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迷戀油炸?

2021-02-08 網易上流

等了好久,終於可以介紹我這位酒友: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江湖人稱風物菌,他一直奔走在中國的土地上,探尋最地道的美食風味。他用最溫暖的文字講述中華美食文化,用最真實的影像記錄城鎮市井煙火。


▲關注風物菌,口舌生津每一天

最近,風物菌做了一項研究:我們為什麼迷戀油炸?


▲ 沒有人能夠拒絕油炸的魅力。 圖/視覺中國


 

煎、炒、烹、炸、煮,油炸格外具有誘惑力。


和其他烹飪技巧相較,油炸食品總是被油大、不健康等詞彙環繞。然而這些負面詞彙,並沒有阻止人們奔向油炸食品的腳步,反倒讓其多了一種被禁忌的美麗。


▲ 油條。你是油條豆漿黨,還是油條豆腐腦黨? 圖/視覺中國


從霸佔全國人早餐桌的油條,到夜市上最有「味道」的臭豆腐;從最家常的麻花、春卷、丸子,到宴席壓軸的鯉魚焙面、松鼠鱖魚,中國人的地道飲食裡,從來都不缺少油炸食品的影子。畢竟對於高熱量、高油脂的追逐,是人類的本能驅使。

肉,人類的生命之光;油,人類的慾念之火。兩者甫一相逢,便是勝卻人間無數的頂級快樂。


▲ 誰能拒絕小酥肉啊~ 圖/視覺中國


炸酥肉,是肉與油最常見的結合。正如許多美味被廣為傳播而模糊了籍貫,味美又家常的小酥肉,幾乎佔領了中國各地人的餐桌。


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炸小酥肉,以備待客。早年間,冰箱並不普及。把肉、魚等食物,裹上澱粉、蛋液油炸,是延長肉類保質期的一種有效方法。肥瘦相間的五花裡脊,裹上雞蛋澱粉糊,放入五六成熱的油鍋中,小火慢炸,待肥肉炸至透明的狀態,便可撈出,而後等油溫升高後,復炸1分鐘即可。


▲ 對於不少人來說,沒有小酥肉的火鍋,沒有意義。 圖/網絡


炸好的酥肉,要趁熱吃。酥脆的外殼,每咬一口,都能聽到令人愉悅的聲響。因為加入了花椒,川渝小酥肉在一眾酥肉中脫穎而出。牙齒穿過酥脆的外殼,極具顆粒感的花椒,在舌尖留下微麻的口感。除了直接吃,酥肉還可以燉菜、涮火鍋。無論是那種吃法,總能讓人慾罷不能。


論及油炸和肉,東北人最有發言權。鍋包肉、熘肉段、幹炸肉段、炸雞架、炸帶魚……在東北吃飯,你甚至會產生一種不過油不做飯的錯覺。


▲ 鍋包肉。攝影/魔影遊俠, 圖/視覺中國


不同於小酥肉、鍋包肉、炸雞架等炸肉的酥脆口感,酸甜下飯的松塔肉片,外殼酥脆,內裡卻柔軟溢汁,堪稱老哈爾濱人的柔軟記憶。


松塔肉片的初炸,和小酥肉的做法並無二異,區別就在於復炸時加入的滋汁。由醬油、白糖、鮮湯、水澱粉調製的滋汁,酸甜兼具。有些創意餐廳,甚至還會加入泰國的甜辣醬,融入一絲菠蘿的香氣。


▲ 松塔肉片。攝影/LengYu8231, 圖/匯圖網


肉片復炸時,酸甜口的滋汁,順著肉片表層焦殼的氣孔,鑽入肉片內,後路卻瞬間被熱油糊住。也因此,松塔肉片的內裡保留了一汪汁水。


作為河南官府菜的一種,炸紫酥肉的製作尤為精巧。形似烤鴨的炸紫酥肉,取材自纖維細軟的豬肋骨肉。經過煮、醃、蒸、炒、幾道工序的歷練後,再抹三次香醋,入四次油鍋,才能成就一道完美的菜餚。


▲ 炸紫酥肉。攝影/lxpcxplcy,圖/匯圖網


經過油鍋的歷練,豬肉表層被炸出脆皮,泛出棕黃色的油亮色澤,切成薄片後,幾乎可以和烤鴨以假亂真。在吃法上,炸紫酥肉和烤鴨宛若雙生,夾上一片炸紫酥肉,蘸取甜麵醬,和蔥段一起裹進荷葉餅,咬上一口,肉汁炸出,浸入蔥絲和麵餅,一層肉、一層餅,口感層次分明。


區別於北方炸肉簡單直接的肉條,南方炸肉多以肉餡的面貌出現。俞平伯先生曾在《略談杭州北京的飲食》裡,專門記載過一道杭州名菜——幹炸響鈴,並感慨:「小時候喜歡吃,故至今猶為忘耳。」


▲ 幹炸響鈴。攝影/fitshoot,圖/匯圖網


薄如蟬翼的豆腐皮,裹上肉餡和花生,用油炸脆了,吃起來咔嚓作響——這便是油炸的情趣。咬破脆殼後,浸透了豬油的肉餡兒溢出鮮香,將幹炸響鈴的味道,拔高了一個層次。

如果說油炸和肉的結合,是珠聯璧合的加倍快樂,那麼油炸,則是為寡淡的蔬菜,添加了一層美味濾鏡。


▲ 沒想到吧?看似健康小清新的地三鮮,在烹調之前也需要過油煎炸。圖/視覺中國


茄子,是和油最般配的蔬菜。無論是東北的經典家常菜燒茄子,還是地三鮮,在烹飪之前,茄子都需要過油煎炸。神奇的是,過油後,茄子本身的清爽並未流失,反倒多了味香濃的肉香。


油炸,同樣是豫北人對待茄子的態度。切片的茄子,裹上蛋液澱粉,炸至金黃撈出,澆上醬油、蒜汁等調料,便是夏日餐桌的主角。茄夾表層的酥脆,勾起了人們進餐的欲望,咬上一口,鮮香回甘的茄子香,又為炎熱的夏日,帶來了一絲清爽。


▲ 茄子中間也可以釀肉,做成肉茄夾。圖/網絡


在湖北、江浙一帶,人們對於藕的烹飪,有著相同的思路。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熱鬧之後,便是蓮藕閃亮登場的時刻。長江岸邊的百姓,早已迫不及待,湖北人等著粉藕燉排骨湯,江浙人著急做桂花糯米藕,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的期待——藕盒。


▲ 炸藕合。圖/網絡


蓮藕洗淨切片後,加入肉糜餡,或是香菇胡蘿蔔等素餡,裹糊油炸至金黃,便可以出鍋。香香糯糯的藕盒,既清爽又鮮美。


金黃的焦殼之下,暗藏著蓮藕的脆生,入口有種水生植物特有的清雅。伴隨著牙齒的擠壓,肉糜自蓮藕的孔洞中擠出,溢出鮮美的濃香。層層漸推的風味,是一種極致的唇齒之歡。


▲ 藕盒。圖/視覺中國


除了茄子、蓮藕,平菇、豆腐、花生米也是油炸大戶,甚至是雞蛋,在江蘇一帶,也能被炸成虎皮的模樣。不過在雲南,冒煙的油鍋裡,飄著的卻是一朵朵嬌豔的鮮花。


在雲南,吃花是最稀鬆平常的事情,翻炒、入餡、煲湯……自然也少不了油炸。玫瑰花、木槿花、白花,是最常見的酥炸鮮花。整朵鮮花洗淨後,裹上雞蛋麵糊,直接丟入鍋中。在熱油中,花朵瞬間定型。花瓣上掛著的雞蛋糊,沸騰出細小的氣泡,將花朵拉扯得起起伏伏。


▲ 炸白花。 圖/soogif


剛炸好的鮮花,嬌豔欲滴,看著就很有食慾。看似酥脆的鮮花,入口後,卻有種軟軟嫩嫩的口感,細細品嘗,還有些花瓣的回甘。

沒有人能拒絕油炸的魅力。除了肉和菜,早餐、小吃及糕點,也從來都是油炸的秀場。


▲ 焦圈兒豆汁兒,老北京的早餐標配。 攝影/hanlinmohai,圖/匯圖網


從早餐桌上的常青藤油條,到北京人的焦圈兒、麻團,從長沙人的糖油粑粑,再到豫北人的雞蛋布袋,油水管夠幾乎成為了早餐攤兒與食客之間,最心照不宣的秘密。


在長沙,幾乎每個巷子裡,都有一兩家糖油粑粑店。門口敞開的大鐵鍋內,時時漂浮著扁圓、糯白的餈粑。剛入鍋的餈粑,輕盈白淨,隨著鍋內溫度的攀升,漸次染上棕色的糖油,而後在鍋底潛水後,膨脹成圓滾滾的模樣。


▲ 糖油粑粑。攝影/麥琪吖, 圖/圖蟲·創意


吃糖油粑粑時,絕對不能心急。剛出鍋的糖油粑粑,有著好看的金黃色脆殼,熱氣透過脆殼的氣孔,蒸騰出絲絲縷縷的嫋娜白煙。稍不注意,就會燙著舌頭。所以幹什麼都喜歡風風火火的長沙人,唯獨在面對糖油粑粑時,卻沒了脾氣。


吃罷早餐,隨便來些地道小吃,如天津的大麻花,廣州的油角、煎堆,河南的饊子油茶,安徽的蒿子粑粑,甘肅的空心果……幾乎個個都是剛從油鍋裡撈出來的。


▲ 麻花。 攝影/沉默的螺旋,圖/圖蟲·創意


雖說粵菜以清淡為主,但在廣東的特色小吃裡,油炸食品還真不少。開油鍋,是廣東人過年的儀式感。早年間生活不富裕,也只有在過年時,才能一次性烹炸油角、蛋散、糖環、笑口棗等傳統小吃。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在廣東人的心中,象徵著平安興旺的煎堆,就意味著過年。煎堆,在北方又被叫做麻團。包裹著餡料的糯米粉,裹上芝麻放入油鍋中煎炸,在熱油中,煎堆的體積逐漸「膨脹」。


▲ 煎堆。 攝影/ms517,圖/匯圖網


剛出鍋的煎堆,油滋滋的,薄脆的表皮呈現出一種誘人的金黃。咬上一口,糯米的觸感柔軟粘連,內包的餡料又綿又軟,有種沙沙的甜味。甚至連掉落在盤子裡的芝麻粒兒,都散發著鬆脆的酥香。


此外,中國的不少傳統糕點,如江米條、貓耳朵、蜜三刀等也都經過了油炸的洗禮。蜜三刀,又叫蜜食(喜粿子),起源自山東、江蘇徐州一帶,堪稱是老年人心頭的糕點白月光。


▲ 蜜三刀。 攝影/攝影人H,圖/匯圖網


由麵粉和飴糖炸制的蜜三刀,表層的飴糖漿,油亮亮的。飴糖的香甜和麵粉的麥香,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再加上芝麻的濃厚香味,清甜而不油膩。若拿起剛出鍋的蜜三刀,一口咬下,甚至還能體驗到爆漿的快感。


▲ 啊啊啊啊啊啊啊我餓了。 圖/網絡


酥、松、香、脆,雖然油炸食品總能給人帶來簡單又直接的快樂,但是重油、重糖又重鹽的它,卻是不折不扣的「熱量炸彈」,這或許就是快樂的代價。


最後,風物君提醒大家,油炸食品雖好吃,但還是要少吃哦~


- END - 


「XXX最好吃」風物菌的主打系列。俗話說「我們吃什麼,就是什麼」,美食背後,講述的不僅是氣候、地理,還有人類的活動與遷徙。同樣的食材在神州大地又有怎樣的變化?歡迎收看,「中國到底哪裡的XXX最好吃」~


【中國到底哪裡的火鍋最好吃?】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中國到底哪裡的涼粉最好吃?】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中國到底哪裡的螺肉最好吃?】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中國到底哪裡的豬肉最好吃?】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風物菌立志踏遍中國每一寸土地,只為探尋每座城市的神秘,與你分享。這世界有這麼多不一樣,真希望你能見我所見!


【浙江人的命,都是梅乾菜給的!】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沒有了荊芥,河南人的夏天該怎麼活?】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四川花式吃兔兔地圖】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地攤小吃「七大派」學藝指南】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風物菌在記錄,記錄每一個可愛的「本地人」與「異鄉客」,記錄每一個最真實的人間。


【鄱陽湖,到底有多重要?】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南方人的潮,北方人根本不懂!】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東北地名,究竟有多魔性?】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同濟大學的浪漫,憑什麼」徵服「上海灘?】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關注地道風物

我們用最專業的攝影作品

最用心的文字

把最地道的中國風貌展給你看

掃一下,契約生成~



各位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小夥伴上流君

我們開始不定期做互推了

不是廣告,根據興趣關注

感謝理解與支持

ღ( ´・ᴗ・` )比心

相關焦點

  • 空氣炸鍋讓你對油炸食物的迷戀更加倍!
    為什麼我們迷戀油炸食物?尤其是那剛出鍋的溫熱的油條、炸雞、薯條、雞肉卷、麻花、糖油粑粑等等炸物,外殼酥脆,內裡卻柔軟溢汁,回味上頭。 酥、松、香、脆,雖然油炸食品總能給人帶來簡單又直接的快樂,但是重油、重糖又重鹽的它們,卻是不折不扣的「熱量炸彈」,這或許就是快樂的代價。
  • 為什麼油炸的食物這麼好吃?(炸肉肉篇)
    明明食物的烹飪方式這麼多種,我們卻偏偏最迷戀油炸食物呢?仔細數數,一整天的餐桌上,總有各種油炸食物召喚著。清晨起床,都說要吃清淡的好,但是總是管不住嘴,來一份剛出鍋的油條,沾進豆漿裡,也是美滋滋。吃完渾身充滿活力,剛剛的困意全無。午飯到了,鍋包肉,糖醋裡脊都是大家的首選。下午犯困不想幹活怎麼辦?
  • 為什麼油炸食物這麼好吃(素菜及面點篇)
    如果說油炸和肉的結合,是珠聯璧合的加倍快樂,那麼油炸,則是為寡淡的蔬菜,添加了一層美味濾鏡。昨天的自製薯條還讓我念念不忘呢,為了彌補下今天沒有薯條吃的遺憾,開包薯片可好?炸茄子、藕夾我們常吃的炸蔬菜除了嘴常見的土豆,還有可葷可素可鹽可甜的茄夾和藕夾了。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切片的茄子,蓮藕,中間開一刀,放進肉沫,裹上蛋液澱粉,炸至金黃,撈出油鍋,澆上勾芡好的醬汁。我們家喜歡放點醬油,豆瓣醬和醋,弄成甜酸口。
  • 當我們迷戀萬聖節裝扮時,我們在迷戀什麼?
    還有不到兩周,我們就要迎來萬聖節。相信有心過節的小夥伴們,早已精心策划起今年「驚魂之夜」派對的著裝方案了。
  • 椑木鎮的油炸粑
    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喊出來的「糖」是「湯」,從小到大,身邊的大人孩子都是這麼喊的,「快點兒,切稱點麻湯來吃耍」。    午後,睡得迷糊糊地,就有一個低沉的聲音,有些陰森地喊著:「耗兒藥!耗兒藥!」耗兒就是老鼠。四川潮溼,老鼠是真多。他這個時候出來吆喝是有道理的,早上大家都高高興興的,不想聽這麼不舒服的。
  • 愛吃油炸還不運動,日本人為什麼是全球最瘦?
    原來日本是全球「最不愛運動」的國家同時也是全球「胖子最少的國家」這個結論九覺得還是挺意外的畢竟霓虹在我心中明明是一眼不喝就油炸萬物皆可天婦羅↓↓↓摯愛油炸也就算了他們還喜歡主食配主食的吃法比如餃子+米飯
  • 11道別具一格的油炸食品,油炸蠍子不算啥,就問你敢喝油炸啤酒嗎
    油炸蠍子——蠍子扔油鍋裡炸,炸至兩面脆嫩時撈出,隔壁大爺饞極了。油炸糖果——知道你喜歡吃糖,油炸食品也吃著嘎嘣脆,所以就給你做一道油炸糖果吧,滿足了你的兩種口欲,怎麼樣?油炸黃油——可能炸了黃油後就更肥了吧!就是沒炸時我都不敢一口一口吃,更別說炸過之後。
  • 油炸帶魚為什麼會爛?廚師長分享5條經驗,都是乾貨並附正確做法
    帶魚是我國沿海產量最高的經濟魚類之一,在我們泰安地區也比較多,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油炸(幹炸)。圖片來源於網絡油炸帶魚是將帶魚宰殺制淨後,醃製入味、去腥裹粉或者掛糊,再下入油鍋中炸制熟透、酥脆。成品外酥裡嫩,鮮香味濃。那麼油炸帶魚時為什麼會爛呢?
  • 據說這家店是長沙好的油炸食品,你吃了嗎?
    油炸和油炸最初被稱為油炸食品,當我貪婪的時候,我會說要吃一些油炸食品,但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叫油炸食品,然而無論叫什麼,他總是美味可口。所以我給你帶來最好的油炸食品!一開始,這家店的老闆推著一輛車在街上賣油炸食品,很多人建議他開一家店,因為生意真的是火爆,所以他開了大鈞哥排骨俠。根據店名,排骨是他們家的招牌之一,所以進店一定要有一份炸排骨!
  • H.P.洛夫克拉夫特:為什麼我們迷戀恐怖故事
    它與對宗教的感知同時出現,也與其中的各個方面聯繫緊密,也同樣是我們最原始的生物性遺產。對我們種群中那些勢單力孤但仍不可或缺的少數派來說,對這種能力的保持與維護是絕不可怠慢的。一個人的天性和情感決定了他在某個特定環境中的行為。他的歡樂與痛苦創造了各種可以被明確定義的情感,構築在一切因果規律清晰的事件之上。
  • 認真敵不過迷戀
    所以說,「認真敵不過迷戀。」我為什麼今天對此特別感觸,是因為上周跟兩個項目的leader都提到同樣的要求,希望他們今後在日常工作中多考慮如何轉換常規流程,用更創新有趣的方法來了解市場、發現洞察、得出結論;但是呢,周一看了下項目步驟安排,跟以往並無多大改變。我覺得我該好好想想如何才能增加一點小朋友們對工作的迷戀。
  • 小魚怎樣油炸好吃?
    我來回答下小魚怎樣油炸才好吃。我認為小魚要油炸的好吃,關鍵是掛糊要好而且調味料要放好才可以平時我們都很喜歡吃油炸小魚,我隔三差五也經常給家裡人做油炸小黃魚,雖然我們吃著紅燒或者清蒸的個頭大的鯉魚草魚等魚類也是很好吃的,但是我們也非常喜歡吃小魚的味道,而且這個做法和其他魚類的味道是稍微有點不同的,我個人感覺非常好吃還下飯,所以我也看到題主這個問題,就和大家分享下小魚怎麼油炸好吃。
  • 日本人為什麼那麼迷戀楊貴妃?
    空海法師是日本平安時代的高僧,其地位之尊崇自不必說,看看電影,再讀讀小說,更會充分地感受到日本人對楊貴妃的迷戀。楊貴妃在這個故事裡,是一個瑪麗蘇般的存在,幾乎所有長安城裡的男人都愛她,排隊等著向她表白,但是這個瑪麗蘇的命運卻如櫻花一般,在最美的一瞬間隕落,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 【吃在樟村】樟村的油炸紅薯片
    遙想小時,媽媽油炸紅薯片的情景,歷歷在目。冬至過後,我們這些小孩子就瓣著手指,盼望著油炸紅薯片日子的到來,大概是因為那時(八幾年)物質緊缺,生活貧困,沒有什麼可吃的東西吧。開炸的時間終於到了,我們都很高興。
  • 千萬別迷戀這種「美食」,小心吃出胃癌!大多數人都「管不住嘴」
    千萬別迷戀這種「美食」,小心吃出胃癌!03油炸致癌發胖油炸類食物會產生世界公認的最差的脂肪——反式脂肪。它的增肥能力是普通脂肪的7倍,它還會抵制促進人類記憶力的物質,讓人越吃越傻。當植物油在180℃以上長時間加熱,就會產生反式脂肪。而且加熱的時間越長,反式脂肪含量越高。你想想路邊攤「日積月累」的油鍋是否經常換油,那正是反式脂肪的藏身地。
  • 舌尖上的平民美食——油炸螞蚱
    說起油炸螞蚱,那是農村特有的一道風味小吃,也是農村孩子的至愛。特別是在那個缺肉少食的年代,可謂是童年的味蕾記憶,至今意猶未盡……螞蚱,學名蝗蟲,對農作物危害極大。蝗災襲來,片刻工夫,遮天蓋地的螞炸會把地裡的莊稼吃得淨光。
  • 夜讀 中國女人為什麼迷戀鍾漢良?
    中國女人為什麼這麼愛鍾漢良? 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裡,小人魚愛上了王子,但他們不是同類,小人魚找到巫婆,用無法忍受的疼痛,換來了一雙腳,但這孤注一擲的賭注,並沒有給她帶來想像裡的愛情,王子還是選擇了公主,在他們婚禮的早晨,小人魚變成了海上的泡沫。我當時特別討厭這個童話,那時候的我,不到10歲,就隱隱知道愛情本能排斥殘酷,而接受美好。
  • 中國人為什麼這麼迷戀特權
    中國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官文化根深蒂固,再精英的人都沒有跳出權力的坑,每個人都非常迷戀特權的滋味。古代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今天就有「紀委書記是我兄弟」,真是一人得到雞犬升天。物質發達後,我們又經常聽到有人說,別人送了他一瓶特供酒,他的煙不對外銷售,他吃的米是部隊農場產的,他戴的表是全國限量的。一切都跟特權有關聯,享用起來不免沾沾自喜。甚至到最後,連信息都成了一種特權。一些小圈子流傳的信息,當出圈之後總是帶有很強的專屬感,動不動就是「一般人我都不告訴他!」久而久之,我們也都習慣了特權。甚至把送禮、收禮這樣的情感表達,演變了特權的存在。
  • 最好看的女同電影:油炸綠番茄
    >前些日子有小盆友說希望叔叔開發一些女同主題的內容好吧,今天就開發一個,哈哈今天要介紹的這個電影名字叫《油炸綠番茄》這是一個女同電影是我看過的最好看的女同題材的影片▼為什麼最好看?雖然很多人身份卑微但他們的精神都是獨立的愛,毫不含糊且前提是精神獨立而我們的主人公艾姬和露絲
  • 娜塔莉說:迷戀是有威力的,我們得駕馭它《寫出我心》讀書筆記6
    今天迷戀這一節是教我們尋找內在的素材,從我們的內心去尋找最有力量的素材——我們所迷戀的事物。我們有許多迷戀的事物,有一些我們知道,有一些我們不知道,有一些迷戀改變了,不過還會有新的迷戀出現。迷戀也有好與不好之分,一旦我們迷戀什麼,我們往往會受不可抗拒的衝動左右,比如說我們迷戀酗酒,迷戀巧克力……當然我們也可能會迷戀寫作,迷戀鍛鍊身體……迷戀是很有威力的,我們必須得能駕馭那個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