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老年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膝蓋逐漸腫脹和疼痛,
剛開始不太在意,但時間一長,腫痛越發厲害,
下蹲時特別難受,蹲起時要扶著邊上的東西,
嚴重時連抬腿走路都成問題,
檢查時會發現膝關節積液!
膝關節為什麼會積液異常?主要是因為由於膝關節滑膜廣泛並位於肢體表淺部位,故遭受損傷及發生病變的機會較多,細分如下:
1、感染:如膝關節結核、化膿性關節炎等。
2、外傷:如半月板損傷、滑膜損傷、交叉韌帶損傷等。
3、炎症:如膝關節滑膜炎、痛風等。
4、其他: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等。
5、勞損及退變:髕骨軟化症、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
無論引起積液的原因有多少,都可一歸納為外感風、寒、溼、熱之邪,
此邪氣侵襲,日久不愈,氣血運行不暢,瘀血痰濁痺阻經絡,不通則痛,導致關節屈伸不利、活動受限。
膝關節的存在就是為了幫助人類完成行走和運動的,一旦受損,將會對生活、心理造成巨大的傷害,得了膝關節炎怎麼辦?
注意:方法來自民間經驗,因每個人的病情、體質不同,方法也因人而異,一定要在專業的指導下使用,否則後果自負,祝大家早日康復!
1、蒲公英+艾草
材料:蒲公英,艾葉,節節草,麻椒各適量,1塊生薑。
做法:
首先把上面的東西全部洗乾淨,再把蒲公英、艾葉、節節草隨便切一切,生薑切成片,加入麻椒一起放進鍋裡像熬湯藥一樣慢慢煮,煮好之後,把藥渣過濾出來,裝進棉布袋裡,熱敷於膝關節疼痛處。
2、陳醋蔥鬍子熱敷
配方:陳醋160g 蔥鬍子50g
用法:先將醋煎至剩一半,加入切細的蔥白,再煮2沸,過濾後,用布浸醋液並趁熱裹於患處。每日2次。
功效:發散,通竅,活血。適用於風寒溼侵襲等引起的膝關節疾病。
原理:蔥鬍子(蔥須)性辛,主治祛風散寒,解毒,散瘀,主風寒骨關節疼痛。
還有一些推拿方法,可以促進膝關節多餘積液的吸收,沒事自己也可以做一做:
1、推揉點按法:
仰臥,膝部自上而下,順其筋絡反覆推揉1~2分鐘。
2、拔伸屈膝法:
體位同上,肌肉放鬆,醫生先輕輕地、小幅度地來回屈伸膝關節,最後盡力將膝關節完全屈曲,然後伸直患肢。
3、刮筋、分筋法:
仰臥,於髕骨外上方、內下方運用一拇指屈曲指關節,放於痛點內側;另一手掌按於屈拇之上,用臂力推動拇指向外刮數下。
4、關節積液時可用捶、擂、拍法,交替進行。
捶為實拳,擊為空拳,下擊髕骨周圍軟組織及大腿伸側,大小腿屈伸各20~30下,擂為實拳,雙拳用臂力下壓與上部位相同處,重複1~2遍。拍不用拳而是用手掌拍打膕窩,用腕力彈拍。
注意:方法有很多,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注意:以上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