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福建泉州,霹靂布袋戲前世今生

2020-12-23 經濟資本熱點

17世紀手掌中的戲曲:霹靂布袋戲的起源

17世紀福建泉州的民間流行著一種用木刻人頭,以人手作為偶的軀幹跟四肢進行演繹,並以布料作為偶的衣著進行表演的戲曲。每當迎神廟會的場合,走街串巷的操偶工人都會將肩擔上的戲箱與舞臺放下,在鄉親們期待的目光中搭好簡易木架舞臺,然後躲在布幃下,用靈巧的十指和惟妙惟肖的口白表演一出又一齣戲曲。「一語道出千古事,十指搬弄百萬兵」這便是最早期的傀儡戲。因演出的戲偶偶身極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也就有了布袋戲之通稱。

輾轉300年間,布袋戲從福建泉州漳州、廣州潮汕等地流傳到臺灣等地區,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派系。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紅遍兩岸三地,流行30多年出品3000多劇集的霹靂布袋戲。從落地生根到枝茂繁榮,霹靂布袋戲又經歷了怎樣的一個發展過程,讓我們一起走進黃氏布袋戲家族。

流行變革繁榮分家:霹靂布袋戲的曲折發展

時間來到1915年,那一年,後來稱為「通天教主」的黃海岱進入父親的「錦春園」布袋戲團學習,不久便掌握了布袋戲所有的技巧並將「錦春園」繼承下來,並於1930 年,將「錦春園」正式更名為「五洲園」,在黃海岱的帶領下,黃氏布袋戲劇團也逐漸壯大起來。

1951年,黃氏布袋戲的第二代傳人黃俊雄先生組建真五洲掌中劇團,在長期的布袋錶演過程中,黃俊雄先生敏銳的發現掌中木偶無法讓遠處的觀眾清楚欣賞到木偶身段,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黃俊雄先生將木偶尺寸改革加大,這是布袋戲的第一次變革。

不曾想,19年後,黃氏布袋戲迎來了更大的變革。20世紀70年代電視逐漸流行,黃俊雄先生覺察到這一新的通訊工具將帶來的革命性,便以父親改編的《忠孝節義傳》為藍本,將當時盛行的武俠元素融入戲曲中創作了《雲州大儒俠》,並將其搬上電視屏幕。一時,溫文儒雅、飽讀詩書的儒家君子——史豔文,被人們所津津樂道。1975年,《雲州大儒俠》更是創下史無前例的97%收視率,布袋戲的影響力空前。20世紀50年底-70年代,布袋戲用聲音道具等奇關變景來吸引觀眾,這個時期的布袋戲表演形式被稱之為「金光戲「。

(《雲州大儒俠》表演情景-圖片來自網絡)

時間來到1984年,黃氏布袋戲的第三代傳人黃強華和黃文擇推陳出新,圍繞《雲州大儒俠》中的主流人物創造出新的劇情,也就是《霹靂城》,並將其製作成錄像帶出售。這是霹靂布袋戲的前身,但真正霹靂宇宙的開啟,要從1988年說起,那一年《霹靂金光》橫空出世,布袋戲武俠江湖裡出現了一個嶄新的主角人物素還真,並在此後長達18年裡,素還真始終蟬聯最受歡迎男主角榜首。《霹靂金光》的誕生也標誌著霹靂布袋戲這一獨立戲曲派別的產生。

(霹靂布袋戲海報-圖片來自網絡)

1900年以後,黃氏布袋戲家族之間發生了一次激烈的爭論,家族之間對霹靂布袋戲的發展方向和理念產生了重大分歧。此後,黃俊雄延續雲州大儒俠系列,繼續發展金光布袋戲;黃文擇繼續經營的霹靂系列,延續素還真等主線人物的故事;黃文擇的雙胞胎兄弟黃文耀則創立了天宇布袋戲系列,以紅雲驕子兩卷書為主角,大多講述天界的故事。自此黃氏布袋戲一分為三。

(霹靂布袋戲劇照-圖片來自網絡)

從家祖黃海岱的苦心經營到黃俊雄的變革,大起又大落,再到霹靂布袋戲的誕生,以至後面的分家等事,縱觀霹靂布袋戲的發展過程,可謂歷經曲折。但在傳統戲曲逐漸走向沒落的大環境下,霹靂布袋戲卻仍憑藉一份熱愛之心走出霧霾、走到今天,30年來歷久不衰。究其原因,是霹靂布袋戲一直在用更為開放的態度面對新元素新文化,不僅通過系列「出圈」行為將布袋戲進一步推向大眾,甚至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一個參考模板。

相關焦點

  • 臺灣霹靂布袋戲傳人來泉,探尋布袋戲起源
    臺灣霹靂布袋戲這幾年非常火,甚至成立了專門的公司,年銷售達1.5億元。但在臺灣霹靂布袋戲傳承人的心中,泉州是布袋戲的聖地。
  • 《閃耀暖暖》X霹靂布袋戲聯動活動怎麼樣 霹靂布袋戲聯動活動介紹
    《閃耀暖暖》將與《霹靂布袋戲》聯動啦!那麼本次聯動都有哪些具體內容呢?下面,就跟隨玩遊戲網的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內容介紹吧! 什麼是霹靂布袋戲: 「布袋戲」又稱為「掌中戲」「木偶戲」... 好消息!《閃耀暖暖》將與《霹靂布袋戲》聯動啦!那麼本次聯動都有哪些具體內容呢?
  • 非遺布袋戲:傳承與創新之路如何走?看霹靂布袋戲的成功轉型
    在福建、臺灣兩地,有一種獨特的戲劇文化,那就是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掌中戲。 歷史起源 一般認為,布袋戲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傀儡戲,後來泉州將傀儡戲融合本地南音、梨園戲等藝術,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布袋戲。
  • 落地生根到枝繁葉茂,看霹靂布袋戲的前世今生
    近幾年來,霹靂布袋戲在市場上很流行。在動漫,動畫一統二次元江湖的背景下,這種用木偶表演的戲曲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也有些格格不入。它與傳統中熟知的傀儡戲的表演方式很類似,但木偶的尺寸比傳統木偶更大,也更精緻。溯本求源,霹靂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泉州漳州等地流行的掌上戲。布袋戲在時代的變遷中發展變化,在保留傳統底蘊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流行的元素。
  • 《閃耀暖暖》X《霹靂布袋戲》聯動確認
    暖暖系列首款次世代3D手遊《閃耀暖暖》今日(7月23日)宣布與霹靂布袋戲進行IP聯動,將與有著「霹靂臺柱人物」之稱的素還真展開深度聯動合作。
  • 兩岸布袋戲發展史:霹靂布袋戲如何打破次元壁,成功文化輸出?
    在福建、臺灣兩地,有一種獨特的戲劇文化,那就是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掌中戲。歷史起源一般認為,布袋戲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傀儡戲,後來泉州將傀儡戲融合本地南音、梨園戲等藝術,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布袋戲。關於布袋戲的詳細時間起源,有說最早唐代之前就有了,但因為沒有文獻可考,所以其實並不是很確定。不過地域就很明顯了,主要在福建的泉州、漳州等地流行,後來又傳入臺灣。所以說,兩岸的布袋戲同屬於一脈,只是在發展過程中有了不同的走向、流派。布袋戲的主要流派布袋戲的流派,比較著名的有南派布袋戲,它是指泉州地區的掌中木偶戲。
  • 從掌中曲到布袋戲,霹靂布袋戲都經歷了什麼?
    17世紀手掌中的戲曲:霹靂布袋戲的起源17世紀福建泉州的民間流行著一種用木刻人頭,以人手作為偶的軀幹跟四肢進行演繹,並以布料作為偶的衣著進行表演的戲曲。
  • 《閃耀暖暖》與《霹靂布袋戲》IP聯動消息確認!
    暖暖系列首款次世代3D手遊《閃耀暖暖》今日(7月23日)宣布與霹靂布袋戲進行IP聯動,將與有著「霹靂臺柱人物」之稱的素還真展開深度聯動合作。對諸多期待《閃耀暖暖》公測的玩家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 《閃耀暖暖》將聯動《霹靂布袋戲》古風與時尚
    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暖暖系列手遊《閃耀暖暖》的最新消息,《閃耀暖暖》官方最近正式宣布與霹靂布袋戲進行IP聯動,而且還是深度的聯動對素還真進行開發,相信對許多期待《閃耀暖暖》以及喜歡《霹靂布袋戲》的玩家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好消息了!
  • 吸睛上癮堪比「小電影」,「金光布袋戲」今天你看了嗎?
    你說的這「金光布袋戲」,TMD到底是個啥?原諒我沒說清楚。大佬們,這就跟你們從小白知識開始普及,大家搬個小板凳,俺們一起來看看「布袋戲」的前世今生。布袋戲,是一種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等閩南地區和廣東潮汕還有寶島臺灣等地流傳的,用布偶來表演的一種傳統地方戲劇。
  • 下架又上架的《霹靂布袋戲》,還是又下架了
    《霹靂布袋戲》,是臺灣地區一種「文化劇」。從1984年開始至今,已經更新了2500集。《霹靂布袋戲》,因每一齣劇中的名字均帶有「霹靂」二字而得名。雖然從1984年就開始製作發布了《霹靂城》,但是大家所熟知的是在1988年發布的《霹靂金光》。
  • 下架又上架的《霹靂布袋戲》,還是又下架了
    《霹靂布袋戲》,是臺灣地區一種「文化劇」。從1984年開始至今,已經更新了2500集。 《霹靂布袋戲》,因每一齣劇中的名字均帶有「霹靂」二字而得名。雖然從1984年就開始製作發布了《霹靂城》,但是大家所熟知的是在1988年發布的《霹靂金光》。
  • 布袋戲400年,一統江湖的霹靂布袋戲
    布袋戲又稱為掌中戲,明末清初在福建泉州一帶表演藝術漸趨成熟。
  • 布袋戲在臺灣
    17世紀起源於福建泉州的布袋戲,屬於中國傳統偶戲中傀儡戲的一種;約於1750年代隨大陸移民傳入臺灣後,布袋戲逐漸融合風俗民情、章回故事,吸引了大批喜愛者,1950、1960年代更成為臺灣中南部地區重要的娛樂形式。  生於1955年的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強華是雲林黃氏家族布袋戲第四代傳人。他相信,傳統文化必須不斷精進,才會被大眾認知、接受。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霹靂布袋戲
    霹靂布袋戲正是用這種發展的方式去傳承的,不斷將將木偶戲這一小眾文化推向大眾,甚至推向世界。流行30多年,粉絲覆蓋老中青三代人的霹靂布袋戲,究竟是什麼樣的呢?今天讓我們通過5個知識點來了解霹靂布袋戲。 1.起源:迎神廟會的娛樂項目
  • 臺灣寫真:面向青年、創新不斷——霹靂布袋戲的變遷
    接觸過臺灣霹靂布袋戲的人,一聽這幾句「詩號」,就知道首席男主角素還真出場了。   極具中華文化內涵的傳奇故事、結合聲光電最新技術,走過30餘年曆程的霹靂布袋戲,不止讓紮根於臺灣南部地區的傳統藝術煥發活力,近年更已打開大陸及海外市場,創造新的文化產業故事。   近日,中新社記者來到位於雲林縣的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總部,初次接觸大型布袋戲攝影棚,了解其臺前幕後的變遷。
  • 電視布袋戲製作公司「霹靂國際多媒體」啟用新LOGO
    霹靂國際多媒體,是中國臺灣著名的電視布袋戲製作公司。該公司從1980年代後半期開創「霹靂系列」劇集,獲得錄像帶出租市場與年輕族群好評,而逐步發展成今日的規模。
  • 人偶動漫霹靂布袋戲
    小編今天想說說布袋戲也就是手控操作木偶拍攝的人偶動漫,嚴格意義上說布袋戲不屬於動漫了,可是播放器是放在動漫系列裡的,這樣的人偶動漫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知道這好片的人一般都是從小追到大了的。布袋戲起源福建廈漳現在被灣灣玩得很溜,臺灣省的一個布袋戲工作室,以布袋人偶為載體進行中原情節演變,充分展示了江湖冷暖,人情變故。也完美傳承布袋戲這個傳統文藝。這部霹靂戲系列人物最多,場景很多,臺詞最多,武打特效最多的一部片子。真的很佩服這些人,好多不帶重複的。
  • 「霹靂」來襲 臺灣布袋戲落戶閔行
    布袋戲在臺灣已有百餘年歷史,霹靂集團突破以往的表演方式和格局,創造出革命性的電影派布袋戲,霹靂系列是其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跌宕起伏的武俠世界,似真似幻的夢幻時空,2015年上映的3D布袋戲電影《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吸引了新一代年輕觀眾。
  • 道友與霹靂布袋戲一刀兩斷:我是道友,但首先是中國人
    喜歡霹靂布袋戲的朋友,經常以道友自居。對於很多道友而言,霹靂布袋戲陪伴了從小到大幾十年,已經是一段難以磨滅的記憶了。但是霹靂布袋戲的立場卻出現了嚴重錯誤,寒了無數道友的心,讓無數道友既感痛心,又感憤怒!原則問題,不容動搖。立場問題,不容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