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曙光:中國電影理論批評的新時代、新追求、新作為

2021-02-22 中國電影報

2021年1月24日下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召開了「新媒體時代的專業影評——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成立40周年研討會」。我作為會長代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首先致辭。

四十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1年1月24日,在鍾惦棐先生的帶領下,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正式成立,並且得到了夏衍先生、陳荒煤先生、張駿祥先生的鼎力支持。參與創辦的還有羅藝軍先生、梅朵先生、餘倩先生等。在他們的努力和推動下,創造了中國電影理論批評第二個黃金時代,至今讓人們津津樂道。

在繼任會長羅藝軍、章柏青先生以及名譽會長餘倩先生、副會長王人殷女士、彭加瑾先生的領導下,中國電影評論學會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同頻共振,與電影實踐相向而行,使得電影理論批評在中國電影發展中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

前人的事業後人要承擔,歷史的接力棒落到了我們身上。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寫文章還是在論壇作主旨發言,筆者一直都在反覆強調要繼承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以及前輩批評家面向實踐、面向銀幕、面向觀眾、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傳統,依靠集體性的力量創造中國電影理論批評新的黃金時代。中國電影理論批評要盡最大努力推動中國電影實現健康可持續繁榮發展,尤其是要在中國電影強國建設中發揮智庫、智囊作用,貢獻出更多更大的理論智慧和力量,同時也要努力建設和完善自身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眾所周知,鍾惦棐電影批評、電影美學的根本特性是實踐性,即從實踐中來,自覺地接受實踐檢驗,積極地指導電影創作實踐並取得重要的創作實績。正如有專家指出的那樣,「實踐性」不僅僅是鍾惦棐先生電影批評的一種「特色」,而且在鍾惦棐電影美學思想體系中居於樞紐性位置,是鍾惦棐電影思想的一個本質特性。這也成為了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的創會宗旨與基本底色,並且一以貫之成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組織一切學術活動的根本遵循。

中國電影進入新時代,中國電影理論批評進入新時代,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的優秀傳統,堅持電影理論批評面向電影實踐、面向電影一線、面向所有電影現象的「現場」,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從實踐中獲得靈感,從實踐中尋求「增量」。我們所有的批評靈感、理論靈感都應該來自於電影實踐,我們電影理論批評的有效性和它的話語權,也在電影實踐當中得到驗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電影實踐也是檢驗電影理論批評有效性、真理性的最重要的標準。

中國電影進入新時代,中國電影理論批評當然要與時俱進,同時也要進一步發揚電影理論批評聯繫實踐、面向實踐、為電影一線服務的優秀傳統,並且在實踐當中來尋找電影理論批評新的增長點,成為電影理論批評自身發展最重要的實踐基礎和實踐動力。「實踐在前,理論在後,而理論一旦符合現實的需要,符合實踐中人的志趣,也就在更大的程度上推動了實踐。」以辯證法而論,也只有具有一定理論自覺的電影實踐才是更有效的實踐,也才能產生更加積極的效果。電影創作也只有在有理論批評指導下的實踐中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一點一滴地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從「高原」走向「高峰」。

電影理論批評的專業性是所有電影理論批評工作者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須臾也不能離開,更不能失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失去了電影理論批評的專業性,把自己混同於一般的「老百姓」,也就失去了電影理論批評存在的價值,失去了電影理論批評工作者存在的價值。電影理論批評要發揮好引領作用,引領觀眾、引領創作,首先就需要「打鐵先要自身硬」,就需要「有那麼幾把刷子」,根本、基礎就是這種專業性,以及專業態度、專業精神、專業品質、專業力量。第一是專業,第二是專業,第三還是專業。

或許,特意強調電影理論批評的專業性、專業精神和專業表達可能會與網絡大眾傳播產生一定的距離,有可能會失去轟動效應,也有可能會「掉粉」,但暫時的所謂「犧牲」從長遠看也是值得的。畢竟,只有我們更加地專業,我們的批評才是有建設性的、有效的,最終也能夠在長期實踐中得到大家不斷的認可,正所謂「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況且我們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是電影評論的專業團體,只有把我們的專業性、專業精神和專業表達發揮到極致,那麼我們的工作和作用才能得到不斷地彰顯。其實也不僅僅是電影理論批評專業、職業工作者,所有的電影理論批評活動都必須以自己的方式體現出專業性,否則就不可能走得太遠;即使一時贏得滿堂喝彩最終也會被擠出泡沫,被「打回原形」。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電影面臨著電影之誕生以來從未有過的大變局,也把電影分成了「疫情前」與「疫情後」。電影進入「疫情後」或者說「後疫情時代」,隨時隨地都會可能發生之前我們沒有遇到過的新的變化、新的變局,需要我們不斷更新知識、更新觀念、更新思維、更新方法、更新策略和戰略。尤其是從利益格局方面觀察,網上發行對傳統的電影院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傳統的電影利益格局也會發生前所未有的新的變化。這就需要電影業界同仁樹立起整體利益觀、共同利益觀、長遠利益觀,建立起「命運共同體」,建立起「共同體美學」。

在電影「後疫情時代」,在電影利益格局發生前所未有新的變化的過程中,電影理論批評應該進一步發揮電影創作與電影觀眾、電影市場的橋梁作用,並且也成為電影管理層與電影業界的橋梁和紐帶,避免因為誤解、誤判產生的誤區,避免可能的「內耗」,集中一切有益有效的資源實現電影的高質量發展、健康可持續發展,有效有力有序推進社會主義電影強國建設。


眾所周知,翻譯界有一個理論主張就是「信達雅」。當下電影生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當然不能以不變應萬變,我們也要以變求變來適應網絡時代電影的變化。新媒體時代的專業電影理論批評也要努力追求和實現電影理論批評的「信達雅」。


信,首先是我們對自己的電影理論批評方法、電影理論批評觀點要相信。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電影理論批評要想成為「信史」,必須要說真話,說實話,實事求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想要別人相信,首先自己要相信;想要說服別人,首先要說服自己。要讓別人相信你是在講真話,同時也要有與別人進行對話、商量的態度,而不是唯我獨尊、老子天下第一。講了真話又能夠與別人進行對話,這樣的理論批評就會產生更好的傳播,就能得到更多的認同,就能產生良性互動,就會發揮出更積極的作用。總之,電影理論批評首先要有「自信」,然後才有可能實現更多的「他信」,才能擔負起電影理論批評引領風尚的社會責任、倫理責任。

電影理論批評的所謂「達」,就是電影理論批評在尊重自己的批評對象、研究對象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分析、比較、闡釋把握住批評對象、研究對象的本質和規律,並且以「通達」的方式呈現出來。我們無論是批評個別的電影作品、分析某種電影現象,還是對一種電影實踐進行理論批評和闡釋,都必須通過專業性的讀解分析和闡釋,以及深入的研究,真正能由表及裡,能夠透過現象發現本質,提煉出本質,發現某種規律性的東西,甚至產生「以一當十」的效果。因此,電影理論批評工作者必須苦練內功,不遺餘力地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理論修養乃至人生修養,成為像鍾惦棐那樣的電影批評高手乃至大師,能夠早看出電影理論批評的「五部棋」,也就是有前瞻性的眼光、前瞻性的預判。這並不是什麼「神機妙算」,而是基於專業性的一種自覺、一種能力、一種方法。

所謂電影理論批評的「雅」,就是要有一種虛心的態度,善於與「他者」進行對話並且努力吸收、吸取「他者」的營養和智慧。同時也要形成批評家自己的個性,形成自己獨特的話語體系和表達方式。或許還要取「雅」的另外一面——「俗」,即所謂的雅俗共賞,追求更加通俗的表達以儘可能實現「最大公約數」,能夠抵達最大層面的受眾。在網絡新媒體時代,就是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儘可能融會貫通網際網路思維、網際網路表達,以網友、網絡群體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呈現和表達,達成更廣泛、更有效、更大層面的傳播。觀點正確、獨到專業是硬道理,傳播尤其是有效傳播也是硬道理。

總之,新媒體時代的專業影評一定要適應網絡時代的變化,一定要持續不斷地學習、擁抱、匹配網際網路思維,用網際網路甚至用抖音這樣一些新的手段來傳播自己的觀點,讓專業性、建設性、主流的聲音來佔據我們電影理論批評的主流。如是,新媒體時代的專業影評就能夠以專業性,以「信達雅」來安身立命,有效傳播自己的觀點,有效發出電影批評主流的建設性的聲音,有效成為整個電影生態的橋梁和紐帶,為中國的電影強國建設做出我們電影理論批評工作者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即使是在中國電影理論批評的黃金時代,鍾惦棐先生也都反覆提醒同仁:電影批評有愧於電影創作。現如今電影理論批評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與電影創作的互動關係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電影理論批評怎麼辦?不能只有天知道,而是事在人為,有為也才有位。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不辜負時代、不辜負人民,不辜負藝術創造。「路漫漫其修遠兮」,中國電影理論批評全體同仁應當與電影業界所有人一起矢志不渝「上下而求索」。

(作者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

相關焦點

  • 推動新時代中國文學批評的理論建構
    他從四個方面對70年來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探索進行了梳理:一是文藝批評的方向調整,當代文藝批評隨著時代前進不斷豐富研究方向。二是文藝批評的理論資源。理論資源的單一化是不可取的,我們不能不加分析地排斥外來理論,這樣容易造成理論的枯竭,對於西方理論,我們應該加以選擇、批判性地分析與接受。三是文藝批評不能簡單等同於批判。
  • 饒曙光:當前中國電影的十大挑戰
    (本文略有刪改)饒曙光  2016年二季度以來,中國電影市場增速放緩乃至局部性下降的現實讓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人憂心忡忡,今年春節檔後國產電影的市場表現依然走低。截止2017年上半年,國產電影只拿到6天的單日票房冠軍,其餘多數時間都被好萊塢等進口片霸佔。
  • 新時代呼喚學術期刊新作為
    當今時代是學術大融合的時代,故步自封搞學術必然會阻礙學術的傳播、交流與創新。學術研究新思維是在借鑑汲取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用中國的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解讀中國實踐,在國際上發出「中國聲音」,表明「學術態度」。
  • 饒曙光|少數民族電影與共同體美學
    電影《我的喜馬拉雅》海報 少數民族電影與共同體美學   饒曙光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在新的歷史機遇與現實條件下,應強調一種各個民族共享的敘事理念與價值體系,「共同體敘事」內在地要求少數民族電影應該進一步釋放自我,從單一的「民族敘事」走向更加開放、更加現代的「共同體敘事」。  作為一個美學概念, 共同體美學的核心要旨就是費孝通先生所說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 新表達新突破新觀察 中國電影內生動力在增長
    核心閱讀  2020年國慶檔電影,有著屬於時代的新表達、新觀察、新突破  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重要時刻,扶貧歷程中的人和事,既是全國媒體的重要議題,也是電影走近觀眾的題材  中國電影還需要更多的「增量」,唯有足夠的創意、項目儲備和生產力,才能於變局中開新局
  • 不能接受批評的新時代巨嬰
    韓國N號房事件將被拍成電影:盧弘湜(《模範生》導演)將執導以N號房事件為題材的新片《惡魔之房》악마의 방,暫譯)。該片目前正在選角中,並計劃於今年下半年開拍。罷了(讀「liao」),能挑戰美國電影的,估計就是韓國電影了,什麼都能拍,什麼都敢拍。
  • 專家研討產業化時代電影評論新出路
    日前,中國電影評論學會迎來了30周歲生日,老中青三代電影評論家、理論家匯聚北京,共議中國電影評論的現狀與未來。在中國電影105年的發展歷史中,電影評論與電影創作曾經有過一個和諧共生、相互促進的年代,一批電影評論家以筆發聲,提出了大量具有建設性的批評與意見,真正做到了「理論滋養靈感,靈感激活創作」。
  • 新時代 新青年 新作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曾經有很多人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然而,17年前的非典中被全社會守護的90後,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鬥爭中挺身而出,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
  • 趙禹平 | 作為正項的中國新主流電影: 一個符號學分析
    中國新主流電影作為正項,追求主流表達、傳播的運行機制,以現實主義作品的形式考量社會現實,傳播主流價值;從風格上的去異化追求、能指上的商品符號包裝到所指實質上的正項表達,以及正項價值的群體性要求,完成了正項的意義輸出。結合正項、主流進行電影研究,實際上是從文化符號學的角度來理解新主流電影。
  • 新時代 新媒體 新作為
    最高統帥與軍營新媒體的一次次「親密接觸」,正是人民軍隊邁步網絡時代的鮮明印記。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自軍營向網際網路開放後,軍營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悄無聲息地進入硝煙迷漫的演兵場。各部隊充分挖掘社交網絡資源,加大社交媒體建設力度,積極搶佔網絡輿論空間,相繼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將其打造成傳遞中國軍隊聲音、講述中國軍隊故事、塑造中國軍隊形象的重要平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涉軍微信公眾號已達數千個。
  • 和平中國——新時代中國軍人的追求
    作為東道主,中國軍隊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引發各國海軍代表團的強烈共鳴。  70年強軍興軍波瀾壯闊,新時代嶄新徵程氣壯山河!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人民軍隊在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下,恪守性質宗旨本色,全面履行職能使命,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為維護世界和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重要貢獻。
  • 「新世紀第一縷曙光」之爭白熱化
    而兩天前,北京天文臺名譽臺長、中科院院士、中國2000年委員會主席王綬琯也在北京宣布:祖國大陸新世紀的第一縷曙光照射點在溫嶺市石塘鎮。  兩家同樣權威的學術機構的不同結論,使本就鬧得沸沸揚揚的「世紀曙光」權屬之爭達到了高潮。  溫嶺、臨海同屬浙江台州市,爭議緣起於台州市氣象局的兩位氣象工作者。去年,第一縷曙光首照溫嶺石塘的消息公布,台州市氣象局鄭金鐘對此提出質疑。
  • 中國最有影響力的電影學者湊一起,把影評的正道捋清楚了
    新媒體時代的專業影評—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成立40周年研討會"以視頻會議的形式在線舉行,饒曙光、章柏青、仲呈祥、胡智鋒、張衛、趙衛防、尹鴻等20多位中國電影評論界的知名學者專家和媒體主編圍繞著會議主題各抒己見。
  • 新時代城市生命體理論研究研討會在深圳舉辦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教授、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曹立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教育部經濟學科指導委員會秘書長)邱海平在研討會上分別做了主旨發言。高培勇表示,新時代的城市發展、新時代的城市建設,應立足於新時代、新階段,以系統的新時代、新階段的理念和戰略來破解新時代、新階段的城市發展和城市建設的問題。
  • 以新擔當新作為建功新時代
    鄭人豪寄語市委辦黨員幹部,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湛江的事,以新擔當新作為建功新時代。組織生活會在市委辦黨員區域活動中心舉辦。走進這裡,濃濃的「黨味」迎面撲來,紅船、黨旗、入黨誓詞、宣言標語等「紅色」元素鮮明醒目。鄭人豪細細觀看展示廳,重溫湛江黨建歷程、了解市委辦黨建工作和黨員活動情況等。「我也是從綜合科走出來的,我也幹過你們的活。
  •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成立40周年研討會綜述
    饒曙光、仲呈祥、胡智鋒、尹鴻、王一川、張頤武、章柏青、丁亞平、張衛、趙衛防等20多位著名專家與會;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中國電影的批評生態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電影評論面臨著新一輪挑戰。在此背景下,專業電影批評需要被重新認知和關注,專業電影批評如何進行更有效的表達和傳播?
  • 滕州公安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
    滕州公安新時代 新擔當 新作為即將過去的2020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全市公安機關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複雜嚴峻的治安形勢,在市委市政府和棗莊市公安局的堅強領導下,始終著眼大局,心繫民生,幹在實處,竭力維護滕州的安全穩定,在戰疫情、防風險、掃黑惡、保平安、護民生、助發展等各項工作中充分展現了「公安擔當」和「公安作為」。
  • 新擔當、新突破、新作為,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啟動
    、新突破、新作為。9月5日,以「新時代、新搖籃、新力量」為主題的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正式啟動。接下來的6天裡,15部優秀國產影片將群雄逐「鹿」——「金鹿獎」花落誰家答案待曉的同時,電影論壇、電影展映、致敬搖籃等主體單元活動也將陸續展開,「金鹿」伴你好戲連臺。
  • 2018中國內地最賣座電影TOP10,你也都看過嗎?
    「中國電影將繼續以開放的姿態,把更加豐富多樣的世界各國優秀電影引進來,不斷滿足觀眾需求。同時,要學習借鑑世界各國電影發展的好做法、好經驗,推動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提升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國家電影局局長 王曉暉「時代在影響電影,電影也應該影響時代。改革開放40年證明了兩個道理,第一要求真務實,第二要與人的全面發展、人的自由發展這個總目標息息相關。如果能夠把這樣的精神傳達到我們的影像作品中,就能成為新時代的經典。也只有這樣,中國的文化才能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組成部分。」
  • 讓現實主義光輝照見中國電影未來——中國電影人談新時代創作
    新華社鄭州9月27日電題:讓現實主義光輝照見中國電影未來——中國電影人談新時代創作新華社記者任沁沁、李文哲在疫情衝擊和產業變革雙重影響下,中國電影產業迎來新發展機遇的窗口期。在機遇與變革並存的時代浪潮中,每個電影人都是參與者、實踐者,也是推動者。面向人民、聚焦時代、觀照現實,這是新時代對中國電影提出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