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國家生死以

2021-02-07 回到2049

距2029年5月19日北京工體(鳥巢)

個人演唱會還有

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

今天是公元2019年8月17日,或許在很多人的心中這並不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但懂的人自然會懂,如果您是我們節目真正的粉絲,那我想你會對我今天所提及的這段往事,有著深刻的領悟,這段往事便是中國第一次禁菸運動。

縱觀歷史,我國中央政府共發起過三次大規模的禁菸運動,發生的時間分別是道光年間、清末民初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初。清朝道光年間,鴉片毒害在中國愈演愈烈,為拯救民族危亡,以道光皇帝為首的清政府,以雷霆之勢發動了轟轟烈烈的禁菸運動,有力打擊了外國殖民者的販毒行動,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堅定的禁毒決心,這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禁毒運動,而這次運動的領導者便是湖廣總督林則徐!

林則徐

道光初年,鴉片流毒使古老的東方帝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廣州和天津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鴉片走私與貿易市場,據不完全統計,到1835年時,中國吸食鴉片者已達200萬人以上,幾乎包羅了各種職業、各個階層。泛濫的鴉片不僅大肆荼毒著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更導致了嚴重的白銀外流,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基礎,國家與民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禁菸已迫在眉睫,不過朝野上下卻出現了兩種意見,一派主張弛禁,也就是通過緩和的辦法,來逐步解決鴉片問題。而另一派則主張嚴禁,也就是以急進的辦法,對鴉片貿易厲行禁止。最終道光皇帝決定嚴禁,對鴉片貿易必須毫不留情。

道光皇帝之所以採取嚴禁的方式,是有著歷史原因的。當然了,鴉片問題在清朝早已有之,在道光朝以前,清政府多是從道德角度出發,以鴉片足以淫蕩人心、消弭意志為由,對鴉片貿易採取了一定的手段。但到了道光朝,清政府開始由盛轉衰、弊病百出,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而鴉片及其背後所隱含的問題,無疑是其中最棘手的難題。再加之鴉片所導致的白銀外流、國民體質下降、軍隊戰鬥力衰弱等問題的出現,鴉片問題無疑成為了清政府所有大問題的一個關鍵節點。

事實上,道光皇帝對鴉片的態度也經歷了一個過程。嘉慶皇帝死後,道光帝繼承的是一個荒淫而腐敗的朝廷,一個無組織而貪汙的政府,以及被叛亂搞得千瘡百孔的帝國。為了帝國的長治久安,道光帝大力整頓吏治、整理財政,尤其致力於研究鴉片。結果沒想到自己給自己研究進去了,道光帝就這樣成為了繼明神宗之後的又一位吸食鴉片的皇帝。也許道光帝在中國的皇帝中屬於平庸泛泛之輩,但我認為這可能也是歷史進程的因素,從本心上看,道光帝絕非昏君,如果生在好時候,或許可以成為一代明主,這一點從鴉片問題上我們就可見一斑。吸食鴉片的道光帝幾乎成癮,但有一天他忽有所悟,果斷地說:此物不禁絕,使流行於內地,不但亡家,實可亡國。於是,道光帝為顯示自己禁菸的決心,立刻將煙膏丟棄,還將進呈菸具的太監亂棍打死。皇帝已然下定決心,現在缺的就是具體辦事的有魄力的大臣了。此時,道光帝心中只有一個人,他便是湖廣總督林則徐。

林則徐生於1785年,福建侯官人,道光三年即1823年,林則徐任江蘇按察使,1832年任江蘇巡撫。在江蘇任上,林則徐明察暗訪,發現商業近年來之所以衰弱,究其原因不過是「鴉片」二字,於是林則徐開始在江蘇進行禁菸實踐。不僅禁菸,林則徐還遍訪中醫名家,研究出一種戒菸藥丸,並向民間推廣。雖然江蘇不是鴉片流毒的關鍵地區,但由於林則徐在禁菸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引起了道光帝的關注。於是在1837年2月,林則徐升任湖廣總督。

官越做越大,但林則徐卻絲毫沒有變得圓滑,他的禁菸行動馬不停蹄地在兩湖地區開展起來。具體的政策和行動就不一一細說了,到1838年末,林則徐總計在湖北繳獲煙土、煙膏12000兩,繳毀煙槍2000桿;在湖南繳毀煙槍3540桿,繳獲煙膏、煙土3萬餘兩。看到被鴉片荼毒的中華大地,林則徐痛心疾首,於是在1838年10月,林則徐向道光皇帝上呈了著名的《錢票無甚關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的奏摺,在這篇奏摺中,林則徐尖銳地指出鴉片大規模流入中國對各階層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更進一步促使了道光帝嚴禁鴉片的決心。據說,道光帝在11月9日讀到奏摺中的「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這句話時,大為感動,還畫了個朱圈點了個贊。就在同一時期,道光帝在京城發現皇侄莊親王等貴族吸食鴉片,這又給了他很大的刺激。而在11月8日,道光帝又收到琦善的奏摺,得知在天津竟查獲鴉片13萬兩,道光帝終於忍無可忍,於是決定召林則徐入北京城。

就在林則徐北上之時,道光帝已經開始行動了,他將吸食鴉片的莊親王、輔國公等予以革爵,將主張弛禁鴉片的許乃濟降為六品頂戴。同時,頒布《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在皇帝的高度重視下,廣東、福建接連緝拿販毒要犯,雲南嚴禁種植罌粟。兩廣總督鄧廷楨在廣東收繳鴉片26萬兩,琦善在大沽口繳獲鴉片15萬兩。全國查獲的鴉片高達80萬兩。

而就在全國禁菸運動蓬勃開展之時,12月26日,林則徐抵達北京。從第二天開始,道光帝在8天中接連召見林則徐8次,商議禁菸大計。皇帝與大臣如此頻繁接觸,在清朝歷史上這是首次。之後,道光帝授予林則徐「欽差大臣關防」,前往鴉片流入地廣東查辦鴉片。道光帝希望,依靠林則徐來一勞永逸地消除煙患。1839年1月9日,林則徐懷著「原知此役乃蹈湯火, 早已置禍福榮辱於度外」、「苟利社稷,不敢竭肱骨以為門牆辱」的豪情,奔赴嶺南,決心「為中原除此巨患」,一場以民族自救為宗旨的禁菸運動,由此揭開了新的一頁。

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抵達廣州,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等組成領導班子,一場林則徐式的禁菸運動迅即在廣東開展起來。具體來看,林則徐在廣東的禁菸活動可以分為對內與對外兩個方面。在初期禁菸運動以對內為主,共破獲煙案數百起,逮捕人犯2200人,收繳鴉片71萬兩,煙槍75726桿,煙鍋726口,並懲辦包庇鴉片走私的水師官員若干人。同時,林則徐還發布告示,責令吸食者限期戒絕鴉片。總的來看,林則徐在廣東前期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所繳獲的鴉片,實則與同時期走私入口的近9萬箱鴉片相比,甚至連百分之一都不到。事實證明,僅僅查拿中國煙販是不能成功的。於是,林則徐將目標對準了英國政府及其所支持的外國鴉片商人。

英國人想用對付之前廣東官吏的辦法來對付林則徐,但沒想到這位姓林的是軟硬不吃,任何卑鄙的伎倆在林則徐面前,全部失效。林則徐表示: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最終在1839年5月28日,來自西方的主要是英美的19187箱和2119袋鴉片,被全部繳獲。共計淨重1188噸,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一次繳獲數量最多的毒品。

收繳的鴉片被臨時存放在虎門鎮口,林則徐原打算將這些鴉片運往北京,驗明燒毀,但考慮到水陸轉運著實不便,於是在5月30日,道光帝諭旨就地公開銷毀。6月3日下午,林則徐率文武官員登上消煙禮臺,震動中外的虎門銷煙開始了。到6月25日,除了保留8箱作為檢查的樣品之外,1188噸即237.6萬斤鴉片被全部銷毀。

虎門銷煙

可以說,虎門銷煙是中國第一次禁菸運動的最高潮,是中國禁菸運動的光輝篇章,它也被公認為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鬥爭的偉大起點。1929年,國民政府將6月3日定為禁菸紀念日,而豎立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第一面浮雕,便是虎門銷煙的宏偉場景。1987年,聯合國在維也納集會,正式將虎門銷煙取得勝利的日子,即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由此可見,虎門銷煙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豐碑,也具有著廣泛且深刻的世界意義。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傑出的民族英雄的稱號,林則徐當之無愧。

然而無奈的是,帝國的黃昏已然將至,當虎門的焚毒之煙緩緩升起時,英國帝國主義及其庇護的英國鴉片商人,正在策劃一場對華戰爭,他們要強行地以堅船利炮開路,再度轟開剛剛緊閉的鴉片大門,中國歷史的拐點,近代中國百年屈辱歷史的起點——鴉片戰爭爆發了。

明裡君子暗裡小人的英國佬為打擊報復,使用了他們最拿手的扇陰風點鬼火的手段,以革職查辦林則徐為停戰條件,逼迫清政府嚴懲林則徐。道光二十年,1840年9月29日,道光帝下旨將林則徐革職。1841年5月1日,林則徐被降為四品卿銜,調職浙江鎮海。6月28日,道光帝再度下旨,革去林則徐四品卿銜,從重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

林則徐抗英有功,卻終究抵不過歷史進程,但他沒有絲毫不甘與後悔,恰恰相反,他不為個人的坎坷而唏噓嗟嘆,在個人遭到巨大不公之時,仍不忘憂國憂民,在他接下來的人生中,依舊忍辱負重,繼續為國家、為民族,做著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他相信,歷史終究會給他公正的評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月14日,林則徐踏上戍途,當與妻子在西安告別時,他豪氣幹雲、視死如歸、慷慨悲歌,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赴戍登程口佔示家人》,表明了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堅定信念: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說完了。最後我念一首現代詩來作為本期節目的結尾,這首詩由劉半農創作於1920年,1926年,趙元任為這首詩譜上了曲子,由此便成為了1926年的流行歌,或許它可以帶我們回到那往昔的歲月,又回到最初的起點,記憶中你青澀的臉。這首詩叫《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啊!微風吹動了我的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啊!這般蜜也似的銀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魚兒慢慢遊。啊!燕子你說些什麼話?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裡搖,野火在暮色中燒。啊!西天還有些兒殘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相關焦點

  •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玉翁仲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這種氣節也與和田玉的品德不謀而合,後人便以玉雕翁仲像,把玉翁仲當作一個保護神,保護著我們。  翁仲在如今的文化中,它有驅災闢邪之意,同時翁仲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傳揚,在如今疫情霍亂之時,很多人都抱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精神,奔赴前線!有人說他們是從天而降的英雄,可這世上哪有什麼英雄從天而降?有的不過是無數閃亮的平凡人的挺身而出!  願他們平安歸來,願疫情能早日結束。
  • 《戰「疫」故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有人說:「越是危險之時,越是衝在最前面,並不是他們不怕疾病、不怕危險,而是義不容辭,必須逆向而行、迎難而上。」只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白衣戰士。
  • 愛國科學家趙忠堯教授的一生:苟利國家以生死,豈因禍福避趨之?
    01/「只要能為國家帶來一點小小的利益,他無懼自己的生死。」有此父,有此為國讀書的好少年 1902年,趙忠堯出生在浙江諸暨。父親是一位私塾老師,是一位有著「苟利國家以生死」情懷的男人,見到彼時舊中國積貧落後的樣子,心中憤懣難平。
  • 苟利國家,不計生死 ——先秦士人的救患意識和家國情懷
    諸理論先驅,不但用自己的人生詮釋了對國家和世人的責任意識和人格擔當,而且以著書立說的形式,給後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不避艱險,勇往直前 時值春秋戰國的亂世,戰爭和動亂成了生活的常態,僅春秋二百餘年,就「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
  • 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
    這也許和電影本身誕生在擁有「獨立宣言」的國家裡有關,從理智上我是不相信這句話的,但是從感性出發,非常希望「There's always a choice」才是真理。我們接受到的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形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思維,就是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東西讓你「不得不」,不理解的話就想想看是不是被教育要爭做什麼什麼的接班人來著?接班人這事,是你考慮過之後的決定麼。
  •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和我的祖國》影評
    能夠見證一個偉大國家的誕生並為之建設,這是一位匠人最大的榮耀。影片最後的鏡頭定格在黃渤興奮地跳起來的瞬間,總的來說,管虎導演準確生動地再現了開國大典前夜那種全民一心的歷史時刻,緊湊的情節、嫻熟的敘事、和諧的畫面、準確的情緒拿捏給整部電影開了一個好頭,這條片子也是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片子。
  • 《差一步苟到最後》
    《差一步苟到最後》作者:十階浮屠。類型:末日類。但趙官仁說,這是一個「剩者為王」的時代,想成為主角就得苟到最後,苟的好一身灰,苟不好一盒灰。 苟者!↓↓↓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看我的新書《差一步苟到最後》
  • 為國家流盡最後一滴血!好在老天垂憐,為母親留下了一個兒子
    戰火席捲了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在各個地區,有無數個母親,目送著自己的孩子上了戰場,把孩子的背影深深刻在心裡,不確定這是不是最後一眼。葉皮斯季尼婭也是如此,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蘇聯母親,養育了9個兒子,有8個都戰死沙場,這個家庭可謂是為國家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好在老天垂憐,為母親留下了一個兒子。
  • 新塘先鋒行動—先鋒人物⑧ 盛惠明:「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 改姓簡史:苟先生最近有點煩
    與彤姓毫無關係的壹讀君 | 彤 子最近,河南焦作的苟先生喜得千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他被人從小苟叫到老苟,實在不希望自己的女兒重蹈他的覆轍
  •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出自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一詞。茲錄於下:【序】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 小姆苟呢真名是叫夏婧茹嗎?小姆苟呢回應網上流言蜚語說了什麼?
    網傳高校女生將賣淫經歷發網上鬧得沸沸揚揚,校方回應稱該生正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療,那麼小姆苟呢日記,小姆苟呢事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有網友根據小姆苟呢所寫的日記及照片,猜出了該女生真實身份,疑似是浙江農林大學大一新生夏婧茹。
  • 你根本不知道,姓苟的人度過了什麼樣的人生
    本文來自周刊君家族成員 壹讀(ID:yiduiread)最近,河南焦作的苟先生喜得千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他被人從小苟叫到老苟四處碰壁的苟先生心急如焚耿直的工作人員表示:「不能說不喜歡這個姓氏,就要更改。」呵呵噠,誰說不喜歡就不能改?人家苟先生祖上就姓敬。
  • 魏縣大電影《媒利》第二部特邀國家一級演員劉際老師
    魏縣首部大電影《媒.利》自播出以來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媒利第二部之《風俗》受到了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相聲演員,鐵路文工團說唱團團長劉際星光大道的亞軍尚勝利等各界藝術家的大力支持,並在八月十三日晚八點開機儀式當天位臨現場參加剪彩儀式.儀式現場並有大型演出,劉際老師為魏縣父老鄉親現場表演相聲《笑在魏縣》出演嘉賓介紹劉際:國家一級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