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過半,隨著《極速車王》和《霹靂嬌娃》等新片大規模入市,與穩守周末榜單前三甲的《小丑》展開角逐,全球院線的格局再度洗牌。
《寄生蟲》國際版海報
與此同時,在坎城電影節上為韓國捧回第一座「金棕櫚獎」的《寄生蟲》在北美熱映,並創下今年小規模點映的單館收益紀錄。隨著《寄生蟲》在北美擴大公映範圍,這部兼具社會省思和商業元素的佳片有望長線續航。
據Box Office Mojo統計,《寄生蟲》自上月11號起在3家影院小規模亮相,首周末便進帳38.4萬美元的驚人數字,一舉闖入當周票房榜前15名之列。以此計算《寄生蟲》的單館收益高達12.8萬美元,超越華人題材的《別告訴她》(8.9萬美元)創造今年平均產值的新高;在亞洲電影中,《寄生蟲》寫下自2007年的《色,戒》(6.4萬美元)後該指標的紀錄,足見《寄生蟲》初登北美的不凡氣勢。
進入次周,《寄生蟲》進一步擴映至33家影院,周末收成環比上漲223%至124萬美元,累計數字則達到193萬美元,超越《極限職業〉(156萬美元)創下韓國電影在北美的年度最佳成績。參考往年「金棕櫚」獲獎影片的表現,《寄生蟲》的後續票房還能更上一層樓。
《寄生蟲》全球票房分布
截至上周末,《寄生蟲》在北美已飆升至1442萬美元(約合1.01億元人民幣),成為繼《龍珠超:布羅利》(3071萬美元)後年內第二部破千萬美元的亞洲電影。相比之下,國產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北美的成績為369萬美元,僅相當於《寄生蟲》當下收成的1/4強。
另外,《寄生蟲》的風評依然維持「逆天」級別:在爛番茄上《寄生蟲》的新鮮度飈高至99%,表徵觀眾喜好的爆米花指數則維持在93%,與豆瓣的8.7分(47.5萬人評價)遙相呼應,顯示《寄生蟲》得到中外影迷的一致認可。由於《寄生蟲》對社會現實過於直白的描摹,因而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R級。
自5月份坎城首秀以來,《寄生蟲》已陸續在巴西、韓國、法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亮相,並於6月底同步登陸港臺地區。其中,《寄生蟲》在韓國觀影人次便突破千萬,高居當地年度票房榜第4名;而在本土之外,《寄生蟲》在法國(1194萬美元)、越南(286萬美元)和德國(205萬美元)等市場也表現不俗。接下來《寄生蟲》還將擴映至加拿大、西班牙、土耳其和日本等院線,預計海外之旅將延續至2020年的「頒獎季」。
《寄生蟲》官方劇照
不過,《寄生蟲》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R級,而且顯然無法通過所謂「技術」手段來進行處理;在全世界絕大多數正常國家都實行分級制的21世紀,《寄生蟲》與「金獅獎」得主《小丑》一道與廣大的中國觀眾隔絕,成為2019年最不容忽視的遺珠。兩廂對照,徒留嘆息。
欲知曉為什麼電影分級制在國內無法實行?,點擊了解有關分級制度問題的最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