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莉莎 李強
小切口
這是一部怎樣的「神劇」,平均票房上座率高達96%、觀眾超過33萬人次、重複觀劇超過六成、最高紀錄近300次?
這是一臺怎樣的演出,1000場駐演之後依然熱度不減?讓一些本地觀眾堅持「一月一刷」,讓外地戲迷「打飛的」、乘高鐵到上海,反覆刷劇?
在國內,唯一的答案指向上海文廣演藝集團與英國浸入式戲劇先鋒Punchdrunk聯合打造的《不眠之夜》上海版。上海是繼紐約之後,全球第二個有《不眠之夜》駐演的城市,也只這部全球頭部戲劇IP在亞洲的唯一版本。
豆瓣網友「一文」是北京人,曾在紐約一刷《不眠之夜》。知道搬來上海之後,她特意定了「早鳥票」,找了個周末飛到上海連看兩次。
來自新疆的滬飄Areslay,在過去兩年中看了數十場,寫了十幾篇劇評。最高峰的時候,他一個月看10場,而後也保持著每月一場的節奏。在他的心中,《不眠之夜》「是一計毒藥,我沉迷其中,無法自拔」「《First Floor》響起在耳邊,是時候再次穿過那黑漆漆的小徑了...……」
是什麼吸引了他們?
首先是戲劇內的功夫。除了超級IP的超強帶動力和演員的精湛演出、現場布景與燈光裝置的互動,這部劇有區別於傳統話劇的特質。
沉浸式的形式給觀眾營造了全新的感受。這部劇由莎士比亞的悲劇《麥克白》改編而成,沒有座位、沒有舞臺,甚至連對白、旁白都一律沒有。在演出地麥金儂酒店,24個演員隨時可能出現在五層樓的90多個房間,劇情在酒店各處實時上演,同一時間只能看到一部分劇情。
Areslay說,「每個人在這部劇種都是自己的導演,你的雙眼就是鏡頭,你選擇的路線就是這部戲的完整劇情。最讓他欲罷不能的,是其中1 on 1的設置,除了男女主角外,觀眾可以跟絕大多數的演員一對一互動。
製作方不斷推陳出新,每隔一段時間,劇情或者演繹就會發生微妙的變化。「好像這部劇是活的,在不停地向前進化」,Areslay說。在這部劇中,每隔一段時間,劇情或演繹會發生微妙的變化;演員也會換角色;每一次參與其中,都有全新的體驗。
上海戲劇學院研究生院院長、教授厲震林曾評價,這種沉浸式戲劇樣式這個比較符合工業4.0的體驗形式,觀眾進入劇院以後坐在那裡不是看,而是直接參與了劇情的發展,它不是被動的,是主動投入,這樣一個文化可能比較接近網際網路時代的網生代年輕人的文化消費方式。
有業內人士評論,《不眠之夜》成為上海市場的一個試金石,顯示出上海演出行業、文旅市場非常巨大的需求儲量。2018年,這一演出項目還獲得被譽為主題娛樂行業」奧斯卡獎」的"全球主題娛樂獎"。
戲外的功夫也許更具借鑑價值。據了解,這部戲劇在創排之初,就在探索延伸產業鏈。其演出地麥金儂酒店位於舊廠房改造的國內首個大型文化產業綜合體「尚演谷」。酒店不時推出各類「浸入式」娛樂活動,一個活動只有一次。卡拉OK「搖滾巨星」、派對「仲夏夜之夢」……一度成為滬上青年夜生活熱門之選。
神秘的802客房,也市場被粉絲提及。媒體揭秘,該房間中每個角落都布置了大量精心設計的物品,裡面隱藏的線索,能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不眠之夜》劇中兩位主角的故事,因此入住率超高。
上海媒體對這部劇不吝讚美之詞——精品文藝演出,已被視為城市經濟不可忽視的增長點。隨著《不眠之夜》在上海的駐場演出,一張恢宏的演藝產業藍圖正逐漸展露出來。從創意製作到市場運營全方位的探索升級,《不眠之夜》為打響文化品牌、拉動旅遊經濟提供了可實踐的範本。
嘗到文化品牌的甜頭,如今上海正在致力於打造亞洲演藝中心,各類文化項目孕育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