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拖再拖,一等再等的原定「劇王」《如懿傳》終於上線
爆款劇界一時間也呈現《如懿傳》,《延禧攻略》兩部大劇同講不同視角下同一段歷史的奇景,與此同時,大家所剩不多的夏季餘額被「乾隆&他的女人們」徹底佔領
與《延禧攻略》女主魏瓔珞一路升級打怪,尋找所愛,走上人生巔峰的「爽」不同的是
《如懿傳》的基調從一開始就夠「憋屈」:
明明是青梅竹馬,情深意重
卻偏偏在霍建華飾演的的四阿哥弘曆因三阿哥被廢而翻身的那一天,周迅飾演的青櫻格格因被姑姑皇后烏拉那拉氏牽連,失去了成為弘曆嫡福晉的資格
一開始,以為這一點委屈並算不得委屈:成不了他的正妻,做他最愛的女人也是好的啊
卻沒有想到,世間萬千事,唯獨感情最最經不起消磨
故事的後來,她扛過了太后的為難
扛過了無休止的宮鬥
扛到了有一天跟他並肩而立,同受全天下的敬仰叩拜
可她年少時對姑母和太后都說過的,這一生所盼不過是跟所愛「情深意重,兩心相許」,卻終究被日積月累,綿綿密密的彼此防備猜疑踐踏進了時光裡
早在劇情演到第4集,上一屆宮鬥冠軍鈕鈷祿氏甄嬛就早已一語成讖:
「你還年輕,不懂世間完滿的美好太難得
若能如懿(看起來美好),便很不錯。」
比不上甄嬛尚有「那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的柔軟時刻,《如懿傳》似乎從一開頭那僅有的一絲絲關於「紅荔青櫻」的年少亮色外,餘調都是跗骨的陰冷
不爽,卻像下午4點鐘的故宮甬道——有一種真實的蒼涼。
甚至何止一個如懿,紫禁城裡,從太后,到皇帝,再到數不清的嬪妃,侍衛,太監,宮女···一道宮牆,一生圍困——《如懿傳》其實要說的恰是,此生不如意。
陳衝鄔君梅領銜美人心計:一入宮門深似海,從此不死不能休
如果說,最開始追《如懿傳》芭姐是為了所謂的「一代宮鬥經典《甄嬛傳》姊妹篇」而來,為了周迅霍建華而來
那麼自打第一集陳衝,鄔君梅,張豐毅幾位神級戲骨一出手,我便就只是為這個故事而來了。
很多人都還能記得,《甄嬛傳》結尾,烏拉那拉氏宜修在雍正帝薨逝後,被大贏家甄嬛最後一席話氣到心疾發作,暴斃而亡
而她的親侄女青櫻則被指婚給四阿哥弘曆,為表忠心,《甄嬛傳》的結尾是烏拉那拉氏青櫻跪在已為太后的甄嬛面前說:自己只知有壽康宮,不知有景仁宮。
——當時,我們不覺為那個半生瘋魔半生為愛的宜修齒冷,至少在《甄嬛傳》裡,青櫻絕對算不上一個招人喜歡的角色。
轉眼,《如懿傳》開始講述另一個故事,故事的開頭是《甄嬛傳》的結尾:陳衝飾演的烏拉那拉氏皇后因幫三阿哥結黨營私而被幽禁,被雍正帝棄絕,並說「死生不復相見」
陳衝的宜修,似乎永遠遊走在瘋子和智者之間
她與鄔君梅的甄嬛對峙的那一場戲,實在讓人看過幾遍仍覺過癮:彼時,一個已經是徹底的敗者,丈夫厭棄,養子被驅逐,自己雖然未被廢除名號,卻要永生被禁錮在景仁宮中
而另一個,勝局已定:養子弘曆幾乎已經是內定的下一任帝王,最大的敵手烏拉那拉氏皇后被帝王徹底棄絕,她已經是執掌六宮,馬上也就要權傾朝野
她與宜修這一面,本意是一場炫耀
你看,即使是睿智如上屆宮鬥冠軍熹貴妃也不能免俗——不能看敗者絕望痛苦,勝利的興奮也總會打些折扣
所以此時的陳衝如困獸一般,雙唇劇烈顫抖,愣要揪著些最後最後,所謂名分上的虛無去給自己留那麼最後一絲絲尊嚴——可帝王寵愛不再,烏拉那拉氏最後一個希望侄女青櫻也受自己牽連被趕出皇宮,她比誰都清楚,烏拉那拉氏完了
所以,她顫抖著咆哮「你是誰,也配跟本宮說話?」她的氣勢虛得讓人心裡堵得慌,她的絕望像厚重的黑暗,把她自己困在一個再見不得光的棋局裡
而鄔君梅的甄嬛,眼角眉梢都是淡淡的嘲諷和舒展的俯視
她看她的眼神像看一隻在做無謂的困獸之鬥的老虎,被拔了爪子,被踩進泥裡,她要做的就是做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可最最精彩的是,就在這場「炫耀」以一個潰不成軍,一個意氣風發——好似一切已經塵埃落定時,雍正帝一道同時「把弘曆封為寶親王,把青櫻指給弘曆做側福晉」的旨意讓戰局發生了變化:
烏拉那拉氏後宮有有了希望,且這個希望恰巧跟未來帝王有著青梅竹馬的情誼
愛新覺羅·弘曆又不是甄嬛的親生兒子,且在還沒登上帝位時,弘曆就已經開始違悖她的意思,拿前程去求娶青櫻為妻
彼時,鄔君梅的眼裡從喜悅到覆蓋陰翳,其間,只差一個抬眼
陳衝含著淚向甄嬛示威——她們只用那麼寥寥幾個眼神就讓你覺得,後宮裡的女人真難啊,難道勝敗只能不死不休,否則天地雲泥,你再努力都抵不過帝王隨便一個心意就足夠翻掌雲雨
鄔君梅跟陳衝這兩個選角太厲害
讓你隔著屏幕和故事,只覺得後宮佳麗三千人,能鬥到最後的女人大概只能是這個樣子
鄔君梅的甄嬛,不止跟宜修算計心意,跟青櫻算計心意,也跟養子弘曆算計著所有,她太聰明,見慣了太多爭鬥,所以永遠知道何時該進,何時該退
弘曆堅持納青櫻為側福晉後,甄嬛跟他的一番談話裡,面上襯的是一顆慈母心,背後卻是「母子」二人的互相試探,互相妥協——鄔君梅的甄嬛,不用有厚重的妝容,也不必有激烈的表情,她的眼神、形容裡,深深深深藏著非歷經幽深宮中歲月永不可看透的情緒
而陳衝的宜修,在雍正帝薨逝的戲份裡,她先是痛不可抑,完全失去儀態的哭嚎,她扒著窗子向外望,口口聲聲念叨著「竟然連喪儀都不讓我去···」
可轉眼,當她的婢女在身邊幽幽提醒「您此生唯一一個可以出去的機會來了」,陳衝前一秒還哭泣的眼神驟變:你看,她愛他是真的,即使他不愛她
可她對烏拉那拉榮耀的記掛也是真的,天家無情,無情的何止是帝王。
之後,再一處神來之筆,就是甄嬛賜下毒藥,讓青櫻選擇「後宮之中,只能有一個烏拉那拉氏」,青櫻做好赴死的決定去拜別姑母,卻不想宜修早已經先一步飲下毒藥
最後,宜修對青櫻的殷殷囑託,眼睛裡含著淚地追憶:
眼前,還青春正好,天真尚在的侄女跪在眼前,還眼圈裡轉著眼淚說著「我從未妄求皇后之位,我只想跟皇上恩愛長久」
她也開始在悠悠歲月裡想起,自己被冊封為皇后那一天,青春尚在,身膺榮耀,愛的人也還沒有離棄自己——她被逼瘋了的愛已經無法更改,可她剩下的時間又不足以勸說明白那個有情飲水飽的青櫻:對帝王有愛,才是世上最大的不應該。
你看,這個故事多可怕,前四集就已經要預言完了青櫻的一輩子:
宜修說,烏拉那拉氏不能出現兩個棄婦。
甄嬛說,「你還年輕,不懂世間完滿的美好太難得,若能如懿(看起來美好),便很不錯。」
以陳衝的宜修和鄔君梅的甄嬛為代表,其實這場後宮故事從一開始就被定下了基調:沒有絕對的輸家和贏家,深深宮牆裡,這就是一場各為家族,榮耀,兒女,恩寵的爭鬥
——不到死,不能休。
如懿不如意,人生不容易,大戲靠演技
《如懿傳》開播至今,惹出了無數爭議
關於周公子霍建華的年紀,關於故事是否遵從歷史,關於服化道的質量
尤其跟同期在播劇《延禧攻略》的襯託下,這個故事顯得實在太過沉重了:還沒等大家吃到幾顆青櫻紅荔(青櫻紅荔:如懿弘曆情好時約定)這對年少夫妻發來的糖
故事就已經進入重重宮門深鎖的不得已——重要的是,你越看越覺得冷,好像戲裡沒有一個人是真正的開心
剛火過一波的富察白月光,到了這裡,仍是嫡妻,仍受帝王敬重,但她卻依舊要小心翼翼,步步為營;
初選只是,已經到手的嫡福晉如意,卻因青櫻的參選險些與她失之交臂,作為正妻,她不能吃醋,而她太要強,她太想證明她是唯一的皇后,唯一能當得起他皇后之名的女人。
董潔的富察皇后,素淨裡有一抹倔,眉目溫柔裡藏著一抹鬱郁——她有尊貴無比的身份,可她卻最後皇子早夭,人也鬱鬱而終。
被追憶一輩子又如何?如小說裡如懿所說,帝王總是要人死了以後,才記起她的好。
而周迅的如懿,腫了兩集,卻從第三集開始,已經變成我們記憶裡的那個倔強少女
她愛他,因為愛她不得不去改變自己
姑母用自己的死換了她的生,她以此去努力爭取鈕鈷祿氏的歡心:大家心知肚明是誰逼死了烏拉那拉氏,可她卻要努力為甄嬛辯解,以此換得自己活著的機會
當弘曆屏退所有,再問她,烏拉那拉氏皇后到底是不是自盡
青櫻一抬頭,眼睛裡滾出一滴淚,嘴裡卻還說著,姑母真的是幽憤暴斃——她的委屈,他知道。
再後來,就是周迅倚門而望的鏡頭
前一秒,她還紅著眼睛在給小太監抹藥,安慰著人也說著道理
開始,你以為她眼裡的疲憊不過是演員的狀態不夠好
可一轉頭,她獨自一人坐在殘光裡,眼淚就那麼掉下來——太委屈了,幽幽深宮歲月,那個說著會護著她一輩子,卻給她招來無數風雨的男人
讓人瑟瑟發抖,喘不過氣的宮牆深深,不過是愛一個人,不過想要一份恩愛長久,她實在太累太累了。
還有給人做了一把槍的慧貴妃
背負家族榮耀而來的嘉嬪
看似透明實則聰慧過人的海蘭——或求位分,或求榮耀,或求恩愛,或求尊貴
你看,每個人都有所求,卻最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求不得和已失去,即使是尊貴如皇帝,也是在日復一日的疲憊裡被猜忌折磨,被歲月消磨
前朝他要執掌天下,後宮他要雨露均沾,他甚至不能去偏愛一個人,不能去保護一個人——這就是皇帝,這也是皇帝,深深宮牆裡,不止如懿一人不如意。
《如懿傳》是一個講給成年人的寓言,它有過美好,卻終會凋零;它有過心意,卻終被放棄;它疲憊,也深邃——它不再是女人的史詩,它是女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