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俗女養成記》:獻給每個為生活焦慮的你

2021-01-17 呆豬的觀影報告

今天呆豬帶大家一起欣賞的是臺灣電視劇《俗女養成記》。電視劇利用女主陳嘉玲的現實和回憶穿插講述了兩條線、兩個時空的故事。一條線是成年陳嘉玲的困頓生活,另一條是童年陳嘉玲一點點認知世界的過程。整部作品讓觀眾笑中帶淚,代入感十足。

電視劇中陳嘉玲是個39歲的未婚女青年,她是臺南人但在臺北獨自打拼。她的工作雖然是董事長秘書,但工作卻並不是她所想的那樣,她總被要求做一些雜活以及和工作無關的事情。事業不如意的她愛情上也不順利。前男友結婚了,婚禮上她知道大學同學們都結婚生子了,只有自己和男友在一起四年還沒有結果。喝醉酒的她想起了終身未嫁的姑姑,當初同為大齡女青年的姑姑快結婚時被男方家要求去檢查身體,想確定姑姑還能否生育。姑姑為了維護尊嚴和男方解除了婚約。

陳嘉玲怕自己也漸漸的被生活丟棄所以趁著醉意和男友求婚,男友答應了她。當他們為了婚禮而做準備的時候,她發現婆婆的控制欲太強,還讓她辭職回歸家庭。她開始恐懼結婚,碰巧公司遇到一個長相帥氣的客戶,雖然心動但她卻抑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她想起小時候幫小姐姐送情書,後來東窗事發小姐姐被大家嘲笑、攻擊,她們家受不了風言風語就搬走了。親眼目睹這件事的陳嘉玲不敢再繼續想下去。她和男友坦白,自己也從公司辭職。男友雖然又和她求婚但也被她拒絕了。

解放的同時她也更加一無所有了。弟弟來接她一起回家過年,家裡開始還不知道她不結婚的事情,直到收到男友和別人結婚的請柬,家裡又炸了鍋。奶奶開始給嘉玲安排一場又一場的相親,最後一個相親的對象是她的髮小。發小喜歡她很久了但一直沒有被她接受。家裡怕嘉玲沒工作沒婚姻,開始慢慢變得焦躁。她受不了家裡的氣氛準備離開這裡,臨走時和發小、朋友們借酒消愁。但她喝多之後答應要幫發小完成朋友遺願,競選議員。

奶奶去世了,奶奶唱歌很難聽但還是一直想要唱歌,特別是想把那一句「女人有自己的願望」唱歌自己聽。奶奶以前和嘉玲說過羨慕她不嫁人,因為自從嫁人之後她再也找不到自己了。之前的客戶來找嘉玲想讓她去面試,但當面試官問她認為的快樂是什麼時,她茅塞頓開。她回去接受了自己也有好感的髮小,買下了房子,安逸的生活。

整部電視劇主題十分的豐富。首先開始就展現了一個在大城市打拼的外鄉大齡女青年的生活窘境。當事業和愛情都不如意的時候,當受到外界刺激的時候,她們該如何排遣自己呢?如今的社會這個群體患抑鬱症的概率越來越大,是現實讓她們變成了這樣還是這樣的她們不願意放過自己?有時候學會如何和自己和解真的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其次是關於戀愛和婚姻中的問題。陳嘉玲的男朋友是個典型的媽寶男,所以才導致了在二人準備結婚的過程中被婆婆完全掌控,對她完全沒有任何的尊重。特別是婆婆要求的婚後辭職做全職太太,更是讓人難以接受的。陳嘉玲的姑姑因為是大齡剩女所在結婚的時候被要求檢查身體是否可以生育,這也是不被尊重的表現。所以人們對大齡剩女的成見有時候可能真的存在。

陳嘉玲小時候的小姐姐,因為給別人送了情書被大家指指點點,最後只能搬家。那這件事又給這個小女孩留下多麼深的陰影呢?為什麼遇到這些事不是引導而是指責呢?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事情。陳嘉玲的奶奶和她說,結婚之後會慢慢丟失自己,你的身份會有很多,但會忘記你是誰。那個時候的她明白「女人要有自己的願望」,但卻到最後都沒能實現。雖然男人也不易,也有屬於自己的壓力,但是這個社會對女人的要求越來越多。倡導女性經濟獨立,倡導自己撫養子女,倡導活出自己的精彩。但仔細一想,這三點是否本身就是相悖呢?現代女性又該如何在三者中找尋到平衡呢?

最後,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在尋找些什麼。陳嘉玲起初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自己的困境該怎麼解決。但當別人問她:「你認為的快樂是什麼」的時候,她一瞬間就有了答案。奶奶的一生都在想活出自己,但最後也沒有做到。姑姑受不了尊重離開了,單身的她最後或許也會很幸福。所以關於幸福是沒有明確標準的,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找尋一種心理的平衡。找到平衡之後,我們就會慢慢接受一個並不完美的自己,看到生活的真相,也會接受那份平淡。

陳嘉玲說: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做夢又醒過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你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你自己。

感謝閱讀,感恩關注。

(圖片來源於電視劇《俗女養成記》)

相關焦點

  • 俗女養成記電視劇分享
    這部剛上線1天的電視劇名字叫做《俗女養成記》,這是一部臺劇,主要講述的是一位近40歲的女人,在外奮鬥了將近二十年,最後依舊是一場空的故事。不得不說,《俗女養成記》是一部非常現實的電視劇,也非常接地氣,就像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估計準備U電視劇能成為當下「最大黑馬」,這也是原因之一吧。
  • 臺灣版請回答1988是什麼電視劇 俗女養成記一共多少集
    臺灣電視劇《俗女養成記》最近評價很高,可能很多人會被這個名字給騙了,但看過的人都說這部劇簡直可以媲美韓版《請回到1988》了,笑中有淚的故事中給大家將了不少人生道理。  臺灣版請回答1988是什麼電視劇 俗女養成記一共多少集  《俗女養成記》。本劇共十集,每一集都有主題。
  • 《俗女養成記》:這才是治癒心靈的電視劇啊
    尤其是9月初完結的、臺灣華視的自製劇《俗女養成記》,收視口碑雙豐收,大結局更是創下了華視13年來自製劇最佳收視成績。《俗女養成記》海報《俗女養成記》改編自臺灣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臺灣知名演員嚴藝文首次跨行編劇和執導。
  • 《俗女養成記》:我的生活,我說了算
    它就是——俗 女 養 成 記《俗女養成記》改編自作家江鵝的同名暢銷散文集,全劇幾乎90%的臺詞都用臺語講述。這部劇透過陳嘉玲這個角色,再現了七十年代背景下臺南鄉村的生活境況,以及獨特的臺灣文化,但卻在兩岸觀眾之間,引發了跨越時空和地域的回憶共振。
  • 《俗女養成記》告訴你,40歲也能發光!
    這部劇叫《俗女養成記》,平平無奇的片名起初並沒有吸引到我,但沒想到就是這樣一部看似平平無奇恩電視劇在豆瓣卻有著9.1的高分。 但《俗女養成記》並沒有,它圍繞著女主角陳嘉玲童年、職場兩條線同時進行展開,它的核心並不是為了告訴觀眾40沒有結婚成家的女人有多麼的焦慮,而是處處透露著溫馨。
  • 《俗女養成記》俗女
    我在淡江大學當過半年交換生,喜歡臺灣,喜歡「俗」的人情味兒。看完《三十而已》,不自覺想分析她們的人生,然後非得得出個結論來:學習「顧學」,或是避免曼妮的認知局限等等;像是陷入了成功學的學習。而《俗女養成記》不同,time is the currency of life,我不知道未來要去哪裡,但我忠實於現實每一刻的感受,這將引領我去我該去的地方。
  • 俗女養成記百度雲資源,在線觀看全集
    最近華視最大黑馬《俗女養成記》口碑收視雙爆,首播記錄甚至超越《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評分9.1,很多人最初是被它強大的卡司所吸引,這部劇匯集了溫升豪、陳竹昇等一眾實力演員,女主演謝盈萱更是在去年憑藉電影《誰先愛上他的》斬獲金馬影后。《俗女養成記》中的女主角看似工作穩定,生活幸福美滿。實際上日常生活處處充滿危機。
  • 豆瓣9分電視劇《俗女養成記》:鄉土題材也能成為爆款
    下半年,又一部《俗女養成記》豆瓣逾過罕見的9分,口碑大爆,正在社交網絡上發酵。 但跟《我們與惡的距離》相比較,這一次《俗女養成記》的出圈,卻不太容易讓人理解。它講述的是一個將近四十歲大齡剩女的故事,既不是什麼新的類型劇,也沒有探討什麼新的議題。而且,《俗女養成記》幾乎是一部純臺語發音的劇,大量臺南場景充滿濃濃的鄉土氣息,讓很多看慣了都市偶像劇的內地觀眾頗感不適。
  • 《俗女養成記》:人們體面的生活下隱藏的苦澀
    《俗女養成記》講的故事就像它的劇名一樣「俗」。然而它雖然講「俗」,卻不落入俗套。劇名的俗有兩層含義,一是通俗,大眾化的意思。二是諧音「淑」,俗女寓意淑女。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普羅大眾都能看得懂得俗(淑)女的故事。這就註定了它必是大多數人能感同身受的,深深共鳴的。女主角陳嘉玲,39歲,北漂一族。名字熟悉到聽起來就像是住在隔壁的鄰居一樣。
  • 《俗女養成記》:假如39歲的時候,我還是一個人
    2019年 第42篇by小鹽今年的臺劇真是驚喜,前有《我們與惡的距離》,後有《俗女養成記》。豆瓣評分9.0改編自臺灣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俗女養成記》超級好笑又超級好哭,是那種能把人看哭的喜劇。也可以說有點像一部臺灣版的《請回答1988》。
  • 關於《俗女養成記》
    作為臺灣自製劇,且創下13年來自製收視最佳的一部劇集,《俗女養成記》真的算得上是低調又優質。自播出後,收視率屢飆新高,首播收視更是超越了被吹爆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女性」題材屢見不鮮的當今市場,《俗女養成記》算不上新穎。
  • 俗女是如何養成的一一《俗女養成記》觀後感(一)
    電視劇《俗女養成記》就以「大齡剩女"為視角講述故事。劇中的女主陳嘉玲,年屆不惑一事無成,在別人眼中是個可憐人。陳嘉玲身上,深刻體現了這個年齡的女人面臨的尷尬與心酸。通過陳嘉玲,中年女性的危機一覽無餘。本劇試圖探討一個從小有「淑女夢想"的女孩如何一步步變成了"俗女」。
  • 推劇 ‖ 俗女養成記
    近半年來,除了工作,沒什麼特別忙碌的事情,倒是看了很多部電視劇,有些是甜甜的快餐劇,有些值得幾許回味,想想我也沒什麼值得寫的興趣愛好,安利一下電視劇也蠻好。今天想來介紹一部臺劇,《俗女養成記》。最初知道這部劇也是緣於大火的《想見你》,因為聽說《俗女養成記》的導演嚴藝文,就是《想見你》裡面飾演陳韻如媽媽的演員,演而優則導,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
  • 不多的滿分安利《俗女養成記》
    由《我們與惡的距離》看開去,近幾年來的臺灣電視劇中,高分作品並不少見:狐狸片單中的幾部:《麻醉風暴》8.7分、聚焦新聞從業者的《鏡子森林》8.5分、白先勇同名小說改編的年代劇《一把青》9.3分,以及去年一度引領風潮的懸疑愛情題材《想見你》都收穫了不俗的口碑和關注度。
  • 《俗女養成記》不爛俗,它可以溫暖這個冬天
    《俗女養成記》這部名為《俗女養成記》的臺劇,全程臺語,女主也不夠靚麗,但看著看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又笑了。於是幾乎是一口氣追完了全劇。女主陳嘉玲是個39歲在臺北拼搏的打工人,沒房沒車,工作平淡,身為特助,卻天天幫助老闆周旋在小三和老婆之間;有個相處四年的男友,正打算結婚,未來婆婆資助了房子首付卻事事都要插足,從婚紗款式到家裡裝修。
  • 最近看什麼|俗女養成記
    可能是最近在網飛看了不少臺灣電影,首頁推薦被臺灣的電影電視劇淹沒,憑著對謝盈萱的好感點進了【俗女養成記】,一周十集刷完。這不是一部適合一邊工作一邊摸魚的劇,因為有至少一半的臺詞是臺語,是不看字幕完全聽不懂在說什麼的程度。
  • 豆瓣9.1分《俗女養成記》:39歲的大齡剩女還有未來嗎?
    《俗女養成記》探討了一個39歲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一事無成的普通單身女性的故事:39歲的女主陳嘉玲的生活:迷茫焦慮,無房無車沒結婚,幹著一份名義上是老闆助理,實際上等同於保姆的工作,對一段長達幾年的戀情早已感到身心俱疲,但還是勉強維持著兩人的戀人關係,一個無論在臺北生活多久,都無法成為臺北人的臺南女生,像那些漂泊在北京上海深圳的人,在這座城市生活多年,卻依然沒有足夠的歸屬感
  • 《俗女養成記》:我喜歡這個「一事無成」的女主
    這幾天我被一部劇安利了,它就是《俗女養成記》。劇名很俗,內容也很俗。講述的是一位39歲的女人在臺北闖蕩近20年仍一無所有的故事,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還沒了工作。這不是一部瑪麗蘇愛情劇,沒有轉角遇到愛,沒有英俊瀟灑一直守護在身邊的男主,也沒有可以隨時回家繼承家產的大光環背景。整部劇平平淡淡,沒有任何亮點。
  • 《俗女養成記》給出了答案
    今天,我就推薦一部,關於「中年女性」的好劇——《俗女養成記》還記得前幾個月很火爆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嗎?沒過幾個月,它的收視記錄就被《俗女養成記》超越了。大結局更是飆到2.22,創下了華視13年來自製劇最佳收視成績。
  • 《俗女養成記》成長的自己
    近兩天看完的《俗女養成記》,大部分時候在講臺南話,回憶兒時的純樸鄉下生活。小時候的陳嘉玲,天真開朗活潑,甚至有一點點小聰明小叛逆;將近四十的陳嘉玲,沒車沒房沒小孩,在臺北的鋼筋森林裡似乎找不到出口,卻在婚姻的門前猶猶豫豫。她的委屈、對於婆媳關係的焦慮、工作還是家庭的二選一,難怪那麼多人會得婚前焦慮症。更可怕的是,她覺得自己不夠愛江顯榮——她的結婚對象。於是她主動地失戀了,看似一無所以地回到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