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中國城市綜合實力20強:武漢進入前六

2020-12-25 騰訊網

近日,中國城市研究院發布了2020年中國城市綜合實力20強排名,武漢位列第6,僅次於上海、北京、香港、廣州、深圳。

這份榜單主要是參考綜合經濟、交通與城建、科教與醫療進行排名的。

武漢在這三個維度的得分分別是綜合經濟82分,交通與城建95分,科教與醫療93分。

在交通與城建維度,武漢僅次於深圳、上海、北京,並與香港、廣州、南京持平。

在科教與醫療維度,武漢僅次於北京、上海、香港,並與廣州持平。

由此可見,在交通與城建、科教與醫療這兩個維度,武漢是位於全國第一梯隊。

綜合經濟維度,武漢的得分雖然只有82分,但也處於同類二線城市中的主導地位。武漢位於全國的中心,地處長江黃金水道與京廣鐵路大動脈的十字交匯點,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具有區位優勢,相信在後期一定能趕超上來。

來源:中國城市研究院、大家顧問等

相關焦點

  • 中國城市研究院發布了2020年中國城市綜合實力20強排名
    近日,中國城市研究院發布了2020年中國城市綜合實力20強排名,武漢位列第6,僅次於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這份榜單主要是參考綜合經濟、交通與城建、科教與醫療進行排名的。武漢在這三個維度的得分分別是綜合經濟82分,交通與城建95分,科教與醫療93分。
  • 中部4強城市綜合對比,中部城市格局已定?
    中部4強城市6個維度 中部4強城市就是4個省會:武漢、鄭州、長沙、合肥,公認的中部前四,這點沒有意見吧? 五、綜上數據,中部4強城市排名 武漢,名副其實的中部NO1,不管是民間還是官方排名,武漢都是中部無可爭議第一城,現在是,未來20年依然是,這個沒有數據能夠反駁,武漢是中部六省當中唯一一座副省級市,也是中國九座國家中心城市中的一座,小編認為武漢最有實力爭當北上廣深後第5城,武漢有這個實力; 中部第二城
  • 全國20強排名:武漢第六,南京逆襲,這座城市令人唏噓!
    近幾年來,我國的綜合實力眾所周知,成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隨著各大城市相互競爭,良性競爭下也促進了我國經濟實力的發展,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排名也在人們心中有了天平。全國20強排名:武漢第六,南京逆襲,這座城市令人唏噓!
  • 深耕城市更新 中建信和獲評2020中國房企城市更新綜合實力30強
    中建信和地產憑藉強大的綜合實力及城市更新核心競爭力,榮登「2020中國房地產企業城市更新綜合實力30強」,獲評「2020中國房地產企業年度創新企業」。這標誌著,中建信和地產在城市更新方面的前瞻性、專業性、標杆性,獲得行業、市場的充分肯定,也是對企業實力和品牌公信力的高度讚譽。
  • 中國財政實力20強:長沙第15位,合肥領先西安,蘇州穩居四強!
    財政實力,意味著一座城市發展的資金來源,需要各大產業的強力支撐。上世紀80年代,我國各大城市的發展,依託工業和貿易來帶動。如今,各大中心城市都開始轉向了三產服務業為主。今天,我們再來聊下中國財政實力20強城市。首先,我們先來看下財政實力前10強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蘇州、杭州、重慶、天津、廣州、南京和寧波。
  • 中國內地25大城市綜合實力排行
    近日,中國社科院課題組發布了《「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從政治、金融、科技、交通、貿易、教育、文化、醫療、交通、信息、對外交往等10個維度,為中國內地各大城市進行綜合評估,有一定參考價值。
  • 中國內地25大城市綜合實力排行發布,標準不唯GDP
    畢竟,合肥坐擁中國科技大學這一強校,且拿下了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技實力穩步增長。04國家交通中心:北上廣領先,武漢成都西安鄭州位居前列國家交通中心,反映的是一個城市在在國家交通網絡中的突出地位,這一指標涵蓋公路、鐵路、高鐵、航空、航運等。
  • 中國城市GDP二十強:天津位居第11,重慶反超廣州,濟南入圍!
    GDP基本上可以反映一個地區的綜合實力,因此主要機構使用該指標來衡量地區之間的差距。一些學者指出,如果兩個地區之間GDP總量差異過大,就沒有可比較的意義。那麼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城市GDP 20強又是什麼結構呢?據各地統計廳透露,上海、北京、深圳三大城市的GDP總量已經穩居我國前三,短期內很難改變。今年,中國城市GDP排名第四的爭吵將會留下懸念,直到最後。
  • 中國綜合實力「最高」的省,城市在3線以上,經濟比肩發達國家
    廣東的整體經濟非常強大,而中國的綜合實力最高的省份卻不是這樣,這三個省以上都有。說起綜合實力比廣東強的省份,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那是我們國家的江蘇,大家為什麼認為江蘇的綜合實力是我國最強的?結果,江蘇的面積就那麼多,不能只看江蘇省的小地方,本地經濟很強大,據統計,經濟上僅次於廣東省。
  • 中國高校第三城:成都西安實力不俗,武漢南京希望更大!
    上周,知名高校研究機構軟科,發布了一篇中國高校第三城的文章,也就是中國大學實力第三城。一直以來,各地都非常重視大學的發展。在二戰時期,德英雙方就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在雙方發生交火時,不能毀壞對方的大學。戰爭是殘酷的,但對於知識的尊重一直都存在。在如今的和平年代,高校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 企叮咚蟬聯入選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綜合實力成長型20強
    10月29日,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綜合實力發布會暨前百家企業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聯合發布了《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綜合實力發展報告》。山東企叮咚電子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蟬聯入選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綜合實力成長型前20家第6名!企叮咚集團供應鏈董事長、企商通智匯電商平臺創始人張晶晶女士,企叮咚集團黨支部書記、副總裁孫千惠參與領獎。
  • 2019年世界綜合排名前十的中國高校,清北+華五+中華武壟斷排名
    2019年中國十大高校馬上進入高考季,各大高校開啟招生宣傳模式,其中高校排名是很多學生參考的標準之一,從2019年國內外幾大高校排名數據來看,綜合計算出來的十大高校更有說服力,清北+華五+中華武壟斷中國前十大高校,分別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南京大學
  • 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 2019大排名
    「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9」綜合排名前十名的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杭州、成都、天津、南京和武漢。這10個城市分布在5個城市群,其中長三角城市群3個城市、珠三角城市群2個城市、京津冀城市群2個城市、成渝城市群2個城市、長江中遊城市群1個城市。 在綜合排名榜單中,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4個城市的地位穩固,綜合實力超強,連續四年穩居前四。
  • 2020年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深圳首次進入可持續競爭力前十
    報告顯示,全球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前20強的城市分別為紐約、新加坡、東京、倫敦、慕尼黑、舊金山、洛杉磯、巴黎、深圳、聖何塞、香港、上海、法蘭克福、波士頓、都柏林、維也納、杜塞道夫、斯圖加特、漢堡和西雅圖。報告指出,相對於2015-2016年而言,紐約和新加坡的排名沒有變化,東京、倫敦大幅上升,慕尼黑、巴黎等由於增量減小出現小幅下降。
  • ...登上了2個百強城市榜!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最具幸福感城市100強!
    中國百強論壇主席、華頓經濟研究院院長沈晗耀就「提升城市價值,創建美好城市」為議題進行主題演講和圓桌討論。 「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自2015年發布以來,至今已連續發布六年。該榜單以GDP總量排名前110位的城市作為入圍城市,再根據經濟指標(佔比61.8%)和軟經濟指標(佔比38.2%)的綜合得分進行排序。
  • 北京武漢廣州進前三:教育實力大PK,哪些城市值得託付
    比如在省一級層面,江蘇、廣東、山東、河南、四川普通高校數量躋身前五,全都超過130所,且本科院校都超過50所。根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梳理,2740所普通高校分布在336個城市中,其中有7個城市有60所以上,分別是北京、武漢、廣州、重慶、鄭州、西安、上海。如果考察數量TOP10的城市,還要加上成都、天津、長沙。不難發現,經濟實力和高等教育實力,有著很強的正相關。城市為高校提供資金,高校則為城市的發展輸送人才。全國的高校,很大一部分都一二線城市「瓜分」了。
  • 中國城市政商關係排行榜全國20強發布 威海新入榜
    在292座城市中,威海的政商關係健康指數排名第19。   2020政商關係健康指數排名前20的城市依次為:深圳、北京、廣州、上海、濟南、東莞、珠海、青島、無錫、廈門、成都、杭州、金華、南京、西安、中山、天津、蘇州、威海、武漢。
  • 中國製造業30強城市,深圳力壓上海居首,江蘇有六城
    先進而龐大的工業製造能力,是一個國家進入發達國家的最主要通行證。那些靠資源換來高收入的富裕國家一般都不被稱為發達國家。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通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工業規模不斷壯大。1978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僅有1607億元,這個產值放在2019年,都進不了製造業50強城市名單。
  • 2019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排名:重慶超越天津、杭州
    (財見2020年12月1日訊)根據由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展戰略和規劃司與雲河都市研究院共同開發的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雲河都市研究院近日發布了「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9」。本次發布是繼2016年度以來,「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的第4次年度發布。「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覆蓋全國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每一座城市都能在該指標中找到自己的長短和特色。
  • 威海成功闖入中國城市政商關係排行榜20強
    威海成功闖入中國城市政商關係排行榜20強 2021-01-04 2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