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點映二刷《我不是藥神》,深夜未眠,寫下這篇文章。
請允許我第一次,用人格推薦大家:
今年一定要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
它也許會在一年內橫掃各類大獎,成為國產電影的驕傲。
《我不是藥神》
(實在忍不住一點小劇透,希望能與你有共鳴)
大約20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到癌症,也接觸了化療。
我親眼見證了一個正常人,被病魔折磨到痛不欲生,頭髮像沙漏裡的沙一樣往下掉,尊嚴被一點點磨盡。
想法只有一個,活著,傾家蕩產也要活著。
醫療不發達的年代,有些病不是有錢就能治,沒錢只能絕望。
病房裡,每周都有人被推走,永遠地離開。
病人在走廊裡給大夫下跪,只求減少痛苦。
有人用最後的力氣向親人哀求,把房子賣了吧,讓我用進口藥。
電影裡老呂在化療期間,自殺的舉動和換藥時的哀嚎,每一幀都在醫院裡真實地發生著。
當男主程勇(徐崢飾),一個賣印度壯陽藥的油膩中年,遇見走投無路的慢粒白血病患者老呂(王傳君飾)時,故事就這麼開始了。
老呂的病需要服用進口藥格列寧,一瓶4萬,終身服用,斷藥就得死。
他發現了印度的仿製藥,一瓶幾千,藥效相同,像是黑暗中看到了光。
他找到程勇幫他走私。
眼看老父親沒錢做手術的程勇,決定鋌而走險,好處費3萬。
到了印度,程勇才知道,4萬的正版進口藥,仿製藥進貨只要500,商人的嗅覺告訴他,這是個巨大商機。
於是一個賣壯陽藥的小販,和4個慢粒白血病患者:老呂,老劉(病患牧師),思慧(女兒患病的單親媽媽),彭浩(被家人趕出的自閉男孩),組成了走私賣藥團隊。
一箱一箱的藥從印度運進來,一疊一疊的現金裝滿麻袋,程勇發財了。
同時把上千個病友4萬一瓶的進口藥,換成了5千的仿製藥,省了近90%的錢,病人活命了。
電影發生在2002年左右(故事原型為2012年),4萬的天價藥,可以吃垮一個家庭,吃掉病人僅剩的一點尊嚴和希望。
電影裡的第一束光,是賺錢與救命之光並存,仿佛要改寫他們的命運。
然而賣盜版藥嚴重侵犯了正版權益,走私屬於犯罪,警方立案。
刑警曹斌(周一圍飾)拿著調查結果匯報上級:這不是假藥,藥效相同,價格卻只有正版的八分之一。
局長問了他兩個問題:
「是不是走私?」是。
「進沒進醫療手冊?」沒有。
「那還不是假藥?!」
面臨被抓,程勇把進貨渠道賣給了假藥販子張長林,退出了。
他趕走了他的夥伴,承諾他們價格照舊,但其他病人價格翻倍。
第一束光散了,電影轉場已經是一年後。
程勇換了精神的髮型,做著幾百萬的生意。
當他再次見到老呂,是在醫院,老呂割腕未遂,假藥販子跑路,藥斷了,吃不起正版藥,只能等死。
當年購藥名單上的很多人,都已經不在了。
一天夜晚,老呂最後看了妻兒一眼後,平靜地選擇了死亡。
弔唁之後,在樓道裡,程勇從一群帶著口罩的病友目光中間穿過。
他沒有看到悲傷,只感到無以名狀的絕望。
他決定再次到印度買藥,救人。
印度街頭,偶遇兩尊神像,一尊藍色,一尊黑色,在嗆人的煙霧中出現,莊嚴又詭異,他看著神像,慢慢放下了捂住口鼻的手,這是一個隱喻鏡頭,前一尊代表死亡,後一尊代表重生。
(引自知名博主@大蝦咪_summer的精彩點評)
前者指的是在上海,選擇死亡的老呂。
後者指的是放棄了牟利,用進價賣藥的自己。
這大概就是電影的第二束光,重生。
重新出現的大規模仿製藥,讓警方查得更兇。
一次收繳仿製藥拘留行動中,一位老太太說了這麼一段話:
"領導,求你一件事。
求求你們別再查了。
這藥假不假,病人自己能不知道嗎?
我得病3年,正版藥吃了3年,
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
現在這便宜藥才賣500,
能救命……
藥販子根本不賺錢吶,
誰家還能沒有個病人,
你就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嗎?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
這段話後,影院裡響起了啜泣聲,誰家還能沒有個病人呢,我想活著…
活著,對普通人來講,是一日三餐,陽光明媚,愛與被愛。
對癌症病人來說,是時間的倒計時。
他們怕沒錢,沒藥,怕聽到又有病友離開了。
他們膽戰心驚,小心翼翼,怕連累家人,又怕被家人拋棄。
「傾家蕩產」這個詞總是和「病魔」形影不離,對他們來說,世上最好的藥就是"希望"。
病友的希望再次面臨破滅,是印度政府下令仿製藥廠停產,貨源斷了。
渠道只有一個,就是在印度零售店回購,進價不再是500,而是2000,那程勇按多少錢賣呢?
還是500,"剩下的錢我來補,就當還他們的"。
沒人想到,會有人在用自己的錢,冒著坐牢風險,貼補他們買救命的藥。
電影很克制,沒有用大量特寫和臺詞去描述這些人性光輝的畫面,反而讓大家記住了一個蓬頭垢面的中年商販。
上千病友的"庇護"和彭浩(章宇飾)用生命換來的保護,沒有阻止程勇被告上法庭。
電影的高潮出現在最後兩分鐘,羈押車從法院駛出,"把車開慢一點",車子一顛,程勇望向車外。
那是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隊伍,他們從得病那天起就需要帶口罩,從不敢摘下,仿佛是一塊守住內心傷口的創可貼。
背景音樂響起,口罩一個個摘下向他致意,充滿儀式感。
曾經出現在購藥單上的上千個名字,站在了他面前。
一個幻像,他看到了衝他微笑的老呂和犧牲的彭浩。
這是電影的第三束光,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所有勇敢和無畏是需要保護的。
車輛開遠,想起程勇在法庭上做最後陳述:
"犯的錯我都認,只是看到病友們心裡難受,但我知道一切都會好起來,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吧。"
2002年,慢粒白血病存活率只有20-30%,2018年這個數字達到85%。
我們喜歡看小人物救世的故事,喜歡看情與法之間的平衡。
當商人,病患,醫藥公司,執法者一一出現時,卻發現世間沒有真相,只有眾生相。
《我不是藥神》這部偉大的國產電影公映,感謝這束光。
願這個世界慢慢變好,不是因為出現救世主,而是有了光,因為有光的地方就有追光者。
你我都可能是那個人,不是嗎?
通宵寫完這篇文章,希望能為國產電影做些貢獻,感謝你的點和喜歡,讓更多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