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
眾多經典粵菜都因為手藝繁複、
疏於傳承等因素,變得稀缺。
但是,我們的舌頭不會忘掉這些味道。
這是一種記憶的味蕾,
會驅使我們去尋覓還堅持著烹製懷舊粵菜的餐館,
重溫對經典粵菜的深情厚意。
說到懷舊粵菜,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特點,這也是粵菜教人稱頌的技法之一。但正因為在烹調上的精細,使得手藝的傳承大有難度,尤其如今百物騰貴,極花人工的菜式,多數餐館都恕難從命。但是廣州酒家,就仍在堅守這一粵菜精髓,80年來都是招牌菜的「廣州文昌雞」就是一個例子。
選用淨重在1.15--1.2公斤的清遠小雞項,貪其油脂較少,而肉質結實,再浸在以雞骨、香葉、甘草等材料熬製的白滷水中大約10分鐘,期間數度起落,再馬上將雞置於另一鍋凍雞湯中,這一熱一冷的過程,使雞肉充分地吸收湯汁滋味之餘,外皮也因收縮而變得爽脆,所謂皮爽肉滑,說的就是這個效果。
最後就是將蒸熟的金華火腿片與浸熟的雞肝片,梅花間竹般夾入雞件間便大功告成。吃的時候,要三件夾於一箸齊吃,才是最佳滋味,最後來一口伴碟的青菜,方覺圓滿。
講完雞再講鴨。南粵宮的一道「荔茸香酥鴨」,最能展現粵菜的繁瑣技法。它選用廣西荔浦或廣東韶關樂昌芋頭,做成的芋泥又綿又粉,再加入味料便成為「荔茸」;鴨肉要以隔水蒸法至綿軟;關鍵在於鴨肉釀入荔茸後的油炸,這個過程需要師傅十分有耐心,緊盯著油溫與時間,更不能隨便翻動,以肉眼可見表層變成金黃色,就可取出瀝油切件。如此,需耗費三至四個小時。試問,有多少餐館願意為一道菜耗費這一擔心機?
廣東人烹雞烹鴨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番禺石碁人所創的八寶霸王鴨就是番禺名菜之一。它是在霸王鴨的基礎上改進,為了保持鴨的完整,石碁人將鴨完整拆骨不開肚,做工更加耗時費力。一方漁家的八寶鴨就參照這種做法,先將鴨洗淨後用特製的配料把鴨醃上一天,將鹹蛋黃、綠豆、冬菇、蓮子、糯米等餡料釀進鴨中,至飽滿後用棉線縫合,輕炸八寶鴨成金黃色,再用蔥、姜、香料熬製的高湯扣上兩個小時,鴨形豐腴飽滿,鴨肉酥爛,腴香濃溢。
鑊氣小炒,大概是最貼近民生的粵菜,吃宵夜大排檔,會點上一道又一道小炒,味道好與否,就看是否「夠鑊氣」;尋常百姓家,就會以小炒作為家常便飯的必備菜式,當然自家難以猛火大油做到「夠鑊氣」,但小炒在粵菜中,就是從平民之味出發,演變出的講究之道,尤以水鄉一帶如順德、番禺等地的小炒做得更是精益求精。
「炒牛奶」就是一道既有順德特色,又表現了「粗料精製」的經典粵菜。以濃稠著稱的順德水牛奶為原料,講究調和牛奶、鷹粟粉和蛋清的比例,還有炒制時的火候與手勢;只見師傅將油鑊燒到底部通紅,倒入花生油搪鍋,稍微將鑊離火使油溫下降後,便倒入牛奶,以溫和的力度炒制,師傅將此稱之為「軟炒」,這能令到炒牛奶在起鑊後不僅潔白如初,還保持嫩滑口感。
還有以大火將生米煮成熟飯的「生炒糯米飯」,也是將糯米飯上升到一個層次。生炒更加突顯米粒的彈牙口感以及飯香,炒菜加炒飯,主食加主菜相輔相成。
這些隨著年月買少見少的精工粵菜,除了考驗廚師的出眾技藝,也看重對時機的把握調控,一席佳餚,上菜的順序、上菜的數量、上菜的時間,尤其是鑊氣小炒,更講究即上桌即吃,以達到在最佳的嘗味期得到最佳味道的口感,所謂「趁熱、起筷」,是對菜式的尊重,也是不辜負大廚的用心。
精緻的粵菜大部分都極講究刀工,而這刀工,除了對食材的處理上,很多時候還用於雕花擺盤上,這才是粵菜至為輝煌的。器皿之上,除了精工粵菜,還有精細的雕龍雕鳳,那是躍然於碟上的「藝術品」,與菜式配搭相得益彰,也展現了一席宴席的排場。對於當年的大戶人家來說,粵菜不僅要做得精,更要做得有架勢,而這些雕花,就是排場的展現。
番禺賓館的「紅雲宴」,前前後後12道菜,無一不是用大碟上臺,因為那置於碟上的雕花、雕雀、雕龍、雕鳳,絕不欺場,每個都細緻得栩栩如生,本應是菜餚的襯託,卻大有喧賓奪主之勢。當然,現在很多人都覺得這些純擺設、不能吃的雕花已顯得不切實際,加之也增加了一道菜的製作時長,但這種形式感,是粵菜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廣州酒是國家特級酒家,誕生眾多粵菜經典美味
吖咩精選了一些菜品發布在這裡,以饗讀者。
原料:
宰殺乾淨大水魚淨重約600克,鵝掌12隻,鹿筋12件(約40克/件),溼花菇12件,發好鰵肚12件(約300克),豬婆參12件(5cmⅹ2cm/件),姜件、薑片、蔥條、炸蒜子、陳皮末各少許。
調料:
鹽、味精、紹酒、花椒八角、老抽、紅鴨汁、上湯、二湯、胡椒粉、生油各適量。
製法:
1、將鵝掌塗上老油,放進高溫油裡炸至金黃色。
2、用二湯,加入花椒八角、紹酒、味料、扣至焾,取出去大骨。
3、水魚斬件,用老抽塗上,略炸撈起,去油。
4、落炸好蒜頭、姜米、陳皮末、紹酒,加入二湯、味料,將水魚燜至八成熟取出備用。
5、鰵肚用二湯加入姜、蔥滾煨透、撈起。
6、鹿筋用油浸炸至脹身,取出,滾洗乾淨後加入薑汁酒,煨透。
7、然後把以上鵝掌、水魚、鰵肚、鹿筋、海參、花菇等放入器皿中排列好,將鵝掌汁、水魚汁、紅鴨汁等加入上湯、紹酒調好味,入蒸籠燉約90分鐘即成。
原料:
肥嫩母雞約1250克,雞肝20件約100克,熟瘦火腿20件約40克,郊菜500克。(雞件、火腿每件均為4cmⅹ2cm,菜遠為6cm,芥膽為8cm)
調料:
上湯180克,精鹽、味精、溼粉、紹酒、淡二湯、芡湯、麻油、熟豬油適量。
製法:
1、將雞宰淨,放入微滾的二湯鍋內,浸至剛熟。
2、熟後取出晾涼,起肉去骨,斜切成「日」字形,共20片。
3、將雞肝洗淨,用沸水浸沒,加入精鹽、八角,浸至剛熟,取出,切成「日」字形,共20片,盛在碗中。
4、將火腿也切成與雞肉一樣大小的20片。
5、將雞肉、火腿、雞肝相間,拼擺在長盤上,成魚鱗形,每行雞肉、火腿、雞肝各7片(中間6片),分成3行,連同雞的頭、尾擺兩端,翼分側,成雞形,放入蒸籠用小火蒸熱,取出。
6、燒鑊下熟豬油、郊菜、精鹽、二湯,炒至九成熟,取出,濾去水。再下熟豬油、郊菜,用芡湯、溼粉勾芡,排在雞的兩側及行距間,成4行。7、燒鑊下油,濺入紹酒,加上湯、味精、精鹽,用溼粉勾芡,落麻油和熟豬油推勻,淋在面上便成。
原料:
鮮牛奶300克,蛋青200克,中蝦仁25克,炸欖仁15克,熟雞肝粒25克,火腿茸5克,火腿粒10克。
調料:
慄粉、鹽、味精、生油各適量。
製法:
1、先將牛奶加熱至8成熟候用。
2、將蝦仁、雞肝粒泡油至熟。
3、用牛奶加入慄粉、蛋清、味料調勻,然後加入蝦仁、雞肝、火腿粒及滾過的牛奶。
4、猛火燒鑊,用油搪鑊後,留少量餘油,倒入已拌好的牛奶,用中火,慢慢翻鏟至凝結,加入少許油、欖仁略翻幾下,即上碟堆成山形,撒上火腿茸。
原料:
冬瓜蒂約4500克/個,鴨肉粒150克,鮮蓮100克,火腿粒25克,瘦肉粒、鮮菇粒各100克,燒鴨肉粒、腎粒、蝦仁各75克,火腿茸5克,夜香花50克,薑片、蔥條各少許。
調料:
上湯2000克,二湯、三鳥骨、精鹽、味精、紹酒各適量。
製法:
1、先將冬瓜改好去瓜囊,放在滾水中滾10分鐘,取起用清水過凍,用燉盅盛著。
2、將三鳥骨滾過,洗淨放在瓜盅裡,加入二湯(浸至瓜盅口)、精鹽,放在籠內燉至瓜夠身。
3、將鴨粒、肉粒用溼粉拌勻,滾過,洗淨,放在瓦缽裡,加入籠裡燉至焾,去掉姜蔥。
4、將瓜盅倒去原湯,揀去三鳥骨,再將腎粒、蝦仁用滾水滾熟撈起,又將鮮菇、鮮 蓮滾過,取出。
5、將上湯和鴨餡連湯倒入鑊中,用精鹽、味精調味,微滾,加入鮮菇、鮮蓮、絲瓜粒、腎丁、蝦仁等,滾熟後放入瓜盅裡,放入火鴨粒、蟹肉,再將火腿茸撒在瓜盅上,插上夜香花便成。
原料:
冬瓜300克,炸好陳皮鴨半隻(約350克),陳鴨湯350克,上湯400克。
製法:
先把冬瓜改成圓棋子型,用清水滾過,再用冷水漂透後,放入燉盅內;然後把煲好陳皮鴨放在面,用鴨湯、上湯加味調勻,加蓋燉1.5小時取出。
原料:
筍花、鮮草菇、發好冬菇各50克,發好竹笙30克,溼雪耳30克,發好榆耳20克,蘑菇20克,菜遠100克
製法:
1、將榆耳斜刀切片,改成日字心型;鮮草菇開邊;發好雪耳用剪刀剖開小塊;蘑菇、竹笙用二湯滾過,再用上湯滾透,用毛巾吸乾水份。
2、把菜遠用湯鞭熟,放在碟邊,用以上材料起鑊,加入蠔油爆炒香,勾芡放入碟中,把雪耳用上湯加味勾芡放上面。
原料:
大魚頭1隻約750克、郊菜200克、炸蒜肉75克、溼冬香菇25克、肉絲、薑絲各少許。
調料:
精鹽、味精、白糖、蠔油、麻油、胡椒粉、老抽、紹酒、生粉、二湯、花生油各適量。
製法:
1、將魚頭去鰓後斬成兩邊,洗淨,用鹽擦勻粘上幹生粉。
2、燒鑊下油至七成熱,放入魚頭浸炸,炸至魚頭輕浮,取出、去油。
3、跟著下肉絲、薑絲、炸蒜肉、冬菇,濺入紹酒,加二湯、魚頭略燜,即轉入炒鍋裡,下老抽,加蓋,用慢火燜至焾,把胡椒粉撒在上面。
4、將郊菜用二湯、精鹽、油焯熱,伴在魚頭邊上、用溼粉勾芡,淋在面上便成。
原料:
大蝦仁200克,蟹黃25克,蔥欖少許。
調料:
上湯、味精、精鹽、紹酒、麻油、胡椒粉、溼蹄粉、生油各適量。
製法:
1、先將蟹黃用碗盛著,用沸水稍浸一下,濾幹水分。
2、用上湯、味精、精鹽、麻油、胡椒粉、溼蹄粉調成碗芡。
3、燒鑊落油至五成熱,放下蝦仁泡油至8成熟,放入蟹黃,即取出去油。
4、落蔥欖、蝦仁、蟹黃,濺紹酒,落碗芡炒勻,加包尾油上碟便成。
原料:
桂魚750克,火腿40克(4cmⅹ2cm/件),冬菇75克,郊菜200克,甘筍花、生蔥、姜件各少許。
調料:
豬油、精鹽、味精、上湯、生粉、胡椒粉、紹酒各適量。
製法:
1、先將桂魚宰淨,起肉去皮,切為段後再切為「日」字件。
2、再將火腿、冬菇、筍花均切為件,大小與桂魚一樣,各24件。
3、再將桂魚肉、冬菇肉、火腿片、筍花各1件順序分3行排放在碟裡,砌成麒麟形,把生蔥、姜件分放在砌好的魚上,加上豬油放在籠內蒸熟。
4、取出,去原汁,去掉姜蔥,將郊菜炒好分放在桂魚旁邊。
5、燒鑊落油,濺入紹酒,落上湯,用精鹽、味精調味,用溼粉推芡,落胡椒粉、包尾油推勻,淋勻魚便成。
原料:
瑤柱脯6粒(80頭),改好冬瓜6件約300克,炸蒜子、蔥條、薑片各少許。
調料:
上湯、花生油、鹽、紹酒、溼生粉、芝麻油、胡椒粉各適量。
製法:
1、將冬瓜去皮後切成環形,用水滾熟取出。
2、瑤柱脯盛於碗中,加蔥條、薑片、紹酒、炸蒜子和清水,使水浸過瑤柱脯,上籠蒸30分鐘取出,釀入冬瓜環內。
3、倒出原汁,蒸20分鐘再取出。
4、勺裝原汁加入上湯、鹽、麻油、胡椒粉、再溼粉打芡淋在面上。
【免責聲明】我們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圖片均從網絡轉載,對文中陳述內容和觀點均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因編輯需要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繫,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權或不實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