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願世界變好,不是因為救世主,而是追光者

2021-03-03 末那大叔

昨天點映二刷《我不是藥神》,深夜未眠,寫下這篇文章。

請允許我第一次,用人格推薦大家:


今年一定要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


它也許會在一年內橫掃各類大獎,成為國產電影的驕傲。


《我不是藥神》



(實在忍不住一點小劇透,希望能與你有共鳴)

大約20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到癌症,也接觸了化療。

我親眼見證了一個正常人,被病魔折磨到痛不欲生,頭髮像沙漏裡的沙一樣往下掉,尊嚴被一點點磨盡。

想法只有一個,活著,傾家蕩產也要活著。



醫療不發達的年代,有些病不是有錢就能治,沒錢只能絕望。

病房裡,每周都有人被推走,永遠地離開。

病人在走廊裡給大夫下跪,只求減少痛苦。


有人用最後的力氣向親人哀求,把房子賣了吧,讓我用進口藥。

電影裡老呂在化療期間,自殺的舉動和換藥時的哀嚎,每一幀都在醫院裡真實地發生著。


當男主程勇(徐崢飾),一個賣印度壯陽藥的油膩中年,遇見走投無路的慢粒白血病患者老呂(王傳君飾)時,故事就這麼開始了。

老呂的病需要服用進口藥格列寧,一瓶4萬,終身服用,斷藥就得死。


他發現了印度的仿製藥,一瓶幾千,藥效相同,像是黑暗中看到了光。

他找到程勇幫他走私。

眼看老父親沒錢做手術的程勇,決定鋌而走險,好處費3萬。

到了印度,程勇才知道,4萬的正版進口藥,仿製藥進貨只要500,商人的嗅覺告訴他,這是個巨大商機。

於是一個賣壯陽藥的小販,和4個慢粒白血病患者:老呂,老劉(病患牧師),思慧(女兒患病的單親媽媽),彭浩(被家人趕出的自閉男孩),組成了走私賣藥團隊。

一箱一箱的藥從印度運進來,一疊一疊的現金裝滿麻袋,程勇發財了。

同時把上千個病友4萬一瓶的進口藥,換成了5千的仿製藥,省了近90%的錢,病人活命了。

電影發生在2002年左右(故事原型為2012年),4萬的天價藥,可以吃垮一個家庭,吃掉病人僅剩的一點尊嚴和希望。


電影裡的第一束光,是賺錢與救命之光並存,仿佛要改寫他們的命運。



然而賣盜版藥嚴重侵犯了正版權益,走私屬於犯罪,警方立案。

刑警曹斌(周一圍飾)拿著調查結果匯報上級:這不是假藥,藥效相同,價格卻只有正版的八分之一。

局長問了他兩個問題:


「是不是走私?」是。


「進沒進醫療手冊?」沒有。


「那還不是假藥?!」


面臨被抓,程勇把進貨渠道賣給了假藥販子張長林,退出了。

他趕走了他的夥伴,承諾他們價格照舊,但其他病人價格翻倍。

第一束光散了,電影轉場已經是一年後。

程勇換了精神的髮型,做著幾百萬的生意。

當他再次見到老呂,是在醫院,老呂割腕未遂,假藥販子跑路,藥斷了,吃不起正版藥,只能等死。

當年購藥名單上的很多人,都已經不在了。


一天夜晚,老呂最後看了妻兒一眼後,平靜地選擇了死亡。


弔唁之後,在樓道裡,程勇從一群帶著口罩的病友目光中間穿過。


他沒有看到悲傷,只感到無以名狀的絕望。



他決定再次到印度買藥,救人。

印度街頭,偶遇兩尊神像,一尊藍色,一尊黑色,在嗆人的煙霧中出現,莊嚴又詭異,他看著神像,慢慢放下了捂住口鼻的手,這是一個隱喻鏡頭,前一尊代表死亡,後一尊代表重生。

(引自知名博主@大蝦咪_summer的精彩點評)

前者指的是在上海,選擇死亡的老呂。

後者指的是放棄了牟利,用進價賣藥的自己。


這大概就是電影的第二束光,重生。

重新出現的大規模仿製藥,讓警方查得更兇。

一次收繳仿製藥拘留行動中,一位老太太說了這麼一段話:

"領導,求你一件事。

求求你們別再查了。

這藥假不假,病人自己能不知道嗎?

我得病3年,正版藥吃了3年,

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

現在這便宜藥才賣500,

能救命……

藥販子根本不賺錢吶,

誰家還能沒有個病人,

你就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嗎?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

這段話後,影院裡響起了啜泣聲,誰家還能沒有個病人呢,我想活著…



活著,對普通人來講,是一日三餐,陽光明媚,愛與被愛。


對癌症病人來說,是時間的倒計時。

他們怕沒錢,沒藥,怕聽到又有病友離開了。

他們膽戰心驚,小心翼翼,怕連累家人,又怕被家人拋棄。

「傾家蕩產」這個詞總是和「病魔」形影不離,對他們來說,世上最好的藥就是"希望"。



病友的希望再次面臨破滅,是印度政府下令仿製藥廠停產,貨源斷了。

渠道只有一個,就是在印度零售店回購,進價不再是500,而是2000,那程勇按多少錢賣呢?


還是500,"剩下的錢我來補,就當還他們的"。

沒人想到,會有人在用自己的錢,冒著坐牢風險,貼補他們買救命的藥。

電影很克制,沒有用大量特寫和臺詞去描述這些人性光輝的畫面,反而讓大家記住了一個蓬頭垢面的中年商販。

上千病友的"庇護"和彭浩(章宇飾)用生命換來的保護,沒有阻止程勇被告上法庭。

電影的高潮出現在最後兩分鐘,羈押車從法院駛出,"把車開慢一點",車子一顛,程勇望向車外。

那是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隊伍,他們從得病那天起就需要帶口罩,從不敢摘下,仿佛是一塊守住內心傷口的創可貼。


背景音樂響起,口罩一個個摘下向他致意,充滿儀式感。



曾經出現在購藥單上的上千個名字,站在了他面前。

一個幻像,他看到了衝他微笑的老呂和犧牲的彭浩。


這是電影的第三束光,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所有勇敢和無畏是需要保護的。

車輛開遠,想起程勇在法庭上做最後陳述:


"犯的錯我都認,只是看到病友們心裡難受,但我知道一切都會好起來,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吧。"


2002年,慢粒白血病存活率只有20-30%,2018年這個數字達到85%。


我們喜歡看小人物救世的故事,喜歡看情與法之間的平衡。

當商人,病患,醫藥公司,執法者一一出現時,卻發現世間沒有真相,只有眾生相。




《我不是藥神》這部偉大的國產電影公映,感謝這束光。


願這個世界慢慢變好,不是因為出現救世主,而是有了光,因為有光的地方就有追光者。

你我都可能是那個人,不是嗎?

通宵寫完這篇文章,希望能為國產電影做些貢獻感謝你的點和喜歡讓更多的人看到

相關焦點

  • 關於《我不是藥神》朋友圈說說精選 聊聊藥神觀後感
    我不是藥神「願世界變好,不是因為救世主,而是因為追光者。——致《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最真實的話,卻是讓反派說出來了。「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對待身體,不斷學習不斷成長,好努力掙錢,窮,也窮得有志氣,與底氣。《我不是藥神》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它讓我們知道健康是多麼的重要,願好人一生平安,願世人健康快樂。看完《我不是藥神》後感覺很心酸,生病後,活著不易。《我不是藥神》火了好多天了,衝著「9.0分神劇」的名頭,我特意抽空跑去刷了把票房。
  • 《我不是藥神》:我不是救世主,我只想賺錢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我不是藥神你會當這個救世主嗎?你會願意承受坐牢的風險去助人為樂嗎?我相信很多人不會,如果程勇不是因為走投無路,急需用錢,他也不會動這個念頭。程勇有代理權,他不是直接不賣了,而是轉給別人了,由別人賣,只是價格會高點,但這已經是仁至義盡了。我可以直接不賣了,我沒有責任去當這個救世主,我可以平平安安地度日,為什麼要承擔這個風險,去當這個救世主。但是,程勇,最後還是去當了。
  • 禪說電影 |《我不是藥神》:世界上只有一種病,但絕不是窮病!
    文:素說《我不是藥神》被封神了,零差評、現象級、良心作,公號文鋪天蓋地,想了解劇情的、想了解真實事件的、想了解演員陣容的、想了解創作幕後的,搜搜其它公眾號,應有盡有。今日提筆,想聊聊:我不是藥神,那「我」是什麼?或者更接近我們每個人一點的問法是:你不是股神、食神、歌神、財神、酒神、茶神、花神......那你是什麼?
  • 《我不是藥神》:程勇不是藥神,兩次都不是
    儘管《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與實際原型有所出入的故事,但很少有人會懷疑這個故事所投射的現實。在《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中,我想最具爭議的話題就是真藥與假藥之辯。一方是瑞士諾瓦公司的正版格列寧,而另一方是印度仿製的盜版,但它們卻在藥效上相差無幾。如果以藥物的療效為評判標準的話,他們都是真藥,但如果以一個法制社會的法律規定的話,印度的仿製藥是在竊取正版格列寧技術版權的基礎上生產的假藥。
  • 我不是藥神=我不是李笑來
    希望這樣的現實主義佳作能為中國電影未來創作開個好頭,畢竟娛樂只能至死,良心卻可以治病。——《我不是藥神》幣圈:最近的李笑來50分鐘錄音曝光,想必大部分人都沒聽過完整版的,不知道李笑來給大家出的這邊閱讀理解,你們解讀了多少 這個錄音無疑是2018年上半年對韭菜們最好的教科書,不管你是罵也好,贊成也好,這就是目前幣圈的狀態,也是為什麼人家能賺到錢,別說什麼信息不對稱,世界不公平,人家站的比你高,看的比你遠,了解行業的現狀,他不賺錢誰還能賺到錢。
  • 《我不是藥神》:在疾病面前,人生而不平等
    「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領導,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在疾病面前活下來,是病人唯一的願望。但是總有人因為貧窮,失去續命的希望。 --以上引用電影《我不是藥神》的臺詞 2018年,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火遍全中國,在還沒有上映的時候就引起了廣泛討論,更是以豆瓣9.0的評分、首日便拿下3.5億票房的水準告訴所有人——原來國產電影,也可以拍出精品。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都說笑著進去,哭著出來。
  • 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談癌色變的你知道麼,20%的癌症患者與肥胖有關    距離《藥神》上映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火和熱都不是足以讓他一直持續發燒的理由,在當下社會裡,快餐式的商業電影和豪華的陣容特效早已經不能滿足看客們的精神需求,所謂情懷也不好多次賣弄,而《藥神》恰好不是中國近期火的電影中的任何一種
  • 《我不是藥神》:命本可貴 需要珍惜
    後來的某一天,認真去觀看了這樣一部直擊社會現實問題的影片《我不是藥神》,這也是文牧野導演,徐崢、周一圍等人主演的作品。其實,並不覺得是商業化的作品,而是真真實實的反映了社會問題,還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似乎正因為如此,連李克強總理看到這部影片後,都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加快落實抗癌藥降價保供等相關措施。
  •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能讓全場觀眾看完字幕才離場?
    現在的觀眾不是好糊弄的,爛片看不完就想走,好的影片看完還不想離場,看了一遍還想再看一遍。到底《我不是藥神》用了什麼靈丹妙藥,有什麼過人之處?「我不是藥神」的用意,程勇畢竟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市民,他不是救世主,他最大限度能做的就是為幾名朋友爭取到更便宜的藥品價格。
  • 我不是藥神: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尋一種藥,沒藥的世界我們怎麼活
    01身邊坐著位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在我淚流滿面的時候,她已經哭泣出聲。那窒息般的痛苦呻吟,不用猜也能明白,可能她曾經因為窮、因為窮還治不起病失去過至親。我聽到她身邊有男人壓低聲音說:「沒事沒事,都過去了,向前看。」
  • 為什麼說《我不是藥神》對華語片意義重大?
    本文來自豆瓣用戶李濛Lemon給電影《我不是藥神》的評論
  • 《我不是藥神》:餘生很短,請擇善而行!
    作者 | 一味清歡 01 《我不是藥神》爆了!網友紛紛在社交平臺發表評論,聲稱好久沒有見過這麼好的國產電影了,本來是奔著喜劇去的,結果卻在電影院哭成狗。韓寒甚至在微博發布長文,斷言《我不是藥神》是最近幾年罕見的國產好電影。
  • 《我不是藥神》原定女主並不是譚卓,而是被稱「收視女王」的她!
    如今當小編再次提起《我不是藥神》這部電視劇,相信網友們並不會感到陌生,畢竟這部電視劇不光收視率成為今年的一匹黑馬,而導演徐崢也因為在這部劇中的經常演技,成功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而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這部劇的演員。
  • 《我不是藥神》:賣假藥的初衷就是獲利?藥神告訴你什麼是良心藥
    可是只要和進口貼上一點關係的藥對於普通人來說那就是天價,所以《我不是藥神》中徐崢就帶給了這些人新生的希望,有時候缺的可能不是錢更多的是良心。整個電影也都是在圍繞著貧窮這件事展開的一系列的故事,開頭徐崢自己的事業沒有起色,自己生活沒有著落兒子的撫養權也沒了,父親也因為沒有錢去做手術一直拖著。
  • 《我不是藥神》影評 | 違法的救世主,入獄的英雄
    ---違法的救世主,入獄的英雄文 | 陳一香我是有點迫不及待的想寫下這部電影的影評,雖然只是因為時間的原因隨意選的電影。雖然,這部電影名字並無打動我心,只是聽到是徐崢導演,應該是比較滑稽幽默的,有這個打底,至少能笑一笑。可是萬萬沒想到,這部影片居然能如此之好。
  • 原來,我們都被《我不是藥神》給騙了…
    趁著周末,包子又踏進了電影院,發現不少人都跟我一樣,拋棄了可樂和爆米花,而是攥著一包紙巾,估摸著都是來二刷三刷的。電影還沒結束,影院已響起了斷斷續續的抽泣聲,包子也再一次被深深感染了。這一次,我終於可以底氣十足地說,我們也有完全不輸《摔跤吧爸爸》,《熔爐》之類的現實主義電影了!
  • 我不是藥神 點擊閱讀原文在線觀看
    這不是讓電影對抗世界,而是讓電影成為了現實的一部分。但《我不是藥神》的一小步,已經是國產電影的一大步了。一個流量都沒有,全是一流演技的國產片見過沒有?還必須說,這部電影,還真是電影界的淘金者。被寧浩和徐崢找到電影裡的,個個都發光——
  • 電影《我不是藥神》為什麼這麼火?因為……
    電影《我不是藥神電影《我不是藥神》為什麼這麼火?不久,風停雨住,一起去某影院看電影《我不是藥神》,何種心境,不得而知。巨幕電影,然而觀眾不多,大抵因為惡劣天氣吧。不過,此一場觀影人少,不足為慮。這部像雙刃刀一般刺痛現實的電影吸睛能力很強,而攬金能力更是不可小看。整體來說,劇情一般,但是作為國產影片來講,創下了又一個票房紀錄,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這一切都源於它的超強現實性。
  • 《我不是藥神》:上帝保佑你!
    最近幾天朋友圈內刷屏的除了世界盃之外就是電影《我不是藥神》,說實話這部影片確實是部好電影,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很好!
  • 《我不是藥神》不是神作,它是美人魚!
    之所以如此,不是因為捨不得幾十塊錢,而是不想看到國產電影沉浸在越爛越賺的怪圈裡。《我不是藥神》打破了我的觀影習慣,點映之前就被各種安利,點映之後的爆表口碑,讓我不得不提前走進影院。 說實話,看完之後有點小失望。失望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它與網絡口碑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