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積液是滑膜炎的主要症狀。患有膝蓋積液容易引發關節腫脹,變形,活動也受限制。帶來疼痛行動不便的情況。那麼膝關節積液怎麼辦?膝關節積液的症狀有哪些?膝關節積液需要注意什麼。相信本文能為你解答。
一、膝關節積液怎麼辦
1.推拿療法
(1)推揉點按法:患者仰臥,膝部自上而下,順其筋絡反覆推揉1~2分鐘。
(2)拔伸屈膝法:患者仰躺在床上,膝蓋抬起。醫生或者家人將腿輕輕的進行來回屈伸,鍛鍊膝關節。最後盡力能使膝關節完全彎曲,然後伸直。
(3)刮筋、分筋法:患者仰臥,於髕骨外上方、內下方運用一拇指屈曲指關節,放於痛點內側;另一手掌按於屈拇之上,用臂力推動拇指向外刮數下。
(4)膝關節積液時,可在髕骨周圍軟組織和大腿側身處進行交替式捶、打、拍的方法。用實拳的方式下壓與上部為相同的地方。重複兩次。拍打膕窩。用腕力拍打。
2.穿刺療法
關節積液較多、張力大時,可進行關節穿刺,將積液和積血完全抽淨,並向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鈉,它是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關節炎中的各種病理改變與它的減少和理化性質改變有密切關係。注射透明質酸鈉有以下作用:覆蓋關節軟骨表面,可以保護關節軟骨,防止或延緩進一步退變;保護關節滑膜、清除致痛物質,有明顯減輕疼痛的作用;改善關節的攣縮狀態,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對退變關節的滑液有改善作用。
3.藥物治療
急性期滑膜損傷,瘀血積滯,治以散瘀生新消腫為主,三七粉等口服。慢性水溼稽留,肌筋弛弱,治以祛風燥溼、強壯肌筋,內服羌活勝溼湯加減,外貼狗皮膏;若寒邪較盛,亦可散寒祛風除溼,方用烏頭湯。
4.固定與練功療法
患病期間應該臥床休息,使用彈力繃帶加壓包紮,將腿放高。禁止做重活。治療期間可以做一些鍛鍊大腿的股四頭肌活動。治療後期,可以加強對膝關節的屈伸鍛鍊。這樣做對消除膝關節積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5.中醫膏藥療法
滑膜主要分布關節周圍。於關節腔相通,分泌潤滑液潤滑關節。在受各種病因(如骨質增生、關節炎、關節結核、風溼病等和創傷性外傷、骨傷、關節內損傷、周圍軟組織損傷、手術等)刺激或直接刺激滑膜損傷產生炎症反應,而滑膜對炎症的刺激的反應是分泌滲液。產生疼痛,嚴格地講,只要關節內有滲出積液,就證明滑膜炎症存在,其主要表現關節充血腫脹,疼痛,滲出增多,關節積液,活動下蹲困難,功能受限。
二、膝關節積液的症狀
一度症狀以關節疼痛為主,關節腫脹不顯著或伴有輕度腫脹,走路咯吱咯吱彈響,上下樓或用力時關節疼痛或有不適感;長時間行走關節有發燒、發僵的感覺,疼痛加劇。
二度症狀關節腫脹,疼痛不顯著,下蹲或打彎有不適感、個別患者伴有肌肉萎縮,過度運動後腫脹。早晨症狀比較輕,晚間加重;不能長時間行走,走路多了小腿會泛起酸脹感、積液增多。
重度症狀關節腫脹、疼痛比較顯著,並伴有積液、骨刺、游離骨。骨質增生型症狀關節疼痛,腫脹顯著,上下樓較顯著,僵硬不靈活,流動時有咯吱咯吱彈響聲。
髕骨軟化型:走路時關節酸軟沒有勁,跑步時打軟腿,無法伸屈。下樓時疼痛加劇,休息時症狀消失。
半月板損傷型走路時腿輕易別勁。偶然會泛起腿溘然間不能行走,感覺像有東西把腿別住了一樣,得稍作休息才能恢復正常。一般愛運動的人或特殊職業的人,損傷機率比較高。有時伴有大腿肌肉萎縮。
小兒滑膜炎症狀患兒發病部位大多在髖關節,患兒坐臥、運動、走路會有疼痛感;會出現踮腳(一瘸一拐)現象;發病時間在感冒過後一段時期較多。發病前期父母不易發現或易誤診。
三、膝關節積液需要注意什麼
少走樓梯
有膝關節積水或膝關節病的老年人要儘量少走樓梯,尤其不能提重物上下樓梯,以坐電梯為宜。爬樓梯時膝關節要負擔重量是體重的3-4倍,可使損傷加重。而且,爬樓梯時膝關節彎曲度增加,髕骨與股骨之間的壓力也相應增加,因而導致關節疼痛、僵硬和腫脹。
保暖很重要
已有膝關節疼痛的患者可以戴護膝保暖,一旦出汗需及時擦乾。儘量不要長時間吹冷氣。如果必須長時間待在低溫的空調室內,冷氣不要直吹膝蓋。最好穿長褲、絲襪等或是膝部覆蓋毛巾以保護膝關節。
避免過度勞累
平時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坐班族每隔一段時間應起身活動,以增進末梢的血液循環。從坐姿改變為立姿時動作宜緩慢,不要穿過高的高跟鞋。
騎自行車比走路對膝關節的保護效果更好,因此可以適當騎自行車,以自行車代步,減輕膝關節的承重。外出旅遊時一定要注意休息,已經有膝關節疼痛病史的患者儘量不要爬山,把對膝關節造成傷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減輕體重
過於肥胖者,要適當控制飲食,注意調整飲食結構,減少熱量的攝入,將體重控制在適當的範圍之內,減輕關節上的壓力和磨損程度。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要改變過量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注意合理飲食。在飲食中應增加營養,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和維生素D。另外食用含鈣多的食物,如牛奶,豆製品等。避免食用有刺激性的、生冷硬的食物。
總結:患有膝關節積液的朋友,平日一定要注意膝蓋保暖,少走樓梯,不要讓自己過度勞累。注意營養的補充,合理飲食喝酒適量。肥胖的患者應減輕體重。以減少對膝蓋的壓力。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積極配合治療。相信大家一定能夠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