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學裡有音位和音素兩個概念。粗略地說,一個音位可以在不同地方中發出不同的音素。
音位phoneme,指的是人類某一種語言中能夠區別意義的最小語音單位。一個音位可以有數種不同的發音,但是語言使用者心理上認定這幾種發音是等同的。音位用寬式音標表示,國際音標外加//,不記錄音位變體或其他非本質的伴隨現象。
音素phone,是語音中的最小的單位。音素用嚴式音標表示,國際音標外加[ ]。在國際音標裡一個音素對應一個符號。

同一音位在不同單詞中的不同發音,稱為音位變體allophone,或稱語位變體,也用[ ]表示。音位變體也是音素,是以音位為線索串聯起的一組音素。
還有不常用的形態音位morphophoneme,指構成各個音素的一組音位,用| |表示。
要形象地理解音位和音素,我們舉個現代漢語的例子。拼音a可以出現在a、ia、ua、ai、uai、an、uan、ian、üan、ao、iao、ang、iang、uang等多種韻母組合中。拼音a是舌面低元音,音位用/a/表示。當它出現在不同的韻母組合中時,發音有區別:
音位/a/出現在a、ia、ua裡讀音素[];音位/a/出現在ai、uai、an、uan裡讀音素[a];音位/a/出現在ian裡讀音素[ε];音位/a/出現在üan和兒化音裡讀音素[];音位/a/出現在ao、iao、ang、iang、uang裡讀音素[ɑ]。這些符號不直觀,我們比較一下[]、[ε]和[ɑ]。[]就是看醫生時張開嘴說的「啊」;你慢慢讀i-a-n,是不是a變得比平時扁,這就是[ε];先讀a再漸漸滑向ng,發音重心由口腔前部逐漸轉向後部,截取中間的a音就是[ɑ]。這三個音[]靠前,[ε]較扁,[ɑ]靠後,雖然總體來說都是a的讀音,終究有區別。上面說的[]、[a]、[ε]、[]、[ɑ]合在一起都是音位/a/的音位變體。
再舉個輔音的例子。英語中,skill和kill中k為同一音位/k/,兩種音素,區分送氣和不送氣。skill裡是不送氣的[k],kill裡是送氣的[k]。語言學家在詳細語音分析時,能區分出兩種音素,但說英語的人認為它們是同一個音,所以是同一音位。
【這兩個例子中的國際音標符號如無法顯示,請參見下圖】

研究音位的學科是音位學phonology,或稱音系學、音韻學。研究音素的學科是音素學phone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