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常將佳麗稱作「蛾眉」,因為蛾兒細長輕佻的觸鬚裡,含有女子靈巧嬌媚的意緒。溫庭筠曾有名句,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描繪出怨婦閨中曉起的慵懶狀態。
張祜也有佳作,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表達了虢國夫人自恃美豔,不施脂粉的輕佻,更見唐玄宗的昏庸。
這些經典的古詩詞,將綺年玉貌的女子深情在睫、孤意在眉的種種神態,刻畫得惟妙惟肖。久而久之,「蛾眉」二字的背後,便隱伏下一系列可供意會、而難於言傳的豐贍含義。
溫柔明慧、纖巧雅致、以及青春活力等等,只用娥眉二字,便寄寓無窮。晚唐的一位才子也在其作品裡採用類似手法,下面介紹韋莊的一首清平樂,開篇就引人入勝,結尾二句更令人叫絕。
清平樂·鶯啼殘月
唐代:韋莊
鶯啼殘月,繡閣香燈滅。
門外馬嘶郎欲別,正是落花時節。
妝成不畫蛾眉,含愁獨倚金扉。
去路香塵莫掃,掃即郎去歸遲。
韋莊,字端己,晚唐著名詩人,曾任五代時前蜀宰相。韋莊的詩歌情致深婉、包蘊豐厚;他的詞作風格清麗、耐人尋味,是晚唐時期花間派的代表作家。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更能顯示出韋莊不著力於運詞堆飾,而重在寫景抒情。詞人回憶起少年時的一段情事,意象豐富,氣氛悽涼,充分刻畫出悲痛的離情別緒。
上闕先寫離別時的場景,拂曉時分,早鶯初啼、殘月西沉,繡閣裡的燈火才剛剛熄滅。郎君即將遠行,分手的時刻也就在眼前。
作者用早鶯、殘月交代了清秋的早晨;「香燈滅」三字,也含蓄地表達了情侶間有訴說不盡的情思,以致於整夜無眠,燈火也在天明時刻才慢慢熄滅。
閨婦心中還有千言萬語需要交代,她甚至恨不得與情郎一起奔波。可是門外馬嘶郎欲別,還要無情地將這對鴛鴦拆散。佳人心中的怨恨無法言說,作者也不加議論,卻化用杜甫的名句,用「正是落花時節」,表達了一份愁怨和無奈。
落花無情、離人有意、此去經年、相會無期。繁華凋謝,暗喻著佳人也會有容顏衰老的那一刻,詞人更藉此發出人生無常的感慨。
下闕抒寫女主人公別後的情態,妝成不畫蛾眉,也與溫庭筠的寫作手法相似,展現了女子花開成海、思念成災的孤寂之感;而含愁獨倚金扉,也表達了她滿含愁怨、獨倚金扉,思念情郎、既恨又悲。
佳人此時不畫蛾眉,其實也說明她原先非常在意自己的容顏和裝扮。如今情郎不在身邊,她留此殘妝,既表達了其對愛情的忠貞,又希望郎君早日回歸,可以儘快恢復當初的美好記憶。
最後兩句簡直就是痴情到了可愛,郎君離開時,曾經在路上落下香塵,她卻怕掃去這些遺蹟後,他就會久久不歸。
讀者一定會感到好笑,即使她不掃,日曬雨淋、風吹雨打,時間長了必然蹤跡全無。其實結尾正顯示出作者構思精巧,無理而妙,充滿濃濃的生活氣息。
縱覽韋莊的這首清平樂,開篇寫景生動、引人入勝,人物心理也刻畫得惟妙惟肖。而結尾更是精彩,語言通俗、未加雕琢,更體現了女主人公的焦慮與痴絕的心情。
作者先用「鶯啼、殘月,燈滅、落花」等意象,烘託出一種悽清幽冷的氛圍,分別時的離情別緒也就充滿了憂愁和悲楚。而後面的「不畫蛾眉、含愁獨倚、香塵莫掃」,構思精巧、令人叫絕,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一位深情、而又忠貞的閨婦形象,更讓讀者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