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幫了嫦娥五號一個忙?歐洲專家:我們也有這能力,但沒有錢

2020-12-21 兵器世界

17日,中國「嫦娥五號」探月飛船返回艙,勝利降落在指定的降落點,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幾乎同時,歐洲航天局的一個簡單聲明,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歐洲航天局宣布自身跟蹤探測「嫦娥五號」的任務已經結束 —— 那麼,歐洲航天局究竟在「嫦娥五號」任務中參與了哪一些環節?

(歐洲航天局探測跟蹤嫦娥飛船示意圖)

據報導,由歐洲航天局運營的地面航天探測站網絡Estrack,在與中國合作的情況下,跟蹤探測了中國這一月球採集樣本返回式太空飛行器。「嫦娥五號」任務的目標是將月球巖石帶回地球,而歐洲航天局除了為返回飛行提供一部分跟蹤探測服務之外,據稱還將參與未來的樣本分析科研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嫦娥五號」可能是中國朝著載人月球飛行任務邁出的關鍵一步,而歐洲航天局最終可能參與其中。

去年,中國成為首個將太空飛行器「嫦娥四號」送上月球背面的航天國家。現在,「嫦娥五號」已經獲得了進一步的成功,不但著陸了月球,飛船還將採集的月球樣本送回了地球。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表示「嫦娥五號」攜帶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距上一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已有44年的時間差,這對於中國和歐盟科學家來說都是極為難得的一次科研及會。

除此之外,「嫦娥五號」任務是對綜合航天技術和工程能力的考驗——最終將令人們距離登陸月球或火星等行星、並返回地球更進一步,還可以幫助人們弄清楚太陽系形成的原因和方式。

在這一大背景下,歐洲航天局尋求了與中國合作,從而在成本較低的情況下能夠獲得一定的科研突破。其航天探測跟蹤網絡Estrack,覆蓋了中國現有航天探測跟蹤網絡缺失的一些環節,這對中方也有相當的價值。

這一歐盟的航天探測跟蹤網絡,由位於德國達姆施塔特的歐洲空間操作中心(ESOC)運營,包括了全球各地的多個地面站,組成一個相對完善的深空探測網絡,能追蹤各種太空飛行器的運動態勢。

實際上,歐洲國家已經在多年裡熱衷於在無人、載人航天方面與中國合作。

大約兩周前,歐盟的相關負責人接受採訪,表示歐洲航天局有能力與中國進行價值很高的航天科研合作。「我們現在處於(嫦娥五號)任務最關鍵的階段,」歐洲航天局地面設施運營部門負責人皮埃爾·巴格裡尼當時說。

在「嫦娥五號」樣本收集完畢之後,上升器將樣本從月球表面發射到月球軌道,然後在與繞軌道運行的飛行器進行自動對接,將樣本轉入返回艙,隨後返回器開始飛向地球。

巴格裡尼說:「我們在阿根廷用一個巨大的雷達天線,來支持這一階段的嫦娥五號跟蹤工作。」他表示:「中國在阿根廷也有自己的探測設備,所以我們提供備份,如果出現問題,這一項目的跟蹤工作不會丟失任何數據。」在那之後,在加那利群島馬斯帕洛馬斯的西班牙航天探測跟蹤設備,繼續跟蹤了「嫦娥五號」,直到返回艙返回地球大氣層。在氣動摩擦和降落傘降速作用下,這一返回艙成功在中國內蒙古北部著陸,而歐洲航天局也宣布停止了跟蹤工作。

「你要在全程裡儘可能多地跟蹤返回艙,以準確了解它的軌道,並確保它在正確的位置重返大氣層。」巴格裡尼解釋說。

據報導,歐洲航天局已經支持了中國的多次嫦娥任務。中國國家航天局描述稱嫦娥五號是中國「有史以來最複雜的太空任務」。歐洲的同行都相信,中國人現在正計劃重返月球,做別人以前沒做過的事情。

巴格裡尼說:「他們絕對是要把人送上月球。」

巴格裡尼強調說,「嫦娥五號」正在做的事情,是歐洲很久以前在技術能力上就能做的事情,但是「歐洲已經討論了很長時間,可要真的要說服很多人(批准所需的預算)是極其困難的。」由於探月工程的耗資驚人,在阿波羅項目後各國都沒有政治和經濟上的動力再次執行類似規模的月球探測任務,直到中國「嫦娥」系列飛船再次展開了各種深入的對月探測工作。

他表示,對於歐洲航天局來說,也許現在還不算太晚,歐洲航天局熱衷於向中國學習,它在嫦娥任務上的合作是歐洲向中國學習的一種方式。他分析說:「歐洲現在正積極嘗試開展探月任務——月球是歐洲航天局、美國和許多其他國家探索的重點。」「所以,我們在追蹤繞月太空飛行器方面了解了很多。」

他特別提到希望學習中國飛船的自動對接技術,以便在歐洲和美國聯合返回火星的任務中使用這樣的對接技術。

他也承認,月球、火星探測都存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也正在實施火星探測任務。歐美也在實施火星探測任務,而日本開始計劃從火星的月球上取回巖石和土壤。

巴傑裡尼說,大約10到15年前,各國圍繞著力於月球還是火星任務,以及如何具體投資有過一場爭論:「在過去的五年裡,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月球不僅僅是太空機構感興趣的地方,現在我們也有幾家私營公司對月球感興趣,…… 歐洲航天局(ESA)和美國宇航局(NASA)都在努力讓私營企業投資於與月球著陸器和繞月軌道飛行器基礎服務。」

此外,他解釋說月球任務的通信技術不太複雜,但是火星任務就難得多了。「在月球上執行這些任務是一回事,無線電回到地球只需要幾秒,…… 而在火星上執行任務又是另一回事,與地球通信來往的延誤時間可能高達40分鐘。」

因此,他認為月球任務是進行更遠的太空探測任務的一個很好的試驗場:「我們自己在月球任務中學到的任何東西,都將有益於人類。」

相關焦點

  • NASA的反應有意思|nasa|太空人|月球|嫦娥五號|歐洲航天局_網易新聞
    隨後歐洲航天局(ESA)在北京時間凌晨3點就轉發了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降落的消息,並發文表示 :歡迎回家!嫦娥五號!歐洲航天局發推祝賀「嫦娥五號」。/推特截圖截至目前,曾對中國成功發射嫦娥五號發表祝賀的NASA還沒有發表任何評論。不過,NASA轉發了一段美國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視頻。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表面,欣賞歐洲人的高度評價
    據悉,我們截止目前為止發射過最重的月球探測器當屬嫦娥五號探測器。其重量達到了8.2噸,整體包含了15個分系統組合而成,其中就有上升器,軌道器,著陸器和返回器四個主器。這也是我們研究過最為複雜的航天系統之一。據國家航天局黨委副書記關鋒介紹,我們目前為止難度最大,最艱難的航天任務就是嫦娥五號的此次任務。而嫦娥五號此次順利的升空,即將取得完美的成績,可以說是為國爭光了。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
  • 幾乎整個俄羅斯都盛讚嫦娥五號的成功,美國科學家卻陰陽怪氣起來
    俄羅斯總理為此專門向中國發來祝賀:這是中國航天計劃的一個階段性成就,希望俄羅斯同中國在太空領域繼續合作蓬勃發展。俄羅斯宇航局盛讚中國嫦娥五號的成果是真正的歷史性事件。俄羅斯科學院航天專家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從技術角度分析指出,中國嫦娥五號的月球探測展現了中國技術的獨具一格,且中國使用的即使是以前從未有人做過的。
  • 嫦娥五號順利歸來,俄美英三國態度迥異,新的「太空競爭」到來
    在重壓之下,中國航天人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次。12月17日,中國航天事業又迎來讓人興奮的好消息,「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儀返回器已經成功著陸,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個順利完成月球取土的國家。面對這一成果俄、英紛紛送上祝福與稱讚,美國的態度卻顯得有些暗昧含糊。
  • 嫦娥五號英雄凱旋獲盛讚,美國反應耐人尋味,暗示接下來有大動作
    12月18日,相關報導稱,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以後,歐洲航天局以官方身份發來了賀電,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反應則耐人尋味。當嫦娥五號以「航天英雄」的身份凱旋而歸,獲得全球各方盛讚時,NASA的此番舉動直接暗示了美國接下來將有大動作。此前,嫦娥五號返回器於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降落,這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隨後,歐洲航天局在北京時間凌晨3點就轉發了這一消息,並發文祝賀稱,「歡迎回家!嫦娥五號!」
  • 嫦娥五號返回後,NASA轉發美國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
    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返回以後,歐洲航天局以官方身份發來了賀電,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反應有意思:在計劃成功數小時後,他們轉發了一段美國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視頻。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數小時後,NASA轉發了一段登月計劃的視頻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降落。隨後歐洲航天局(ESA)在北京時間凌晨3點就轉發了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降落的消息,並發文表示 :歡迎回家!嫦娥五號!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成為寶庫!」
    ESA嫦娥五號,歡迎回家!歐洲航天局(ESA)在社交媒體上就嫦娥五號成功採樣返回表示祝賀:「歡迎中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從月球上帶著珍貴的月球樣品返回。」歐洲航天局指出,當嫦娥五號返回時,其正在為中國國家航天局協調部分網絡和天線的追蹤服務。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月球沒有大氣層保護,所以月表的月壤是受地外星體撞擊,以及受到宇宙射線輻射和太陽風轟擊等空間風化作用後形成的。通過研究月壤,能進一步了解月球狀態、物質含量、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新的信息,這將幫助中國人在月球研究領域為全球做出貢獻。
  • 嫦娥五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 後續還有啥任務?專家解答
    原標題:嫦娥五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  後續還有啥任務?專家解答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昨晚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2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繼續飛向月球。     根據計劃,在此次修正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後續的奔月途中還會有兩到三次的軌道修正。專家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軌道設計經過了統一、周密的規劃,幾次軌道修正之間可以互相補充,相互配合,確保最終能夠實現定時、定點準確著陸。
  • 環球聚焦:「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成為寶庫!」
    ESA:嫦娥五號,歡迎回家! 歐洲航天局(ESA)在社交媒體上就嫦娥五號成功採樣返回表示祝賀:「歡迎中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從月球上帶著珍貴的月球樣品返回。」
  • 綠媒酸嫦娥五號鬧笑話!民進黨搞「綠色恐怖」,媒體人變「喜劇人」
    文丨六七 審丨高靜近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引爆了世界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如果本次「嫦娥五號」順利完成了採集月壤樣本並返回地球的任務,中國探月工程就完成「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成功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立取得月球樣本的國家。同時,中國科研領域開放、包容、合作的態度,也讓包括歐洲、俄羅斯在內的世界多個國家都對在該領域與中國展開合作充滿了信心。
  • 嫦娥五號「絕密武器」曝光!印度汗顏、美國很慌!
    相比於美國、俄羅斯和印度等國的被打臉,中國的嫦娥五號可謂是最漂亮的以行踐言!不禁要問,16年前,相對落後的中國航天人許下的諾言都兌現了,為何早有成功經驗的美國反而被打臉?不過禮尚往來,儘管中美關係大不如前,我想中國還是會大度地贈送嫦娥五號採集回來的月球樣品的。美國如此垂涎嫦娥五號採回的月樣,歐洲如此緊張還有一個更重要原因:我們千辛萬苦採集回來的月球樣品,是當下關於月球,研究價值最高的月樣,遠超美蘇當年採集的月壤。這就是我們的「絕密武器」之一!
  • 嫦娥五號「挖土」密碼:一身真功夫!
    這是設計人員根據「上升器全程陪同著陸器」的實際想出的妙招,既節約成本,又減輕重量。距離月面較近時,嫦娥五號的主發動機難免激起月塵,汙染星敏感器,從而影響上升器月面起飛工作。「我們專門設計了蓋子,在距離月面一定的高度時把星敏感器的鏡頭蓋起來,我們稱之為『天黑請閉眼』。」五院技術專家告訴記者,待落月後月塵散去,再「通知」星敏感器打開蓋子。
  • 果然,臺灣「名嘴」沒有放過嫦娥五號
    導讀:近日來,中國人見證了一項奇蹟,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首次進行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中國航天領域最複雜,最為困難的任務之一。月壤採集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新的進展。這是一件值得國人高興的事情,但臺灣「名嘴」並沒有放過酸嫦娥五號。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歡迎回家!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月球沒有大氣層保護,所以月表的月壤是受地外星體撞擊,以及受到宇宙射線輻射和太陽風轟擊等空間風化作用後形成的。通過研究月壤,能進一步了解月球狀態、物質含量、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新的信息,這將幫助中國人在月球研究領域為全球做出貢獻。
  • 就看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土成分了
    美國曾經分六次使用阿波羅登月器從月球帶回了381千克的土壤,蘇聯使用無人登月技術帶回了380克的月球土壤,這次我們打算鑽地帶回2千克以上的月土用於研究,這也是近半個世紀人類的再一次計劃,我們公布了這個計劃以後,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我們身上,絕大多數人都預祝我們成功。
  • 「露腳」照被網友當證據,嫦娥五號來揭示真相
    因為我們國家公開的這段直播,讓不少國內外網友開始質疑,美國當年登月的真實性。不少網友提出疑問:難道美國登月造假了?還有不少軍迷朋友們評論:說什麼都沒有用,讓嫦娥五號來揭示真相吧。我們公開的視頻畫面稍微有些卡頓,但是再回想到過去美國人發布的視頻,是非常流暢。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後,NASA這樣祝賀:播了一段美國新登月計劃視頻
    嫦娥五號返回器的成功著陸,也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在嫦娥五號成功返回那一刻,不少人嘴角不自覺的上揚為之感到驕傲,為作為中國人感到驕傲。嫦娥五號的成功取壤回家,標誌著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也有了一席之地,因為此前畢竟只有美俄能幹這種事。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我們在電影中擁抱月球
    文|華誼兄弟研究院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並傳回著陸影像圖。12月2日,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我國的月球探索之路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嫦娥奔月、月亮女神塞勒涅,無不包含了人類對月球的幻想。科學和人類的決心讓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但在這之前,電影就想像出了人類登月的場景,在電影中,我們得以近距離擁抱這個熟悉而陌生的天體。本期華誼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文章,就帶大家一起探索電影與月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