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聯商網2019-09-04 10:07
當新一代線下商業體為尋求「新生」,強體驗、自帶流量的業態成為新寵,定位於「城市中的野生動物園」的Zoolung 就是其中一個。
「室內動物園」是近兩年出現的一類新業態,除了Zoolung外,還有如超級萌物、自然之城KAKAZOO、FUTURE ZOO未來動物城、Mr Zoo小小動物元等品牌,統計,截至今年全國已有34家門店開業,也是對於這類業態火爆的一個佐證。
Zoolung最早為韓國團隊創立,創始團隊出身於傳統的主題動物樂園運營。
雖然的確和寵物經濟相關,但Zoolung所處的 「室內動物園」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寵物店,更像是通過「動物」這類稀缺性內容來形成品牌和差異化的線下娛樂業態,其實和存在已久的貓咖,或者今年以來十足網紅的「豆柴 cafe」 是同一個性質。從商業模式上,門票和周邊衍生品是Zoolung的核心盈利點。
無論是處於觀賞還是科教,動植物園從來都是一座城市的文旅標配,但從體驗角度看,傳統動物園在很多層面上都值得被優化升級,例如點位選擇(通常位於城市周邊,較為偏遠)、遊覽環境(主要為露天環境下,消費者的遊覽體驗受限於天氣)等。這是韓國團隊想去做「城市中的野生動物園」的出發點所在。
但「城市中的野生動物園」遠不止「在商圈業態中開一家小型動物園」這麼簡單, 除了基礎的檢疫、消防、動物保護和飼養規範、動線設計外,還需要考慮的是,對於消費者來說,Zoolung提供的是並非單純的動物觀賞,而是以動物為主題的娛樂內容,所以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來完成體驗規劃,考驗的是Zoolung團隊的內容設計能力。
2017年,Zoolung品牌被帶入國內,第一家店開設在武漢。Zoolung的中國區品牌代理負責本地化運營,韓國方面則提供技術和運營支持,例如空氣恆溫、空間打造、溼度、新風標準、養殖、內容模塊的設計研發等。
據了解,武漢店試營業的一個月就實現了超過5萬人次的入店流量,如果在小紅書上搜索 「Zoolung」,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武漢旅遊打卡」、「武漢探店」等內容。也是因為這種強吸引力, Zoolung目前已經開出的幾家店(武漢、上海、長沙)都屬於「開店即網紅」的狀態,除了投入成本回收周期比較短之外,商城通常也會給到Zoolung一定的租金優惠。
從今年6月開始,Zoolung開始在上海、長沙等城市進行擴張,並計劃在2019年在國內再開8家門店。目前Zoolung以大店為主在,單店面積在3000平方米左右。在團隊的規劃中,通過在標杆城市建立大店梳理品牌之外,接下來會以相對小的面積(2000㎡、1000㎡)、單一動物主題的形式來加快品牌的擴張。
在團隊看來,經過2年時間的運營後,對於Zoolung品牌和團隊來說來說,對於市場擴張這件事已經比較準備充分,而這些也是「城市中的動物園」模式如果需要可持續,必須持續投入的關鍵點:
1、自建養殖基地,形成供應鏈壁壘:Zoolung現階段已經在武漢和三亞做了自己的養殖基地;
2、人員儲備。Zoolung的業態和其他室內遊樂設施不太一樣的點在於,很難通過一套標準化的流程板塊來實現擴張,從動物飼養到服務運營,都需要大量的專業人員,所以這2年時間對於團隊來說其實也是培訓儲存成熟人才的過程;
3、店鋪迭代能力。雖然現階段開店即網紅,但從長期來看,如果要保持持續的流量,同時持續保持品牌的競爭力,對於Zoolung來說其實就是能否持續提供「新鮮感」的過程,例如場館內從玻璃隔離到水隔離的進階,而成熟的內容策劃能力和產出也能夠幫助團隊在後續的市場拓展中通過「模塊化」的方式來不斷組成新的內容主題。
(來源:36氪 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