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則讓人「脊背發涼」的判決想到《史記•酷吏列傳》

2021-02-13 漫讀天下

2020年4月內蒙古一法院副院長被判玩忽職守。

這名法院副院長姓李,分管刑事審判工作。刑事審判庭的雲庭長是他的部下。2011年12月,雲庭長審理了一個案子——郝衛東過失致人死亡案。檢察院起訴郝衛東的時候,在起訴書裡就寫清楚了,郝衛東職業「烏蘭察布電業局職工」。但是這位雲庭長在寫判決書的時候,不知道咋搞的,把郝衛東的職業寫錯了,填了一個「無業」。按程序規定,如果有工作單位的,應該將生效判決送達給單位,讓單位依據組織紀律該咋處理咋處理。郝衛東這份判決,雲庭長不僅寫錯了職業,而且也沒有按要求送達到烏蘭察布電業局。

這有什麼影響嗎?當然有影響。電業局,那肯定是國企啊。國企職工犯罪了,是要被開除公職的。雲庭長的錯誤,導致郝衛東不僅沒被開除,還在被判以後繼續領工資獎金。2012年至2019年持續了7年,一共領走了137萬4960塊。

那這事跟李副院長有啥關係呢?雲庭長是李副院長的手下。雲庭長寫的判決書,李副院長有審核責任。咋審核的,竟然沒發現職業寫錯了?給國家造成這麼大的損失!所以這鍋李副院長也有一份。(詳情參考(2020)內0928刑初1號判決書,我很想放個滾動圖,但我真不會)

就是這麼一個案子,看完後讓人「脊背發涼」,不寒而慄。

判錯了嗎?犯罪構成上,邏輯上沒毛病,但總感覺怪怪的。一、法律文書允許不允許筆誤?雲庭長,是法官,沒錯,應該嚴謹認真。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果不是故意玩法弄權,一個小過失非得按犯罪處理?以後誰還敢再籤發法律文書?!二、這錯誤是不可挽回的嘛?無非是郝衛東多拿了不該拿的錢。這叫不當得利。法律有足夠的理由和辦法讓他退回去。三、副院長的審核責任,是什麼責任?文書校對?閱卷審核?直接審判?

許多法律事,不能只在法律裡找答案。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說有罪,我說無罪,理由都是一套一套的。法律人,只有跳出法律,才能獲得良知,才能讓法不惡。下面要開始講故事嘍,做好準備。

三代酷吏

《酷吏列傳》位於《史記》第六十二。一般某某傳,只寫一個人。但酷吏列傳中,一共寫了侯封、晁錯、郅都、寧成、周陽由、趙禹、張湯、義縱、王溫舒、尹齊、楊樸、減宣、杜周13名官吏。他們都是漢掌管獄訟之事的官員。通過這些人的群畫像,司馬遷讓我們領略了酷吏的發展演變史和政治權力運作的規律。2000年後的今日讀來,依然頗有啟示。

你相信嗎?司馬遷寫的第一個真正的酷吏,竟然是個大忠臣。敢直諫,不畏權貴。而且還非常廉潔,既不收禮,也不接受私人請託(都,公廉,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

他的名字叫郅都。司馬遷舉了一個賈姬遇彘(野豬)的故事,來說明郅都這個人的特點。郅都曾經跟隨天子到上林苑狩獵,賈姬去廁所時,有野豬突然闖進廁所。皇上給郅都使眼色,示意郅都前去營救,但是郅都不肯行動。皇上想親自拿兵器去救賈姬,郅都跪在皇上面前說:「失掉一個姬妾,還會有另外一個姬妾進宮,天下難道還會缺少像賈姬這樣的人嗎?」皇上只好回來了。幸好野豬自己離開,賈姬才沒事。

郅都還經常對自己說,既然選擇了這個職位,就要為節操而死,不能顧及妻子兒女(身固當奉職死節官下,終不顧妻子矣)。

這是酷吏嗎?即使按照今天的標準,這也是楷模,是標兵啊。但是司馬遷卻把郅都列為酷吏第一。為什麼?郅都們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對待法令特別狹隘,僵化地理解自己的職責,僵化的執行法律。他們心中除了自己的職責,不會顧及除此之外的其他,既不顧忌皇帝的目光,也不顧忌賈姬的安危,甚至不顧忌妻子兒女。只有原則,沒有仁愛。這就是酷吏的第一個特徵,為人「刻」。對別人「刻」,對自己也「刻」,所以群眾往往給他們堅持原則,剛正不阿的美譽。

為人「刻」還引出一個行為特徵就是「文深」——從嚴解釋法律。比如後面要講到的張湯,他在辦理陳皇后蠱獄案時「深竟黨與」。查案子非挖出餘漏罪,抓出幕後主使不能作罷。小案要辦大。大案要深挖。有個叫趙禹的酷吏,丞相周亞夫一直不重用他。周亞夫的解釋就是「文深,不可以居大府」。但是皇帝沒有採納他的意見,反而讓趙禹和張湯兩個「文深」之人「論定律令」,就是制定法律。這哥倆「務在深文,拘守職之吏」,務必使法令條文苛刻嚴峻,用來束縛管制所有在職的官員。所以司馬遷評價說「用法益刻,蓋自此始」。

張湯審鼠。張湯幼時就像個老獄吏一樣。

第二代酷吏以張湯為代表。他們的特點是曲權弄法。不再向第一代郅都那樣,固守信奉法令了。法令成了討好上級的方法,贏得個人讚譽的工具。比如周陽由,所愛者,撓(歪曲)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誅滅之。之後司馬遷詳細寫了張湯曲權弄法的事跡。

首先是想盡一切辦法取悅皇帝。皇上喜歡儒家學說,張湯斷絕大案時,就會刻意附會儒家經書上的說法。皇上想要嚴辦的案件,他就交給執法嚴酷的官員去辦理;皇上想要寬恕的,他就交給執法輕並且平和的官員(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監史深禍者;即上意所欲釋,與監史輕平者)。國庫空虛,張湯就迎合皇上的旨意,請求鑄造銀錢和五銖錢,藉以壟斷天下的鹽鐵經營權;出臺告緡令,打擊富商大賈;玩弄法令,誣陷別人,作為推行法令的輔助(舞文巧詆以輔法)。

因此,皇帝與張湯的關係一度非比尋常,簡直到了親密無間的地步。兩人討論工作一直到傍晚,皇帝連吃飯的時間都忘記了。丞相也被架空,天下事情都取決於張湯的決斷。張湯病了,天子親自前去探望。

這樣一個曲迎奉上,用法文深的人,竟然名聲還不錯。這就是張湯的第二個特點,雙面人,兩面派。司馬遷評價張湯「為人多詐,舞智以御人」。內心不同意別人的看法,但是表面上還表現出很欽佩的樣子(己心內雖不合,然陽浮慕之)。任用了很多酷吏做爪牙,表面上卻表現得鋤強扶弱,十分寬厚。處理豪強,就玩弄法令,予以誣陷;處理平民百姓和沒有權勢的人,即使按法令條文應該判刑,也請皇上裁定。所以雖是酷吏,卻美名在外(是以湯雖文深意忌不專平,然得此聲譽)。

張湯之後,漢代的酷吏越來越不堪。到第三代義縱等人的時候,竟然是強盜出身。這些人少文(沒文化),無蘊藉(不寬容),唯一的特點就是殘暴。之前的張湯、趙禹跟他們比起來,都算執法寬鬆的了。

最典型的就是王溫舒。此人,少時椎埋為奸,就是幹過殺人埋屍的壞事。到廣平這個地方去任職,一上任就開展了掃黑除惡活動,逮捕郡中豪猾,連坐千餘家。殺人血流成河(論報,至流血十餘裡)。因為古代都是秋後問斬,春天不能殺人,所以春天來了,王溫舒跺腳感嘆「如果冬天能夠再延長一個月,我就能把事情都辦完了」(會春,溫舒頓足嘆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司馬遷評論說「其好殺伐行威不愛人如此」。

到這一代,連兩面派都不當了。王溫舒為人阿諛諂媚,拜高踩低。有權勢的,奸邪之事堆積如山,他也不會過問;沒有權勢的人,哪怕是皇親貴戚,他也一定會去凌辱侵犯(溫舒為人諂,善事有勢者;即無勢者,視之如奴。有勢家,雖有奸如山,弗犯;無勢者,貴戚必侵辱)。

酷吏帶來的三種後果

大量使用酷吏就能帶來想像的平安穩定嗎?司馬遷在文章開頭就表明了「昔(秦朝)天下之網(法網)嘗密矣,然奸偽萌起,其極也,上下相遁,至於不振。漢興,網漏於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黎民艾安」。秦朝嚴刑峻法,卻敗亡了。漢初,法網稀疏得能漏掉吞舟的大魚,反而一派興旺。

文章中,司馬遷又具體解釋了使用酷吏帶來的三種具體的不良後果。

一是詔獄益多,就是案件量越來越大。所逮捕的人達到了六七萬之多,而被屬官捕獲的人還要增加十多萬人。

二是嚴刑酷法之下,人們反而越來越不把犯法當回事了,盜賊滋起。自從王溫舒等人之後,官員採用的治理方法大多都效法王溫舒,然而官吏和百姓卻越發不將犯法當回事,盜賊層出不窮。大的團夥多達數千人,擅自稱王稱號,攻打城鎮,奪取武器庫中的兵器,釋放死囚,捆綁、羞辱、殺死官員。小的團夥也有數百人,他們搶劫的鄉村多得數不過來。

三是上下相為匿,以文辭避法。朝廷頒行「沈命法」,說如果出現了群盜而官吏沒有發現,或者發現了卻沒有捕捉到規定數目的話,凡是辦理此事的官員都要被處死。從這以後,小官員害怕被誅殺,即使發現了盜賊也不敢上報,擔心抓不到盜賊,反而會觸犯法令被判刑,還會連累上級官府,上級官府也要求他們不要上報。所以盜賊越發多了起來,上下互相隱匿,玩弄法律條文,逃避法律制裁。

嚴刑峻法不是「平安中國」!

願你為「善」

故事講完了。

這篇文章,既不為喊冤,也不為譏諷,只是希望今時今日每一個執掌獄訟的小吏們、大臣們,能夠以史為鑑,時常照一照歷史的鏡子。看一看由剛直不阿的郅都,到曲迎上級然而還是於國有利的張湯,再到強盜出身的義縱、王溫舒,法制是如何一路下滑的。一時的用法「文深」,曲迎上意最終會帶來怎樣的惡果。

沒有人會永遠掌握權柄。權力是怎樣賦予你的,有一天也會怎樣用到你的身上。張湯做了七年御史就被皇帝殺了。臨死前不服,想向皇帝申訴,趙禹對他說「君何不知分也」。「君何不知分也」,多麼悲涼的一句話啊。你就是酷吏,你怎麼還不明白這裡面的事情呢?!對每一個別人的案件保持善和寬容,就是對自己的善和寬容。

——END——

推薦閱讀

溫情脈脈的執法者|《檢察官內傳》

法律只是《精英律師》的過門

長按二維碼關注。你的每一次閱讀、轉發、點在看都是對我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讀《酷吏列傳》有感
    翻看了下酷吏列傳,最大的一點體會就是:        一把刀即使再鋒利,也難免有碰到硬骨頭變鈍的時候
  • 史記•鄧玉嬌列傳
  • 酷吏的那些事兒
    司馬遷在《史記》一書中對酷吏這一群體著墨甚多,並專門立傳,這就是《酷吏列傳》。酷吏這一群體有怎樣的性格特徵呢,茲歸納如下。
  • 郅都:酷人酷吏
    關注「讀書村」:每天十分鐘,打開文學的美好郅都:酷人酷吏
  • 史記 黃繼光列傳
    黃繼光黃繼光者,生於辛未(一九三一),蜀之中江人也
  • 史記 · 貨殖列傳
    簡譯:天下之人,熙熙壤壤;為利而來,為利而往,即使有千乘兵車的天子,有萬家封地的諸侯,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擔心貧窮,何況編在戶口冊子上的普通百姓呢。     現在再回看2000多年前的太史公的貨殖列傳,一點都不過時。     讀《史記》而未讀《貨殖傳》,可算未讀《史記》。
  • 史記 趙忠祥列傳
    趙公忠祥,北京人氏,國臺名嘴也,聽命於司禮監,於宣諭之臺牛馬走。非權貴而權貴垂青,非貴胄而貴胄私喜,蓋因趙公別有絕技焉。
  • 讀《史記·滑稽列傳》
    檢《滑稽列傳》原文:淳于髡: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優孟:多辯,常以談笑諷諫。優旃:善為笑言,然合於大道。由此觀之,「滑稽」顯然指「能言善辯」。其次太史公為什麼要撰寫此「類傳」?不流世俗,不爭埶(勢)利,上下無所凝滯,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 中國歷史上的酷吏,為何結局都很悲慘?
    原題:酷吏文化和中國古代的嚴刑峻罰。  少時正遇動亂年間,當時文化一片荒漠,既不懂歷史為何物,也無多少史書可讀,只是常聽大人們各種戲說或者演義的套路,說到惡法酷吏,總少不了提及周興、來俊臣、索元禮之輩,偶或也順便提到東廠西廠、鎮撫司、錦衣衛。一句說書人常用的嚇人詞句:說來震撼忠臣膽,話到驚破善人心,著實讓吾輩小小心靈感受到惡法酷吏對人性的傷害。
  • 史記.南宋黃善夫刊本
    史記目錄、史記集解序:南朝·裴駰、補史記序: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序:唐·司馬貞、史記正義序:唐·張守節、史記正義論例諡法解:唐·張守節 三皇本紀
  • 《史記》與父子相知|閱讀《史記》
    《史記》的典範性,前人多有論及,趙翼說,「司馬遷參酌古今,發凡起例,創為全史,本紀以敘帝王,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系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志人物,然後一代君臣政事賢否得失,總匯於一編之中。自此例一定,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範圍,信史家之極則也。」
  • 《史記·刺客列傳》到底講了什麼?
    《史記·刺客列傳》,短短五千言,塑造了五個人:劫持齊桓公的曹沫,刺王僚的專諸,擊衣而死的豫讓,重情重孝的聶政,以及所有人都耳熟能詳的的荊軻。
  • 《史記》整本書閱讀之《伯夷列傳》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是《史記》中的《伯夷列傳》。本篇位居七十列傳之首,且在形式上有別於其後諸篇。其後諸篇多是先記敘史實,再發表簡要的議論,議論前冠以標誌性的「太史公曰」,而本篇則先議後敘、夾議夾敘,且議多於敘。可算是列傳中的特例了。
  • 這種形象並非捏造,真實原因讓人脊背發涼
    此形象非空穴來風,起因讓人脊背發涼!文/散道人眾所周知,東西方都有屬於自己的靈幻文化,比如西方的喪屍、吸血鬼和巫師等形象,而我國在一些神話故事中有魔王、妖怪以及殭屍形象。尤其是香港電影中林正英的殭屍片,殭屍的形象也大多都是蹦跳行走,露出大獠牙咬人,而且一直都是身著清朝官服,也沒有其他形象,那這是為什麼呢?
  • 《史記•貨殖列傳》之商人祖師爺白圭的錦囊秘密
    (《史記•貨殖列傳》)意思是說,全天下經營產業的人,都學習白圭、效仿白圭,都把白圭奉為祖師。白圭憑什麼得到這樣高的地位和聲譽呢?並不單純因為他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大商人,更重要的是,白圭完全稱得上是我國先秦時期商業理論的集大成者。他把當時的商人智慧和道家、儒家、兵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的思想熔於一爐,構建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白圭還開門授徒,大力開展商業教育事業。
  • 史記 艾芬列傳
    時過境遷,芬既成立,然初心不改,猶以拯人為志。問之則曰:「負篋行醫,懸壺濟世,此杏林之務也。「既入江夏中心醫館,先為郎中,後為執事主任,所將郎中護士不下二百人。從屬皆慕芬之德才,是以事無巨細,皆願自問而影從之,芬與眾人相處安和,未嘗齟齬。然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己亥末,國中事起。
  •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史記》,根本就不是司馬遷的原汁原味!
    早在司馬遷為李陵仗義執言,慘受宮刑的時候,司馬遷就讓老婆帶著兩個兒子離開了京城,還讓女兒司馬英把《史記》的初稿帶到夫家的老家保存起來。後來事情的發展如司馬遷所料,上交給朝廷的《史記》沒了聲息,世上只剩下了收藏在華陰的《史記》還在默默關注著歲月流逝。《漢書》說,「遷既死後,其書稍出」,《史記》是在司馬遷去世後,才稍微流傳開來的。
  • 讓人脊背發涼的國產動作片,真敢拍!
    2019 VOL.399炎炎夏日,一部緊張刺激的犯罪動作片堪稱降溫神器,再高的氣溫都能讓你後背發涼從《大事件》到《樹大招風》再到《沉默的證人》,任賢齊演的雖然都是人狠話不多的悍匪,但人物性格卻大有差別。
  • 《史記 管晏列傳》節選 翻譯講解
    視頻:《史記  管晏列傳》節選 講解 重點詞語翻譯: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
  • 5本腦洞大開、懸疑燒腦的靈異小說,看後讓人不由脊背發涼!
    看後讓人不禁脊背發涼!《七人環》 作者:青丘周玦無意間從圖書館裡,得到一本名為《七人環》的書,從此怪事屢發,先是噩夢連連,隨後室友莫名其妙跳樓自殺,緊接著發現書中詭異情節逐漸與現實生活重疊。網友點評:其實我覺得這本小說寫的還是不錯的,之前就看過作者的其他作品,個人對於作者的風格還是比較喜歡的,我覺得把每一段故事都描寫得很到位,有時候晚上看,真的會有脊背發涼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