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法院】屬於我心中的那個哈姆雷特

2020-12-24 澎湃新聞

【書香法院】屬於我心中的那個哈姆雷特

2020-08-26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知 · 行 · 學 · 社

在碎片化信息充斥的今天,各種即時滿足的內容消費佔據了每個人的視野,沉浸式閱讀也變得尤為困難。

但我們堅信,在信息洪流的影響下,現代人的生活迫切需要傳統閱讀的點綴。

我們不該,也不能,在生活中丟掉讀書這件事。讓我們一起品讀精典,豐富涵養,光亮人生。

Book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知行學社」成員戴小紅關於《哈姆雷特》一書的讀後感。

屬於我心中的那個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至1603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它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纂取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向叔叔復仇的故事。

在學生時代,只有在老師的交代下,我才會捧起外國名著。這一次,我用了差不多一個星期的時間,陸續看完了這本書。雖然沒辦法全然參透,但亦能有所感悟。

我的高中語文老師是一位文學愛好者,他在課堂上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時,我還不以為然。在我35歲的今年,第一次讀哈姆雷特,對老師的話有了一絲絲的感悟。在我的眼裡,哈姆雷特出身高貴,舉止優雅,博學多才,深受百姓的擁戴。他敬愛父親、深愛母親,但突如其來的變故使他變得憂鬱,母親的背叛令他痛苦不堪,進而萌發了復仇的想法。哈姆雷特沒有足夠的魄力成為英雄,復仇的重擔,他既不能擔起,也不能放下。他總是被要求去做不可能的事情,他總是徘徊、輾轉、恐懼、進退維谷,總是能觸景生情。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哈姆雷特性格的多面寡斷,在遇到重大變故時,也有一蹶不振的掙扎和痛苦,我覺得這才是鮮活的人性。

畢業那年,我經歷過生命中最重要的失去。在父親去世的前一兩年裡,我整夜無法安睡,也不敢睡,害怕夢裡出現父親的樣子。走在馬路上,看到與父親身影相似的路人,我都會望著他發呆,眼淚停不住。在那段最難熬的歲月,我聽不得旁人討論父親的話題。

在遇到重大變故時,人的脆弱、逃避都是無可避免的,消極情緒也是人情緒的一部分,我們要正視、接受、消化它,這樣才能真正戰勝自己,——不要去責怪任何人,做好自己就好。我現在能坦然地寫出上面這段文字,是因為歲月給了我更多的沉澱,讓我對生命本身有了更深的領悟。

(立案庭法官助理 戴小紅)

文章內容 | 戴小紅

文章審核 | 陸喬立

排版編輯 | 居雋秀

公眾號ID

tzsggqrmfy

長按識別左邊二維碼

關注高港法院

原標題:《【書香法院】屬於我心中的那個哈姆雷特》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書香法院】《林海雪原》讀後感
    【書香法院】《林海雪原》讀後感 2020-07-20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周末閱讀——《哈姆雷特》
    然而,在悲劇的第一幕,父親離奇駕崩,母親倉促改嫁,父親的鬼魂讓哈姆雷特必須完成復仇任務。通過第二幕的裝瘋和試探,哈姆雷特確認了叔父篡位、母親改嫁、朋友背叛、滿朝文武狼狽為奸的事實,改變了對世界的看法,從快樂的王子變為憂鬱的王子:人世間的一切在我看來是多麼可厭、陳腐、乏味而無聊!哼!哼!那是一個荒蕪不治的花園,長滿了惡毒的莠草。
  • 【世界讀書日】曬圖書曬文化 一路書香漫法院
    【世界讀書日】曬圖書曬文化 一路書香漫法院 2020-04-23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香法院】詩與遠方丨《人間有味是清歡》
    【書香法院】詩與遠方丨《人間有味是清歡》 2020-06-25 03: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八)——讀《致加西亞的信》有感
    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八)——讀《致加西亞的信》有感 2020-09-08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實我們何嘗不是他呢?
    哈姆雷特在得知父親被害的真相後,哈姆雷特咬牙切齒地喊道:「惡棍,笑眯眯的、該死的惡棍!」為什麼哈姆雷特身為一個王子卻這麼失態?他口中的「惡棍」是誰?可見哈姆雷特不是個成熟的帶領人,他的社會改革和民眾所要求的變革相距甚遠。為何哈姆雷特會選擇復仇,有兩個原因:一、死的那個人是自己的父王。父王對於哈姆雷特來說就像神一般的存在,是一種信仰與寄託。
  •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這是屬於你們的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對胡軍來說意義非同一般, 1990年,胡軍曾在林兆華導演的《哈姆雷特1990》中飾演掘墓人,那時濮存晰飾演哈姆雷特。28年之後,受邀於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莎劇舞臺本翻譯計劃」, 由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與北京李六乙戲劇工作室聯合呈現的中文版話劇《哈姆雷特》問世。這一次,胡軍成為 「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登上了舞臺,上演了一版全新的「王子復仇記」。
  • 電影資源推薦:哈姆雷特 在線觀看
    哈姆雷特導演: 肯尼思·布拉納編劇: 莎士比亞 / 肯尼思·布拉納主演
  • 【書籍推薦】《哈姆雷特》
    在他認為哈姆雷特不知道真相之前,他沒有打算將哈姆雷特殺害,他只是想通過哈姆雷特父親死亡和母親改嫁的打擊使哈姆雷特變得消沉,使他離人們越來越遠,失去他的影響,從而鞏固自己的地位。然後在他知道了哈姆雷特得到自己父親死亡的真相後,他便開始使用各種手段來殺害哈姆雷特,一計不成便再來一計,惡人有惡報,他最後還是被哈姆雷特刺死。克勞狄斯的陰謀是一環接著一環的,他行事十分小心,生怕出現差錯。
  •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談及《哈姆雷特》想必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哈姆雷特;他不止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永恆。他是時代的靈魂,是我們舞臺上的掌聲,歡愉和奇觀。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
  •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你我的世界不一樣
    瑟曦罪有應得,但民眾是無辜的······ 跑題了,我想說的是對龍媽的做法有人咬牙切齒,有人覺得理所應當!就像莎翁說的「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請一定記得:你我的世界不一樣。這個中正是:我知道我的責任,努力的去改善這部分,同時我也知道對方的責任是什麼,把他的責任交還給他。
  • 中國「哈姆雷特」倫敦發布會圓滿召開
    我們藉由講述和分享彼此的故事增進理解,在推進皇莎的『莎劇舞臺本翻譯計劃』以及『中國經典翻譯計劃』的同時,我們看到中國藝術家和皇莎將文化交流做得如此深入——你們的《李爾王》讓我很震撼並深深地感動,鑑於此我們將再次合作莎士比亞的另一部偉大悲劇《哈姆雷特》,我非常期待她的呈現。」
  • 表演 哈姆雷特獨白
    其中,抗鼎之作《哈姆雷特》更是在他熠熠生輝的著作中閃耀著偉大的光芒,從那個時代一直照亮至今。  「生存還是毀滅?」莎士比亞借哈姆雷特之口將「萬物之靈長、宇宙之精華」的人類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也正是這樣一個人類無法逃脫的境地,這樣一個人類顛撲不破的問題,或者說是上下求索了千百年的問題,讓後人愈發覺得籠罩在這部偉大作品上的人性的光輝的迷人和深邃。
  • 《哈姆雷特》導讀:善良與延宕
    上帝啊,入世間存在的一切備我的眼裡是多麼無聊、可惡、乏味而迂腐!叔父的募位,大臣們對新上任國王的阿諛奉承以及母親的背叛,這一切使得哈姆雷特對人性、親情和愛情都產生了懷疑,使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新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從而陷進一種孤獨和無助的狀態。種種不正常的變故的出現,使得他對奧菲利婭的愛也受到了衝擊。
  • 哈姆雷特:一個永恆的孤獨者
    資料圖片  「有一千個讀者(觀眾)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照這句話,我們都可以把自己看成是一千分之一個「哈姆雷特」。這非常好理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他身上看到躲藏在靈魂深處的自己。每個人心裡都有屬於他自己的哈姆雷特。
  • 遇見史上最硬漢的哈姆雷特
    世界文學史、戲劇史上,莎士比亞被譽為「集大成者」,他最聞名的劇作《哈姆雷特》流傳至今,在戲劇舞臺上是一顆屹立不倒的常青樹,在人們心中也是一個頗有戲劇色彩的心靈導師。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解構、顛覆、重構《哈姆雷特》的演出逐漸佔據主流,而如何真正展現文學的經典性卻顯得「另類」。
  • 哈姆雷特機器 | 羊角
    如果你認得我,你怎麼還會願意做我的朋友。你想扮演那個要睡在女兒身邊的波洛涅斯嗎,美麗的奧菲利亞,她進入寫好的劇本,看啊霍拉旭波洛涅斯,看她踉踉蹌蹌地走進她悲劇。我知道你是個喜劇演員。我也是,我演的是哈姆雷特。丹麥是一間囚牢,我們之間橫著一座屏風。波洛涅斯下。我新婚燕爾的母親。她乳房的茸茸的玫瑰,她小腹的蛇的巢穴。母親,你忘記臺詞了。我輕聲說。
  • 哈姆雷特死了,然後呢?
    「不,你先回答我;站住,告訴我,你是什麼人。」兩個夜間巡邏的軍官相遇在城堡外的露臺上,談起昨晚看到的那位身著盔甲、不發一言的幽靈,就此拉開了「王子復仇記」的帷幕。Lyndsey Turner版本《哈姆雷特》
  • 哈姆雷特有你!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父親被害、母親嫁給仇人、想要復仇卻孤立無援,哈姆雷特這個人物的憤世嫉俗和憤懣憂鬱,都讓這個悲劇性的王子充滿了魅力。大概每個優秀的演員,深夜時分都會對著星空想像,自己飾演哈姆雷特的樣子,並且說出那句經典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 靈魂的側面——《我,哈姆雷特》劇本與簡述
    雖然只是一個中型作品,可構思與撰寫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尤其是技術性的問題:當崑曲與莎士比亞尤其是與《哈姆雷特》發生關聯時,我們應該使用怎樣的語言?最初,我寫了個完全進入「崑曲」文辭領域的版本,將之純中國化,但主創們覺得這看上去太「古老」,《哈姆雷特》裡的眾多鋒芒,亦被文字本身磨去了稜角;然後,我儘量尊重原著地寫了一版「西式」的,因張軍告訴我他甚至能用崑腔來念英文,可成稿之後,擔憂果然來了:他表示還是無法上口,無法使用韻白;第三稿,我取了二者之折中,將四句定場詩發給張軍時,他表示:對,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