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特別冷,而澳洲社會卻特別熱,全社會都在為受災農牧民募捐,據說今年澳洲遭遇百年一遇的乾旱天氣,牧場裡的牛面臨著飢餓和乾渴,大批的奶牛正不斷死去,揪緊著每一位善良者的心。
經營牧場的朋友發出邀請,於是,我們一行四人,驅車來到了距離雪梨兩個半小時路程的位於GOULBURN的牧場。
一路過去,天逐漸變冷,雪梨雖然還是冬天,但白天氣溫也達20度,可牧場區域,氣溫居然低至3攝氏度!冒著凌厲的寒風,我們進入牧場,主人已經準備好乾材生起了壁爐,紅紅的爐火,暖了我們的心。
隨著主人來到牧場,眼前的情景讓我們驚訝:骨瘦如柴的牛,哞哞叫著啃著剛長出些青綠的貼著地皮的小嫩草。主人開著一輛小車,載著剛從城裡搜集來的麵包和水果,車還沒停穩,牛群呼啦一下就圍過來了,可憐的食草動物,如今也顧不上什麼了,爭搶著原本不屬於祂們的食物。
這是剛買回來的一車草,過去只有200多元,如今已經漲到500了,可是,這也僅僅夠牛吃一天!
第二天一清早,主人開車送到牧場,牛太餓了,追著小車跑,祂們也許知道,明天是否還能吃上這可口的美食?
這頭老牛離不開小牛,沒有過來搶食,祂是牧場裡唯一的一頭公牛,是重點保護對象,主人特地給祂送過來,可是祂對食物似乎不太感興趣,主人擔心祂會生病。
這頭離群的牛,孤零零地往遠方走去,主人悲傷地說,祂的日子不多了,也許,祂正找個僻靜的地方慢慢地離去。
這頭已經死去的牛,頭還昂著,似乎很不情願地離開這個世界。主人告訴我,這一個月,已經失去20多頭牛了。
又死了一頭。
這頭牛已經站不起來了,主人說,也許就這兩天吧,聽著心裡酸酸的,但也是無可奈何。
第二天早上,我特地再去看望祂,沒曾想,居然不見了,我興奮地告訴主人,祂站起來了,到牛群裡去了!主人說祂昨天也許生小牛了,祂是硬頂過來了,前幾天,由於不夠營養,有幾頭母牛難產死了。
我急切地問主人,這種情形要持續多久,他說,但願能熬過這個冬天吧。我問他,目前全社會都在募捐,對你會有幫助嗎?他搖搖頭說:「靠捐款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浪費善良人的感情。」 我們不解地問:「難道那些捐贈的善款到不了你們這些受災的農牧民手裡?」 他解釋說,社會捐贈款需要時間,眾所周知,在澳洲,不僅是政府部門,很多其他機構的辦事效率都很低,當那些善款真正到達受災農牧民手裡,也許,牧場裡的牲畜都死得差不多了。他說,澳洲在農牧業管理上有許多限制,乾旱在澳洲其實是常態,只是這次比較嚴重,問題就突出來了。乾旱,不僅僅是雨水少,主要是土地留不住水,一下雨就衝到海裡去了。但是政府不允許農民自己挖水池幹小水利工程,以前做的或沒發現的就算了,否則要罰款。你看到我們邊上有條河,原來兩邊都是楊柳樹,被要求全部砍掉。我們都知道樹可以保持水分,過濾水質。黃河長江上遊水土流失就是因為草木植被破壞造成。澳洲人的文化以遊牧文化為主體,對治水治土的理解大不如農耕文化為主的中國人深刻。再有就是控制農牧產品價格,比如,牛奶賣得比礦泉水比可樂還便宜合,草在漲價,活牛卻在跌價,不管活牛價格升跌幅度多大,超市的牛肉價格基本不變。又比如乾草,現在草還是有的,價格很貴,一筒草(500-600公斤)差一點的$270,好一點的$500, 差不多是一頭牛(一歲)的價錢。草在漲價,牛卻在跌價。一頭牛吃一筒草不會長出一倍的價錢。不是沒錢買草喂,是餵了不合算。買一筒草一頭牛沒了,誰還要去喂?澳洲政府在農業上依然存在許多「人禍」性質的錯誤,卻把人們的視線引向天災。
其實,政府對受災農牧民也是有補貼的,但是,像我們這樣的農場是得不到政府補助的,補貼不是補到牛頭上,也不是給經營好的人,而是給經營不善的「窮人」。本來只要放開牛肉價格可以解決的問題,由於怕通貨膨脹,就犧牲農民的利益。還有一個不合理現象,銀行代理紅十字會接受獻金卻不放貸款給農民,雪梨買房銀行貸款80%,你買農場貸款0%。
朋友的一席話,儘管不是涵蓋全部,但讓我對澳洲農牧業狀況有了些許了解,或許也扭轉了我過去的一些想法,當前這場百年不遇的災害,需要社會各方力量的幫助助和支持,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減少限制,放寬政策。澳洲的農牧民,不是貧窮一族,或許,他們比你我都富,他們不缺錢,缺的是社會的理解和政府好的政策。
牛啊,牛,你能否安然地度過這個冬天呢?在開春之前,在春草長出來之前,你們還需要吃那些不屬於你們的食物:麵包和水果!
朋友們,現在真正需要是大量過期廢棄的麵包和水果作為牛的飼料代用食品以及運輸工具,這些比捐獻金錢更能解燃眉之急。
視頻:唐培良
文字:唐培良
Jason
照片:王正路
顧錚
唐培良
澳洲新藝術聯合會2018年度系列講座:
《姚門琴韻在雪梨》古琴和中華傳統文化講座
2018年9月1日下午1:00PM--3:00PM
152 Bunnerong Road Eastgardens NSW 2036
澳洲新藝術聯合會是由一群居澳華裔藝術家,藝術愛好者組成的合法註冊的非盈利性社會團體,旨在為在澳華裔藝術家文學藝術愛好者提供展示與
大家聚集在一起,愉快交流,輕鬆藝術,盡情玩樂。一個團體,靠的是大家的參與和支持,大家一起了營造一個溫馨的家,來吧,來到這裡,就是來到了你的家,有你真好,有你們真好!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