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養成記》:人們體面的生活下隱藏的苦澀

2020-12-23 瑞雪玩手工

《俗女養成記》講的故事就像它的劇名一樣「俗」。然而它雖然講「俗」,卻不落入俗套。

劇名的俗有兩層含義,一是通俗,大眾化的意思。二是諧音「淑」,俗女寓意淑女。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普羅大眾都能看得懂得俗(淑)女的故事。

這就註定了它必是大多數人能感同身受的,深深共鳴的。

女主角陳嘉玲,39歲,北漂一族。

名字熟悉到聽起來就像是住在隔壁的鄰居一樣。

關於北漂,她一語道盡心酸。

在異鄉打拼,奮力上遊的各位是不是心裡也咯噔一聲?

嘉玲是董事長特助,職位聽起來響噹噹,但其實就是在秘書工作的基礎上被隨意地呼來喝去。

時不時就被董事長叫去幫他的小三買禮物,還要防著董事長太太隨時的突擊檢查,甚至因此被同事陰陽怪氣地諷刺。

嘉玲還有個同居了四年的男朋友,談不上愛不愛,只是習慣了而已。

她的生活就跟那句話一樣:有些人表面光鮮亮麗,實際上累得上氣不接下氣。

年紀越來越大,好像人就越來越按部就班,不知道生活有什麼奔頭,只是如牛一般悶聲走下去。

自己當初往前衝的幹勁被日益重複的工作磨得平淡,甚至不見蹤影。

眼看著周圍的朋友一個個結婚又離婚,生了孩子開始只聊家庭,自己的人生大事卻一件沒成。

你會不會也開始思索,「我是不是真的很沒用?」

這樣的心酸大概是所有大齡青年都曾經歷過的。

《俗女養成記》仿佛偷窺人們的生活一般,指出了哪些大家想說又不敢說的無奈。

但這種無奈只講到這裡還不夠,它還必須要有妄想改變之後的挫敗,才算徹底。

做事總留幾分的成年人,可能都需要點外力才能擁有勇氣。嘉玲在一次耍酒瘋時,借著酒意跟男朋友求婚了。

她以為自己終於能幸福了。

但事實卻不是那樣。

婚房是男方父母給的首付,裝修要由他們決定,婚紗也不能隨自己心意,甚至連婚後的生活都被未來婆婆安排好了。

故事講到這裡,那種現實打擊下的無力感才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原來生活的不順心並不是靠忍耐就能解決的。

很多人總是想著熬一熬就過去了,可是熬下去的生活卻時常望不到底。

如果努力的代價是犧牲你每一天的快樂,那爭取到最後的你又獲得了什麼呢?

《俗女養成記》揭開了人們體面的生活下隱藏的苦澀,試圖讓人們去直面那些不敢承認的事實。但它也並不止於此。

相關焦點

  • 《俗女養成記》俗女
    我在淡江大學當過半年交換生,喜歡臺灣,喜歡「俗」的人情味兒。看完《三十而已》,不自覺想分析她們的人生,然後非得得出個結論來:學習「顧學」,或是避免曼妮的認知局限等等;像是陷入了成功學的學習。而《俗女養成記》不同,time is the currency of life,我不知道未來要去哪裡,但我忠實於現實每一刻的感受,這將引領我去我該去的地方。
  • 《俗女養成記》:我的生活,我說了算
    它就是——俗 女 養 成 記《俗女養成記》改編自作家江鵝的同名暢銷散文集,全劇幾乎90%的臺詞都用臺語講述。這部劇透過陳嘉玲這個角色,再現了七十年代背景下臺南鄉村的生活境況,以及獨特的臺灣文化,但卻在兩岸觀眾之間,引發了跨越時空和地域的回憶共振。
  • 關於《俗女養成記》
    作為臺灣自製劇,且創下13年來自製收視最佳的一部劇集,《俗女養成記》真的算得上是低調又優質。自播出後,收視率屢飆新高,首播收視更是超越了被吹爆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女性」題材屢見不鮮的當今市場,《俗女養成記》算不上新穎。
  • 《俗女養成記》給出了答案
    今天,我就推薦一部,關於「中年女性」的好劇——《俗女養成記》還記得前幾個月很火爆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嗎?沒過幾個月,它的收視記錄就被《俗女養成記》超越了。大結局更是飆到2.22,創下了華視13年來自製劇最佳收視成績。
  • 俗女養成記電視劇分享
    這部剛上線1天的電視劇名字叫做《俗女養成記》,這是一部臺劇,主要講述的是一位近40歲的女人,在外奮鬥了將近二十年,最後依舊是一場空的故事。不得不說,《俗女養成記》是一部非常現實的電視劇,也非常接地氣,就像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估計準備U電視劇能成為當下「最大黑馬」,這也是原因之一吧。
  • 俗女養成記:愛自己永遠不晚
    悠長的假期,若想避免出門人從眾,最愜意的莫過於宅在家裡煲劇《俗女養成記》、《why women kill》、《風的閒暇時光》近期的網紅劇一個都不拉下。同是女性題材,讓我們看到女性在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環境裡的成長。
  • 《俗女養成記》觀劇實感
    《俗女養成記》不愧是2019最高評分華語劇集,有空的時候隔幾天一集一集看完,完全捨不得一次性放兩集,想推薦給所有好朋友看。注水劇猖狂的今天很難看到笑點和回憶結合得這麼精準每集都各有主題卻草灰蛇線的家庭劇,完全不能評價哪個演員的演繹更為精彩,哪集故事更打動人心。
  • 俗女養成記百度雲資源,在線觀看全集
    最近華視最大黑馬《俗女養成記》口碑收視雙爆,首播記錄甚至超越《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評分9.1,很多人最初是被它強大的卡司所吸引,這部劇匯集了溫升豪、陳竹昇等一眾實力演員,女主演謝盈萱更是在去年憑藉電影《誰先愛上他的》斬獲金馬影后。《俗女養成記》中的女主角看似工作穩定,生活幸福美滿。實際上日常生活處處充滿危機。
  • 豆瓣9分電視劇《俗女養成記》:鄉土題材也能成為爆款
    下半年,又一部《俗女養成記》豆瓣逾過罕見的9分,口碑大爆,正在社交網絡上發酵。 但跟《我們與惡的距離》相比較,這一次《俗女養成記》的出圈,卻不太容易讓人理解。它講述的是一個將近四十歲大齡剩女的故事,既不是什麼新的類型劇,也沒有探討什麼新的議題。而且,《俗女養成記》幾乎是一部純臺語發音的劇,大量臺南場景充滿濃濃的鄉土氣息,讓很多看慣了都市偶像劇的內地觀眾頗感不適。
  • 《俗女養成記》:這才是治癒心靈的電視劇啊
    尤其是9月初完結的、臺灣華視的自製劇《俗女養成記》,收視口碑雙豐收,大結局更是創下了華視13年來自製劇最佳收視成績。《俗女養成記》海報《俗女養成記》改編自臺灣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臺灣知名演員嚴藝文首次跨行編劇和執導。
  • 《俗女養成記》:假如39歲的時候,我還是一個人
    2019年 第42篇by小鹽今年的臺劇真是驚喜,前有《我們與惡的距離》,後有《俗女養成記》。豆瓣評分9.0改編自臺灣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俗女養成記》超級好笑又超級好哭,是那種能把人看哭的喜劇。也可以說有點像一部臺灣版的《請回答1988》。
  • 推劇 ‖ 俗女養成記
    今天想來介紹一部臺劇,《俗女養成記》。最初知道這部劇也是緣於大火的《想見你》,因為聽說《俗女養成記》的導演嚴藝文,就是《想見你》裡面飾演陳韻如媽媽的演員,演而優則導,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但在內地確實不火,即使在它前後都有《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等等臺劇引起熱議。所以找資源也找了一段時間。
  • 《俗女養成記》:讓我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俗女養成記》:讓我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性不知從何時起,剩男剩女已經從「單身貴族」這個稱號轉換成「單身狗」這個含有戲謔口吻的詞語。我媽研究生畢業,有體面的工作,穩定的收入,那才叫剩女,你這樣子呀,最多算個女光棍!」才26歲就已經焦慮成這個樣子,這讓遠在臺灣的陳嘉玲情何以堪啊!陳嘉玲是2019年最火臺劇《俗女養成記》的女一號,簡介對她的描述是,39歲,未婚未育,沒車沒房,無業,一個人孤零零在臺北漂了二十年,一無所獲。
  • 溫暖治癒的女性成長史---《俗女養成記》
    《俗女養成記》中的陳嘉玲,小時候沒人陪她玩,她就自己找樂子,沒人陪說話,就自己跟自己說話。這麼寶貝自己,呵護自己,想盡辦法哄得自己開心。可長大後,即將邁入四十大關的她,雖偶爾有磕磕碰碰,但也真實用力活過來了,但周遭的一切讓她不得不審視當下的人生,接下來的路要怎麼走…但她很勇敢面對並告訴自己,接下來的每一天,她都要不違背自己的感受,平凡誠實,理直氣壯的往前走,做一個接收自己的「俗女」。
  • 電視劇《俗女養成記》:獻給每個為生活焦慮的你
    今天呆豬帶大家一起欣賞的是臺灣電視劇《俗女養成記》。電視劇利用女主陳嘉玲的現實和回憶穿插講述了兩條線、兩個時空的故事。一條線是成年陳嘉玲的困頓生活,另一條是童年陳嘉玲一點點認知世界的過程。整部作品讓觀眾笑中帶淚,代入感十足。
  • 最近看什麼|俗女養成記
    可能是最近在網飛看了不少臺灣電影,首頁推薦被臺灣的電影電視劇淹沒,憑著對謝盈萱的好感點進了【俗女養成記】,一周十集刷完。這不是一部適合一邊工作一邊摸魚的劇,因為有至少一半的臺詞是臺語,是不看字幕完全聽不懂在說什麼的程度。
  • 《俗女養成記》某人有自己的想法(老文補檔)
    陳嘉玲,女,39歲,沒房沒車沒老公,是個渴望在臺北成家立足的姑娘,這是《俗女養成記》交代給我們的出場設定,一名典型的大都市獨立女(she)性(chu)。對比某些詐騙劇和《我們與惡的距離》討論的社會議題的深度,以及《俗女養成記
  • 俗女是如何養成的一一《俗女養成記》觀後感(一)
    電視劇《俗女養成記》就以「大齡剩女"為視角講述故事。劇中的女主陳嘉玲,年屆不惑一事無成,在別人眼中是個可憐人。陳嘉玲身上,深刻體現了這個年齡的女人面臨的尷尬與心酸。通過陳嘉玲,中年女性的危機一覽無餘。本劇試圖探討一個從小有「淑女夢想"的女孩如何一步步變成了"俗女」。
  • 《俗女養成記》百度雲資源,高清全集在線看
    《俗女養成記》百度雲高清資源BD資源《俗女養成記》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
  • 《俗女養成記》,不閃光的人生也值得過下去
    女主是典型的臺南小鎮女孩,一家三代靠祖父的藥堂為生,並不富裕,但生活卻溫馨有趣。一家人互相的關心又明爭暗鬥、鄰裡對八卦的熱衷和小地方的女孩動了心就丟死人要被媽媽當街打的場面、小女孩剛剛長大時對同學的羨慕、媽媽是如何為了"挽回面子"讓她學鋼琴以及父母互相交換"教育身份"最後不得不中途放棄的一幕一幕,都在39歲的一事無成的中間穿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