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裡有一沓瑞美爾特麵包房的會員卡和團購卡,店突然倒閉了,怎麼辦?」家住吳中東路的陳先生昨天一早站在瑞美爾特麵包房店門口,原本是想來買點麵包的,結果卻吃了閉門羹。「我就說不要買卡不要買卡,可是他們一個勁推銷,說有大優惠,這下好了。」劉女士已經跑了好幾家瑞美爾特麵包房,結果家家都大門緊閉。
放眼蘇城各大商圈,近年來,似乎一下子湧入了各種品牌連鎖麵包房,各個都走「高大上」路線。一條短短的鳳凰街上,最多時,甚至開了足足10家麵包房,有老牌,還有新晉品牌。「跑馬圈地」式的擴張令蘇州麵包烘焙業競爭轉向白熱化,而白熱化的背後,自然也伴隨著此起彼伏的開業和停業……
蘇州瑞美爾特全線停業卡裡的錢咋辦?
「瑞美爾特麵包房,到底是裝修還是關門了?國慶前還正常營業的,現在怎麼都關門了?還沒有用完的麵包代金券怎麼處理呢?」家住吳中東路的陳先生手中還剩好幾張代金券和會員卡,但這幾天想要買麵包都吃了閉門羹,撥打瑞美爾特客服電話,電話已打不通。
有此反映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市民王阿姨就住在吳中東路上,這幾天想要買麵包,結果發現瑞美爾特麵包店一直關著門,「幾天沒過來,關門都不知道,一張卡上還有200多元沒買完呢!」王阿姨說,原本早上九點多,這家店就會開門迎客,如今卻是大門緊閉。
記者在這家門店的玻璃門上看到,上面貼著一張字條,寫著:「國慶期間暫停營業。」另外一張海報上貼著「會員卡和團購卡的區別說明」。那麼,吳中東路店不開門,其他店的情況怎麼樣呢?記者又來到了吳中西路店,同樣是大門緊閉,門上貼著本店要重新裝修,請至吳中東路店購買的說明。隨後,記者又來到了迎春路店,這裡可好,門上就貼著一張「低價轉讓」。據周圍店家說,瑞美爾特國慶前是還正常營業的,國慶後就關掉了,「一直有人來報警,有人卡裡還有好幾千塊錢。」
記者隨後在江蘇省工商局的網站上查詢發現,瑞美爾特註冊登記的企業名稱是蘇州美瑞餐飲有限公司,名下一共有十家連鎖店。不過,記者兜了一圈發現,竟然只有一家店還在照常營業,這家店位於高新區某小區門口。這家唯一的門店的店員告訴記者,他們這家店雖然掛著這個牌子,但是老闆私人經營的,「其他店都是公司直接管理的,公司出了問題,分店就關門了。」據該店店員說,這幾天他們確實也接到不少消費者反映,但是他們店是獨立經營的,充值卡、電腦系統都跟其他店不一樣,「國慶節之後,確實有很多顧客拿著充值卡想要來我們店消費,數額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有個顧客卡裡還有5000多元呢。」店員無奈表示,因為受到瑞美爾特蘇州分公司的停業衝擊,他們店也遭受了很大損失,「我們的貨源現在都斷了,損失了幾天,關了幾天,後來是自己找師傅做的。」
瑞美爾特到底怎麼了?記者輾轉找到了瑞美爾特蘇州的總部,這裡的辦公室早已經大門緊鎖,不過,辦公室的窗半開著,辦公桌上文件資料雜亂不堪,看得出,員工在離開時很是匆忙。隔壁工廠員工證實,這家公司很久沒人上班了,「大概有半個月了。」
記者由市消保委獲悉,關於蘇州瑞美爾特門店突然停業,消費者預付費卡無處消費的投訴目前共接到8起,「自10月10日起,3天內,就接到了8起投訴,都是關於店倒閉了,手裡的會員卡、團購卡、代金券該怎麼辦的。」市消保委工作人員曹凌霄介紹說,他們目前也正在積極調解此事。
烘焙業競爭白熱化連鎖麵包房遭遇擴張困境
大概在2010年前後,蘇州的烘焙市場開始走向火熱,各大品牌紛紛進駐蘇城搶佔市場。早期,知名烘焙品牌麵包新語、艾維爾、好利來、克裡斯汀等紛紛搶佔市場;本土的長髮、花園餅屋等也開了一家又一家;後來還有「臺灣星巴克」之稱的85度C以破竹之勢登陸蘇州。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南通品牌「瑞美爾特」陸續在蘇州打開市場。
有數據統計顯示,2008年至今,國內的烘焙食品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都在30%左右,速度驚人。從現實來看,烘焙食品在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市場的滲透正在加劇,麵包等烘焙食品逐漸成為我國居民的早餐主食之一。從年齡層來看,消費群體也在擴大,從小孩到老年人都有覆蓋。據預測,2017年我國烘焙食品行業銷售收入預計達到4658.29億元。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蘇州的烘焙行業市場顯然已經從起步期、市場培育期、市場認可度提高期逐步過渡到品牌集中期,行業在向中高檔升級。
但隨著各大麵包烘焙品牌的逐年擴張,一些擴張過快的連鎖麵包房相繼出現關門情況,記者調查發現,蘇州烘焙業近幾年一直保持在很高的增長速度,但同時出現門店數量、密度不斷增加的問題。一個路段上八九家品牌共存的情況比比皆是,市場已經趨於飽和狀態。以鳳凰街為例,最多的時候,一條短短的街道上各大品牌麵包房甚至超過10家。而過度的競爭,自然造成了此消彼長的局面。
放眼蘇城各大商圈,似乎每個區域都有著「麵包勢力」:除了本土老牌的麵包房,還有各種有著「洋血統」的新晉品牌入局。「跑馬圈地」式的擴張令蘇州麵包房競爭轉向白熱化。
記者以瑞美爾特的經營狀況為樣本進行了一番調查。瑞美爾特,是南通本土的一家烘焙連鎖企業,一直深受消費者的信賴。然而,在2014年5月初,瑞美爾特被爆出「老闆債臺高築,已經跑路」的消息,南通所有瑞美爾特連鎖店全部停業。不明真相的市民開始了一場麵包大「擠兌」,唯恐自己手頭的充值卡就此作廢。此前,有媒體報導稱,瑞美爾特在南通有31家門店,除6家直營店外,其它都是加盟店。瑞美爾特南通總部由翟氏兄弟經營。此事爆發後,雖然總公司依然聲稱公司總部正常運營,但顯然大勢已去。
2014年7月,瑞美爾特在滬上的各家分店停止營業,2012年成立的上海分公司,在短短2年多時間裡遭遇了「滑鐵盧」。之後,揚州的各分店也出現了不良運轉的情況。即便如此,面對媒體的採訪,瑞美爾特總公司的翟姓老闆依然表示,他們在想辦法東山再起,並將希望寄托在了蘇州。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蘇州瑞美爾特是全資子公司,沒有受到南通的衝擊。因此,即便南通、上海、揚州等地的瑞美爾特相繼停業,蘇州的瑞美爾特依然在開門營業。不過,據知情人透露,事實上,自去年7月開始,蘇州瑞美爾特的各個分店就悄悄更換了消費者的充值卡,店員給出的解釋是麵包店換了老闆,所有分店的店名全都換成了「尚寶羅」。
昨天,記者在瑞美爾特蘇州分公司的窗臺邊的一本通訊錄上看到,瑞美爾特在蘇州有10家分店。據消費者反映,除目前一家獨立經營的門店依然在正常營業外,其餘9家門店已全部停業。而事實上,江蘇瑞美爾特食品有限公司官方微博自去年5月被爆出「破產」傳聞後,就再也沒有更新過公司動態。
購買充值卡須謹慎
很顯然,除了近年來鬧得沸沸揚揚的健身房、美容美髮充值卡糾紛外,麵包房預付費卡也出現了或大或小的危機。在一些商家利用預付費卡的方式提前讓資金回籠甚至圈錢時,消費者一定要保持謹慎和冷靜。
對於預付式消費卡所產生的問題,商報律師團成員蔣勇偉表示,目前的預付式消費卡糾紛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發卡之後商家跑路、卡到期不退款、沒消費完不退卡、店面轉讓新店主不認可、加盟店卡和總店卡不兼容等等。預付費式消費比單次消費優惠的同時,也推高了消費者的消費風險。
蔣勇偉提醒,消費者購買預付費消費卡時,首先要衡量自己是否需要該商家的大量的、長期的服務或產品,要理性購買,特別是避免大額的、長期的和折扣明顯偏高的預付卡;其次,購買預付費卡之前,還要在付款之前對商家和預付卡本身都要做一定的調查和了解,留心商家的實力口碑、是直營還是加盟商,預付卡的使用範圍、期限等;最後,若確定購買預付費卡,還要了解有關退卡的條款,尤其是要預見當消費者因為個人原因需要退卡時,商家會如何配合處理。
市消保委工作人員也提醒,辦卡時,應全面了解經營者的資質、場所、信譽度和裝修狀況等,儘量選擇規模比較大、證照齊全、市場信譽好、經營狀態佳的企業。另外,購卡時一次性充值不要太多,不要購買服務周期太長的預付卡。發現商家拖延商品交付時期或頻繁歇業,要及時與工商部門聯繫,及早維權。一旦發現商家「失蹤」,要向公安部門報案,儘可能減少損失。
記者惠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