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我不是藥神】
時間 20180705
看點:依據真實故事改編
特殊註明:文中圖品素材均來自BiliBili彈幕視頻網
總評:9 個人推薦度:不看可惜
其中
題材立意:10劇情安排:9
情節設計:7表演演出:8
音樂配樂:6 分鏡運鏡:9
情感表現:7 人物刻畫:9
詳細評價:
私底下,我很喜歡戲稱2018年為文藝復興年。在這一年,不同領域中都湧現出了各具特色的頗有深意的文化作品,有披掛國產動漫新秀之名,有的成為業界教科書,也有的選擇探討社會複雜關係。在國內,2018年最為普羅大眾所熟知的應當屬《我不是藥神》這一電影,其並不算驚豔的製作卻因為極具深度的定位和演員強大的演技在社會上引起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地動山搖的影響,甚至這部電影還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法律作出修改,很有現實意義。2021年年初,遠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而這件三年後的事情走向,結合看下來,其實早在這部電影中就有展示。我們一起來看看。《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執導的一部現實改編劇情電影。經營印度神油卻不盈利的家暴男程勇在夫妻親情破裂和現實缺錢雙重打擊下,經店鋪好鄰居介紹認識了白血病人呂受益。呂受益向其闡釋了國內慢粒白血病人必須要吃的治療藥「格列寧」價格高昂離譜,現有印度仿製藥經過自身驗證和各路檢測認證效果一致,只需要走私就能讓程勇大賺一筆順便解決呂自身缺藥的問題。
開始走私的程勇 目的明確
為了撈錢,程勇決定鋌而走險靠自己在印度的渠道走私這種仿製藥,幾經周折後確實如同呂受益所說開始大賺並且間接在一眾慢粒白血病人中擁有了相當重要的分量,而通過呂收益在病友之間的介紹,程勇也逐漸擁有了自己的販賣小團隊,倒藥範圍逐漸擴大,卻也因此被警方盯上受到加急追查。
曾經拉人入夥的說辭成了後來的行動標杆
在一追一躲之間不光疲於應付警察的圍捕,也被「同行」張長林抓到了把柄,一夜思索過後決定收手不幹,並解散了自己的團隊,把整個渠道拱手讓給在假藥事業更有經驗的張長林。沒成想一年過後,程勇靠之前賣藥積攢下的錢成功置辦起了自己的小紡織廠,終於日子開始有了好起色卻得知呂受益現在正面臨絕境,苦不堪言,原來張長林拿到渠道以後不滿足僅有的收益率再次大幅提高要價,惹起眾怒,舉報被抓了,市面上慢粒白血病人唯一可用的藥物再次斷了來路,呂受益僅僅是這悲慘群眾中的一員。得知消息的程勇大受刺激,但就在猶豫是否出手相救時,呂受益選擇了自殺,而這一死,也讓程勇徹底下定決心出手。他再次找回了當年的團隊,再次聯繫的當年的渠道,聯繫了當年用藥名單上的各位病友,開始賣藥。而這一次,全都按照成本價售出,不再為了撈錢。即便是後來因為生產「格列寧」的諾瓦公司向印度政府施壓導致藥物停產只能從藥店以四倍成本價回購,也依然堅持按成本價出售,並開始聯繫外省的病友,把這種藥大範圍銷售。這一舉動救下了許多許多的慢粒白血病人,也讓警方終於坐實了程勇生產銷售假藥罪,其本人因此被捕入獄,電影的故事就到此結束了。
作為一部劇情電影,該片本身的劇情故事已經足夠精彩,更令人震撼的則是他本身依照真實事件改編,而且在改編過程中巧妙修改了案件過程範圍,讓原事件和戲中事件都符合對應世界觀的邏輯合理性,在改編作品中難能可貴。幾年後再回顧這個電影甚至感覺他的設計就是為了衝擊人們的法律認知才專門拍的電影,這在文藝復興年之前很少有作者敢有這種討論倫理與法律衝突還沒歪到男女戀愛上的作品放出的。
在劇情設計上,從一開始程勇個人生活的父子互動片段,尤其是小舅子衝進警察局那句雖然沒有字幕但字正腔圓誰都聽得懂的「優美普通話」,到後來街頭喝悶酒的,無不透漏出一種真實,過於真實,讓整個電影有了很強的代入感,儘管在各種細節場景上只應用了配樂而忽略音效產生的效果,表現出來也屬於可圈可點,隨未達到極品的境界,但結合故事看倒不至於難受。
導演在鏡頭語言的應用上有一種很灑脫自由的個人風格,不同於大路主流的推進方式,但也沒斷送極佳的場面,帶來了整體上不甚流暢卻很有動感的效果,相當不錯。
人物角色的安排上依然存在國產電影傳統藝能用了就扔,兒子的出現僅僅用來體現了最開始的生活真實性和後來賺錢以後的生活真實性,直到送走為止其實都對劇情推動沒什麼幫助,男主他媳婦也僅僅是在電影的開頭體現一下男主脾氣暴躁還有貪財,能和後來開始成本價銷售的態度形成一次對比,對於劇情的實際推動作用也就僅限於讓小舅子登場認識一下順帶來一句「優美普通話」了。更何況其實兒子的登場互動比媳婦早得多,而從那時候開始程勇就體現出來一種脾氣暴但內心比較軟的姿態,反倒顯得媳婦那句家暴很奇怪看著像是反咬一口。至於店鋪隔壁的好鄰居那更是純粹的工具人。這種安排我當然是不喜歡的,讓他們沒產生太大的劇情影響,也沒產生太大的存在感,很有擠佔時長的意思。
不過更長的影片時長確實在描述程勇從一開始就是單純想著撈錢到逐漸內心所向真的是為了救人的轉變,前後交織,正應驗了題目「我不是藥神」。
當然這些細節問題其實並不明顯,不至於拉低電影的體驗。該片更出彩亮眼的表現體現在主角團各位角色的演技上,除了當時上映期間熱議的王傳君以外,主角團其實各位演技都很強大。(宣講開始)引起興趣
—>(天價無錯)譏諷
—>(大門潑糞)幸災樂禍
呂受益蹲點諾瓦製藥公司表情三連
程勇一人喝悶酒時候的苦澀,神父決定一同賣藥時的糾結,思慧看到原領班上臺鋼管舞時候的宣洩,黃毛各種小鏡頭的囂張和最後「痛快了」時候的那種灑脫,都是很不錯的表現,加上巧妙安排的各種角色本身的生活情節以及細節,角色豐滿程度相當之高。
時隔好幾年再次提起這個電影,更大一個原因也是它本身反映出一個可怕的現實。格列寧這種對於慢粒白血病就是救命稻草的藥,如果放任藥企隨意定價是一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電影和現實中只是很巧找到了印度而且印度真的做出了仿製的藥,才有了各種操作的空間,有了雖然違法但能活命的可能。試想一下,如果現實中印度沒有做出仿製藥,市面上沒有其他任何可以等效替代的其他手段,患者只有耗盡家財去吃諾華的天價藥物和等死兩種路線可以走,會出現什麼後果?今年美國的德克薩斯州給出了同等條件的模擬結果。
德州因為百年難遇的暴風雪天氣導致這個美國能源大州大面積停電,而在這種環境下德州當地的電費牌價原地暴漲了3466%,
圖源:波士頓圓臉
德州電力可靠性委員會和氣象部門在兩黨的加持下互相踢皮球把德州停電人民放在了和影片中慢粒白血病人一樣的境遇:要麼耗盡家財去買天價電費,要麼乾等至凍死。在這種情況下,德州人民的表現分為三種,一種是真的斥巨資去買電,一種是自己求生用柴油發電機發電或者去車內取暖然後一氧化碳中毒致死,還有一種真就是凍死。而更過分的是明面電費漲了100倍的情況下實際電力公司賺到了270倍的電價,足以見到實際情況就是關鍵資源一旦放任自由定價結果一定是普通人買不起買得起也是價高者得,這很賽博朋克。在當初電影上映期間,我也簡單記錄過對這個電影的印象,而且清楚得記得很少有人注意到自由定價導致的問題,很多人都在說所謂藥企研發費用,這是很可怕的一個現象。藥品研發費用高,所以藥品就貴和你領導說發你的工資就是你上班產生的價值一樣都是資本主義為了掩蓋剝削本質準備的謊言而已。藥品研發成本是可以通過一定時間的迴轉來保證的,更何況穩定(還不是根治)慢粒白血病的格列衛必要性甚至屬於生存必需品行列,而且還不是根治,能說的出「超高定價就是為了回收成本」這話的人只可能不是白血病人,而且非蠢即壞。幸好我們國家對於這種藥品納入了醫保,用國家力量對抗這種資本企業為百姓謀得了福利,不然就憑這種程度的國民意識怕是遲早要淪為資本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