罪名的限制。
  • 法律規定:出現下列8種情形,不追究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犯罪人因實施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按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種刑事責任。最常見的刑事責任就是通常說的判刑坐牢。那麼,是否所有的犯罪都要追究刑事責任呢,答案是:非也。
  • 對捏造事實做虛假報導的違法犯罪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處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處罰
    ,嚴禁編發虛假新聞和失實報導」的規定,對其捏造事實虛假報導及產生的社會影響,應當依法追究相關責任。,5年內不得從事新聞採編工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終身不得從事新聞採編工作」。「辱母殺人案」的虛假報導引發的巨大社會影響有目共睹,該案一律師串通記者打著媒體報導的幌子,利用新聞媒體平臺,以輿論監督的名義,行別有用心的炒作之實,造成了不應有的社會影響,擾亂了公共秩序,應當依據規定嚴肅查處並追究責任。而據悉,該造謠的記者不但沒有被處理,反而因造謠有力被授予了二等功,這與國家的規定是相違背的,應當進一步深入查處,該追究誰的責任就追究誰的責任,絕不能不了了之。
  • 網絡散布謠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網絡散布謠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散布謠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01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的,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 律師分析:製造、傳播謠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根據最新權威報告:我國網民人數已達9.4億,上網過程中,我們可能遇到過關於生活、關於健康,甚至是疫情當前,總有些不法分子製造謠言、散播謠言,誤導群眾,擾亂社會秩序!那麼,散布、傳播謠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呢?1、民事責任。
  • 區塊鏈技術是「謠言終結者」嗎?
    事實上,「謠言」無論是否作為法律術語使用,作為被法律治理的對象,謠言同虛假信息都應該作為不同概念區分對待。也就是說,如果法律機關對某個言論表達已經明確為虛假信息,且屬於法律所禁止的事項,則具備合法理由加以治理。但如果高度抽象化地或當然地一概以「謠言」之事由泛化地追究言論表達的責任,忽略辨析具體的違法性要件,則需要檢視與商榷。
  • 疫情防控期間,個人應當履行哪些法律義務和責任?官方解答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規定,要承擔三種法律責任:首先是民事責任。如果上述行為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被侵權人可以向過錯方主張民事賠償責任。其次是行政責任。
  • 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首次公開 對「吃播」可追究法律責任
    公務活動用餐推行標準化飲食 餐廳可對浪費者收取處理廚餘垃圾費用草案對各類主體責任作了具體規定。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應當細化完善公務接待、會議、培訓等公務活動用餐規範,加強管理。公務活動用餐應當推行標準化飲食,科學合理安排用餐數量和形式。
  • 官方回應:純屬謠言
    今天上午,中鐵十九局在其官網發布嚴正聲明:網上出現「中鐵十九局義大利建方艙醫院招工簡章」的信息,該消息純屬謠言。 官方聲明稱:一、集團公司所有招工、招生及採購信息都會通過自有媒體平臺以及合法的官方媒體平臺發布,不會通過任何私人媒體發布。二、集團公司將保留追究造謠傳謠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 張天愛工作室斥網絡暴力:將追究法律責任
    張天愛工作室發表聲明網易娛樂12月13日報導 明星作為公眾人物,不免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但在尚未完全實名的網絡環境下,明星的謠言也一直從未間斷,一些惡意的誹謗甚至損害到了明星的聲譽。12月13日,張天愛工作室發表公開聲明,正面回應近期網絡上的惡意謠言:「自上月以來,本工作室藝人張天愛遭受持續多日的網絡暴力,某些自媒體帳號惡意散播各種造謠誹謗言論,對張天愛個人名譽造成嚴重影響。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造謠者必須承擔法律責任,本工作室已委託律師完成取證工作,將依法採取各項措施維護藝人的合法權益。」
  • 追究低齡未成年人刑事責任芻議
    其第二款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二是體現了嚴格限制追究低齡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的精神。從本款「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規定看,立法機關對追究這種行為作了嚴格限制。如果低齡未成年人故意實施殺人行為,必須是殺人既遂即致人死亡才能追究刑事責任,殺人未遂即使造成被害人重傷的,依法也不應當追究。
  • 什麼樣的行為能被界定為「散布謠言」?如何把握對謠言的法律規制?
    對謠言的認知尚需細化和深化我國並不缺少對謠言的法律規制,從刑事規範領域的相關法律,如《刑法修正案(九)》,到公共社會生活領域的相關法規,如《治安管理處罰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再到關於網際網路信息內容和生態治理的各類法律文件,如《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
  • 律師為了打官司而行賄,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作為一名律師,在打官司中取得勝訴的結果,自然是每一名律師和委託人的期望,但作為法律工作者,如果律師知法犯法,為了所代理案件而向法官行賄,就會嚴重損害司法公正,損害律師這個行業的倫理基礎,並應當承擔以下責任:1、關於刑事責任
  • 【網絡謠言粉碎機】一文看懂:什麼是「流調」?公眾應當如何配合?
    【網絡謠言粉碎機】一文看懂:什麼是「流調」?公眾應當如何配合?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刻意隱瞞流行病學史,造成疫情擴散的,可以追究其法律責任。對於公民信息如何得到保護,周興餘強調,認真配合「流調」的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將受法律保護。除依法授權的機構外,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不得違法收集、使用、公開公民個人信息,收集或掌握公民個人信息的機構應當採取嚴格的管理和技術防護措施,防止信息被竊取、洩露。
  • 未成年人犯罪也將追究其刑事責任!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斷地完善。尤其是對於未成年人這個群體,無論是在保護未成年人方面,還是針對於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法律體系都在不斷改進。12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表示,在即將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中,對於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根據有關方面意見修改完善了有關未成年人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及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