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關注 ↑↑↑,每天學點兒藝術
❀6❀ 孟德爾頌:A大調春之歌(選自《無詞歌》)
【視頻】
孟德爾頌擅長什麼
孟德爾頌是德國浪漫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浪漫主義傑出的「抒情風景畫大師」,作品以精美、優雅、華麗著稱。孟德爾頌是莫扎特之後最完美的曲式大師,古典主義的傳統與浪漫主義的志趣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他善於將美妙的旋律納入正規的古典曲式,他不僅是一位熱情歌頌自然的詩人,他的音樂被稱為「描繪性浪漫主義」。
關於《春之歌》
孟德爾頌一生創作了48首無詞歌,分為八集出版。每集包含六首。《A大調無詞歌》即《春之歌》是第五集中的第六首,這首樂曲以其流暢動聽的旋律,別致而通俗的風格深為人們熟悉和喜愛,是無詞歌中最膾炙人口的名曲。《春之歌》寫於1845年,其最大的特點是由眾多的裝飾音寫成,整首樂曲色彩繽紛,春意盎然,使人產生一種心曠神怡的愉悅心情。
❀7❀ 舒曼:夢幻曲(選自《童年情景》)
【視頻】霍洛維茨演奏
如夢似幻
《夢幻曲》是舒曼第15號套曲裡的第7首,也是這部套曲中最為著名的一曲。《童年情景》之夢幻曲鋼琴曲,完成於1838年,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童年情景》是作者於1838年創作的一組音樂小品的總題目,是鋼琴藝術史上的一部極為獨特的作品。
這首曲子主題非常簡潔,具有動人的抒情風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旋律線幾經跌宕起伏,婉轉流連,使人不覺中被引入輕盈飄渺的夢幻世界。同時也流露出一種因為童年逝去而產生的惆悵感。因該曲是全世界婦孺皆知的名曲,經常被改編成各種樂器的獨奏曲。
關於作曲家
舒曼,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曾在萊比錫大學學法律,19歲起師從維克學鋼琴,1834年創辦《新音樂報》 ,刊發了大量評論文章,成為當時德國音樂藝術生活中革新與進步藝術傾向的喉舌。因舒曼繼承發展了舒伯特歌曲創作傳統,進一步豐富了鋼琴伴奏的表現方法,注重選擇富有詩意的歌詞,故享有詩人音樂家的稱號。
有些私密的話藏在曲子裡
1837年到1838年,舒曼到維也納居住了一段時間,但當時那裡流行歌舞生平的音樂,當局也禁止言論,舒曼在維也納出版《新音樂雜誌》的申請沒有獲準。這時舒曼很久沒有克拉拉的音訊了,克拉拉的情況他一無所知。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克拉拉在演奏會上演奏了他的作品,這無異於發出一個信號,克拉拉還在等著他!舒曼回憶起與克拉拉生活在一起的快樂時光,舒曼便寫下了幾十首鋼琴小品,這些小品像一幅音樂素描,記錄著舒曼最初與克拉拉相識時的生活片段,那時克拉拉還是只有9歲的小女孩。根據舒曼自己的說明,他當時共寫了30首小品,從中挑選13首,每首都加上標題,合成一集,取名《童年情景》。瀏覽一下套曲裡13首小曲的標題,就知道音樂是描寫兒童生活的,如《木馬騎士》、《驚嚇》、《捉迷藏》、《奇怪的傳說》等等,這些都是普通兒童生活場景。舒曼在描繪這些情景時,是有很具體的生活事件為根據的,作曲家不說,外人是無論如何無法猜測的,只有舒曼和克拉拉兩人在彈起這些小品時才會在妙趣橫生之處彼此送上會心的一笑。所以前面提到,這是一部私人化作品,舒曼把它寄給遠方的克拉拉,提醒她不要把愛人遺忘。
❀8❀ 李斯特:升C小調第二匈牙利狂想曲,此曲也因在《貓和老鼠》中出現而被普羅大眾熟悉
【視頻】Valentina lisitsa演奏
【視頻】tom貓演奏版本
創作始末
《匈牙利狂想曲》(HungarianRhapsodies,S/G244, R106)是李斯特為鋼琴獨奏譜寫的作品集,共有19首,其創作則分為兩期。在1851年到1853年間出版的從第1號到第15號,是基於他在1839年到46年間訪問匈牙利之際感受到的當地音樂創作的。剩下的4首,第16號到第19號,是他晚年1882年到85年之間譜寫。現在提到匈牙利狂想曲,一般只說前15首。匈牙利狂想曲第2號,升c小調,這首樂曲在流行文化中亦被大量引用,當中包括動畫、電影、電視節目背景音樂,甚至是融入流行音樂當中。這首作品於1847年創作,是題獻給特裡基伯爵(Count László Teleki)的獨奏鋼琴曲,後來於1851年出版,由於受到聽眾的喜愛,李斯特後來和另一位奧地利作曲家法蘭茲·杜普勒共同改編成為管弦樂版本(S.359/4),於1875年出版,當年李斯特亦推出了雙鋼琴版本。
牛人李斯特
李斯特(Franz Liszt,1811 - 1886)是誕生在匈牙利,但在德國、奧地利等歐洲各國活動之鋼琴家兼作曲家。儘管實際上他不解匈牙利語,其文化也異於匈牙利,但是他很重視他的血統,經常強調自己是匈牙利人。他在幼小時就被認為是天才兒童,並在維也納、巴黎等地登臺表演,獲得盛名。但有一段時間他離開繁華的社交界移居瑞士,探求自己的音樂性。這段時期的進修,後來在《旅行歲月》中開花結果。1839年,他在義大利回到舞臺後,更創作《但丁讀後感--幻想奏鳴曲》《彼特拉克(Petrarca)的十四行詩》等作品,也是這段時期進修的成果。此後8年,李斯特的演奏在歐洲各地捲起一陣狂熱,他也過忙碌的演奏旅行的日子。後來他決意專心作曲,不再忙著旅行。1848年,他就任魏瑪宮廷樂團的常任指揮,並移居此地。他在這裡不斷嘗試交響詩、標題交響曲等管弦樂曲,以創作大規模作品。鍵盤音樂作品有《超級練習曲》,b小調鋼鐵奏鳴曲等鋼琴曲。1859年辭去宮廷樂團指揮職,61年赴羅馬,66年成為天主教神職人員。之後,他取材於基督教的作品漸多。70年後,其作品的調性感漸淡,1877年的《埃斯特莊園的噴泉》還給德彪西影響。
樂曲中的吉普賽元素
《匈牙利狂想曲》(HungarianRhapsodies,S/G244, R106)是李斯特為鋼琴獨奏譜寫的作品集,共有19首,其創作則分為兩期。在1851年到1853年間出版的從第1號到第15號,是基於他在1839年到46年間訪問匈牙利之際感受到的當地音樂創作的。剩下的4首,第16號到第19號,是他晚年1882年到85年之間譜寫。現在提到匈牙利狂想曲,一般只說前15首。李斯特以為在這些匈牙利狂想曲中使用的主題是匈牙利民謠,不過,研究民謠的學者指出李斯特所以為的匈牙利民謠,其實是吉普賽樂團所演奏的音樂。這些樂團常應聽眾要求,除演奏當地民謠外,還以他們的演奏風格演奏民眾熟悉的流行音樂。研究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集》時,注意吉普賽樂團的演奏風格是很重要的事情。
❀9❀ 柴科夫斯基:六月:船歌(選自《四季》)
【視頻】
曲集簡介
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副題為「性格描繪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標題的獨立小曲組成。這些詩篇又與十二個月的季節特點相關聯,故樂曲以「四季」為名。其中第六首《船歌》和第十一首《雪橇》最為流行,第三首《雲雀之歌》及第十二首《聖誕節》也常單獨演奏。
創作始末
《四季》是柴科夫斯基因為約稿而創作的。1875年,聖彼得堡著名的出版商別爾納爾特邀請柴科夫斯基,每月為雜誌寫一首與該月份有關的鋼琴曲。他一共寫下了十首短曲,只有在寫六月和十一月的時候,因為沒有創作靈感而擱淺。於是他用《船歌》替代六月,用《在馬車上》作為十一月。這兩曲成為這十二首中最著名的兩首。船歌是一種古老的音樂表現方式,最早是威尼斯人在貢多拉小船上挑逗岸上漂亮女人的曲調,所以其節奏有一定的性感。奧芬巴哈輕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中有一段船歌,就是描繪霍夫曼和他的情人坐在貢多拉小船上蕩漾在威尼斯運河上的浪漫情景。
曲目欣賞
柴科夫斯基的《六月船歌》創作靈感則是來自普列謝耶夫的一首詩:「走到岸邊——那裡的波浪啊,將湧來親吻你的雙腳,神秘而憂鬱的星辰,將在我們頭上閃耀。」全曲分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同一個主題,旋律深情婉轉,略帶憂傷,象一首浪漫曲。中段速度轉快,節奏也活躍起來,並從小調轉入了大調,寫出了「山鳴谷應,風起水湧」的形象。第三段的旋律,在每個樂節的收尾,加進了陪襯的聲部,原來的「獨唱」,變成了「二重唱」;歌聲此起彼落,表現得更為氣韻生動。最後,小船漸漸離去,波浪輕微的拍擊聲消失在遠方。
❀10❀ 蕭邦:小狗圓舞曲
【視頻】列夫·奧博林演奏
曲名來由
傳說蕭邦的情人喬治·桑餵養著一條小狗,這條小狗有追逐自己尾巴團團轉的"興趣"。蕭邦依照喬治·桑的要求,把"小狗打轉"的情景表現在音樂上,作成了這首樂曲。這首俗稱「小狗圓舞曲」的樂曲以快速度進行,在很短的瞬間終了,因此又被稱為《瞬間圓舞曲》或《一分鐘圓舞曲》
作曲家簡介
蕭邦,是浪漫主義時期旅居法國的波蘭音樂家。他有機地把波蘭民族音樂與歐洲音樂傳統結合,在鋼琴藝術方面有許多創新。其中波蘭舞曲、瑪祖卡都是蕭邦在波蘭民族音樂基礎上創作的具有深刻內涵的體裁,另外他對前奏曲、敘事曲、練習曲、夜曲和圓舞曲這些固有體裁也創作出許多有蕭邦特點的作品。蕭邦對鋼琴藝術的貢獻使得他的作品至今仍是音樂會節目單上最為人熟知的曲目。
蕭邦與喬治桑
蕭邦與喬治桑初識時雙方都已成名,但並不妨礙二人墜入熱戀。彼時喬治桑年三十四,熱情,好客,思想前衛,要求社會怎麼對待男人,就應該怎樣對待女人。精神和身體散發著成熟的魅力。蕭邦年二十八,衣冠楚楚,風度翩翩,優雅而得體,李斯特稱他為「王子」。但身體脆弱,「一片玫瑰花瓣的摺痕,一隻蒼蠅的影子,就足以使他咯血」。雙方的精神和氣質距離甚遠,但都已成名。對藝術創造的痛苦和快樂有共同感受,相知相慕,相仿的才華將對方深深吸引。蕭邦說:「當我彈琴的時候,我看過她三回,她深深地將我看在眼裡。這是一首關於多瑙河傳奇的歌曲,有點憂鬱。我的心跟她一起在這個國度裡跳舞。她的眼進入到我的眼,憂鬱的眼,奇特的眼,它們在說什麼?灼熱的目光淹沒了我……」熱戀中的作曲家,用一首幽默的小曲打動情人,也許這便是這首曲子的初衷吧。
未完待續
歡迎轉發
歡迎關注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閱讀上一篇:《【必聽】二十首最適宜啟蒙的鋼琴小曲【第一期】》,超實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