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科技
武漢弘芯、成都格芯、南京德科碼等項目不是停止就是爛尾,最大的擔心在後面!
對於造芯我們似乎一直都在努力著,但是在"造芯"方面還要經歷多少磨難無人預測,而近期有網友爆料在"第三屆半導體才智大會"上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等重要人物宣布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南京集成電路大學落成!目標很簡單,就是培養集成電路人才、滿足人才"質與量"的需求,畢竟現在半導體領域已經不再是企業有著迫切的需求,教育界亦是如此。
我們半導體希望在哪?
論起步其實我們半導體行業起步不算晚,曾經光刻機也是領先於荷蘭ASML,但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在科研方面投入不多,所以也就成了現在這個局面,當我們奮起直追的時候發現,荷蘭ASML在光刻機領域已經壟斷高端市場,我們是28nm(上海微電子明年可能會交付)但是荷蘭已經是5nm。
現在看來,不單單是企業,科研院或是院校都在往半導體領域發展,畢竟華為現在所面臨的問題不單單是晶片斷供的事,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們對海外晶片的依賴以及我們在半導體方面的缺失。
此前華為任正非多次拜訪國內高校,甚至是將鴻蒙設立在西工大,每年都會從大學招聘學子,這從反映出,我們半導體未來的希望,在學校,在教室。
而在今年七月我們也知道了,國家不僅從Z策上進行了一定的扶持,也將集成電路列為一級學科,這樣更加吸引學子前去學習,以此來補充我們在半導體領域人才缺失的缺口。
但是話說回來,半導體產業鏈不是一朝一夕一股腦就能做出來的,尤其是光刻機,高端光刻機就需要十餘萬零部件,難度可想而知。前面我們也說了,武漢弘芯、成都格芯其項目不是爛尾就是破產,我們的道路還很長。
而就在最近,南京集成電路大學落成,本是大家該激動的時候,中科院教授發聲,最擔心的事情還在後面。
最怕陷入功利漩渦,核心技術在哪?
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每一個環節都是高門檻,每一個步驟都需要高端科技人才來完成,而這就需要院校、企業、研究所通力合作。
之前我們多發展於房地產,多注重物質經濟,其實在科研風氣或是人文素養比較忽視,甚至有浮躁的現象。
而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退休研究員談慶明表示,現在的情況就是不知道什麼是科學、不尊重科學、不尊重科學家,缺乏獨立思考,又何來核心技術呢?
浮躁,是做科研不應該有的狀態。
談慶明教授表示最怕就是陷入"急功近利"漩渦,集成電路是一個漫長工作,人才培養也是一個長期投入,需要甘願坐冷板凳的科研工作者。
而對於集成電路,其實說實話選擇這個學科的學子也不簡單,首先集成電路技術門檻就很高,這樣會"嚇跑"一部分人,其次就是需要學得多而雜,涉及多個學科,甚至是知識面比較散。比如材料方面需要懂化學、設計方面數學和算法要好,製造方面也要懂物理等等等等,難度很大,學的很多,心浮氣躁自然成不了事!
寫在最後:
不管是光刻機還是其他方面,和半導體有關的事情不是門檻高就是需要長久的投入才能看到結果,如華為海思努力16年投資巨額才有今天成績,科研工作者也真的辛苦。
而如今值得慶幸的是不管是中科院還是中國首個"晶片大學"官宣落成,其目標已經很明確,為半導體而加油,為中國芯崛起而努力!
半導體道路漫長且艱辛,需要科研人員靜下心來,這是一場"持久戰"!
針對中國首個"晶片大學"官宣,中科院教授發聲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