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和《敦刻爾克》之間,至少隔著一個《八佰》的距離

2020-11-19 騰訊網

關注 『娛姬電影』▲ 你想看的這裡都有

昨天,去看了《金剛川》的首映。

其實在看這部影片之前,已經對故事有大概了解了。

2020年即將過去,《金剛川》也是很多人在僅剩的兩個多月中最期待的一部華語電影。

一部關於抗美援朝的影片。

其實有一點《金剛川》跟《八佰》有點像,當然不是時代背景像,而是都以一個地點為主,描寫一場戰場。

《八佰》是守護四行倉庫,《金剛川》是奪得一座橋。

而故事背景就發生在1953年,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後一場戰役。

這場抗美援朝戰爭持續了3年,指揮部下了命令,大部隊必須在7月13日抵達金城前線,才能保障兵力,集中力量發動進攻。

而這場戰役最大的困難就是通過一條河,也就是金剛川。通過河的唯一方法就是過橋。

不過《八佰》的劇情是一條線的故事,按照時間線,每一天每一天的臨近。而《金剛川》是多視角展現一個故事。從步兵、美軍飛行員、炮手三個視角,最後匯合到橋上。

所以整體看的時候,就會覺得內容不夠豐富,你會缺少新鮮感,把三十分鐘的內容生硬填充進了2小時的電影中。有很多網友評價就是沒有必要用四個視角分段,完全可以用全知視角拍。

而且很明顯,前三個片段在拍攝的時候重複用了多個場景,多個鏡頭,這對於電影來說,除非有特別的象徵意義,不然根本就沒有故事張力。重要的事情可以說三遍,但是電影你不能真的一個事拍三遍給觀眾看。

也就導致故事的張力全部需要用演員去完成。

所以很多人會認為,張譯的表演很厲害,但也只是演員演技所帶動的情感。如果你把張譯、吳京和鄧超換成演技欠缺的青年演員,百分之八十的觀眾都會覺得沒有代入感。

三個視角。

第一個片段,步兵視角。李九霄飾演的劉浩和鄧超飾演的連長。他們所在的連隊被臨時調遣輔助工兵連保證金剛橋的暢通,見證並親歷了金剛橋從炸毀到重生的歷程。

其實第一個片段看的時候,你是帶有一定新鮮感去了解故事的。我自己盲猜第一段管虎可能參與了比較多,有些細節能看出來,比如白馬從《八佰》裡又被挪到了《金剛川》中。

之前《八佰》的故事裡就用到了關雲長的概念,而這一次《金剛川》也有意無意代入了。

比如主角的名字劉浩(李九霄 飾)、關磊(吳京 飾)、張飛(張譯 飾),剛好對應劉備、關羽、張飛。

看第一個故事的時候,你完全不會想到接下來還要有兩個視角。因為人物都出現了,按照故事發展講就好了。

可是偏偏第二個故事又把時間調到了最開始,換成了美軍空軍飛行員的視角。

感覺這部電影美軍飛行員應該也是主角,也適合出現在海報裡。整個第二個片段都是以他的角度敘事,我甚至一度覺得是不是還要講一下美國飛行員的兄弟情。

整個角色的塑造完全是敗筆,我不理解塑造的意義。而且說話的美音真的很難聽。特效已經花了很多錢了,難道不能找個好一點的好萊塢3線演員嘛?

第二個故事全篇都是美國人內心的獨白:這個橋為什麼一直炸不斷,為什麼一直能被修好。側面來反映志願軍的毅力。

但這樣做,顯得美國飛行員智商很低,很衝動。反反覆覆一個人飛回來要與我們決一死戰,這就有點「抗日雷劇」的效果了。相比較來說,在這種電影裡,一個個看不到臉的轟炸機倒是更有壓迫感和神秘感。

但我們的士兵也拍的很「失真」,用步槍朝著飛機猛烈開槍,除了能暴露自己的目標和發洩情緒也沒什麼其他作用了。

第三個故事和最後,是講高炮手張飛(張譯飾)和關磊(吳京飾)。這個故事重點塑造人物情感。

相比較於之前的兩個片段,能看出來導演還是將最重要的筆墨放在這一段。

大場面很多,很激烈。

什麼都是假的,只有張譯和吳京的兄弟情是真的。這句話倒是很好在這部劇中體現。

另外這部分的高光還是展現在張譯的演技上。情緒爆發,怒髮衝冠,很真實,可以做《演員請就位》的教程。我從片段裡就能感覺到一個英雄的偉大。

很多人稱《金剛川》是低配版的《敦刻爾克》。

管虎、路陽、郭帆,《八佰》、《繡春刀》、《流浪地球》,單獨拿出來每部電影都很有導演自己的特色。結果1+1+1=高仿?

背景音樂和懟臉的鏡頭,以及大場面的拍攝,不得不說,的確很像《敦刻爾克》。

而且《金剛川》整個劇情都給人一種「走流程」的感覺,角色基本是工具人。

結尾段煽情過分濃鬱了,先是《我的祖國》再到口號式的旁白,最後又是紀錄片彩蛋,急於讓觀眾落淚。這個手法還不如直接看抗美援朝的紀錄片。

我感覺一提到《金剛川》,就會有人說「時間緊,任務重」。很多人就讚美,這是國內短時間能夠拍出來的戰爭片的最高水平了。但這聽起來真的像賣慘。

什麼時候我們評價一部電影,不是以這部影片本身好與不好作為判斷,而要附加那麼多其他的因素?

如果細節打磨不好,如果故事塑造不好,如果感情升華不好,那為什麼要誇影片好?

我還是覺得,藝術創作,還是實事求是比較好。

相關焦點

  • 《八佰》與《敦刻爾克》的千裡奇緣
    <八佰>主要講述了1937年10月淞滬會戰後期,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率領四百二十餘名將士不惜生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的真實歷史事件。和以往的<建國三部曲>題材相似,電影劇情根據歷史改編,每一幀畫面都在告知我們戰爭有多麼的殘酷,可即使瀕臨絕望,戰士們也一定會把國土堅守到底。
  • 英雄的生命開鮮花——《八佰》、《金剛川》影評
    《八佰》和《金剛川》這兩部電影可以放在一起聊聊,涉及劇透,慎入。兩部影片質量都尚佳,觀影體驗都比較好。《八佰》的製作周期長一些在細節的打磨要精緻些;《金剛川》的拍攝和製作的周期僅是三個月多一點,拍攝的鏡頭少了很多,剪輯手法巧妙,用了諾蘭導演《敦刻爾克》的剪輯技巧。
  • 《金剛川》今日上映:平臺9.4分口碑領跑,多視角讓人想起《敦刻爾克》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憑藉無畏勇氣和堅定信念,奪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也為祖國的和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70年後,中國電影人以電影之名致敬歷史,紀念抗美援朝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亦關照著現實社會。
  • 《金剛川》初評:3個導演,4個視角,比《八佰》畫面更震撼
    可以說無論是《八佰》還是《金剛川》,都充斥著一種浪漫主義情懷,不同的是,管虎在《八佰》中借歐豪飾演的端午來致敬趙子龍,而《金剛川》中》分別從一個普通戰士、敵人、高炮班和「橋」的視角展開敘述,可以說是以小見大。
  • 首日票房破億,開分9.4,張譯《金剛川》超越《八佰》不是夢
    在電影《八佰》和《我和我的家鄉》已經接近「尾聲」的時候,一部電影殺了出來,大有成為「爆款」的趨勢,這就是由張譯、吳京主演的《金剛川》。《金剛川》超越《八佰》不是夢?《金剛川》的故事,其實並不複雜。在抗美援朝的最後階段,為了金城戰役的勝利,人民志願軍利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不斷修補著戰火中的木橋,最終為第二天即將開打的金城戰役,做好了一切準備。
  • 電影《金剛川》為什麼採用《敦刻爾克》式的敘述方式
    看過電影《金剛川》的觀眾,一定會對影片的敘述方式感到意外。適應也好不適應也罷,都會成為一個熱議話題。再炸橋······ 這麼一個「簡單」的故事。而服裝、道具、置景等技術問題需要很長時間來準備;拍攝時又會調動大量部隊和群眾演員參與拍攝,以及方方面面各地協調和保障問題等等。這樣周期就趕不上國慶檔上映了,因此不得不推出《金剛川》來代替。
  • 張譯和魏晨從《八佰》轉戰《金剛川》
    繼管虎執導的抗戰電影《八佰》斬獲院線頭把交椅後,官宣定檔10月25日的另一部戰爭片《金剛川》將再次徵戰,影片旨在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以熱血光影再現當年援朝戰役的時代烙印,向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致敬,。
  • 《金剛川》比《八佰》更能打?
    也是《金剛川》首映時間。前有《八佰》四行孤軍奮戰在前抵抗日本侵略者,現在又是金剛川志願軍戰士抗美援朝。今年是戰爭電影大年啊!金剛川,朝鮮金剛山下的一條河流,是當年抗美援朝的志願軍赴朝作戰必經之地,我軍能否順利支援前線,保住這條路線至關重要。
  • 《金剛川》上映第一天,熱血與遺憾同行
    如果說《八佰》講的是「趙子龍救存亡精忠護國」,那麼《金剛川》講的則是「為追求主旋律電影和商業戰爭大片的最優結合,借鑑了《敦刻爾克》《復聯》大概也只是電影人的無奈之舉,但最終結果還是差強人意的。敦刻爾克大家肯定會拿《金剛川》和《敦刻爾克》去比較,但其實沒什麼可比的
  • 電影《八佰》:在黑暗與光明之間的英雄變格
    影片《八佰》以南北兩岸的場景為載體,以黑暗與光明之間的英雄變格為線索,通過鏡頭、畫面、燈光、聲效等無處不在的對比和渲染,以及人物之間的眼神、表情、心理等細膩而複雜的變化,將這樣一種愛國鬥志和精神意志表現得淋漓盡致。每一處對比的鏡頭都充滿了隱喻,正是這些隱喻建構起了整個影片所要表達的強烈情感和戲劇張力,而附著在這些情感和張力之上的,就是那一幕幕讓我們落淚的瞬間和吶喊的呼聲。
  • 八佰海外口碑出爐,殘酷戰爭場面宏大,外媒:與敦刻爾克相似
    8月15日下午,電影《八佰》官方號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祝賀《八佰》上映以來成績喜人,紀錄頻破。電影《八佰》不僅在國內上映,還走出國門,國外定檔日期為8月比如《好萊塢新聞前線》在報導中提到:《八佰》在中國上映三天就已斬獲8300萬美元,點映也達到1.16億美元。在全球範圍內,它都是自電影行業恢復以來票房最高的電影。
  • 八佰海外口碑出爐,殘酷戰爭場面宏大,外媒:與敦刻爾克相似
    8月15日下午,電影《八佰》官方號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祝賀《八佰》上映以來成績喜人,紀錄頻破。電影《八佰》不僅在國內上映,還走出國門,國外定檔日期為8月28日。比如《好萊塢新聞前線》在報導中提到:《八佰》在中國上映三天就已斬獲8300萬美元,點映也達到1.16億美元。在全球範圍內,它都是自電影行業恢復以來票房最高的電影。外媒《福布斯》甚至大膽預測《八佰》可能會成為2020年中國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該電影目前已經達到的成就是:今年全球電影首映最高票房。
  • 同樣是導演管虎的作品,《八佰》和《金剛川》哪個更好?
    同樣是導演管虎的作品,《八佰》和《金剛川》哪個更好呢?首先要肯定,兩部片子都不錯,都是導演和團隊的用心之作,絕對不是爛片。《金剛川》要特殊一點,因為這部電影是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共同創作的,也可能正是得益於這種集體創作,我才認為《金剛川》是好過《八佰》的。
  • 《金剛川》比《八佰》還好看?
    「《金剛川》比《八佰》還好看」這句話是張譯說的。10月16日晚,張譯在平遙電影節上對媒體說"我以我的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次於《八佰》",他旁邊的魏晨也表示"我贊成譯哥"。
  • 粗製濫造的電影《金剛川》,靠國人情懷攫取3億多票房
    但是從電影作品本身來說,電影《金剛川》無疑是失敗的,電影3月立項、8月開拍、9月定檔、10月上映,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內,就粗製濫造出一部劇情枯燥乏味、敘事雜亂無章、畫面過多重複的電影,可是觀眾的錢自然好賺,就這樣的電影竟然三天票房過3億元! 電影《金剛川》未播先熱,還沒有上映的時候,就有不少公眾人物預言《金剛川》將成為今年的票房冠軍,加之這幾天票房達人。
  • 《八佰》的趙子龍,《金剛川》的劉關張,兩代中國軍人的生死變化
    看過《八佰》和《金剛川》的觀眾應該不難發現,同樣是中國軍人,在兩部電影裡的形象是不一樣的。 《八佰》和《金剛川》不是故意做對比,它展現的是兩代中國軍人,前者從一盤散沙變成一股繩,後者從一開始就擰成一股繩。 我們不能簡單地捧後者踩前者,而是應當認識到兩者的轉變存在一個承繼關係:沒有一盤散沙落下的苦,就不會收穫眾志成城的決絕,「先天團結」是不存在的,它更多是經驗、教訓與知識的產物。
  • 20170908 聊聊電影《敦刻爾克》
    我看電影之前,曾經嫌時間太短,一個敦刻爾克,一個諾蘭,電影竟然只有107分鐘?然而我發現自己錯了,107分鐘裡大概有105分鐘都是高潮。諾蘭的優秀在於,海陸空是空間上的交織,周天時是時間的交織,時空的交匯在敦刻爾克的上空,用IMAX的鏡頭這麼一拉,十幾公裡的縱深在皇家空軍戰鬥機上一覽無遺,立刻就有了史詩的感覺。在史詩的架構下,表現的是小人物的命運。有沒有發現,影片中一個政客都沒有出現?有沒有發現,影片中一個敵人都沒有出現?史詩的表現不一定要邱吉爾或希特勒在場,有時一個人,幾個人,和他們代表的許多人,才是史詩的構成。
  • 《金剛川》和《八佰》的區別是什麼 希望與絕望的不同?
    《金剛川》和《八佰》的區別是什麼《金剛川》的劇本選取的故事偏冷門。大部分人提到抗美援朝時腦海中閃過的會是什麼?上甘嶺英雄陣地,長津湖的天寒地凍,三所裡的千裡奔襲,或者是讓美國王牌飛行員們都膽寒的「米格走廊」?
  • 《金剛川》不次於《八佰》!真的嗎?
    1、不弱於《八佰》,是真的嗎?在《金剛川》上映前期,張譯曾在發布會上放出「豪言」:我以我的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次於《八佰》!其實誰評論《八佰》和《金剛川》都不太合適,除了都在《八佰》和《金剛川》有出演的演員。張譯就是其中之一。《金剛川》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 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最終成功渡江的故事。
  • 《金剛川》好不好看?隨便聊聊《金剛川》
    正式開聊金剛川之前,先聊聊什麼電影值得去影院看。一個師傅跟我說的,大製作的,特效好的,衝著場面可以去影院看,那種劇情片什麼的,等到網上有資源了再看。有些電影,在影院看完了,再說爛片之類的,就沒什麼意義了,畢竟時間和錢都花費了。先給《金剛川》打分吧,及格分。不能說多好,總之沒超預期。不如看之前網上吹的,今年什麼什麼如何如何。一個導演就能幹完的活,非要三個導演組團一起折騰,何必呢!都是大導演,聽誰的不聽誰的呢?最後觀影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是分段式講述。好吧,你們牛逼。網上還說這種方式是學習敦刻爾克,說實話敦刻爾克我沒看,也就無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