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為了打官司而行賄,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2020-12-19 蘭臺說法

作為一名律師,在打官司中取得勝訴的結果,自然是每一名律師和委託人的期望,但作為法律工作者,如果律師知法犯法,為了所代理案件而向法官行賄,就會嚴重損害司法公正,損害律師這個行業的倫理基礎,並應當承擔以下責任:

1、關於刑事責任,直接涉嫌行賄罪。當然,除數額標準外,行賄罪還應當以謀取不正當利益為前提,並排除被索賄的情形,這就需要堅持事實和法律標準,就事論事,客觀公正的給予評價。2、對於律所的刑事責任,如果是以律所公共財產行賄,代表律所集體意志,共享行賄所帶來的不正當利益,則應當追究律所單位行賄的刑事責任,並追究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責任。

3、除行賄罪外,根據具體案情,還可能構成虛假訴訟罪、枉法裁判罪(共犯)、偽造證據罪等罪名。

4、行業責任。根據律師法第四十九條 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的,給予停止執業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

律師事務所如對上述行為負有疏於管理之責,則可能面臨警告、停業整頓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的處罰,可以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特別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

律師是塑造社會正義的重要角色,也應當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做良知律師,拒絕行賄,且行且珍惜。

作者:潘剛

相關焦點

  •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解讀:律師行賄承擔怎樣的法律後果
    而在這37名行賄人中,有18名律師。一時間,律師行賄問題引起關注。律師是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等法律服務的人員,其行賄行為影響尤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規定,律師在執業活動中不得有八類行為,其中包括不得「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
  • 網絡侵權行為需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律師信箱)
    本文轉自【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網絡侵權行為需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劉律師: 我在網上發了一個自己製作的宣傳片,後來發現有人直接盜用我的視頻並在網上廣為傳播針對這些不文明、不規範的上網行為,民法典侵權責任編明確了網絡侵權行為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網絡侵權行為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網絡侵權行為主要有三類:一是侵犯人格權。包括侵犯他人的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的行為。
  • 律師帶你學習《民法典》——為別人借錢作擔保,擔保人應當承擔什麼...
    為了更好地學習貫徹《民法典》,大眾網·海報新聞和山東思辯律師事務所聯合推出「律師帶你學習《民法典》」欄目,今天推出第十期《為別人借錢作擔保,擔保人應當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小李的好朋友小王一直做生意,最近急需一筆錢進貨,小王找到老劉借錢,老劉提出為保證其資金安全,需要有人擔保。
  • 「二百億身價」副院長獲刑18年,律師向其行賄細節觸目驚心
    一審判決書認定,總計37人向其行賄4375萬元,行賄者中有18人是律師,有些還是海南本地聲名顯赫的大律師,他們送禮的時候一擲數百萬。律師行賄應當怎樣處罰?之前的律師行賄案又是怎麼判的?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趙建平為海南省政協委員,曾任海南省律師協會副會長、理事;陳洪娟曾是海南省政協委員。4.海南大華園律師事務所主任吳鎮於2018年上半年,為了其代理的一起案件得到幫助,通過劉遠生間接向張家慧行賄50萬元。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1月起,吳鎮擔任海南省律協副會長。
  • @六盤水車主丨貴州12348律師給您盤點交通事故責任承擔
    但行車上路,難免刮刮擦擦,隨之也衍生了各種交通事故的侵權責任糾紛,今天,貴州12348律師就給您盤點一些交通事故中的責任認定。12348律師提醒:實踐中共享汽車多被認定為租賃關係,使用共享汽車的時候,應特別注意免責條款和車輛的投保情況。例如發生交通事故造成共享汽車貶值損失時,要承擔多少額度的貶值損失和折舊費,當我們同意協議約定,就得承擔相應合同責任。
  • 勸酒導致他人死亡需要擔責嗎,承擔什麼責任?
    那麼勸酒導致他人死亡需要擔責嗎,承擔什麼責任? 網友諮詢: 勸酒導致他人死亡需要擔責嗎,承擔什麼責任? 遼寧戎達律師事務所王俊華律師解答: 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勸酒者承擔侵權責任需要滿足以下四個條件
  • 打官司,請不請律師?
    打官司,請不請律師?幾乎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執業這麼多年來,也經常碰到諮詢的當事人問這個問題。在法官詢問是如何獲得被告的身份信息時,感覺原告帶有某種自豪感的說自己有個親戚是律師,曾經代理被告梁淇某處理過糾紛,故存有其身份證複印件。並當庭讓親戚微信傳過來,發現確實是起訴狀打錯了。因原告起訴時未提供原告的身份證複印件,法院未能發現名字錯誤,直接按照起訴狀上的名字進行的公告,在被告不出庭的情況下,繼續審理的話,只能再次公告、開庭。
  • 找律師打官司收費有新變化
    找律師打官司收費有新變化 發布日期: 2011-07-05
  • 行人正常過馬路,車輛因躲避第三人撞傷自己,應當由誰承擔責任?
    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將非機動車或行人默認為弱勢群體的一方,並未機動車駕駛人應當主動避讓行人。如果行人橫穿馬路造成交通事故,事故責任應當怎樣劃分呢?法妞網友諮詢:行人正常過馬路,車輛因躲避第三人撞傷自己,應當由誰承擔責任?
  • 37名律師、政商界人士行賄,「百億院長」張家慧一審判決書震動司法界
    張家慧案行賄人數之多、數額之大、情節之惡劣令人觸目驚心,迅速在司法界掀起巨大波瀾,也引發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向張家慧行賄的律師應承擔何種後果?涉案法官和公職人員應如何處理?律師行賄會承擔怎樣的法律後果12月11日,海南政法微信公號發布「聯合調查組通報張家慧案件有關問題」。
  • 律師分析:兒童遭狗咬後身亡犬主人被刑拘,將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此事的發生再次給大家認為動物可能對人身損害的侵權敲響了警鐘,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特別是孩子,那麼針對此事件,犬主任可能會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呢?律師觀點:1、狗主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八條的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 律師分析:製造、傳播謠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那麼,散布、傳播謠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呢?1、民事責任。如果網絡出現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自己的名譽權或者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商業信譽,公民或法人主體可以先要求網絡平臺刪除,提供散布謠言者的身份信息,如拒絕刪除,通過律師函或者訴訟的形式,要求對方承擔連帶責任;然後針對發布謠言的當事人,通過訴訟要求對方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法律責任。2、行政責任。
  • 打官司律師費太貴?如何讓「敗訴方承擔律師費」
    根據該辦法,實踐中主要採取「誰請律師誰花錢」的做法,即勝訴方承擔自己聘請律師的費用,這對規範律師服務收費行為,引導當事人理性維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根據答覆可以看出,最高院對於律師費的承擔問題,目前還是秉持以當事人自己承擔律師費為主的觀念。實踐中,絕大部分案例也踐行了這一理念。
  • 擔保人需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圖)
    「公益律師」在線答疑    農房出售後被徵能否要回?    「農村家裡的房子被父母親以6.8萬元的價格出售給了鄰居,4個後月,這棟房屋被拆遷補償了37萬元。」網友「江北大地」通過新法制報公益律師QQ群諮詢稱,當初買賣雙方籤訂了一份合同,其中約定了違約責任,若反悔雙倍賠償。
  • 狗咬傷人,狗主人要承擔哪些責任?
    那麼狗咬傷人,狗主人要承擔哪些責任?網友諮詢:狗咬傷人,狗主人要承擔哪些責任?山東衛宣律師事務所劉勇律師解答:我國飼養動物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即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如果受害人故意,則免除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的責任。如果是重大過失,則減輕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的責任。
  • 租房糾紛打官司律師費誰出?解決途徑有哪些?
    一旦發生租賃糾紛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選擇打官司,這時就會涉及到費用的問題了,那麼租房糾紛打官司律師費誰出呢?那我們一起跟著小編看下文吧。一、租房糾紛打官司律師費誰出在我國一般情況下誰請律師費用就由那一方承擔的。
  • 銀行卡出事責任在誰:儲戶也應該承擔責任
    上述報導讓人深思,我們在銀行卡中的存款屬於什麼性質?銀行卡的安全性由誰來保障?銀行卡中存款丟失由誰來承擔責任?   銀行卡中存款是什麼性質   銀行卡是為履行客戶與銀行之間的儲蓄存款合同而產生的工具,因此,涉及銀行卡的諸多問題,需要放到儲蓄存款合同項下進行分析和解釋。
  • 無證經營,客人意外死亡,賓館承擔什麼責任
    羅某的母親吳某認為,趙某介紹劉某、賀某入住羅某的開設賓館並獲利,顏某出租房屋給羅某開設賓館,均應承擔責任,訴請法院:判決三被告賠償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精神損失費560000元。法院審理後,駁回吳某的訴訟請求。
  • 打官司為什麼要請律師,你到底仔細想過沒有?
    律師做為訴訟中重要的參與成員,在社會上越來越被更多的人所熟知,知名的大律師更是身價不菲,那麼是不是所有的官司都要請律師,律師在訴訟中究竟能起什麼作用,本文將一一進行分析。
  • 法律規定:打官司前注意了,這8種情況下,律師費由敗訴方承擔!
    說到訴訟,為什麼這麼多人寧願把事情拖著也不輕易去打官司呢?一方面是由於訴訟耗時比較久,很多人認為麻煩;而另一方面,則是目前在司法實踐中對於絕大多數案件而言,依然是採用「誰請律師誰花錢」的做法,很多人不願意多花費這一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