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種很厲害的講故事的方法。
這種方法就是先說理性和感性,最後再用智慧來統合的故事。
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這種方法的厲害性。
甲帶著一塊大餅出門,乙帶著兩塊大餅出門,半路上,互不認識的兩人偶遇了。
兩人相談甚歡,於是商量一起吃帶來的大餅,甲一個,乙兩個,一共三個。雖然乙比甲多一個,但因為大餅不值錢,兩人並沒有計較。
正要吃大餅時,第三個人,丙來了,甲、乙兩人熱情地請他一起吃大餅。
因為大餅不值錢,所以沒人計較。
吃完大餅,三人正要分道揚鑣時,丙突然從口袋裡掏出六枚金幣。
丙說:「謝謝你們請我吃大餅,為了報答你們,我要送你們六枚金幣,至於怎麼分,你們自己決定吧!」
說完之後,丙就走了。
這下子,麻煩來了,原來大餅不值錢,沒什麼好計較的,但金幣不一樣,差一枚就差很多。
甲興奮地說:「太好了,既然丙給了我們六枚金幣,那我們一人三枚分了它吧!」
乙搖搖頭說:「不對,我出了兩塊餅,而你才出一塊餅,按照比例,2∶1=4∶2,我應該得四枚金幣,你只能得兩枚金幣。」
甲認為自己應該得三枚金幣,但乙卻認為甲只能得兩枚,就這樣,兩個人吵了起來。
吵著吵著,甚至還打了起來。
這時,有個路人經過,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後,告訴甲、乙兩人,前面村子裡有個智慧老人,該怎麼分,你們去問那個老人,一定可以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這時,甲主動跑出來,他願意到前面村子去找智慧老人。
非常巧,甲剛到村子口,就巧遇智慧老人。
智慧老人說:「其實我不並是什麼智慧老人,我只是學過幾年數學,勉強算得上是個數學家。」
甲說:「不管你是智慧老人,還是數學家,都請幫我算一下,我應該得幾枚金幣?」
智慧老人說這個問題很簡單,結果對甲很不利。如果按照數學家的算法,甲吃了他自己的餅,乙分了一個餅給丙,這樣6枚金幣,就應該全部歸乙,而甲一個都沒有。
聽了智慧老人的話後,甲難過極了,因為智慧老人的話,確實有那麼一點道理。
「原來我連一枚金幣都不應該拿。」當甲垂頭喪氣,轉身準備回去時,智慧老人叫住他:「剛才是數學家的算法,現在我要告訴你智慧老人的算法。」
「什麼?居然有兩種算法?」
「沒錯,有兩種算法。」智慧老人說,以前他還是個數學家的時候,他認真算出來的答案,總是讓人不開心,於是他換了另一種算法,從此人們皆大歡喜。後來,人們漸漸不叫他數學家,而是改叫他「智慧老人」。
智慧老人告訴甲,讓他回去之後說沒有遇見老人,只是走到一半發現自己錯了就回去了……
甲照著智慧老人的話去做了。
甲回去之後,乙急忙問:「你見到智慧老人了吧!他怎麼說?」
甲說:「嗯,我並沒有見到智慧老人,我走到一半就發現自己錯了……」
「錯了?哪裡錯了?」乙問。
甲說走在半路上覺得自己太貪心,他只出了一塊餅還想得平分金幣,是他不好,他同意乙的說法,乙四枚金幣,他兩枚金幣。
乙聽完甲的話,表情瞬間變得溫和了起來。
當甲、乙兩人分完金幣,甲二枚,乙四枚,正要分道揚鑣時,乙突然叫住甲。
甲:「怎麼了?」
乙伸出握拳的手:「這個給你。」
張開手掌,乙的手心裡是一枚金幣。
乙說:「我很少看到像你這麼老實的人,事實上,你說的也有道理,我們本來就說好要一起吃餅,所以理應一起分享金幣才對。」
甲聽了,一臉驚訝。
驚訝的原因不是乙多給了他一枚金幣,而是乙的反應,完全被智慧老人料中了。
智慧老人告訴甲,你回去之後假裝沒見到我,然後退讓一步,說自己太貪心了,你願意照乙的分法來分配金幣。這時的你立刻從零枚金幣,變成至少擁有兩枚金幣。此外,因為你承認了自己貪心,所以也會引發乙覺得自己也很貪心的連鎖反應。所以你很有機會,變成「坐二望三」。
從非理性的爭執開始,到數學家的理性計算,最後到看穿人情世故的智慧,一層一層地往上疊,這就是很厲害的故事類型。
這種講故事的方法你學會了嗎?按照方法,你也可以講出很厲害的故事。快去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