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積液中的「水」到底是從哪兒來的?為什麼抽不盡?
[山東省立醫院袁林]
說起膝關節不適,最為常見的應該就是膝蓋積水了,相信不少人深受其害。膝關節腫脹明顯、酸痛甚至不能行走,B超檢查示膝關節內大量關節積液?為什麼會有大量積液呢?
膝關節是人體滑膜最多關節最大和結構最複雜的關節由於膝關節滑膜廣泛負重大運動多最易受到損傷。膝蓋在受各種病因(如風溼病和創傷性外傷、骨傷、關節內損傷周圍軟組織損傷、手術等)刺激或直接刺激滑膜損傷產生炎症反應產生滲液形成積水。
在正常的膝關節中,會有少量的關節液產生,大約為5-10ml。這些關節液對關節的正常維護有很重要的作用,相當於軸承上的黃油一樣,有很強的潤滑作用。當關節內的滑膜組織受到損傷或刺激,滑膜表面正常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受損,導致積液產生而無法及時吸收,從而形成關節積液。
造成膝蓋過度積液的原因主要有兩大方面:
1、積液滲出過度
原因包括:過度活動、運動,膝關節壓力過大,力線不正,半月板、髕骨軟骨、滑膜、韌帶損傷等等。【骨科醫生袁林】
2、吸收減少原因
包括:肌肉偃硬,無動,血液循環、淋巴循環下降等等。
膝蓋積液為什麼抽不盡?
在臨床經常碰到患者問:這些積液抽了後馬上又產生了,是不是越抽越多?
從病理過程來說這是不科學的。但由於抽吸關節積液並沒有將積液產生的病理因素消除,因此積液常常又會產生,所以在確定病因的情況下,同時針對原發疾病進行治療才能從根本上消除膝關節積液。
引起膝關節積液的常見原因及處理
關節積液只是一個症狀,需要針對原發病灶進行治療,才能從根本上消除關節積液。
1、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對於半月板損傷,如果達到3度,建議關節鏡手術治療。
2、膝關節的韌帶撕裂
比如前交叉韌帶撕裂、後交叉韌帶撕裂等等。對於前交叉韌帶撕裂或者後交叉韌帶撕裂,需要在關節鏡下做韌帶重建手術。【骨科醫生袁林】
3、膝關節的骨關節炎
對於輕中度的骨性關節炎,可以嘗試保守治療,口服非甾體的藥物和營養關節軟骨的藥物。如果積液比較多,可以通過抽關節的積液來緩解症狀。對於重度的膝關節骨關節炎,可以採用膝關節置換手術。
4、膝關節的滑膜炎
對於輕中度的滑膜炎,可以採用臥床抬高下肢至高於心臟平面,達到消腫的效果。可以口服消腫藥物邁之靈。如果積液比較多,可以通過抽關節的積液來緩解症狀。
5、膝關節髕股關節的滑膜皺襞症候群
對於滑膜皺襞症候群,嚴重的需要關節鏡下將滑膜皺襞切除,如果不嚴重可以採用保守治療。
6、膝關節化膿性關節炎
對於化膿性關節炎需要儘快關節鏡下衝洗或切開擴創,並且置管應用抗生素衝洗引流。
7、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
對於這種疾病需要儘快關節鏡下行滑膜切除術,加放療。
8、髕骨脫位
髕骨脫位嚴重的需要手術處理。如果僅有髕骨外側偏移,平時可以佩戴護膝,儘量避免劇烈運動,避免急停急轉,避免下蹲的動作。
9、其他疾病
比如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血友病性關節炎,膝關節扭傷導致的積血等等。對於這幾種情況,首先要治療原發病,然後針對膝關節的症狀對症處理。
出現膝蓋積液應該怎麼辦?
若是輕微的積液情況,可能是無意間輕輕扭傷或者走路太多導致的,只需要觀察即可。
一般來說沒有比較嚴重的疼痛、也沒有其他典型的症狀,積液的情況在兩周左右就會改善。
若是比較嚴重的關節積液,外觀看起來很明顯的腫脹,手指往上一放就能觸摸到液體,如果屬於比較嚴重的情況,建議及時就醫,拍個核磁共振的片子以便確診。消除積液最直接的方法是尋找醫生,進行專業的治療。【骨科醫生袁林】
當然,膝關節出現積液,需要儘快消除滑膜的炎症,恢復滑液分泌和吸收的動態平衡,治療的手段有好多,比如適當休息,局部理療,改變運動方式等等,多數少量的積液很快就能自行吸收,甚至不做任何治療和處理也能吸收,這說明滑膜的炎症反應並不重,只要我們自身的調節能力到位,就可以改善。
當積液比較多,出現膝關節活動障礙和不適時,是可以先行關節抽液的,然後根據病情需要,再配合其它治療,促進滑膜炎症吸收才是關鍵。
那麼該如何預防膝蓋積液呢?
對於膝關節積液,可以採取如下的方式來進行預防:
第一、患者在平時一定要注意膝關節的保暖。因為有時將膝關節暴露在外,使其受風,能夠直接引起關節內部的無菌性炎症,繼而產生膝關節的積液。
第二、患者一定要注意對膝關節保護,防止其受傷。膝關節的外傷是引起膝關節積液的重要原因。比如患者在膝關節內出現了骨折,或者是開放性的損傷之後,在恢復的過程當中,就非常有可能並發這樣的併發症。
第三、患者一定要注意,防止對膝關節過度使用。比如患者不能夠經常使用膝關節進行特別劇烈而且持久的活動,像進行長時間的爬山。除此以外,患者也不要長時間的大重量負重。[山東省立醫院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