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養成記》講的故事就像它的劇名一樣「俗」。然而它雖然講「俗」,卻不落入俗套。
劇名的俗有兩層含義,一是通俗,大眾化的意思。二是諧音「淑」,俗女寓意淑女。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普羅大眾都能看得懂得俗(淑)女的故事。
這就註定了它必是大多數人能感同身受的,深深共鳴的。
女主角陳嘉玲,39歲,北漂一族。
名字熟悉到聽起來就像是住在隔壁的鄰居一樣。
關於北漂,她一語道盡心酸。
在異鄉打拼,奮力上遊的各位是不是心裡也咯噔一聲?
嘉玲是董事長特助,職位聽起來響噹噹,但其實就是在秘書工作的基礎上被隨意地呼來喝去。
時不時就被董事長叫去幫他的小三買禮物,還要防著董事長太太隨時的突擊檢查,甚至因此被同事陰陽怪氣地諷刺。
嘉玲還有個同居了四年的男朋友,談不上愛不愛,只是習慣了而已。
她的生活就跟那句話一樣:有些人表面光鮮亮麗,實際上累得上氣不接下氣。
年紀越來越大,好像人就越來越按部就班,不知道生活有什麼奔頭,只是如牛一般悶聲走下去。
自己當初往前衝的幹勁被日益重複的工作磨得平淡,甚至不見蹤影。
眼看著周圍的朋友一個個結婚又離婚,生了孩子開始只聊家庭,自己的人生大事卻一件沒成。
你會不會也開始思索,「我是不是真的很沒用?」
這樣的心酸大概是所有大齡青年都曾經歷過的。
《俗女養成記》仿佛偷窺人們的生活一般,指出了哪些大家想說又不敢說的無奈。
但這種無奈只講到這裡還不夠,它還必須要有妄想改變之後的挫敗,才算徹底。
做事總留幾分的成年人,可能都需要點外力才能擁有勇氣。嘉玲在一次耍酒瘋時,借著酒意跟男朋友求婚了。
她以為自己終於能幸福了。
但事實卻不是那樣。
婚房是男方父母給的首付,裝修要由他們決定,婚紗也不能隨自己心意,甚至連婚後的生活都被未來婆婆安排好了。
故事講到這裡,那種現實打擊下的無力感才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原來生活的不順心並不是靠忍耐就能解決的。
很多人總是想著熬一熬就過去了,可是熬下去的生活卻時常望不到底。
如果努力的代價是犧牲你每一天的快樂,那爭取到最後的你又獲得了什麼呢?
《俗女養成記》揭開了人們體面的生活下隱藏的苦澀,試圖讓人們去直面那些不敢承認的事實。但它也並不止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