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凡心所向,素履以往——舒院帶給我了些什麼

2021-02-08 楽天真舍

點擊上方楽天真舍關注我們|


我向命運要幸福

命運說,我就是幸福

於是我懂得——

將生命慢慢喝,是一杯茶

將生命一飲而盡,你就醉了


編者按:「感同身受」欄目,意在表達大家養護之後對自己身心變化的觀察描述,以達相互交流,共同精進。投稿請添加天小真。


文/阿杜(本欄目為投稿原文呈現,本號無任何調整)

攝影/阿杜





大家好,我是阿杜。


我是在2020年8月份通過朋友怡,認識了子樂,聽了她的《黃帝內經》課,開始接觸舒院。


說實話,經過2天的課,我覺得人就像觸電一樣,我知道我找對了,就是這個!因為子樂老師對於養生,生命哲學的見解,讓我醍醐灌頂,我覺得就是這樣,生命就應該這樣發展。


所以我開始了100天喝全神寶湯計劃,每天不低於3袋,早中晚各一袋,同時每天2個大保溫杯的茶。


因為我脾特別虛,所以子樂讓我第一頓早飯不進油鹽,所以我幾乎100天,都在吃白面饅頭和糙米粥。當中偶爾有幾次,實在嘴饞,早餐會吃點麵條。




喝全神寶湯下來,我最大的變化,首先神愈來愈足。


因為今年立夏開始,我睡眠不好,入睡困難,感覺特別燥。但是開始喝全神寶湯後,睡眠改善了,躺下感覺沒有一分鐘就睡著了,而且早上就像身體有個開關,自動打開,我就睜眼醒了。關鍵感覺沒睡多久,但是其實已經到早上了,睡得特別沉和踏實。


午休質量有改善了。我是很多年午休睡不著,都是閉目養神而已,處於糊裡糊塗的狀態。但是喝全神寶湯後,午休可以真睡著了,而且也就20分鐘,但是感覺睡了很久,醒來精力充沛。


同時發現,右側臉上新出來的一大塊肝斑在慢慢碎片化散開!本來疫情呆在家的時候,陡然發現浮現出一大塊肝斑,我好驚慌!因為特別明顯,現在只能隱隱約約看到星星點點。




這個時候當然不能忘記我們常穿的棉褲。


我是夏天在空調房睡覺時候,穿了1兩寬鬆的棉褲。但是處暑後,我就開始不斷增加棉褲的厚度,很早就穿上了5兩棉褲。


真的發現小肚子,還有腰間贅肉不斷變小,連腿都變細了。——這是意外之喜,因為腿部不細,一直都是我苦惱和不自信的地方。




在嘗到這麼多甜頭的時候,我又開始嘗試紅薯餐。


我是在國慶休假期間開始的為期7天的紅薯餐。真的對於我是一種極大挑戰,因為我太留戀人間美食。而我也一直都是可以從頭吃到尾的吃貨一枚,關鍵國慶期間還有飯局。


當我面對我最愛吃的美食,我努力咽著口水,腦海裡做著強烈的思想鬥爭。吃還是不吃?要不算了?破功吧?後來在多次大腦鬥爭之下,我可以淡定地看著大家吃的熱火朝天,聞著那些香噴噴的味道,喝著我的茶。


就這樣,第一次的7天紅薯餐結束了。知道給我最大的驚喜是什麼嗎?是我駝了好多年的背,在紅薯餐第四天,我感覺脊椎有一種向上的力量,推動我直起了腰板,反而感覺駝背好累。


這真的是給我最大意外的驚喜啊!要知道,之前我為此還花了不少錢上瑜伽私教課,想改善駝背的狀況。但是說實話,剛剛練完都是昂首挺胸,工作幾天又有點打回原形。


第一次紅薯餐,我自己的身形變化,讓我明白了還是氣血不夠導致脊椎沒有力量,所以才會駝背。瑜伽雖好,但是三分練,七分養。光靠練習,強行啟動肌肉卻沒有強大的氣血來支撐的話,特別容易回到原點!


從那一次紅薯餐開始,我堅持每個月來一次7天紅薯餐,我的後背越來越有力量,連我多年的便秘都改善了一些。特別是紅薯餐期間,每天起來快速排便後的舒服,真是讓我心曠神怡,一天都是好心情!




接下來我人生一個大的轉折點是在冬至節。


因為子樂說冬至節,要閉關,商旅不行。要給自己做清理工作!所以我把今年沒休完的假都用在了冬至這一周。


在開始7天紅薯餐的同時,在冬至那天,我第一次用了沐浴包泡澡!以及中午12點用健頤的艾條給自己艾灸了關元,提升自己陽氣!真是做足了儀式感!


第一次用沐浴包泡完,我發現自己的小腿和雙腳好舒服,熱了好久,很是溫暖,身體感覺都柔軟了好多!我沒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覺,就是覺得舒服,溫暖,柔軟!



在冬至節一周休息中,我居然開始打掃衛生,我把整個家翻了底朝天,把7年來所有不需要的東西全部清理了。每天心情都很好,很輕鬆,也真正明白了斷舍離的含義!


最神奇的是,我和我婆婆居然可以如此和睦相處,還一起打掃衛生。我負責歸類整理,她負責洗洗拖拖。雖然她還是會嘮叨,捨不得,我居然還很耐心,每天都和她解釋。——這是我從來沒想過的!


因為7年了,我一直覺得我沒法和她和睦相處,覺得和她同在客廳,感覺窒息,沒有個人空間,要麼呆在自己房間,要麼出去轉轉,而這次我們居然共同合作,一起打掃整個家!


不僅如此,我給家裡所有人都買了棉褲,還每天煮沐浴包,帶著他們一起泡腳。因為我知道,只有我堅持,我帶著他們,他們才會一起堅持!雖然感覺下班後變得忙了,不能出去玩了,但是我心裡覺得挺好!因為只有家人好了,我才能好,家和萬事興!




最後說說形而上的東西,就是我個人精神層面的變化。


我發現我從以往的焦慮不安,容易恐懼害怕,容易憤怒發火,變得每天都心平氣和,都很開心,而且對於未來越來越有信心,覺得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坎!只要自己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我時常想起子樂上課時說的一句話,只有你身體狀態好了,你好了,你身邊一切都好了!真的是這樣的!現在我們一家的關係,包括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婆媳關係,都極大改善了,大家都朝著舒服和好的狀態在發展!


其實前後算來,我接觸舒院也就5個月,但是我真的體會到日行千裡的感覺!我自己對身體的覺知,對自己內在情緒的覺知力,不斷攀升,而且轉念特別快,所以處理任何事情,思維反應非常迅速,直擊要點!


與此同時,感覺自己內在越來越清明平和,雙目也越來越清澈透亮,看一切人事物都愈發清晰。



這個世界真的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缺少發現美的能力!而這都源於自己是否擁有好的狀態。——因為我們內在是舒服和好,我們看到的所有外在都是舒服和好!


所以很感謝朋友怡,帶我認識了子樂,認識了舒院,讓我明理,讓我知道原來人可以這樣活著。為自己好好活著,不斷找到了自己,也把這種美好的狀態,帶給身邊的有緣人!


我時常拍攝一些美好的東西,寫一些自己的個人心得,用文字和照片記錄生活,希望看到的朋友,也能通過文字和照片,感受到生命真正的美好!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大家一起加油!





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看到書名《素履之往》的第一眼,便喜歡上了,決定將它買回去之後好好地讀。再看作者是木心先生,心裡的歡喜又多了幾分。 素履之往,腳步如此堅定,信念如此虔誠,大概是因為將行的方向與自己心中渴望抵達的遠方是一致的吧。
  • 王銘堃: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一年的實習期裡,多崗位的工作和學習經歷,讓我在不同環境下不斷積累、充電、打磨。」在王銘堃眼裡,每一個崗位都有著不一樣的色彩,也有著不一樣的意義。隨著班組裡主操的陸續休假,王銘堃終於迎來了獨立頂崗的機會。王銘堃忘不了前幾日,師傅趙新華在夜班車上對自己的叮囑和鼓勵。
  • 素履之往 心之所向
    《素履之往》原為清末民初戚惠琳所作詩詞,詩中所寫為布衣書生的高潔之志,意為其穿著乾淨的鞋行走天下,高潔之士如皓月、如旭日,內心坦蕩,姿容陽剛。在塵世間行走,所見崇山峻岭悠遠,江河湖水浩蕩。  初見木心先生所著《素履之往》,便被此書名吸引。
  • 《百元之戀》女廢柴逆襲之路·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百元之戀2014🇯🇵👉🏻片庫網一部廢柴翻身卻不落俗套的現實勵志故事主人公一子一開始可能真的如她自己所言「是個只值100円」的女子。年過而立仍無所事事,宅家邋遢,啃老度日,還暴飲暴食而肥胖不堪。可能也只有「失敗者」可以形容了。
  • 十二月,心之所向,素履之往,對酒當歌,且歌且行,此生皆歡愉
    凡事要看情人的臉色,希望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讓情人快樂,幸福。儘管許多人認為獅子座在愛情上很卑微,但獅子座自己卻很喜歡這樣,因為能讓他們自豪的事情太多,能控制他們的事情太多。她們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沒有方向感,在情感裡,她們把自己所有的依賴性和順從都交給了自己的另一半。12月,心嚮往之,素履之往,獅子座對酒為歌,且歌而行,此生皆樂。
  • 吳夢: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 2018年校長榮譽獎
    「高中時候的我其實一直籍籍無名,大一的時候發現原來自己可以考第一名,這件事無形中給了我莫大的激勵。」然而,大二期間將太多精力放在各種各樣競賽上的她在學年測評中落到了第三的位置。在2017年校長榮譽獎的複選上,被問到,為什麼在大一考了第一,大二卻考了第三,這個問題讓吳夢一時語塞。經歷了那一次的面試,吳夢更加重視起時間的規劃與做事效率。
  • ...醫」心所向 素履以往——記我國著名耳鼻咽喉科專家劉永谹教授
    這裡臨床、科研、教學各個方面都人才濟濟,醫療教學資源相當豐富,是醫生們理想的奮鬥之所。在這裡,劉永谹像海綿一樣,甘之如飴地汲取著知識,只要有醫學學習和培訓機會,都竭力爭取,不斷地提高著醫技。雖然特別忙碌,但是,劉永谹卻非常滿足,日子慢慢地好起來了。
  •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許昌新一批支教團隊來到援疆,展現別樣風採
    在疆做什麼?離疆留什麼?這三問是我和老師們經常在一起探討的話題。」作為許昌援疆教師團隊領隊,吳紅軍曾是上一批許昌援疆隊員,此次已是他第二次赴疆支教,「但對每一名初次來到這裡的隊員來說,要想答好這三問,也都需要面臨最基礎的『三關』考驗。」「首先是氣候關和飲食關,氣候包括乾旱和冬天特別寒冷,飲食上就是要適應饢等麵食和牛羊肉。」
  •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 致每一位幕後音樂人
    ��陳嘉陽2017級音樂編輯談到與音樂結緣,與中傳結緣,陳嘉陽說:「開始是學習架子鼓和西洋打擊樂,從小升初到中考,我一直是保送,在一個很好的音樂氛圍內成長,有一些孩子學音樂是為了加分,而我單純的就是因為喜歡音樂,自己願意學,願意練,考大學的時候,其實自己選擇的路有很多,但是我的一些高中樂團的朋友就向我推薦了中國傳媒大學,當初我也沒有刻意準備藝考
  • 中國旅遊日 | 徐霞客追尋詩和遠方:心之所向,素履而往
    這一年,江陰富商徐經進京趕考,這本不是什麼大事,但他在路上遇到了另一個趕考的人,這個人在當時已名滿天下,他就是江南才子唐伯虎。二人結伴赴京,一個有錢,一個有才,一時間在京城風光無比。不料,科考結束後,二人卻被舉報舞弊,皇帝下令徹查,查無實據。但為了維護科考的尊嚴,平息輿論,徐經、唐寅被削除仕籍,發充縣衙小吏使用,告狀的人也因奏事不實,被降了職。
  • 聚焦·百年寬仁|第4期 「醫」心所向 素履以往——記我國著名耳鼻...
    這裡臨床、科研、教學各個方面都人才濟濟,醫療教學資源相當豐富,是醫生們理想的奮鬥之所。在這裡,劉永谹像海綿一樣,甘之如飴地汲取著知識,只要有醫學學習和培訓機會,都竭力爭取,不斷地提高著醫技。雖然特別忙碌,但是,劉永谹卻非常滿足,日子慢慢地好起來了。
  • 素履既往
    毫不忌諱,「四人行旅」,性格迥異、所是不苟同,只是基於共同之愛好,走到一起,繪事微言。學業艱辛,談何容易!所幸有緣之廣州美術學院老師們的引導、學習與交流,這無疑於他們藝術人生中幸運之神的眷顧!從此,也實現了其人生新的步伐..       在我看來,於常人心中的眼高手低是志大才疏之代名詞,卻反其道而行之,因為於繪事而言則尤為重要。
  • 心之所向,隨性而往
    生活在一個世界,心中有另一個世界,而人常常因為眼前的苟且,而無法追求夢想的遠方,卻往往忽略了,所追求的,在心裡,並不一定在遠方。很多雞湯常說,心之所向,素履而往。你心中的那片世外桃源,是你要不斷靠向的地方,在這條路上,無論孤獨與疲憊,都要甘之如飴,行而不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終其一生,不畏磨難波折,不畏風雨兼程,方能終至所歸,從現實生活走向心中的理想國,不負光陰。
  • 從《斷背山》到《心向快樂》,從不理解到感同身受
    現在時間是2020/6/6 凌晨5:20 時間停留在520上 我寫完這句話 它變成了5:21 我不清楚大家身邊是否有同性戀的朋友,準確來講,我不知道怎麼稱呼他們會顯得更尊重一些。對於「同性」,我經歷了不解到理解,支持再到感同身受。《斷背山》讓我理解了這樣的感情,而《心向快樂》讓我感同身受。
  • 你好,2021:凜冬散盡,星河長明,願所得皆所求,所遇皆所愛
    2021,你好,願你以溫柔待我,也願我以深情過每一天。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時光長短,紅塵深淺,我們都在離合聚散裡學會了看淡,在跌跌撞撞裡學會了堅強,在悲喜惆悵裡學會了釋然,也得失起落裡學會了放下。紅塵是一杯酒,每個人都會從中嘗出不同的味道;人世的路,唯有自己走過,才知其中深淺。蘇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張瑋伽《一生所愛》,心之所向,情之所至
    一生所愛 Love for the Whole Life 心之所向 情之所至 My love goes in the direction of my heart.
  • 凡心所感,皆是心相!修行絕不是為了找到所謂的 "好感覺"
    我們的心。 如果我們向內探查自己的心念,如果我們越了解心念與我們所創造的世界的關係,我們就越不會失於迷信,就不會再相信於或依賴於外在存在了。心是一切景相的源頭,凡我所見,皆為我心所生。因此,這和那些外在的人、事、物或某位大師、老師有什麼關係呢?
  • 心之所向,自當捨命以往《我在時間盡頭等你》
    林格在生日那天,沒有勇氣向邱倩表白,結果邱倩在回家的路上發生了車禍,林格目睹了這一切,看著喜愛的人離世,林格絕望的淚水無意中激活了那塊表的時間裝置,隨即表蓋出現了一條裂紋,林格也幸運穿梭到了車禍發生之前。這個時空裡的邱倩沒有經歷車禍,但也不認識林格,林格成為了「不存在的人」,穿越的代價也讓林格老了二十歲。
  • 罵木心或者誇木心之前需要做些什麼
    人可以蠢,但是真不應該蠢到這種程度……要罵木心,或者誇木心,感覺還是要弄明白怹看過多少學科的書,鑽研過多少流派的思想、哲學、宗教觀點,怎麼取捨,懂得多少作家的作品,為什麼寫作,寫作的特點方式是什麼,是什麼境界,有什麼願景,這個人有什麼追求,理想是什麼,生活方式的採納,表達的選擇等等才好。
  • 讀木心《素履之往》:微言大義,道盡淡然人生
    走進木心的世界,便是從《素履之往》開始的。《素履之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素履之往》是木心先生的一本散文小札。木心先生在本書自序的第一句就說:「總覺得詩意和哲理之類,是零碎的、斷續的、明滅的。」 此句十分貼切地形容了本書的特點,字數不多,卻雋永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