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nm晶片關鍵技術獲得突破,復旦大學教授建「奇功」

2020-12-23 互聯狗

每次在談及晶片話題的時候,我國國內網友雖然對國家充滿信心,但是也不乏一些悲觀的網友對於我國能夠突破美國的晶片封鎖而擔憂,在他們看來我國晶片製造領域在和美國有著如此巨大的鴻溝情況下,想要在5年以內實現國產晶片7成自產率簡直是天方夜譚。

此外,對於如何突破晶片封鎖這個問題,其實我們除了奮起直追目前最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以外,我們其實完全沒有必要一味地按照既定的「行業規則」去走,為什麼我們不能另闢蹊徑地實現彎道超車呢?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我國目前正在主導和大力研發的第三代晶片技術正是其中的代表,碳基晶片已經被論證了比傳統矽基晶片擁有更高效的性能,而在這一領域我國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彎道超車的辦法,那就是「改進電晶體技術」!這項技術其實正是為了應對逐漸失效的「摩爾定律」而研究的,在既定的行業大規則越走越窄的情況下,通過改進固有技術實現「物理法則」的突破。復旦大學教授攻克3nm晶片關鍵難題,國產高端晶片不遠了?

就在本月月中,我國的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傳來好消息:在目前全球最頂級的3納米製程晶片上,周鵬教授的團隊已經實現了GAA電晶體技術的突破性研究,並已經在國際電子器件大會上向全世界公布了我們的這一技術突破。3nm晶片關鍵技術獲得突破,復旦大學教授建「奇功」。

相關焦點

  • 美國媒體:中國復旦大學傳出好消息,3nm技術正式取得突破!
    在如今這個科技時代,我們的生活已經完全離不開科技產品了,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科技產品,而這些科技產品的核心很多都是晶片,晶片就是現代科技產品的靈魂,可惜的是我國的晶片科技實力算是比較弱的,至少跟美國比起來相差巨大。
  • 中芯國際3nm晶片取得突破,只差EUV光刻機
    如果中芯國際按照梁孟松制定的計劃一步一步地前進,那麼國產3nm晶片就不再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換而言之,目前中芯國際3nm晶片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已經達到了全球頂尖水平!
  • 臺積電3nm進度超前背後!關鍵突破性技術揭秘
    臺積電劉德音:3nm進度超預期,EUV功率突破350W。
  • 清華教授再放狠話!國產芯也能突破5nm技術:但要掌握3項技術
    就在近日,一位清華教授在在2020年中國(上海)集成電路創新峰會上表示:「國產晶片也可以突破5nm技術,但前提是這三項關鍵技術要取得突破;」 根據清華教授魏少軍發表的《關於集成電路創新的一些思考》講話,未來國產晶片想要全面進軍高端晶片領域,則需要在新器件新材料新工藝、微納系統集成、晶片架構創新三大技術領域取得突破;確實隨著摩爾定律逐漸走到盡頭,目前矽電晶體密度已經無法再取得更大的技術突破
  • 復旦大學教授黃偉:評價晶片需看應用效果 移動通信機遇挑戰並存
    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黃偉帶來主題演講《面向5G/衛星通信應用的化合物半導體射頻晶片技術》,發表了他對於當前5G和衛星通信毫米波及微博毫米波固態器件與半導體技術的看法。黃偉表示,通信技術始終是跟隨著摩爾定律在發展,即數據量每5年左右跟隨摩爾定律增加10倍。
  • 劉德音:臺積電3nm進度超前!
    董事長劉德音近日受邀於2021年國際固態電路會議(ISSCC 2021)開場線上專題演說時指出,臺積電3nm製程依計劃推進,甚至比預期還超前了一些,3nm及未來主要製程節點將如期推出並進入生產。臺積電3nm製程預計今年下半年試產,明年下半年進入量產。劉德音在演說時雖未透露3nm進度會超前多少,但此一消息仍令市場感到振奮。
  • 不要過度解讀中科院3nm碳基晶片,不要輕易認為碳基可以彎道超車
    【不要過度解讀所謂中科院3nm碳基晶體,更不要認為碳基材料可以彎道超車解決晶片問題?】在2019年,中科院研究所的殷華湘團隊公布:他們已經成功研發出相等於人類DNA的寬度的3nm電晶體。於是有人誇大認為這是國內解決了3nm晶片問題,實際上所謂的3nm並非是我們熟知的晶片工藝製程,實際上指的是鉿鋯金屬氧化物薄膜的厚度,並不代表這個FinFET器件採用的是3nm工藝。我們知道大家對於晶片的急切心理,可是我們不能夠因為某些沒有根據的捕風捉影就是我們的晶片技術的進步。其實,這項技術的出發點是面向5nm及以下節點高性能和低功耗電晶體性能需求。
  • 中芯國際再次傳來好消息:7nm/3nm晶片或迎突破
    「晶片使用規則」被美國強行修改,導致臺積電不能夠再為華為代工生產晶片產品,而華為只具備5nm晶片設計能力,並不具備晶片製造能力,就連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都直言:「華為目前所設計的晶片,以國內的基礎工業還造不出來;」所以華為麒麟9000晶片也成為了「絕版晶片產品」!
  • 92歲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
    李鬱芬。(圖據復旦大學網站)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原子能材料專家、雷射物理學家、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因病搶救無效,在復旦大學附屬徐匯醫院(籌)逝世,享年92歲。  李鬱芬,1928年2月出生,江蘇無錫人,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晶片好消息!西湖大學自研冰刻獲得突破,國產光刻膠格局有望扭轉
    2010年12月4日,西湖大學納米光子學與儀器技術實驗室宣布,該實驗室研發的冰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完整的自動化微米冰刻系統的雛形。冰刻技術可以說是非常冷門的,世界上只有西湖大學和丹麥的一支研究團隊進行研究,我國的研究人員在2018年就已經開發出了這一技術。並且這次是全新的冰刻2.0,與傳統的光刻膠相比,冰刻技術的優勢在於乾淨、高效。在傳統的切片加工中,切片需要使用光刻膠,屬於化學試劑範疇。完成後必須要進行清洗,這個清洗過程也是手續繁多,稍有不慎就會毀掉整個晶片。
  • 消息稱蘋果已預訂臺積電3nm產能 主要用於生產M/A系列晶片
    外媒報導稱,在晶片代工商臺積電全力推進3nm製程部署時,蘋果公司是第一家與臺積電籤訂合同使用其3nm製程生產晶片的廠商。有報導稱,該公司將使用臺積電的3nm製程技術生產用於Mac和iPad的M系列晶片以及用於iPhone的A系列晶片。另外,此前還有傳言稱,臺積電的3nm工藝將準備在2022年製造A16晶片。
  • 消息稱蘋果已預訂臺積電3nm產能 主要用於生產M和A系列晶片
    外媒報導稱,在晶片代工商臺積電全力推進3nm製程部署時,蘋果公司是第一家與臺積電籤訂合同使用其3nm製程生產晶片的廠商。有報導稱,該公司將使用臺積電的3nm製程技術生產用於Mac和iPad的M系列晶片以及用於iPhone的A系列晶片。另外,此前還有傳言稱,臺積電的3nm工藝將準備在2022年製造A16晶片。據悉,臺積電計劃明年完成3nm的認證和試產。消息人士稱,目前,試產正在順利進行。
  • 晶片製程之戰:三星臺積電挺進3nm,英特爾們呢?
    全球主要晶圓廠製程節點技術路線圖與此同時,作為過去十年晶片製程演進的關鍵功臣,FinFET之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胡正明被授予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學會在全球備戰3nm及更先進位程的關鍵節點,本文圍繞電晶體結構、光刻、沉積與刻蝕、檢測、封裝等五大關鍵環節,探討全球先進位程衝刺戰中更高階的核心技術及玩家格局。
  • 復旦大學4月-5月部分科研成果: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小型基因編輯...
    近日,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的林偉教授團隊,與中國科學院、蘇州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團隊共同合作,提出了數據驅動的因果網絡辨識的新型算法。該方法可以用於大規模複雜動力系統內蘊因果網絡的復現,有助於解析實際系統演化的本質機制和規律。
  • 清華教授魏少軍再次表態,這3項技術很重要!
    在當下,國內造芯熱潮一波接一波,"替換"是我們勢在必行的事情,這個時候作為一個專家教授卻說替代不應該是主旋律,多少令人不解,而這一次他指出攻克3個關鍵技術,國產晶片有望跨過5nm。魏少軍表示現在的集成電路再一次遇到了分叉口"新器件、新材料、新工藝,微納系統集成外加晶片架構這三大領域的創新,將成為中國集成電路領域跨越5nm工藝的過程中"(引用)。架構的創新、器件結構的選擇、異質器件系統集成等都是很關鍵。
  • 晶片破壁者(六):摩爾定律的新世紀變局與無限火力
    當時的產業邏輯是,製程領先的企業很容易獲得市場份額和規模優勢,進而讓落後者無利可圖。但這種高速發展不斷撞上了新的天花板,摩爾定律也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次「被死亡」。美國對於這種情況也十分擔憂,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還啟動了一個名為「25nm開關(25-nm Switch)」的計劃,試圖提升晶片容納電晶體數目的上限。讓英特爾及 「摩爾定律」繼續引領行業的,是一位華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的胡正明,由於美國在能源領域的學術撥款緊縮,轉向參加企業項目,開始挑戰半導體領域的難題。
  • 復旦大學教授工資8000多?這4個方面才是大學教授的主要收入來源
    最近,復旦大學一張薪酬單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許多人都在紛紛的發表著自己的意見,認為復旦大學作為國內知名985大學,而大學教授的實發工資只有8000多元,這樣的工資可能還不如一般白領,在上海這樣一座大都市應該如何生活下去啊?由此可見,人們對於大學教授的工資還是非常關心的。
  •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科研成果彙編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成立於2015年6月,是國內高校最早成立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交叉科研創新機構。研究院以復旦大學應用數學、生物學、信息學、臨床醫學等多學科優勢為基礎,交叉融合、聚力創新,開展計算神經科學、計算神經病學、認知與神經科學、類腦智能技術與轉化、腦疾病智能診療等前沿基礎研究和應用創新研究。研究院現任院長為馮建峰教授。
  • 國產晶片巨頭中芯再傳新消息!引進EUV光刻機:只為突破5nm
    【1月4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中芯國際一直都是國內實力最強的晶片代工廠商,同時也是全球TOP 5晶片代工巨頭,在過去二十多年發展時間裡,中芯國際一直在尋求高端晶片製造工藝技術的突破,但每一代晶片製造工藝取得成功,對於中芯國際而言,都非常的不容易,由於受到《瓦森納協定》的限制,所以中芯國際也一直無法獲得最先進半導體設備以及相關技術的支持
  • 92歲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李鬱芬,生於1928年2月,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復旦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榮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