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憑藉無畏勇氣和堅定信念,奪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也為祖國的和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70年後,中國電影人以電影之名致敬歷史,紀念抗美援朝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亦關照著現實社會。
今日,由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聯合執導,匯集領銜主演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特別出演鄧超等一眾實力演員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正式上映。
影片力求最真實質感,通過普通戰士們的視角,帶著觀眾一同感受戰爭的殘酷,以及平凡個體們於絕境中留下的種種英雄壯舉,「好哭」「哭了好多次」是許多觀眾看完後的第一次關鍵詞。
截至記者發稿時,該片首映日票房已經突破6000萬元,影院排片佔比超50%,而淘票票、貓眼等平臺評分都高達9.4分,是近期上映影片中評分最高的影片。
多視角「非線性敘事」,讓人想起《敦刻爾克》《金剛川》講述了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這部戰爭題材電影,罕見地採取了由三位導演聯合執導的創作方式,最終成片也採取了以3種不同的視角來講述同一個故事的模式。
對此,管虎闡釋道:「與其說分工,更是合作。這對中國電影來說也是新的經驗。《金剛川》講述的是大戰場後方的個體故事,關照更多無名英雄。三個視角也是一種創舉,之於中國電影也是一種新的經驗。」
儘管影片拍攝時間緊任務重,但這反而激勵了《金剛川》創作團隊更加高效地拍攝,郭帆透露,在開機前就把所有跟特效有關的鏡頭全部虛擬拍攝出來,明確任務量,提高了生產效率,加之2600人特效團隊的奮力配合,全力保證影片完成。
三位導演,用不同視角展示了同一場戰爭中不同空間裡戰士們各自面對的困境與英勇無畏的壯舉,這在國產戰爭片中也是首次。
這種「非線性敘事」手法,也讓許多觀眾聯想到了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在2017年上映、同為戰爭題材的電影《敦刻爾克》。
《金剛川》裡,三位導演沒有展現志願軍與美軍的正面交鋒,而是以部隊能否順利開進戰場,即交通線的保障為入手點,分別從渡河士兵、美軍飛行員、守橋高炮戰士的視角,還原部隊抵達戰場前的一天。三段故事加上最後的紀錄片彩蛋,更生動地展現了這場戰爭的殘酷,也更能讓觀眾直觀地感受那段歷史。
不過,也有觀眾指出,由於三個視角講述同一個故事,因此影片中會有一些場景鏡頭重複使用,過多的重複鏡頭令人有些審美疲勞,完全可以再精簡一些。
張譯徵服觀眾,「值得一個影帝獎盃」除了新鮮的模式,《金剛川》匯集了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等實力派主演,他們的表演也得到了觀眾的稱讚。
尤其是第三段故事中,張譯和吳京繼《攀登者》後再次合作,在片中飾演高炮班長。最終的築橋高潮處,血肉之軀鑄成了人橋,兩人的兄弟情讓觀眾落淚。
曾經在多部影視劇中飾演軍人的張譯,曾當過十年兵,他一直十分感謝那十年的軍旅生涯帶給他的寶貴財富,此次能夠參演老部隊曾經的光榮歷史,他更是十分感慨。
從《八佰》裡令人生厭、唯唯諾諾一心只想保命的散兵,到《金剛川》裡承載著最重要情感落點的高炮班長,張譯用精湛演技徵服了觀眾,許多人看完影片後的第一反應是,張譯的表演值得一個影帝獎盃,「演技精湛,感情充沛,他撐起了後面一個小時的戲」。
魏晨、李九霄等青年演員也在影片中貢獻了精彩的表演。真實的拍攝環境,讓李九霄感慨,「現場太真實了,看見自己的戰友犧牲,就會有怒吼,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流露。」魏晨這次飾演的是工兵連長,在他看來,「最堅不可摧的橋是在戰士心中,他們的身體是木樁,意志是子彈。」
志願軍的英雄事跡永遠值得我們銘記,以光影雕琢,致敬那段烽煙雖散,但風骨長存的歷史。這個周末,不妨走進影院,看《金剛川》跨過歲月,親自感受抗美援朝的時代氣節,也體會和平的來之不易。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