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談及晶片話題的時候,我國國內網友雖然對國家充滿信心,但是也不乏一些悲觀的網友對於我國能夠突破美國的晶片封鎖而擔憂,在他們看來我國晶片製造領域在和美國有著如此巨大的鴻溝情況下,想要在5年以內實現國產晶片7成自產率簡直是天方夜譚。
此外,對於如何突破晶片封鎖這個問題,其實我們除了奮起直追目前最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以外,我們其實完全沒有必要一味地按照既定的「行業規則」去走,為什麼我們不能另闢蹊徑地實現彎道超車呢?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我國目前正在主導和大力研發的第三代晶片技術正是其中的代表,碳基晶片已經被論證了比傳統矽基晶片擁有更高效的性能,而在這一領域我國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彎道超車的辦法,那就是「改進電晶體技術」!這項技術其實正是為了應對逐漸失效的「摩爾定律」而研究的,在既定的行業大規則越走越窄的情況下,通過改進固有技術實現「物理法則」的突破。復旦大學教授攻克3nm晶片關鍵難題,國產高端晶片不遠了?
就在本月月中,我國的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傳來好消息:在目前全球最頂級的3納米製程晶片上,周鵬教授的團隊已經實現了GAA電晶體技術的突破性研究,並已經在國際電子器件大會上向全世界公布了我們的這一技術突破。3nm晶片關鍵技術獲得突破,復旦大學教授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