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不同君跟朋友去看了傳說中上海電影節「七次掌聲、數度落淚」的「封神」之作《我不是藥神》。之前覺得這種宣傳很誇張,但電影結束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還發現一個「百年不遇」的奇怪現象,以前看電影,往往是字幕還沒出,電影院的大燈就亮了,大家都急匆匆的搶著離場。但是,昨天《我不是藥神》散場後,全場沒有一個人動,我瞥了一眼旁邊的女觀眾,她正扶起眼鏡,默默的用紙巾擦著眼淚,而在場全部觀眾都靜靜的坐在座位上,直到看完全部字幕才離場。我也非常吃驚,現在的電影觀眾素質都這麼高了!我想全場觀眾不約而同看完電影的字幕,是對一部電影的最大肯定吧。
坦白說,我在觀影過程中也有幾處忍不住想要抹淚,《我不是藥神》確實是一部品質非常棒的電影,可以說是徐崢近年最好的電影,觀影后與朋友討論,這部電影肯定要爆,10億、20億票房不在話下。現在的觀眾不是好糊弄的,爛片看不完就想走,好的影片看完還不想離場,看了一遍還想再看一遍。到底《我不是藥神》用了什麼靈丹妙藥,有什麼過人之處?
中國版《達拉斯買家俱樂部》
影片的故事其實很簡單,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是一部中國的《達拉斯買家俱樂部》,這部影片相信大多數觀眾都非常熟悉,美國演員馬修•麥康納為了戲中角色暴瘦47磅,最後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也成為一樁美談。
《達拉斯買家俱樂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的是馬修·麥康納飾演的主人公羅恩被診斷出感染上愛滋病,醫生斷言他只能夠活30天,但是他發現美國之外的國家有很多藥品是可以延緩病情的,能夠起到抗艾的作用。於是他開始走私這些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未批准的非法藥物,一方面用於自己治療,另外也售賣給其他患者,他成立了一個叫「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的組織,購買藥品的患者不斷增加,這個組織也在不斷壯大,這引起了美國官方和製藥商的關注,並對其採取阻撓措施。
羅恩最終去世,從被確診愛滋病只剩30天生命,直至去世他一共存活了7年時間,並通過走私藥物幫助了很多愛滋病患者。演員馬修•麥康納成功演繹了這名愛滋病患者羅恩,並奪得了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與《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相同的是,《我不是藥神》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與之不同的是,影片這次所指向的是白血病,而徐崢所飾演的走私藥物的程勇本人並不是白血病患者,我想令觀眾所感動的,也恰恰是程勇並不是白血病患者,但他在最後卻能夠為了朋友、為了成千上萬的白血病患者鋌而走險。
平凡小人物的自我救贖
與徐崢以往的角色背景有點類似,程勇是一個面臨中年危機的男子,婚姻失敗,上有老、下有小,這樣平凡普通的人物在社會上到處都是。為了籌集老父親的手術費,他不得不鋌而走險前往印度走私違禁藥品,比市價低數倍的印度藥品為他帶來了巨大財富,同時也幫助到幾位患病的朋友,程勇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得到了金錢,甚至包括情感。
但面對來自假藥販子的威脅,警方的搜查,作為普通人的程勇不得不選擇了放棄,我想這也是片名「我不是藥神」的用意,程勇畢竟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市民,他不是救世主,他最大限度能做的就是為幾名朋友爭取到更便宜的藥品價格。但他並沒有獲得朋友的理解,大家相繼離去,程勇的生活也回到了正軌。這是合理的,就跟影片的主題曲《只要平凡》表達的一樣,程勇這個人物沒有「神」的光環,他沒有義務為了白血病患者付出牢獄之災的代價。
然而,金錢是罪惡的,假藥販子一次次加價,他最終被病人舉報,所有病人不得不再次面臨高昂的藥價,程勇的朋友們也因為沒有藥吃而面臨更大的痛苦。
程勇選擇了前往印度幫朋友買藥,這一次在印度,有一幕令人特別難忘的場景,在煙霧繚繞的印度街頭,佛教徒搬著幾尊佛像從程勇身邊經過,程勇看著佛像神秘的面容陷入沉思,我想在這一刻,程勇已經在心中做了決定,他要重新為病人走私藥品,甚至是不惜成本和代價,影片主人公也在這一刻完成了自我救贖,財富所帶來的原罪最終走向了「善」的一面。
不演喜劇的徐崢更可愛
大多數觀眾可能跟我一樣,開始以為這是一部喜劇,徐崢也一貫是以喜劇見長。但我想說,你所認識的徐崢已經變了,不可否認徐崢在喜劇上有過人的天賦,以至於我們都會對他產生一種慣性思維。但徐崢在電影上的野心顯然不僅是做一名喜劇演員,或者是一名導演,徐崢因為《我不是藥神》的演出而成為了一名更偉大的演員,至於他能不能憑藉該片像馬修·麥康納一樣獲得獎項的肯定,就不得而知了。
徐崢飾演的程勇在片中有幾次重大的轉折和變化,首先是婚姻失敗,面臨各種生活問題的藥店老闆;還有經歷走私販藥,在經濟上取得成功後得意忘形的土豪;第三是面對壓力不得不放手走私生意,與一眾好友散夥,這一面的程勇最能體現普通人、平凡人面對現實的無力感;最後是毅然決定不惜成本為白血病患者代購藥物的程勇,這也是影片主人公的形象得到升華的一面。徐崢在人物的幾次轉折中,很自然的將幾種變化切換自如。
影片中的其他演員,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的表現均可圈可點,可以說是好的劇本遇到了好的創作者,周一圍不用說了,《演員的誕生》讓更多人認識到了周一圍的強大演技;王傳君讓我注意到,是《羅曼蒂克消亡史》,雖然戲份很少,但卻非常亮眼,這次在《我不是藥神》中,為了表現出白血病患者的虛弱,王傳君瘦了不少,據說為了一場在床上病得虛弱的戲,王傳君還熬夜不睡覺以製造虛弱感;譚卓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她在《追兇者也》裡飾演的舞女曾讓人非常驚豔,希望她可以遇到更多好戲。
失道寡助、得道多助
影片開始沒多久時,有一場眾多白血病患者到瑞士藥品的廠房門口示威遊行的戲。面對4萬一瓶的救命藥,任何人都會失去理智,甚至崩潰,生存下來是人性的本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巨額的醫藥費無疑壓垮了所有患者的神經,而藥廠正成為依附在病人身上的吸血蟲。
當程勇開始為患者走私藥物時,儘管他從中賺取了相當數額的利潤,但是病人甚至家屬還是感謝他的,走私藥物不僅為他帶來了財富,還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還有一個漂亮溫柔的女人。
當他把代理權轉手給假藥販子時,朋友都離開了他,假藥販子為了利益瘋狂漲價,最終被病人舉報而被通緝。片尾,程勇為了白血病患者再次走私藥品時,所有的病人都幫助他保密,被警察抓到也保護他;連假藥販子面對警察的質問時都沒有供出他;而一位好友為了掩護他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當程勇被判刑後,眾多的病人前來為他送行。
這些劇情和場景多麼的熟悉啊,讓人不由想起古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將這些折射到更大的層面,我想就不用多說了吧。只有為更廣大的,更多數的人謀取福利時,才會得到支持。
面對窮病,沒有救世主
影片借假藥販子之口說了一句話「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在8120年的今天,相比片中來說,社會貧富差距更大了。富人用了500萬,買了一個蹲在售樓處的資格;富人在福田CBD排隊離婚,離婚不是因為感情破裂,而是為了買房搖號,搖號的房子8.5萬一平米,這真的是現代中國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而窮人呢,可能連個感冒發燒、牙疼頭昏都看不起。
買不起4萬一盒的藥,不是藥貴了,是你太窮了,買不起8萬、10萬一平的房子,不是房子太貴了,是你太窮了。雖然片尾,我們知道瑞士格列寧已經列入醫保範疇,國家在引入白血病藥物時已經啟動零關稅。但是,在今天來說,看病吃藥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還是太難了,這種難,不是因為看病吃藥貴,而是因為你太窮。
《我不是藥神》反映出了這種社會階層間最直接的矛盾,而且給出了回答,即使是再普通的平凡人也知道一心向善去救人;即使是犯罪的假藥販子在最後一刻也有正常人的良知;即使是警察也難免為罪犯惋惜;即使是法律也因理解而為程勇減刑。我們都不是「藥神」,更不是救世主,但能夠留住心中僅有的一絲「善」,應該不難。
《我不是藥神》無疑是一部真實反映社會現實問題的佳作,難以想像這是青年導演文牧野的處女作,遇到寧浩、徐崢是他的幸運,以這樣的處女作與觀眾見面,顯然奠定了他在導演職業生涯上的更高起點。
影片代表廣大的多數人發出了「詰問」,我想這也正是觀眾自發看完全部字幕的原因,不管是何種身份的觀眾,都能夠從片中看到那滿溢的,對現實的真實折射。大多數觀眾終究是善良的,看到了「善」,看到了真實,就能讓他們感動。現場的每一個普通觀眾,也都仿佛就是影片結尾那些帶著口罩的患者,口罩背後是一張絕望又充滿希冀的臉龐,所有觀眾靜坐良久,默默的看完電影字幕,就像是片尾白血病患者對程勇的送別,有靜默的,有潸然淚下的,有微笑的,這是對整部電影所有創作者的最大尊重。
不是替影片鼓吹,《我不是藥神》真的值得一看。
公眾號:butong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