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女孩跳水事件,公眾換個視角關心關注,才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2020-12-23 晨風曉月趣歷史

安徽女孩跳水事件,成了近日的網絡熱議。但是,絕大多數的網友,只關注事件當中救人的警察,反而忽略了事件本身的主角,那個跳水自殺的女孩。警察是社會公職人員,警察的行為有法律和制度制約,《人民警察法》對警察的行為有明確的界定和處罰,是否失職?是否救人失當?相關部門都會有明確的調查和處理意見,根本無需公眾用社會輿論和社會道德,將公職人員「綁架」。公眾反而更應該多關心和關注,那個才十七的花季少女,為什麼會選擇輕生?社會、學校和家庭,又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呢?

一個花樣年華的女孩,原本應該安靜地學習,快樂地生活,為什麼會選擇走極端呢?近年來,社會上各種青少年輕生的新聞不斷,很多家長甚至不敢輕易管孩子,生怕言語不當,引發孩子輕生自殺。筆者所在小區,就先後有兩個讀高中的孩子跳樓自殺了。一個就在筆者的對門,在市重點中學上高二,老師和同學眼中,是一個品學皆優的好學生,卻僅僅因為母親叫吃飯,他卻還在玩手機,做苦力回來的父親態度生硬,上前搶了他的手機扔了。這個孩子就直接衝向陽臺,從六樓縱身一跳,當場身亡,父母直接哭暈倒在孩子的屍體上。處理完孩子的後事,這家鄰居就搬家了,已經兩年過去了,這間房子還一直空著,這是家長的傷心之地,從此不敢再來了!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如此的脆弱呢?

家庭、學校和社會對孩子過於溺愛,我們對孩子的責任教育做到位了嗎?

《孝經》中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孩子,你的一切都是父母給予的,母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歷盡痛與苦;一飯一茶,將你撫養成人,又是何其的艱難!你有什麼權力說毀就毀就了!哪來的底氣說自殺就自殺!父母的養育之恩你報答了嗎?社會的應盡責任你盡到了嗎?

現在的孩子心中,有這些責任意識嗎?如果有,除了有非常嚴重的心理疾病之外,應該就不會輕易選擇自殺了。如果沒有,我們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是不是應該反思呢?我們的孩子從小到大,接受過責任意識的教育嗎?我們用具體的行動或者各種方式,告訴過我們的孩子,他們的生命,不僅僅屬與他(她)自己,更應該屬於家庭、家族和全社會嗎?

孩子的成長過程,家庭、學校和社會有意識地培養過他(她)的挫折教育嗎?

誰的一生可以一帆風順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才是常態!如果遇到挫折和失敗,面對不順心、不如意的人和事,就選擇逃避甚至輕言放棄生命,這不是溫室裡的花朵又是什麼?這樣的孩子,將來能有什麼大的出息?能有多大的成就呢?我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是否在孩子成長的不同時期,有意識和有規劃給予他(她)挫折和失敗教育呢?讓他(她)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遭受不同程度的失敗和打擊,從而使他(她)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強,意志更堅定,從而可以坦然面對和接受人生當中的種種失敗和困難呢?

捫心自問,作為家長、作為學校,或者全社會,我們在這方面又做了什麼?做了多少?做得怎麼樣呢?我們是否更多地是關心孩子的物質生活,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而缺乏這方面教育孩子的意識,或者有這方面的意識,但是重視程度不夠,又或者重視了但付諸實際不力呢?

我們的家長和老師,俯下身子傾聽過孩子的心聲嗎?

孩子選擇走向極端,一定是內心的極度苦悶,一定是內心無比絕望,一定是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沒有可以發洩的渠道。如果一個孩子,與家長、與老師,或者與社會上的任何一個人,可以是無話不談的「朋友」,有一個可以輕鬆走進孩子內心的人,那麼,在孩子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或者心理挫折的時候,他(她)一定會先選擇傾述,選擇尋求幫助,如此,就絕不會輕易選擇輕生。我們所有的人,是不是過多的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過多高高在上的說教,給予孩子過多的壓力、過高的期望呢?我們的家長和老師,知道孩子每天心中在想什麼嗎?他(她)的學習和生活真正的快樂嗎?他(她)內心的真正需求是什麼嗎?

幾個月前,看到網上的一則消息。孩子在學校犯了一點小「錯誤」,老師第一時間就是打電話叫家長來學校,家長來學校後,不了解情況、不耐心地聽聽孩子的想法,上來就是動手打孩子。孩子因接受不了當眾「受辱」,直接在學校教學樓跳樓自殺。這樣的案例,就是很典型的情況。如果孩子犯了小錯誤,老師不急於打電話找家長,家長來到學校不急於處罰孩子,孩子會選擇輕生嗎?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孩子的父母抱怨:現在的孩子不好管教;老師也經常異口同聲地訴苦:現在的老師很難當,學生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打不得罵不得!但是,身為家長,身為老師,我們平日認真地思考過孩子的教育(除學習成績之外的教育)問題了嗎?我們不斷地與時俱進地學習了孩子的培養教育問題了嗎?我們真心實意地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真心與孩子交朋友,心連心了嗎?如果,一個都沒有做到,請您少抱怨我們的孩子!因為,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用心不盡心的老師!

相關焦點

  • 「安徽望江女孩投河」事件對教師有何啟示
    從「安徽望江女孩投河」事件說起一名17歲的花季少女,一名高二年級的女生,在眾目睽睽之下,投河而去。一石激起千層浪。12月4日以來,這段「安徽望江女孩投河」的視頻被傳到網上,引發全網熱議。斯人已去,即使弄清楚了原因,也已經於事無補,意義不大了。人們爭議的焦點是:警察在這起事件中有沒有責任?面對網友鋪天蓋地的的責怪和質疑,當地派出所表示,民警們已經盡力了,他們並沒有「見死不救」,他們有安撫勸慰,民警們也曾脫了衣服,採用手拉手接力入水的方式救人,接警時他們正在巡邏,所以什麼東西都來不及帶。他們沒有立即跳入水中,是因為他們都不會水。
  • 安徽望江投水女孩:給活著的人留下三道難題,有一個太難了!
    安徽望江女孩縱身一躍,卻給活著的人留下三道難題!2020年12月4日,安徽安慶望江縣女孩投水而亡。事件已經過去了三個禮拜。當地警方依然沒有公布調查結果。細細琢磨琢磨,這個結果還真不好出,原因有三,也是投水女孩留給活著的人三個難題!第一個難題,女孩為何投水而亡?女孩能夠毅然決然地選擇跳水輕生,其背後肯定有不為人知的重要原因。否則,一個好端端的人為何自尋短見呢?
  • 新浪新聞打造「新浪熱榜」 讓熱點新聞資訊消費更有價值
    「新浪熱榜」延續了新浪新聞對熱點新聞的持續關注,為了做到真正的「一個就夠」,「新浪熱榜」每10分鐘刷新一次,確保熱點內容新鮮供應的同時,還依託強大的多領域熱點內容整合能力,聚集了時政、民生、財經、科技、娛樂、體育、遊戲等全領域的熱點新聞,滿足不同用戶個性化、垂直化的信息需求。
  • 《甜心先生》:擁有信仰才是完整的人生,利他才更有價值
    在一個晚上洋洋灑灑地寫下了一篇長達25頁紙的肺腑之言,用他的話來說:「少賺點錢,多關心客戶,關心自己 ,關心比賽,好好面對生活,體驗它,忠於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然後複印了上百份發給同事傳閱。雖然贏得到所有人的滿堂喝彩和讚譽,可也在一星期後被公司用不正當的方式解僱了。
  • 安徽警察被指目視女孩溺亡 派出所:警察不是超人
    ,事發當天曾說身體不舒服】12月4日,安徽望江,一女孩在民警勸導時突然撲入深水區不幸身亡,涉事民輔警被停職。   女子跳水警方「圍觀」引熱議  據網傳視頻顯示,一開始,女孩的位置大約距離岸邊一米左右,水差不多沒過她的膝蓋,岸邊有兩名警察正在和她說著什麼,並且其中一名警察,還有過向女子伸手的舉動。但女孩卻突然躍向了河中,引得圍觀群眾一陣驚呼。
  • 央視主播評安徽女孩輕生溺亡說了什麼?安徽女孩在警察注視下溺亡...
    「挽救一個生命,不應該以犧牲另一個生命為前提」央視主播評安徽女孩輕生溺亡。女孩輕生溺亡,民警的處置備受爭議。圍觀者下結論總比當事人做決斷輕鬆許多,與其無端指責,不妨等調查結果。基層警情千變萬化,民警背後更需有強大的支撐系統。救生裝備是否標配,是否有技能培訓。調查結果不是終點,更希望由此做出改變。
  • 聚焦|難民題材擒下柏林金熊,主流關注還是多元視角?
    柏林獲獎名單終於公布了,拿下金熊的是吉安弗蘭科·羅西的《蘭佩杜薩紀事》(又名《海上火焰》)。這部紀錄片拍攝的是蘭佩杜薩島的日常生活,這個遠離義大利本土的孤島上不僅有生活單調的居民,還有源源不斷、漂流過海而來的非法移民,日常中天然帶有了複雜的意義。羅西的上一出作品《羅馬環城高速》是第一部獲得威尼斯金獅獎的紀錄片,也是聚焦特殊場景居民的日常生活,主打從風景與空間出發的社會觀察。
  • 「反女權」的《美國夫人》,比當代「女拳」更有價值
    2015年,英國拍了一部《婦女參政論者》,影片以西方第一次女性主義浪潮為背景,從一位在猶豫、動搖、懷疑中逐漸走向覺醒的婦女的視角切入,來講述1912年左右英國女性爭取選舉權利這一歷史事件。我們可以來看一看處於這場社會歷史事件核心的修正法案全文:1.合眾國與任何州不得以性別為理由否認或剝奪法律規定的平等權利;2.國會有通過適當立法施行本修正案條款的權力;3.本修正案將於批准之日的兩年之後生效。
  • 《妙先生》:有些事比生死更有意義
    正如生命本身沒有意義,比起大自然來說,人之生死顯得如此渺小。如果以自己的生命去換他人的性命,如果你以自己的好救了別人的惡,你是否會勇往直前?這種孤勇讓惡之花泯滅,這種善良的選擇,或許就是讓生命變得有意義的事情。
  • 韓國N號房事件,該如何保護你,女孩
    去年,韓國「偷拍媽媽」事件令人毛骨悚然。未成年兒童在家中偷拍媽媽睡覺、換衣服的畫面並上傳網絡。只為獲得別人的關注和點讚。優衣庫試衣間裡的針孔攝像頭、於正爆料女演員換衣服被偷拍、滴滴司機性侵女乘客......
  • 獨立思考:如何讓牛年的「壓歲錢」可以更有價值和意義?
    。。
  • 回家,才使得出行更有意義
    最終,當兩人探討旅行到底使得世界變大還是變小之際,得出溫馨的結論:回家,才使得出行更有意義。《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劇照去六星級酒店度個假,還是背個包走天涯?這樣的困擾是有點錢有點閒也有點文化的年輕人的慣常掙扎。公司大老闆呂仁與厭倦導遊生涯的程克,便是這麼一對碰巧被困在六星級度假村小島上的兩個臺灣人。
  • 換個角度看中國——《鳥瞰中國》的審美意義與價值內涵
    上集14處人文地理風貌,下集13個社會、科技發展問題,南北風情、四季變換,萬花筒般地呈現出中國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文明傳承與創新。片中的鳥瞰角度不僅是一種視角,還是一種創意,更是一種激發敘事系統的手段。而這其中,我們更會認識到,西方紀錄片在意識形態、宣傳主題等類題材上是如何通過一整套嚴密、科學、系統的敘事方式來巧妙呈現、如何在表達上符合大多數觀眾的審美情趣和習慣。這些恰恰是我們在國家形象、文化價值宣傳中的重點與難點。
  • 觀影《八佰》有感:人生應要更有意義地活在當下
    主要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的末尾,國民革命軍88師524團駐守上海四行倉庫的事件,四行倉庫與租界之間相隔了一條蘇州河,但倉庫與對岸卻過著不一樣的生活,倉庫這裡是浴血奮戰的戰爭生活,血肉模糊、橫屍遍地、槍聲不斷,倉庫對面的租界是平和安逸的生活,戲院正常營業,咖啡廳有喝咖啡的人,還有站在河邊觀看倉庫戰役的人們。
  • 如何讓孩子的壓歲錢更有意義
    有媒體做過統計,60%的網友認為,壓歲錢被父母保管是自己童年中遭遇的最大的謊言。 有些人的壓歲錢是由自己支配的,有網友說,自己首套房的首付都是自己壓歲錢攢夠的。 當然,許多人因為隨機消費,把自己的壓歲錢都花掉了,也有人因此養成了大手大腳亂花錢的習慣。因為壓歲錢是我的,誰也管不著!
  • 文創變臉文娛——有意思比有意義更有意義
    其實儘管「文創」是一個風口詞眼,但如果進一步解讀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理解,文創產品=文化+創新+產品,倒過來解釋就是,首先是一個產品,再是有創新價值的產品,然後再附加上有文化內涵的創新性產品。產品一詞解釋為:是指能夠供給市場  ,被人們使用和消費,並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任何東西。
  • 海參事件大反轉,相比於事件,我們更應該關注海參
    中國人對於吃的東西很是考究,正是因為此,才有了八大菜系。煎、炒、煮多種烹調方式。團圓飯顧名思義,好吃的、美味的這才符合一個好的團圓飯形式。隨著社會發展,海產品越來越多的進入到國人的餐桌。海參、鮑魚、嘎啦、帶魚等海產品可以說許多人都會每天吃,這不僅僅是對於養殖戶來說,對於國人來說這也是社會發展的象徵。往往美好的東西都伴隨著利益,央視的315晚會可以說曝光了不止一次食品的問題。
  • 安徽:志願服務,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
    ——合肥市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瓊臨網格黨總支副書記張義千  ● 「社區居民有文藝需求,我們的學生有藝術特長,就應該多給群眾帶來一些文藝演出服務。」  ——安徽藝術職業學院戲曲學院院長汪健  1月6日上午,合肥市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瓊臨網格瓊臨苑小區居民劉芸,剛剛拜訪了高齡老人唐大爺。
  • 在中國,2000萬人都關注的公眾號到底有多厲害?
    景來律師導讀  我們活在一個資訊爆炸時代,有價值的信息叫知識,無價值的信息則是垃圾,極大地消耗我們的碎片化時間。  今天,小編推薦的這些公眾號,都是各個領域裡的佼佼者,他們每天為你精選好文,包括:時局分析、熱點資訊、人事快訊、神秘事件、文化賞析、娛樂搞笑。改變我們的認知,塑造人生大格局,從關注這些公眾號開始。(Jlls)  聲明:景來律師對推文的導讀設定及標題修定擁有權利。轉載推文時需標明轉自景來律師公眾號,否則為侵權。
  • 「趙薇事件」算什麼?這個「臺獨」導演更讓人不能忍!
    >經歷了三個月之久的「趙薇事件」剛剛落下帷幕,又一個「臺獨」導演被揭出來了!  戴立忍因政治立場問題,被趙薇已經殺青的新片《沒有別的愛》換角,他參與演出的臺灣青春片《六弄咖啡館》和中韓合資《平安島》都定檔7月29日在大陸上映。其中,《六弄咖啡館》已全數刪除片中戴立忍戲份。然而近日又有網友發現,《六弄》導演吳子云在「臉譜」上多次發表針對大陸、剝離臺灣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