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在疾病面前,人生而不平等

2020-06-07 張小仙吖

「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領導,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在疾病面前活下來,是病人唯一的願望。但是總有人因為貧窮,失去續命的希望。

--以上引用電影《我不是藥神》的臺詞

2018年,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火遍全中國,在還沒有上映的時候就引起了廣泛討論,更是以豆瓣9.0的評分、首日便拿下3.5億票房的水準告訴所有人——原來國產電影,也可以拍出精品。


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都說笑著進去,哭著出來。因為電影類型有一個標籤是喜劇,加之是徐崢主演(徐崢出演過很多喜劇電影),大部分人可能剛開始都以為是一個喜劇,沒想到卻被電影的情節戳中了淚點,尤其是那幾個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字赫然映入眼帘時,眼淚瞬間奪眶而出。

《我不是藥神》:在疾病面前,人生而不平等

《我不是藥神》劇照


真實事件改編才更戳痛人心。與電影情節不一樣的是,主人公「陸勇」也是一個白血病人,且他做這個仿製藥商人,不是利益的驅使,而是真真正正的為了救命,救人。在慢粒患者眼中,「格列寧」就是命,可以救命。但昂貴的價格也可以「殺人」,因為普通家庭根本吃不起一瓶4萬元的保命藥,且不說一旦斷藥就得死。

陸勇30多歲的時候,他被診斷為「慢粒白血病」,在找到合適的骨髓移植之前,只能先服用進口藥「格列衛」。但這盒小小的「格列衛」售價23500元,一盒只能支撐一個月,相當於每天800元藥費,這還不算上其他治療費用。不到兩年,陸勇就花費了70多萬,一下子從創業老闆陷入赤貧。


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

《我不是藥神》:在疾病面前,人生而不平等

電影原型陸勇


回歸到電影本身,《我不是藥神》講的是真實的、社會的故事。離婚父親程勇(徐崢 飾)是一家印度神油店的老闆,平時靠著賣壯陽藥謀生,誰知道半路殺出了藥效更好的偉哥,一下子搶了生意。

但程勇上有老下有小,癱瘓在床的父親需要照顧,還有正在念小學的孩子,生活漸漸入不敷出。最後,程勇不得已走上了販賣仿製藥的道路。

4萬元一瓶的天價正版藥,程勇只賣了5000,在當時對於程勇500元的進價來說5000已經是暴利,可是對於當時的病患來說,程勇就是「救世主」,這個價格可以算是很良心了,至少他們買得起。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窮人是沒有資格生病的,因為窮人不敢生病。

電影中其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病重的奶奶對周一圍飾演的警官說:為了買藥,房子吃沒了,家人也被拖垮了。你能保證你一輩子不得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我不是藥神》:在疾病面前,人生而不平等

劇中的老奶奶


都說「醫院的牆壁比教堂聆聽了更多的禱告」。但醫院裡的禱告都是說給有錢人聽的,窮人只會擔心醫藥費不夠怎麼辦?還能不能活下去?

不生一場大病,我們永遠不知道,活著到底有多難。

底層沒有「神」,只有生存。

疾病面前,錢就是命。

一般胰腺癌患者的平均壽命只有9個月,而蘋果手機之父賈伯斯自確診患有胰腺癌算起又活了8年。這8年的生命是用5000萬美元換來的。5000萬美元什麼概念呢?換算成人民幣是3個多億。

賭王何鴻燊為了保命,每日的醫療費約86萬,另外還有專門的護士24小時看護,10年來累計花費了1.7億元。愣是將賭王的生命延續了10餘年。

車王舒馬赫遭遇滑雪事故後昏迷,經過15個人的醫療團隊,全天24小時監護。長達五年的時間,花費超過了2000萬歐元。

而深圳有一位63歲母親因兒子重病沒錢治療,她記得自己之前有一份保險,可以賠20萬,所以她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可她不知道自殺是不能獲得賠償的,並且她的保險也已經過期了。

《我不是藥神》:在疾病面前,人生而不平等

這就是富人和窮人的區別。

窮人連選擇生存的權利都沒有,做出這樣孤注一擲的事情,讓人悲痛又無奈。

作為底層老百姓,所求的也只是健康,若是不盡人意,也能夠看得起病,吃得起藥,續得了命。

由此可見,為了防範這種風險,有必要買點保險。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所以這種未知的風險要提前規劃好,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自己的家人負責。

具體到險種,在基礎社保之外,可以考慮配置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保額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儘量往高了選。

意外和明天我們永遠都不知道哪個先來臨。如果不幸真的降臨到你或者家人頭上,有了保險做支撐的話,情況會好很多。

電視劇《我是餘歡水》中:餘歡水去醫院檢查,說起醫院裡的人比商場裡的人還多。醫院門口一個賣煎餅果子的阿姨說:「這商場咋能跟醫院比呢?商場那是閒逛,那錢你是想花才花,在這醫院你不想花都得花。有些專家號你有錢,還不一定能掛得上號呢。」

確實如此,商場裡的是逛的是開心,醫院裡的人逛的是堵心。

無論做什麼,身體健康最重要。醫院是個好地方,大家還是少去為妙。

人人生而平等,除了在疾病面前。我之前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有的人,明明知道治病很燒錢,人又痛苦,為什麼還要繼續呢?那時候我甚至想過:如果將來等我老了,身體不行了,我希望自己可以選擇以一個平靜的方式結束。

可是後來,在經歷了親人重病而亡的痛苦之後,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活著是每個人的權利,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只要有希望就會有盼頭,只要有盼頭,就是最好的。人死如燈滅,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人這一生總要信些什麼,就好像生命一樣,總得存在,才能有意義。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我想這才是最讓人難受的地方吧。

都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古人的話有一定的道理存在,但不可全信。活著是生者的幸運,願每一個活著的人都能保護自己,珍愛生命,平安喜樂,萬事勝意。

底層沒有「神」,但底層有愛,就像程勇說的:相信今後會越來越好。相信我們所關心的每一個社會問題,時代都能夠解決。

願有良藥,治癒貧窮。


我是@張小仙吖一個喜歡文字,想給他人帶來溫暖與光亮的南方姑娘。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救不了你的命
    ✑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我不是藥神片中的主人公程勇從印度給慢粒白血病人代購仿製藥,在「錢財」與「良心」面前,一次次的反轉中,完成了「救人性命」與「靈魂自救」的雙重救贖,被病友們奉為「藥神」。《我不是藥神》電影海報
  • 《我不是藥神》在線觀看 ‖ 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健康 !
    「我吃了三年藥,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電影《我不是藥神》這幾天似乎朋友圈都颳起一陣風跟「我不是藥神」有關作為一部「難以相信能過審」的現實題材作品,看過它的,幾乎無一不對它點讚的我不是藥神我,是您的守護神——黃氏 ● 中醫經絡調理
  • 《我不是藥神》:程勇不是藥神,兩次都不是
    儘管《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與實際原型有所出入的故事,但很少有人會懷疑這個故事所投射的現實。但正如電影的名字一樣,程勇不是藥神,兩次都不是。在《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中,我想最具爭議的話題就是真藥與假藥之辯。一方是瑞士諾瓦公司的正版格列寧,而另一方是印度仿製的盜版,但它們卻在藥效上相差無幾。如果以藥物的療效為評判標準的話,他們都是真藥,但如果以一個法制社會的法律規定的話,印度的仿製藥是在竊取正版格列寧技術版權的基礎上生產的假藥。
  • 《我不是藥神》| 哪有什麼藥神,你就是家人的「神」
     總說「人生而平等」,但是生活告訴我們,人生而不平等,有的人天生不缺錢,而有的人卻要拼盡全力才能活下去。在重病患者面前,命就是錢,錢就是命!生命,其實是明碼標價的。 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想起餘華的《活著》,「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其實,誰都不是藥神,我們才是家人的藥神!
  • 電影《我不是藥神》:不平凡的人生路,小人物們的自我救贖
    阿婆對曹斌警官說:「求求你別查印度藥了,我病了四年,正版藥吃了四年,房子吃沒了,家人也被吃垮了,誰家還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我不是藥神》剛剛上映時,我坐在電影院看到這個片段時,我一個大男人在影院哭的淚流滿面,是啊,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呢?
  • 《我不是藥神》影評摘錄
    《我不是藥神》影評摘錄《我不是藥神
  • 《我不是藥神》活成你想要的樣子
      文丨觀照有度(guanzhaoyoudu)《我不是藥神》—昨夜去看了網上討論的沸沸揚揚的《我不是藥神》,點映破億的中國電影很是難得,不去電影院支持覺得心生可惜。其實這三個人物屬性並不矛盾,一個貧窮貪婪的人並非不善良,但是讓一個貧窮貪婪的男人變成一個「英雄」那就不是那麼簡簡單單的事情。電影中每個人的人物性格形象都刻畫的非常鮮明,前後轉變的表情也都被演活了起來,整部片貫穿著窮,疾病,天價藥三個主題延伸出對人性的考驗,生活的態度,社會的不足,情感的沉重。
  • 《我不是藥神》影評:我們只是想活著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由文牧野導演的中國大陸以犯罪為題材的影片。這部電影自上映以來就引起了許多電影愛好和者的關注,也獲得了很高的豆瓣評分。它由真實故事改編,反映的是當前很受關注的醫藥問題。我不是藥神,我們只是平凡的普通人,在疾病面前,我們會恐懼,會想要活著。
  • 《我不是藥神》記錄著真實的故事,講述的卻是活著的力量
    但是這並不是人的全部,警官因為老奶奶的懇求而動容,程勇更因為呂受益的死而愧疚不已。而生活中的我們,都在看起來不那麼完美的人生中保持善良。5、沒有神的光環,你我生而平凡大部分的觀眾可能沒有注意,《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的片名其實幾經波折。
  • 《我不是藥神2》上映之前,重溫值得二刷的首部《我不是藥神》
    據說,已經開機拍攝中的新電影《我不是藥神2》,不僅僅原班人馬回歸,還有這兩位老戲骨加盟。一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員:黃渤,另一個目前還不太清楚。網友們表示非常期待!但在《我不是藥神2》上映前,今天小編跟大家回顧一下《我不是藥神1》。
  • 秋天的懷念——《我不是藥神》
    然後我和家人默默地往回家走,我一直在努力地想,如果我要給《我不是藥神》評分,我給幾分?這部網絡現實一起搖旗吶喊的零差評的電影,我心裡看得別彆扭扭的,不是電影不好,只是題材過於沉重,現實如此殘酷,對生命的渴求讓這些病人看的可憐,把人生最美好的東西揉碎了又讓人看,心中鬱郁的,竟然好久吐不出氣來。
  • 我不是藥神,但我是有情人
    《我不是藥神「你敢保證你一輩子不得病?」一句話道出了多少中國人不敢生病,看不起病的現實從片名你能看出來,《我不是藥神》聚焦的是醫療題材所以,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在醫院,你可能會見到過一些推銷神藥的商販也真的有家屬會花巨額去買,還有人會趁機哄抬必備用品的價格很少有人會與他們的計較在錢面前,你可以做任何事;在命面前,我願意付出所有的錢
  • 《我不是藥神》敬畏生命
    我不是神仙,不能普度眾生。在能力範圍內,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只是一種善意的行為。 我不是藥神上圖是我不是藥神的劇照,每個人的開懷大笑讓人感到溫暖。呂受益是一位患者,常年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只是有一個小小的想法:「當看到我剛出生的孩子,我就像一直活下去,想讓他叫我一聲爸爸。」簡單而又溫暖的內心,溫暖著整個家庭。普羅大眾之中,我們沒有人會注意到一個普通的人,渴望著自己能夠活下去,就為了給妻子和孩子一個溫暖且完整的家。然而,在病魔的面前,這竟然成了可怕的奢侈。
  • 我不是藥神:
       距離《藥神》上映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火和熱都不是足以讓他一直持續發燒的理由,在當下社會裡,快餐式的商業電影和豪華的陣容特效早已經不能滿足看客們的精神需求,所謂情懷也不好多次賣弄,而《藥神》恰好不是中國近期火的電影中的任何一種
  • 《我不是藥神》影評:究竟誰是真正的藥神?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徐崢導演的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 電影之中醫藥公司所做的事情是錯的嗎?
  • 我不是藥神,救不了窮病!「香港保險」可以......
    影片的主人公程勇(徐崢 飾演)一開始只是一個開保健品店的藥販,因「生意經營慘澹、一個因血管瘤臥床的父親、一個因家暴離他而去的前妻、一個監護撫養權歸他,但很快要隨母親和後爹移民的八歲兒子。」此時的程勇也是人到中年不如狗,離婚的老婆把兒子帶走,父親身患重病,自己的小破店交不起房租不得不關掉。雖說走私犯法,但可以牟取暴利,在巨大的誘惑下,程勇成了一名「藥販子」。
  • 夜思 | 《我不是藥神》:現實比電影更殘酷,也比電影更美好
    《我不是藥神》:現實比電影更殘酷,也比電影更美好文/楊鑫宇01這部電影不尋常最近,《我不是藥神》紅了。它讓全國人民知道了「慢粒白血病」,知道了能夠治療這種疾病的「神藥」格列衛(影片中被稱作「格列寧」),也知道了「神藥」背後冰冷而殘酷的矛盾與現實。這部電影在一片讚譽聲裡斬獲豆瓣電影9.0分的高分,但質疑之聲也不出意料地出現了。
  • 《我不是藥神》:我不怕沒錢,怕沒錢生病
    圖片來自:《我不是藥神》當代生活的「速度」到底快到什麼程度? 從票房看,《我不是藥神》7月5號正式公映,加上前兩天的點映,截止發文已經突破了5億。 當然,《我不是藥神》非常值得肯定。夠商業、夠關注社會痛點,演員演技個個在線,所有文章誇它的點,它都能接得住。 想來上一部試圖撕開社會敏感問題的,還是全篇帶有壓抑感和黑色幽默的《暴裂無聲》。《我不是藥神》比較聰明,一開始就先套上了相對輕鬆的喜劇外表,做到了票房與口碑雙豐收。
  • 《我不是藥神》:誰不是謹小慎微地渴望活著?
    《我不是藥神》劇照2015年,寧浩看了文牧野的幾部短片,約他到工作室碰面,把本想自己做的《我不是藥神》交給了他。當時,這個項目還叫《印度藥神》。所以,《我不是藥神》選擇了用前半部分喜劇、中段嚴肅、結尾略為煽情的方式講故事,每個笑料、每個淚點都經過編劇和導演的反覆推敲,力求精準。為了避開政策風險和降低觀眾的觀影門檻,劇本還對慢粒白血病這一疾病的背景進行了弱化。
  • 《我不是藥神》口碑炸裂!終於明白王傳君為啥不演《愛情公寓》了
    作為上影節最大的亮點之一,《我不是藥神》得到了業內的超高評價和萬千觀眾的期待。寧浩+徐崢這樣的組合,代表著《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無人區》、《心花路放》等超高人氣的作品,這一次,他們兩人再度攜手共同擔任《我不是藥神》的監製,又給觀眾帶來了超大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