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晶片大學」官宣,中科院教授發聲,核心技術在哪?

2020-12-24 隔壁王科技

大家好,我是王科技

武漢弘芯、成都格芯、南京德科碼等項目不是停止就是爛尾,最大的擔心在後面!

對於造芯我們似乎一直都在努力著,但是在"造芯"方面還要經歷多少磨難無人預測,而近期有網友爆料在"第三屆半導體才智大會"上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等重要人物宣布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南京集成電路大學落成!目標很簡單,就是培養集成電路人才、滿足人才"質與量"的需求,畢竟現在半導體領域已經不再是企業有著迫切的需求,教育界亦是如此。

我們半導體希望在哪?

論起步其實我們半導體行業起步不算晚,曾經光刻機也是領先於荷蘭ASML,但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在科研方面投入不多,所以也就成了現在這個局面,當我們奮起直追的時候發現,荷蘭ASML在光刻機領域已經壟斷高端市場,我們是28nm(上海微電子明年可能會交付)但是荷蘭已經是5nm。

現在看來,不單單是企業,科研院或是院校都在往半導體領域發展,畢竟華為現在所面臨的問題不單單是晶片斷供的事,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們對海外晶片的依賴以及我們在半導體方面的缺失。

此前華為任正非多次拜訪國內高校,甚至是將鴻蒙設立在西工大,每年都會從大學招聘學子,這從反映出,我們半導體未來的希望,在學校,在教室。

而在今年七月我們也知道了,國家不僅從Z策上進行了一定的扶持,也將集成電路列為一級學科,這樣更加吸引學子前去學習,以此來補充我們在半導體領域人才缺失的缺口。

但是話說回來,半導體產業鏈不是一朝一夕一股腦就能做出來的,尤其是光刻機,高端光刻機就需要十餘萬零部件,難度可想而知。前面我們也說了,武漢弘芯、成都格芯其項目不是爛尾就是破產,我們的道路還很長。

而就在最近,南京集成電路大學落成,本是大家該激動的時候,中科院教授發聲,最擔心的事情還在後面。

最怕陷入功利漩渦,核心技術在哪?

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每一個環節都是高門檻,每一個步驟都需要高端科技人才來完成,而這就需要院校、企業、研究所通力合作。

之前我們多發展於房地產,多注重物質經濟,其實在科研風氣或是人文素養比較忽視,甚至有浮躁的現象。

而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退休研究員談慶明表示,現在的情況就是不知道什麼是科學、不尊重科學、不尊重科學家,缺乏獨立思考,又何來核心技術呢?

浮躁,是做科研不應該有的狀態。

談慶明教授表示最怕就是陷入"急功近利"漩渦,集成電路是一個漫長工作,人才培養也是一個長期投入,需要甘願坐冷板凳的科研工作者。

而對於集成電路,其實說實話選擇這個學科的學子也不簡單,首先集成電路技術門檻就很高,這樣會"嚇跑"一部分人,其次就是需要學得多而雜,涉及多個學科,甚至是知識面比較散。比如材料方面需要懂化學、設計方面數學和算法要好,製造方面也要懂物理等等等等,難度很大,學的很多,心浮氣躁自然成不了事!

寫在最後:

不管是光刻機還是其他方面,和半導體有關的事情不是門檻高就是需要長久的投入才能看到結果,如華為海思努力16年投資巨額才有今天成績,科研工作者也真的辛苦。

而如今值得慶幸的是不管是中科院還是中國首個"晶片大學"官宣落成,其目標已經很明確,為半導體而加油,為中國芯崛起而努力!

半導體道路漫長且艱辛,需要科研人員靜下心來,這是一場"持久戰"!

針對中國首個"晶片大學"官宣,中科院教授發聲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正式官宣!又一關鍵技術迎突破,未來15年將領先美國?
    原題:中科院正式官宣!又一關鍵技術迎突破,未來15年將領先美國?對此大家怎麼看?聲明:文章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文|趣評互聯中科院正式官宣了我國已經步入發展中國家的行列,落後的頭銜早已經被摘除了,我國的發展速度如此的迅速,其原因我國的科技發展了巨大的變革,在技術方面我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堡壘
  • 中科院騙了所有人!光刻機只是藉口,中國芯將捅破摩爾定律極限
    如果說沒有緊密的儀器那麼我們很難去實現複雜的操作,而現在在晶片的整個過程之中,被分成了三個部分,晶片的設計,晶片的製造以及晶片最後的封裝測試。說起晶片的製造過程,不可忽略的就是晶片的核心設備光刻機了。作為晶片最為尖端的設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是企業能夠獨立生產拿出晶片來。可能很多人會店名荷蘭的ASML,的確,全球有90%以上的光刻機都是處於ASML,但其公司也有超過90%以上的技術以及零部件是來源於其他國家的,也就是說,ASML這家公司的本質就只是一家組裝工廠。
  • 3nm晶片關鍵技術獲得突破,復旦大學教授建「奇功」
    每次在談及晶片話題的時候,我國國內網友雖然對國家充滿信心,但是也不乏一些悲觀的網友對於我國能夠突破美國的晶片封鎖而擔憂,在他們看來我國晶片製造領域在和美國有著如此巨大的鴻溝情況下,想要在5年以內實現國產晶片7成自產率簡直是天方夜譚。
  • 中科院公開官宣!關鍵技術再迎突破,未來15年都將領先美國?
    我國經過了十幾年時間的騰飛在各個領域,也開始獲得了領先的位置,比方在5G技術上,這是自1840年以來,中國第一次在技術上獲得的一項領先,這也讓西方國家開始有了危機感。認為西方的城牆被撕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這也意味著中國慢慢開始變得強大,在一些技術領域已然可以超越發達國家了。
  • 何止是晶片!中國尚未掌控的核心技術清單
    (原標題:中國沒有掌握的的技術,何止是晶片) 中國通信產業的核心痛點
  • 清華教授魏少軍再次表態,這3項技術很重要!
    在當下,國內造芯熱潮一波接一波,"替換"是我們勢在必行的事情,這個時候作為一個專家教授卻說替代不應該是主旋律,多少令人不解,而這一次他指出攻克3個關鍵技術,國產晶片有望跨過5nm。集成電路技術分叉口前不久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在2020中國(上海)集成電路創新峰會上指明了方向。
  • 中國邁出關鍵一步,6nm晶片強勢官宣,美國的封鎖不攻自破
    科技水平是評判一個國家是否強大標準之一,而以往我國受到了許多國家的處處「針對」,通過技術上的封鎖,來令中國發展停滯不前。但中國頑強拼搏的精神,在這段時間展現的淋漓盡致,依靠自主研發成為了世界上又一科技大國。
  • ASML和英飛凌將布局中國:任正非拜會中科院院長背後意味深長
    可以說,中科院是最能代表中國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的機構。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就組建了中科院,目的很明確:解決重大國防科研問題。兩彈一星是當時中科院的首要研發任務。目前,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的研究單位,共46個。
  • 中科院計算所設計全球首款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
    近日,《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CCCF)刊發了中科院計算所特別研究助理嚴明玉博士、研究員範東睿以及研究員葉笑春共同撰寫的綜述文章《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人工智慧「認知智能」階段起飛的推進劑》。
  • 中國晶片巨頭強勢官宣,高通也沒有料到會這麼快
    如此局面之下,國產晶片終於有了新的突破,中國晶片巨頭紫光展銳,在近日強勢官宣了幾款全新的晶片產品。    中國晶片巨頭強勢官宣  據悉,紫光展銳是一家以經營中低端晶片產品為主的半導體企業,更是搶先華為、蘋果一步發布了自己的6納米晶片。
  • 海歸教授創辦類腦晶片公司,即將全球首發量產
    12 月 4 日,在 SynSense 時識科技主辦的 2020 年類腦技術開放日會上,DeepTech 藉機採訪到了 SynSense 創始人喬寧。據悉他從中科院博士畢業後,於 2012 年前往蘇黎世大學做博士後研究,之後轉做助理教授,一直專注於超低功耗亞閾型模擬電路加異步電路的類腦相關研究。
  • 清華教授再放狠話!國產芯也能突破5nm技術:但要掌握3項技術
    【1月5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晶片和作業系統一直都是全球科技產業中,最為核心的一部分,無論是我們日常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還是汽車等各種設備,內部都擁有晶片產品,但全球能夠掌握高端晶片研發技術的企業更是寥寥可數,在晶片設計領域,目前只有三星、蘋果、華為、高通發布了5nm工藝晶片產品,而在晶片製造領域
  • 【中國新聞網】之江實驗室攜手中科院微電子所 新型硬體安全晶片獲...
    之江實驗室供圖  2021年1月14日,記者從之江實驗室獲悉,之江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下稱中科院微電子所)聯合研究團隊在新型架構安全晶片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團隊基於物理不可克隆技術(Physically Unclonable Function,PUF),完成了2款新型硬體安全晶片的設計與驗證,晶片相關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中科院傅伯傑院士團隊及立陶宛米科拉斯羅梅裡斯大學教授Paulo...
    中科院傅伯傑院士團隊及立陶宛米科拉斯羅梅裡斯大學教授Paulo(保羅)來延考察生態建設情況 發布時間:2019-04-29 17:43:11 來源:
  • 他有個造晶片的夢想,一路追光、奮力拼搏,如今保研中科院!
    「我一直有個造晶片的夢想」,陳義豪重複道。陳義豪,南京郵電大學電子與光學工程學院、微電子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2016級學生,曾擔任專業大班長,2016年9月評選為創新標兵,現被保研至中科院半導體所。他和電子科學與技術「當初為什麼選擇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呢?」「要進大學了就想著未來應該做點大事。」他坦然回答道,「當時我就有所了解,雖然晶片是未來科技的基石,但我們國家晶片製造和需求卻存在明顯缺口。
  • 中科院研發者回應5納米光刻技術突破ASML壟斷
    圖截自官網ACS官網消息一經發出,外界一片沸騰,一些媒體稱此技術可以「突破ASML的壟斷」、「中國芯取得重大進展」,「中國不需要EUV光刻機就能製作出5納米製程的晶片」。該論文的通訊作者、中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前告訴《財經》記者,這是一個誤讀,這一技術與極紫外光刻技術是兩回事。
  • 中科院院長:集中力量攻克光刻機等「卡脖子」技術
    國新辦網站消息,9月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科院作為一個科研機構,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 【中國新聞網】「奮鬥者」萬米深潛海試:中科院發揮核心關鍵作用
    記者當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所屬10餘家單位全面參與「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工作,是研製任務的核心單位,海試任務的牽頭組織單位,「奮鬥者」號的業主單位,為「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發揮核心關鍵作用。  ——中科院是「奮鬥者」號研製任務的攻堅隊。
  • 中科院正式發聲!打破ASML光刻機壟斷是誤讀:到底什麼水平?
    ,但實際上除了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測這三大領域以外,還有很多巨頭企業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就是全球光刻機巨頭—荷蘭ASML,也是全球唯一能夠生產製造EUV光刻機的廠商,確實在整個晶片產業鏈中,就數光刻機設備製造技術含量最高,因為整個光刻機設備中擁有數十萬個零部件產品,並且每一個零部件產品都是科技含量最高、集成度最複雜的零部件產品,例如德國的蔡司半導體(Zeiss SMT)所提供的鏡面—「布拉格反射器
  • 又一晶片企業獲投數千萬:團隊來自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 年銷售額...
    此前,中科銀河芯於2019年7月獲得由中科院創投領投,南京動平衡、三峽鑫泰、北京科微創投共同跟投的Pre-A輪融資。之所以全球晶片市場沒有受到疫情影響,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於中國晶片市場的快速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晶片產能高達1146.8億塊,同比增長16.4%。2020年國產晶片產業鏈在遭受到「卡脖子」威脅後,依舊展現出了我們國產晶片企業的厚積力量。 中科銀河芯經過十多年的技術和產品積累也在今年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