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積液到底要不要抽?別搞錯了重點,一文告訴你答案

2021-01-19 骨科專家許樹才

「醫生,我膝蓋有積液是不是一定要抽出來?」膝關節積液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首先要說明的是膝關節積液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對於膝關節積液的治療,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找到病因。

我們每個人的膝關節中都有積液,正常範圍內的潤滑液對關節的正常維護有很重要的作用,有潤滑關節和營養軟骨的作用,一般膝關節內有5-15Ml的滑液。如果積液過多需要積極的尋找原因。

引起膝關節炎積液的疾病也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那麼需要重點處理原發病;感染性疾病比如化膿性關節炎,需要抽取抽取關節積液,以便於做細菌學培養等等一系列治療,積極進行抗感染治療;一些做了膝關節手術的患者,如果沒有放置引流管,也經常發生膝關節積液與積血……

總的來說,膝關節炎積液症狀比較輕的話,一般無需特別處理,而且輕度的膝關節積液很少人能察覺得到,沒有什麼不適感,不影響人的活動,不需要患者特意去醫院治療。但是如果膝關節積液過多,患者能明顯地感受到腫脹,不適感明顯,還是積極到醫院進行診治比較好,在醫生的幫助下,尋求病因。

此外,除了尋求病因之外,也可以通過一些方法緩解症狀。比如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緩解膝關節腫脹、疼痛的症狀;早期可以適當的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促進靜脈回流,緩解腫脹,也可以作踝泵運動(勾腳壓腳)以及抬腿鍛鍊;抽吸關節積液,一般來說,一次可抽吸有大於50Ml以上的膝關節積液,膝關節疼痛會減輕……

相關焦點

  • 膝關節有「積液」,該不該抽出來?怎麼治療好?患者應謹記4點
    在門診中,我接觸過不少存在關節積液問題的患者朋友。多數人一看到核磁共振的檢查報告顯示自己存在"關節積液"(關節積水),就立刻要求把自己膝蓋裡的"積水"全部抽出來,不然不安心;有的人則是等到關節積液讓膝關節都腫脹起來了,才來求助醫生。
  • 膝關節積液,到底需不需要抽掉?骨科醫生來解答!
    所以,膝關節積液不是一種病,而是多種疾病的症狀和表現。而且磁共振的報告僅作參考,並不一定準確。重要的是要結合醫生的體格檢查,結合患者的症狀,結合磁共振的片子來綜合判斷。關節積液一定抽掉嗎?既然不是病,那膝關節積液要不要抽取呢?
  • 膝蓋積液中的「水」到底是從哪兒來的?為什麼抽不盡?
    膝蓋積液中的「水」到底是從哪兒來的?為什麼抽不盡? [山東省立醫院袁林] 說起膝關節不適,最為常見的應該就是膝蓋積水了,相信不少人深受其害。膝關節腫脹明顯、酸痛甚至不能行走,B超檢查示膝關節內大量關節積液?為什麼會有大量積液呢?
  • 得了膝關節積液,疼痛難忍怎麼辦?骨科醫師提醒你不要亂按摩!
    原來,它是一種很常見的膝關節問題,是滑膜炎的主要症狀。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結構最複雜的關節,它靠近肢體淺表部位周圍沒有足夠多的脂肪組織覆蓋保護,因此受到損傷還感染的機率較大。膝關節積液是關節受損產生炎症的表現。得了膝關節積液的人,膝蓋十分疼痛,一旦得了這個病,還容易反覆發作。膝蓋積液是怎麼產生的?
  • 哈市五院運動醫學科醫生幫你走出膝關節積液認識誤區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王甦 高軍震)人們對膝關節積液的治療有一種錯誤的認識,那就是:抽一次積液,以後就要經常抽。醫生們在門診接診中經常會有患者或者家屬對於膝關節積液穿刺治療的方法不認同。主要原因都是對治療的依賴性比較擔心,擔心一旦開始治療之後就不能停止治療,每隔一段時間都需要穿刺抽液。鞠超傑醫生表示,一些中老年人、運動達人或者受某些疾病困擾的人群膝關節疼痛時有發生,而這種疼痛往往被忽視或被武斷地認為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或者運動勞損等。
  • 膝關節滑液從哪裡來?治療積液為何一定要進行康復訓練?
    到底是哪一種疾病造成的膝關節積液呢?運動損傷半月板、前後交叉韌帶及髕骨等部位發生運動損傷,主要是意外創傷或超量運動刺激膝關節,激惹滑膜,使滑膜充血水腫而引起。對於膝關節積液常見的治療方法有消炎、止痛等藥物治療;臨床常用的抽液穿刺治療;外敷、針灸、推拿等中醫醫藥治療方法以及手術治療。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找準病因,根據病情確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法。
  • 膝蓋有積液後能自行吸收嗎?膝關節積液症狀有輕重
    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功能器官,幾乎大大小小的運動均離不開該關節的輔助,但責任越大,負擔越大,這也導致膝蓋處損傷的易發性。其中膝關節積液極為常發損傷之一。膝關節積液與多種因素相關,外傷、感染、炎症等均可能是膝蓋積液的誘因。
  • 膝關節積液怎麼辦?這幾種方法借鑑一下
    膝關節作為功能複雜多樣的關節之一,對人體活動意義重大。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處容易出現一些病理性退變,關節積液即為其一。膝關節積液是膝關節內滑液分泌過多且瀦留而引起的關節腫脹現象,對日常的一些功能活動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及早地治療有一定的必要性。
  • 膝關節有積液,怎麼辦?能自行吸收嗎?
    檢查後才得知,小劉的膝蓋出現了嚴重的積液的情況。 膝蓋出現積液?這是怎麼一回事?嚴重嗎? 膝關節治療專家團隊介紹,膝關節積液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 1.退化性關節炎 2.急性運動受傷 3.慢性運動勞損(過度使用) 總之,膝關節積液也代表「膝蓋內構造」出了問題。
  • 患者的膝關節積液過多,怎麼治療比較好?
    但是,有些中人每天走路過度,一段時間後,發現膝蓋疼痛,去醫院檢查,發現是膝關節有積液的緣故。膝關節有積液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1、由骨性關節炎等情況導致的。膝關節通常為無菌性炎症而出現的分泌液增多,抽出的液體大多數都是黃色和淡黃色,也有少數是淡紅色的。
  • 滑膜積液需要抽取嗎?如何減輕膝關節疼痛?骨科醫生為你說清楚
    導語:你的關節還健康嗎?當骨科醫生這麼詢問你時,可能大家的回答,很健康!其實不然,尤其是對於一些經常使用膝關節骨骼的人來說,雖然身體上沒有出現什麼問題,骨骼可能在一點點的受損,只不過是沒有引起你的注意。
  • 膝關節有積液怎麼辦?
    很多人都被各種各樣的疾病困擾著,尤其是類風溼風溼等各種關節疾病,導致人們行動不便,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今天小編就膝關節有積液這點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希望能幫助被腫脹疼痛困擾的人。西醫治療,現在去醫院一般都是西醫治療為主,當膝關節發病初期,去醫院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等,確認發病原因,對症治療。一般膝關節有積液都是滑膜炎,但是引起滑膜炎的原因各不相同,有類風溼、風溼、免疫能力等相關因素,西醫一般都會往膝蓋打玻璃酸鈉,效果因人而異,有的打兩針就好了,有的打一個療程也還是反覆,跟病因、體質有關,建議先按照醫生的治療方案治療一段時間看效果。跪膝法。
  • 膝蓋積液怎麼辦 膝蓋積液有哪些症狀
    膝蓋積液是滑膜炎的主要症狀。患有膝蓋積液容易引發關節腫脹,變形,活動也受限制。帶來疼痛行動不便的情況。那麼膝關節積液怎麼辦?膝關節積液的症狀有哪些?膝關節積液需要注意什麼。相信本文能為你解答。一、膝關節積液怎麼辦1.推拿療法(1)推揉點按法:患者仰臥,膝部自上而下,順其筋絡反覆推揉1~2分鐘。
  • 膝關節積液怎麼消除?5個治療來幫你,看過的人快收藏
    膝關節是全身關節中滑膜最多的關節,關節積液容易出現於此。如何消除膝關節積液?一、推拿療法推拿療法是通過推、揉、按、捶、擂、壓等各種手法對膝蓋周圍的積液進行緩解消除,推拿方法有多種,包括推揉點按法、刮筋分筋法、拔伸屈膝法。
  • |膝關節滑膜炎|膝關節|膝蓋積液|...
    膝蓋積水也就是膝關節滑膜炎,是一種無菌性炎症,一般膝關節扭傷後或者是多種關節內遭到損傷後就會出現膝蓋積水這種情況。膝關節積水怎麼治療最好?滑膜炎積水貼什麼膏藥消積液?1、膝蓋積水會自然好嗎在現實生活中膝蓋積水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多發於中老年人。
  • 膝關節積液腫脹和疼痛?土掉渣的方法,是積液的剋星,不花冤枉錢!
    很多中老年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膝蓋逐漸腫脹和疼痛, 剛開始不太在意,但時間一長,腫痛越發厲害, 下蹲時特別難受,蹲起時要扶著邊上的東西, 嚴重時連抬腿走路都成問題,
  • 無端端膝關節又疼又腫,走路也不利索,這是怎麼了?
    如果關節積液過多、張力過大時可進行關節穿刺抽取積液緩解症狀。但如果積液量很少,不必進行穿刺抽液。如果強行穿刺抽液,一則容易損傷關節,有關節感染的風險;二則也無必要,因為少量積液經過保守治療後可很快消失;三則少量積液很難通過穿刺抽出,可能事倍功半。  抽完會不會復發  很多人擔心關節積液今天抽乾淨了,明天會不會就又產生了,甚至會越來越多?
  • 為什麼年齡越長,膝關節越差?膝蓋疼痛、有積液,和什麼有關?
    所以就會導致很多老年人膝關節出現疾病,經常會有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等骨科疾病發生。所以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人們的膝關節會變得越來越差。還有很多朋友在行走的時候出現膝關節有酸痛感,以為只是年紀大了,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有的時候就是膝關節積液導致的。膝關節積液其實按照人們的生理狀況來講,膝關節積液對於身體自身來講它是一種自我保護,它只是一種形態。
  • 膝蓋積液應該怎麼辦?
    膝蓋積液是很常見的問題,比如你膝蓋疼痛去拍片子,一般都會有膝關節腔有少量積液的問題;或者你膝蓋有了問題,走路多,運動完,膝蓋就明顯腫起來了;甚至有的人做的時間一長但,膝蓋積液,腫脹,都會伴隨著膝蓋不適或者發脹、脹痛,或者發熱,疼痛等症狀,不可小看它,肯定有問題!
  • 關節腫痛有積液?學會這個鍛鍊方法,養關節,護骨骼,遠離難纏骨病~
    大家千萬要注意關節積液引發關節炎的早期信號,把握關節受損的三個階段特點,儘量避免走到不可控的階段才後悔莫及。這一個動作就能判斷出自己的膝關節軟骨面,是否被磨損、腐蝕了。測關節內是否存在積液?抱腿靠近身體,有積液關節會脹痛,腿部越靠近身體脹痛越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