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
全國稅務工作會議8日在北京舉行,「十三五」收官之年,國家交出怎樣的稅收「成績單」?增減之間如何確保實體經濟「實打實」受益?「十四五」新開局,稅收工作將帶來哪些新實惠?
直達企業,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2.5萬億元
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5萬億元,為399萬戶納稅人辦理延期繳納稅款292億元——此次會議「曬」出了2020年減稅降費「成績單」。
極不平凡的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疊加世界經濟衰退,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令實體經濟面臨空前挑戰。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說,2020年,各級稅務部門聚焦「優惠政策落實要給力、『非接觸式』辦稅要添力、數據服務大局要加力、疫情防控工作要盡力」的「四力」要求抗疫情促發展,確保政策紅利直達市場主體。
此外,個稅首次彙算平穩實施。開發應用個稅手機APP,推出申報表數據預填單服務,積極推動免除部分中低收入者彙算義務的政策落地,確保了個稅三步改革在穩慎推進中圓滿完成,有力促進了消費增長和調節收入分配。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超過7.6萬億元;新辦涉稅市場主體5745萬戶,較「十二五」時期增長83%。同時連年完成預算收入任務,累計組織稅收收入(扣除出口退稅)65.7萬億元,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財力保障。
王軍表示,新的一年將進一步鞏固拓展減稅降費成效,促進完善現代稅收制度,助力高質量發展。
放水養魚,依法依規完成收入「大考」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基本來源和重要保障,是政府執行經濟社會政策的主要手段。
經濟下行壓力之下,還要大幅減稅降費,年度稅收任務能否如期完成?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20年各級稅務部門經受住前所未有的「大考」,稅費收入預算任務圓滿完成,全年組織稅收收入(扣除出口退稅)13.68萬億元,同比下降2.6%,比財政預算安排的目標高0.8個百分點,及時準確辦理出口退稅1.45萬億元,組織社保費收入3.81萬億元,非稅收入6316億元,為抗擊疫情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王軍表示,新的一年,要紮實穩妥完成預算確定的收入任務,推動稅費收入質優量增。妥善處理好減與收、質與量、條與塊、近與遠的關係,既要把該收的依法依規收上來,又要堅決守住不收「過頭稅費」的底線。
便民利民,「非接觸式」辦稅成常態
疫情之下,如何更好地便利群眾辦稅繳費?
2020年,全國大力推行「非接觸式」不見面辦稅繳費。稅務總局在疫情發生後迅速發布「非接觸式」網上辦稅繳費清單,梳理明確近200個可在網上辦理的涉稅繳費事項。
「目前全國已實現90%的涉稅事項、99%的納稅申報業務可以網上辦、線上辦、掌上辦。」王軍說。
不僅如此,「十三五」期間,全國稅務系統連續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稅務總局集成推出108項279條服務舉措,聯合12個部門推出16項辦稅繳費便利化改革措施。
王軍表示,2021年,稅務部門將切實強化精確執法,增強稅務執法的規範性統一性。「堅決防止和糾正粗放式、選擇性、一刀切的隨意執法,推廣『首違不罰』清單制度。」
此外,要繼續深化辦稅繳費便利化改革,推進稅費服務智能化升級,創新稅費服務個性化措施,更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
開啟新局,高質量推進稅收現代化
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稅收現代化是題中應有之義。「十四五」新開局,稅制改革如何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高質量推進稅收現代化?
「十三五」期間,稅務部門紮實推進稅收大數據建設和應用工作,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運用增值稅發票等大數據,積極開展企業復工復產復銷和經濟運行分析。不久前,增值稅電子專票正式上線,進一步減輕了納稅人的辦稅負擔。
王軍說,2021年要穩妥實施發票電子化改革,推進信息化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建成並上線全國統一的電子發票服務平臺,逐步穩妥擴大改革試點範圍。充分發揮增值稅發票等稅收大數據優勢,進一步提高數據服務大局的能力。
此外,要在更高層次、更廣範圍推動形成多方協同治稅格局。加強在推進發票電子化改革、打擊「假企業」「假出口」「假申報」涉稅違法行為等方面的社會化協同,推動與更多部門拓展涉稅數據共享。
王軍表示,2021年還將繼續深化國際稅收交流合作,協助有關國家辦好第二屆「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論壇,積極配合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相關規則的銜接與實施,做好稅收協定修訂和談籤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