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路邊社消息,春晚節目遭洩露:蔡明潘長江馮鞏聯袂主演小品《加油,打工人》。
「打工人」這個詞,流行一個多月了。「打工人」,指對所有從事體力勞動或者技術勞動的人的統稱。不管是工地搬磚的工人,還是職場精英,亦或是中層領導、創業者,都可以自稱「打工人」。
據悉,「打工人」的梗,最早來源於一位叫「抽象帶籃子」的網紅,他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故意吹捧自己打工人、保安、大專生的身份,此後悄然在網際網路走紅。
一經流傳,不同職業的打工人都給自己編了有趣的段子。也是辛苦工作之餘的自嘲和自娛自樂吧。
設計師:「鋤禾日當午,作圖好辛苦。上午剛做完,還要一下午。不做沒錢花,心裡更痛苦」。
程式設計師:「打工人、打工魂,熬夜敲代碼,都是人上人」。
公關:「沒有解決不掉的負面,只有24小時不睡覺的公關人」。
「打工人」流行的背後,一方面是新一代年輕人對於工作、生活重擔的調侃,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在高壓環境下,職場人對自己現狀的不滿以及勞資關係的矛盾化。
與打工人相關的996工作制,007工作制等也火起來。
今天,分享一些和打工人相關的詞彙。
社畜 corporate slave
敗犬 loser dog
打工人 labourer
996工作制 996 work schedule, which refers to employees working from 9 am to 9 pm six days a week
白領 the white collar
工薪階層 wage-earners; salaried workers
中產階級 the middle class
福報 karmic reward
007工作制 work 24/7
朝九晚五 work from 9am to 5pm
資本家 capitalist
周一症候群 Monday syndrome
假期症候群 holiday syndrome
圖片來自網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