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為什麼會相輕?

2021-02-07 九洲芳文





「文人相輕」這句話出自《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這話是誰說的呢?曹丕。

大家應該都知道曹丕逼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本是手足相殘,卻被他說成了文人相輕,這奸詐那是一點也不輸他老爹曹操呀。


文人墨客,聽起來似乎比「乞丐」、「土豪」、「暴發戶」高大上一點。


好名字是中國人最喜歡的,於是便有讀了幾本書便自命為文人的;也有將「文人」作為尊稱稱呼讀書人的;還有寫了幾篇豆腐乾,鼓吹自己在寫作的;更有甚者,為了顯示自己的清高,離群獨居的……


曲高和寡嘛,曲高不高不好說,先來個和寡也不錯。



於是乎「文人」便大行其道起來。此在古人則不然,宋朝人劉摯就說「一號為文人,無足觀矣」,人家稱你「文人」也好,自稱「文人」也罷,反正都等於往自己身上潑糞。


顧炎武尤其痛恨自稱「文人」的人,他說「一自命為文人,便無足觀」,翻譯成現代文,大約就是「讀了點書就稱自己是文人的人,簡直就是一坨屎」。照古人的意思,倘若你討厭某個人,那麼就送他一頂「文人」帽子吧,他開心,你也開心,兩不相傷!

文人也是人,是人就會生病,「人」字前加了個「文」字,生的毛病就與一般人不一樣,猶如女人會痛經,男人卻不會,這是前面的定語決定的。


文人的毛病,古人通過「望聞問切」,早已診斷清楚,一言以蔽之,曰「文人相輕」,也就是說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


「相輕」的病根,一小半是淘閒氣,他說好的,我便說不好;他說不好的,我偏要說好,只有這樣,方顯得出自己的見識以及夫「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大部分則是爭利益,比如土豪請一個畫家到辦公室裡欣賞「順風順水」圖,畫家便說:「哦,是他呀!這個畫嘛,怎麼說呢,哎,不說了,不說了。」


文人說話就是這樣高明,明明「相輕」,卻不留下把柄,言下之意,你懂的,土豪也懂的!


「文人」儘管「相輕」,但有時候卻也「相親」,「相輕」也好,「相親」也罷,需要看時間、地點、人物,此在中國文人手裡,乃是小兒科。


比如家裡藏著張三的字畫,就要到處逢人說張三的好;又如李四給他的書寫了個序,也當然要見人就說李四是「國學大師」。


當然也有不知好歹,真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不看時間、地點、人物,批評另一個文人的文章,哪怕說得完全準確,卻常會被圍攻,說成是「文人相輕」。

這些圍攻的人,大抵就是被批評者的同黨,或者是跟被批評者有著同樣毛病的人,你罵他,不就是罵我嗎?

那就先團結起來把批評者罵一通,省得以後被他罵!

所以在文人的圈子裡,表面上常常是一團和氣,你好我好大家好!


理性的聲音比不上橫飛的吐沫,你一批評,就會被貼上「文人相輕」的標籤;你再一辯解,甚至就會被說成是「羨慕嫉妒恨」的小氣鬼了!

於是乎在文人圈子裡,骨子裡可以「相輕」,嘴巴上卻要多說人家的好話,如此才能顯示自己儘管是「文人」,卻沒有「文人相輕」的毛病,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利益!

文人相輕,是毛病,有病就得治。

所以過去的讀書人常說要以「器識為先」、文藝次之,於是讀了三本書的人便爭做起道學家來。

「道學家」,顧名思義,是時時處處講道理的人,這便是「文人相輕」對症的藥方。此則本是一副良方,不過讀書人一哄而上,都爭著去做道學家,希望死了以後入祀孔廟、光宗耀祖蔭及子孫。


「道學」也就成了利益場,成了獨木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畢竟孔廟裡的豬頭肉是定量供應的,他若吃了,你便沒得吃。於是乎道學家也便「相輕」起來,明朝末年的《笑府》裡就說:「如今道學家,哪個是和睦的?」

嗚呼哀哉,道學家最後還是成了文人,中國的正史裡常常列著「道學傳」、「儒學傳」,以便把「文苑傳」區別開來,實際上都可以併入到「文苑傳」裡去。

文人相輕,說得久了,便常被倒過來說,似乎「相輕」的就一定是文人。其實,中國三百六十行,哪一行不「相輕」呢?


高大上的「道學家」如此,其它亦然,賣豆腐的看不起賣豆腐的,看風水的看不起看風水的,一小半是淘閒氣,一大半還是利益。

文人的毛病,一言以蔽之曰:相輕;三百六十行,一言以蔽之曰:同行多嫉妒!


可見相輕這回事,天下人皆是如此,只不過文人以筆為刀,以筆為生活工具,自然把各種相輕的意思表露出來而已。


從這種過往的記載就把這口鍋讓文人來背,可以說真的是冤枉。「文人相輕」其實是一種世俗偏見,不只是文人才相輕,是人都有相輕的時候……


相關焦點

  • 相輕何止是文人,不過都是嫉妒罷了
    如同魯迅所言,「相輕」之說只是站在旁邊看文人輕來輕去的第三者,而真正捲入窩裡鬥的只有「被輕」和「輕人」兩種。比如今天來講,如果兩個文人爭執起來,旁邊的人就會說,你看,文人相輕。這裡面往往帶有某種輕蔑和嘲笑,因為在旁人看來,文人只會紙上談兵,爭來爭去非但沒有實際意義,還斯文掃地。也就是說,文人一般不會自己承認彼此相輕,只會說那是思想爭鳴或者意見不一,君子和而不同嘛。
  • 詳解三國曹丕《典論·論文》-文人為什麼相輕?
    他評論說:「人們很容易看到自己擅長的東西,但是文章的表現形式實在是太多,很少有人能夠把所有文章都寫好,所以經常會拿自己的長處去對比他人的短處。這與民間諺語『自家的破掃帚值千金。』是一個道理,人總是無法客觀的評價自己與別人。」
  • 程文勝|文人相輕與自屎不臭
    輕和重是相對的,看人輕者,必以己重,看人重者,未必輕己。但孰輕孰重,往往自己說了不算,終歸還是在於世人評說。文人相輕的根源在於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亦不能客觀評價別人。文人都有一顆驕傲的心,否定自己難,否定之否定更是難上加難。所以當今自負的文人多,自賤的作家少。越是半吊子文人,越是目中無人。
  • 俗語說文人相輕,成名的文人更彼此相輕,讀餘秋雨就理解了這句話
    俗語說文人相輕,成名的文人更彼此相輕。王朔、易中天、陳丹青等文化圈成名成家的人物,都曾把「大炮」對準過餘秋雨。王朔曾說,(餘秋雨)是誰啊,我不認識你是誰,我認識馬蘭都不認識你。你年齡比我大,但成名比我晚,算我晚輩,說你兩句你有什麼不樂意?我是衝著馬蘭才對餘秋雨客氣的。江南才子輪到你當?
  • 王開東:文人相輕,還是文人相親?
    一個乞丐絕不會嫉妒馬雲,但強哥卻會。勢均力敵才會相輕,否則就只有膜拜。曹丕因為文採好,但卻長期被曹植壓過一頭,當然極為不爽,嫉妒曹植是大概率的事件。曹丕先下斷語,文人相輕,自古皆然。然後例舉班固輕視與自己伯仲之間的傅毅。再分析文人相輕的原因。因為文章體例豐富,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很難每種體例都很厲害,所以文人一方面敝帚自珍,一方面以自己所長攻別人之短,文人相輕因此而盛。
  • 為什麼會「人微言輕」
    為什麼會人微言輕?因為你從來沒有逆轉過什麼,戰勝過自己什麼。
  • 楚尋歡:文人畫還能走多遠?文人畫的生死蛻變
    文人畫不是簡單的文人畫畫,只有在具備優良繪畫功底的基礎上又符合「文人畫四要素」的文人才能談文人畫的完善。相較其筆下的人物與山水畫,新文人畫代表人物朱新建的花鳥畫筆墨更勝一籌,然因其花鳥,山水之構圖形式囿於古人陳式,難得大境。其人物畫可謂另闢蹊徑,頗有時代新風,故成就最高也最具代表性。李世南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人物畫,近師石魯,遠追梁楷,頗有求新之志,然終究力不從心,心手不暢,若強弩之末,病氣難調。季酉辰畫作有狂禪之風,個性面貌突出,但還缺純青之火候,更惜沒有一鼓作氣銳意進取,多年來停滯不前漸於淹沒。
  • 輕食沙拉到底有什麼優勢?為什麼會佔據餐飲行業的半壁江山?
    輕食沙拉目前已經成為白領的新寵,特色輕食成為餐飲行業的新向標,市場前景巨大,這也是我決定做輕食沙拉的主要原因。為什麼輕食沙拉佔據餐飲行業的半壁江山?輕食沙拉市場的火熱有其獨特的理由。輕食營養健康,低卡美味,滿足人體所需能量,吃多也不用擔心變胖,輕食成為他們的首要選擇。2. 快捷便利當代年輕人追求快速便捷的生活方式。
  • 相輕
    而如今,所謂的文人則骨子相輕,表面互捧,身懷溜須拍馬之技者多之又多,身無酸腐銅臭氣息者則少之又少。
  • 文人為什麼喜歡畫梅蘭竹菊?
    梅蘭竹菊是我國文人畫中的四君子。文人畫從宋代開始發端,發展於元朝,在明清兩代達到頂峰。宋代文人畫的代表人物是蘇軾。蘇軾有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實際上,蘇軾不僅僅是書法上的宋四家之首,而且在繪畫上也是有著卓越貢獻的。蘇軾的繪畫格調高雅,清新灑脫,往往帶有一種奇異的文人氣息。
  • 文人 · 攝影.
    此文人攝影之新境也。良宵對飲茶煙候幽靄輕傳佳器展玩若水清館盡悅歡兩身坐忘幽思緲勝意馨談香染薄衫寒月清花掛遠山樸雅茶掛,融於空間,有添韻升格之功《月光》有人質疑,為什麼處於當下不願去談論時事、面對真實社會,而選擇非現實的題材來進行創作呢?其實避世並非不關心理會時事。
  • 為什麼每個文人都有些憤世嫉俗,因為他們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
    為什麼每個文人都有些憤世嫉俗,因為他們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什麼是文人,社會並沒有一個清晰的定義,那就用自定義,你覺得誰是文人,誰就是文人。大眾比較公認的幾個,三毛、海子、海明威、莫泊桑、李白等人大詩人或者大作家吧!總之,你覺得誰是文人,誰就是文人,不要在這個問題上抬槓。
  • 夫妻相真的存在?為什麼兩個人會有夫妻相?
    今天,我們要來談的話題非常有意思:為什麼兩個人會有夫妻相?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發現身邊有情侶非常有夫妻相,像是失散多年的親兄妹。 不僅如此,娛樂圈的明星們也有夫妻非常有夫妻相的,比如:鄧超夫婦。
  • 賞析丨宋代文人四雅再現,吾相酒店文化沙龍:茶與人生主題沙龍
    宋代文人有四件雅事:點茶、焚香、插花、掛畫,然而,歲月的風早已將唐風宋韻吹入塵封的歷史。6月12日,在吾相酒店,一場掛畫、插花、點茶、書法的「茶+」文化沙龍及表演,帶著濃濃的茶香和古風,將宋代四件文化雅事重現於今——吾相酒店第三場文化沙龍【一期一會:茶與人生主題沙龍】成功舉辦!
  • 為什麼夫妻在一起久了會有「夫妻相」?夫妻相是怎麼形成的?
    有些明星夫妻,偶爾會在網上曬出他們的合照,每逢這個時候,評論就會有人誇他們有夫妻相。不止是明星夫妻,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夫妻,原本看著並不像,但是在一起生活久了,會變得越來越相像,兩個人看起來都神似對方。夫妻本身是沒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而且還是一男一女,照理說不會有相似之處,那為什麼結了婚之後,會變得越來越像呢?「夫妻相」是真的存在嗎?為什麼有些夫妻會越長越像?有些人可能會質疑,可能並沒有夫妻相這回事,只不過你知道了兩個人是夫妻,在心理暗示下,所以才會感覺他倆長得像。
  • 為什麼大多由文人任職?
    古代的兵部尚書大多由文人任職,人們通常會認為帶兵打仗的應當是武官,那麼為何古代的兵部尚書大部分是文人呢? 隋唐時期設三省六部制,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工部和吏部。其中兵部尚書為兵部之首,負責管理全國上下的軍政事務。
  • 李白玉笛聞折柳,範仲淹羌管霜滿地,古代文人為什麼都是音樂達人
    等我們再次發現他們,樂器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詩經》音樂與文人的第一次碰撞《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的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出現的音樂。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這三部分也代表著當時音樂的三個主流方向。頌:宗廟祭祀舞曲歌辭、雅: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風: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頌和雅是當時的貴族文人所創作的音樂;風是來自民間,文人改編的音樂。
  • 文人大多那麼壞,為什麼偏偏有人愛 | 主筆發言 | 餘豔波原創
    問題是,四大名著為什麼還是千百年來公認的四大名著,不是四大垃圾,為什麼全世界那麼多人愛不釋手? 因為這些書有趣。因為寫這些書的文人,也有趣。 不像現今的文學作品,不像現今寫文學的文人,通體散發出福馬林味道。
  • 身份的焦慮——中國古代對於「文人」的認同與期待
    在評價上,「詩人」偏於正面,「文人」偏於負面。即便同為負面評價,「詩人薄命」與「文人無行」兩者的差異也很大。「詩人薄命」強調命運,具有令人同情的悲劇色彩。而且詩人「窮而後工」,有崇高的意味。「文人無行」則是品行問題。為什麼「文人」與「詩人」二詞在實際運用中有如此大的差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詩人」源自《詩經》,有先天的崇高感。在傳統文章價值譜系中,《詩經》地位絕對高於辭賦。
  • 為什麼會有夫妻相,原來真相是這個
    仔細看起來的時候,他們並不是十分連相,但是猛地一瞅,你會覺得這倆人就是很像,感覺,氣質,五官,都給人一種熟悉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夫妻相。有人說夫妻相是在天長日久的相處中逐漸形成的,那麼就可以說「人的相貌是可以改變的。」國內外諸多心理學者研究了許多關於「夫妻相」的問題,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