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春節放鞭炮、煙花,這是歷年來的傳統,也是一件增加喜慶氣氛的事,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每年還是會有不少人被鞭炮、煙花炸傷。
煙花爆竹傷一般以眼外傷、盲管/貫通傷和創傷性截肢最為常見,正確的處理很重要:
如果是放鞭炮炸傷了眼睛或把周邊異物如釘子之類插進了眼睛裡,這時一定不要衝洗,也不要拔出,應用紙杯等物無壓力的覆蓋傷者雙眼,迅速送往有眼科急診的醫院,請醫生處理。
而如果是煙花的火藥或其他化學物質進了眼睛,這時就應該用室溫流動水衝洗至少半小時,並送往醫院。
「有進口沒出口」就是盲管傷,「有進口有出口」就是貫通傷。這兩類傷口僅靠按壓止血效果很差,因此應使用乾淨布料(不能用衛生紙!)填充傷口後再進行包紮。對於嵌入傷口內的異物,不應拔出,而應妥善固定異物後送往醫院。
如果不慎被炸斷了手指腳趾,注意在現場儘可能收集斷肢(指/趾),置於密閉塑膠袋內再置於冰中送往醫院。
用自來水衝洗傷口,然後輕柔地移除患處衣物和首飾,使用保鮮膜或乾淨布料覆蓋患處,送往醫院。不推薦擅自使用任何藥物塗擦患處。
除了被鞭煙花炸傷,春節常見的被海鮮貝類刺傷、廚房割傷等等傷口,如果處理不當,也會引起感染甚至截肢!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
廣州的朱先生在處理一條太陽魚時,右手不慎被魚刺扎了一下,當時也沒有當回事。沒想到第二天,朱先生開始發燒,並伴隨全身發冷、嘔吐、眩暈等症狀,後陷入半昏迷。
經搶救甦醒過來後,朱先生手部肌肉和筋膜已腐爛,檢測報告顯示朱先生感染了海洋創傷弧菌,並造成了菌血症,隨時可能會在身體內臟或其他器官復發。病情危殆,醫院於次日凌晨對朱先生右手進行了截肢手術。
武漢市民尹先生到湖邊釣魚時不慎滑倒,左腿被劃開了一條4釐米左右的傷口。當時劃這個小傷口的時候他也沒在意,自己就簡單包紮了下,可當天晚上尹先生就開始發燒,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感染了兩種急性厭氧菌。
厭氧菌在有氧環境中非常少見,它們大多存在於水、糞便和腐敗物裡,一旦進入合適的生存環境後,爆發出的繁殖能力和破壞能力非常大。最嚴重的後果可能使人感染膿毒血症,危及生命,感染擴散還可能造成骨髓炎,有截肢的可能性。
廚房裡的砧板、刀具等用品,由於長期不消毒,隱藏著大量細菌,比如鏈球菌。如果不小心被割傷,處理不當極易引起鏈球菌感染。在幾個小時內,細菌就能遍及整個身體的肌肉,皮膚變得黝黑,形成水泡,嚴重的情況下還容易造成皮膚壞死。
春節期間很多人會回到鄉下老家與親人團聚,而農村環境不如城市,走在路上可能會被樹枝刮傷、釘子扎傷等,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存在有破傷風的可能。
破傷風一般是外傷後被破傷風梭菌感染所致,潛伏期大約是1周—3周,病菌產生的毒素會影響神經系統功能,使肌肉麻痺,嚴重時會導致呼吸肌痙攣、引發窒息,十分危險。
所以,遇到此類刺傷情況,最好先用清水、雙氧水衝洗後,立即去就近的醫院注射抗破傷風疫苗。
使用產品:紗布、棉花球,緊急時可用清潔的紙巾或衣服。
過程注意:傷口處理第一步一定是止血。一般在傷口加壓數分鐘已能止血,但若傷及動脈血管止血較難,流血不止便要儘快到附近醫務所或醫院求診。
使用產品:生理鹽水,必要時可用蒸餾水或白開水代替。
過程注意:清洗傷口除了可清楚觀察傷勢,也可避免黏附在傷口附近的汙染物,造成重複、持續感染。
使用產品:消毒藥水。
過程注意: 用棉花球輕沾消毒藥水,由傷口的中間位置開始往外塗抹,只往一個方向,不要來回,減少將汙染物或細菌由傷口外部帶回傷口內。留意若傷口繼續有血、水或膿性分泌物,如果有,需要抹至沒有分泌為止。但若傷口已經開始凝血或有增生細胞,不要強行將它們除去。
傷口附近的皮膚,包括估計敷料會覆蓋的範圍,也最好塗上消毒藥水,確保傷口衛生。
使用產品:消毒紗布墊、消毒不黏傷口墊、消毒藥膏等,視傷口性質而定。
過程注意 :一般消毒,若想保持傷口溼潤,可輕塗一層消毒藥膏,若傷口位置容易再弄傷,可蓋上不黏傷口的紗布,再以低敏感度紙膠布固定。傷口分泌物較多的話,可選用吸收性較強的敷料。
過程注意:若傷口持續滲出分泌物如膿液或血水,需清理更換,此外癒合緩慢還需考慮是否包紮得太緊,或貼膠布時間太長,需定時更換敷料。如果傷口有特別情況,最好諮詢醫護人員。
(綜合丁香醫生、南方日報、廣州日報、楚荊新聞網編輯)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