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29年5月19日北京工體(鳥巢)
個人演唱會還有
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
今天是公元2019年8月17日,或許在很多人的心中這並不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但懂的人自然會懂,如果您是我們節目真正的粉絲,那我想你會對我今天所提及的這段往事,有著深刻的領悟,這段往事便是中國第一次禁菸運動。
縱觀歷史,我國中央政府共發起過三次大規模的禁菸運動,發生的時間分別是道光年間、清末民初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初。清朝道光年間,鴉片毒害在中國愈演愈烈,為拯救民族危亡,以道光皇帝為首的清政府,以雷霆之勢發動了轟轟烈烈的禁菸運動,有力打擊了外國殖民者的販毒行動,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堅定的禁毒決心,這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禁毒運動,而這次運動的領導者便是湖廣總督林則徐!
林則徐
道光初年,鴉片流毒使古老的東方帝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廣州和天津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鴉片走私與貿易市場,據不完全統計,到1835年時,中國吸食鴉片者已達200萬人以上,幾乎包羅了各種職業、各個階層。泛濫的鴉片不僅大肆荼毒著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更導致了嚴重的白銀外流,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基礎,國家與民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禁菸已迫在眉睫,不過朝野上下卻出現了兩種意見,一派主張弛禁,也就是通過緩和的辦法,來逐步解決鴉片問題。而另一派則主張嚴禁,也就是以急進的辦法,對鴉片貿易厲行禁止。最終道光皇帝決定嚴禁,對鴉片貿易必須毫不留情。
道光皇帝之所以採取嚴禁的方式,是有著歷史原因的。當然了,鴉片問題在清朝早已有之,在道光朝以前,清政府多是從道德角度出發,以鴉片足以淫蕩人心、消弭意志為由,對鴉片貿易採取了一定的手段。但到了道光朝,清政府開始由盛轉衰、弊病百出,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而鴉片及其背後所隱含的問題,無疑是其中最棘手的難題。再加之鴉片所導致的白銀外流、國民體質下降、軍隊戰鬥力衰弱等問題的出現,鴉片問題無疑成為了清政府所有大問題的一個關鍵節點。
事實上,道光皇帝對鴉片的態度也經歷了一個過程。嘉慶皇帝死後,道光帝繼承的是一個荒淫而腐敗的朝廷,一個無組織而貪汙的政府,以及被叛亂搞得千瘡百孔的帝國。為了帝國的長治久安,道光帝大力整頓吏治、整理財政,尤其致力於研究鴉片。結果沒想到自己給自己研究進去了,道光帝就這樣成為了繼明神宗之後的又一位吸食鴉片的皇帝。也許道光帝在中國的皇帝中屬於平庸泛泛之輩,但我認為這可能也是歷史進程的因素,從本心上看,道光帝絕非昏君,如果生在好時候,或許可以成為一代明主,這一點從鴉片問題上我們就可見一斑。吸食鴉片的道光帝幾乎成癮,但有一天他忽有所悟,果斷地說:此物不禁絕,使流行於內地,不但亡家,實可亡國。於是,道光帝為顯示自己禁菸的決心,立刻將煙膏丟棄,還將進呈菸具的太監亂棍打死。皇帝已然下定決心,現在缺的就是具體辦事的有魄力的大臣了。此時,道光帝心中只有一個人,他便是湖廣總督林則徐。
林則徐生於1785年,福建侯官人,道光三年即1823年,林則徐任江蘇按察使,1832年任江蘇巡撫。在江蘇任上,林則徐明察暗訪,發現商業近年來之所以衰弱,究其原因不過是「鴉片」二字,於是林則徐開始在江蘇進行禁菸實踐。不僅禁菸,林則徐還遍訪中醫名家,研究出一種戒菸藥丸,並向民間推廣。雖然江蘇不是鴉片流毒的關鍵地區,但由於林則徐在禁菸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引起了道光帝的關注。於是在1837年2月,林則徐升任湖廣總督。
官越做越大,但林則徐卻絲毫沒有變得圓滑,他的禁菸行動馬不停蹄地在兩湖地區開展起來。具體的政策和行動就不一一細說了,到1838年末,林則徐總計在湖北繳獲煙土、煙膏12000兩,繳毀煙槍2000桿;在湖南繳毀煙槍3540桿,繳獲煙膏、煙土3萬餘兩。看到被鴉片荼毒的中華大地,林則徐痛心疾首,於是在1838年10月,林則徐向道光皇帝上呈了著名的《錢票無甚關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的奏摺,在這篇奏摺中,林則徐尖銳地指出鴉片大規模流入中國對各階層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更進一步促使了道光帝嚴禁鴉片的決心。據說,道光帝在11月9日讀到奏摺中的「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這句話時,大為感動,還畫了個朱圈點了個贊。就在同一時期,道光帝在京城發現皇侄莊親王等貴族吸食鴉片,這又給了他很大的刺激。而在11月8日,道光帝又收到琦善的奏摺,得知在天津竟查獲鴉片13萬兩,道光帝終於忍無可忍,於是決定召林則徐入北京城。
就在林則徐北上之時,道光帝已經開始行動了,他將吸食鴉片的莊親王、輔國公等予以革爵,將主張弛禁鴉片的許乃濟降為六品頂戴。同時,頒布《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在皇帝的高度重視下,廣東、福建接連緝拿販毒要犯,雲南嚴禁種植罌粟。兩廣總督鄧廷楨在廣東收繳鴉片26萬兩,琦善在大沽口繳獲鴉片15萬兩。全國查獲的鴉片高達80萬兩。
而就在全國禁菸運動蓬勃開展之時,12月26日,林則徐抵達北京。從第二天開始,道光帝在8天中接連召見林則徐8次,商議禁菸大計。皇帝與大臣如此頻繁接觸,在清朝歷史上這是首次。之後,道光帝授予林則徐「欽差大臣關防」,前往鴉片流入地廣東查辦鴉片。道光帝希望,依靠林則徐來一勞永逸地消除煙患。1839年1月9日,林則徐懷著「原知此役乃蹈湯火, 早已置禍福榮辱於度外」、「苟利社稷,不敢竭肱骨以為門牆辱」的豪情,奔赴嶺南,決心「為中原除此巨患」,一場以民族自救為宗旨的禁菸運動,由此揭開了新的一頁。
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抵達廣州,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等組成領導班子,一場林則徐式的禁菸運動迅即在廣東開展起來。具體來看,林則徐在廣東的禁菸活動可以分為對內與對外兩個方面。在初期禁菸運動以對內為主,共破獲煙案數百起,逮捕人犯2200人,收繳鴉片71萬兩,煙槍75726桿,煙鍋726口,並懲辦包庇鴉片走私的水師官員若干人。同時,林則徐還發布告示,責令吸食者限期戒絕鴉片。總的來看,林則徐在廣東前期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所繳獲的鴉片,實則與同時期走私入口的近9萬箱鴉片相比,甚至連百分之一都不到。事實證明,僅僅查拿中國煙販是不能成功的。於是,林則徐將目標對準了英國政府及其所支持的外國鴉片商人。
英國人想用對付之前廣東官吏的辦法來對付林則徐,但沒想到這位姓林的是軟硬不吃,任何卑鄙的伎倆在林則徐面前,全部失效。林則徐表示: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最終在1839年5月28日,來自西方的主要是英美的19187箱和2119袋鴉片,被全部繳獲。共計淨重1188噸,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一次繳獲數量最多的毒品。
收繳的鴉片被臨時存放在虎門鎮口,林則徐原打算將這些鴉片運往北京,驗明燒毀,但考慮到水陸轉運著實不便,於是在5月30日,道光帝諭旨就地公開銷毀。6月3日下午,林則徐率文武官員登上消煙禮臺,震動中外的虎門銷煙開始了。到6月25日,除了保留8箱作為檢查的樣品之外,1188噸即237.6萬斤鴉片被全部銷毀。
虎門銷煙
可以說,虎門銷煙是中國第一次禁菸運動的最高潮,是中國禁菸運動的光輝篇章,它也被公認為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鬥爭的偉大起點。1929年,國民政府將6月3日定為禁菸紀念日,而豎立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第一面浮雕,便是虎門銷煙的宏偉場景。1987年,聯合國在維也納集會,正式將虎門銷煙取得勝利的日子,即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由此可見,虎門銷煙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豐碑,也具有著廣泛且深刻的世界意義。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傑出的民族英雄的稱號,林則徐當之無愧。
然而無奈的是,帝國的黃昏已然將至,當虎門的焚毒之煙緩緩升起時,英國帝國主義及其庇護的英國鴉片商人,正在策劃一場對華戰爭,他們要強行地以堅船利炮開路,再度轟開剛剛緊閉的鴉片大門,中國歷史的拐點,近代中國百年屈辱歷史的起點——鴉片戰爭爆發了。
明裡君子暗裡小人的英國佬為打擊報復,使用了他們最拿手的扇陰風點鬼火的手段,以革職查辦林則徐為停戰條件,逼迫清政府嚴懲林則徐。道光二十年,1840年9月29日,道光帝下旨將林則徐革職。1841年5月1日,林則徐被降為四品卿銜,調職浙江鎮海。6月28日,道光帝再度下旨,革去林則徐四品卿銜,從重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
林則徐抗英有功,卻終究抵不過歷史進程,但他沒有絲毫不甘與後悔,恰恰相反,他不為個人的坎坷而唏噓嗟嘆,在個人遭到巨大不公之時,仍不忘憂國憂民,在他接下來的人生中,依舊忍辱負重,繼續為國家、為民族,做著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他相信,歷史終究會給他公正的評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月14日,林則徐踏上戍途,當與妻子在西安告別時,他豪氣幹雲、視死如歸、慷慨悲歌,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赴戍登程口佔示家人》,表明了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堅定信念: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說完了。最後我念一首現代詩來作為本期節目的結尾,這首詩由劉半農創作於1920年,1926年,趙元任為這首詩譜上了曲子,由此便成為了1926年的流行歌,或許它可以帶我們回到那往昔的歲月,又回到最初的起點,記憶中你青澀的臉。這首詩叫《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啊!微風吹動了我的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啊!這般蜜也似的銀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魚兒慢慢遊。啊!燕子你說些什麼話?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裡搖,野火在暮色中燒。啊!西天還有些兒殘霞,教我如何不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