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和大家講講潮汕,當然啊,很多人肯定會覺得潮汕就只是廣東省的其中一個市而已,其實不然,潮汕包括了潮州、汕頭、汕尾、揭陽在內的廣東四市,接下來給大家講講怎麼玩吧
Day 1 廣濟樓——廣濟橋——牌坊街——開元寺(潮州)
1. 廣濟樓
廣濟門城樓,潮州名城的主要標誌 ,也是潮州古城七城門樓中最巍峨壯觀的一座。仿宮殿式建築,重簷歇山頂,配以玻璃瓦紅彤壁,雕梁畫棟,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都顯得雄偉壯觀。最大的看點是門樓上的三塊牌匾,古香古色,氣度不凡。
「廣濟樓」匾為著名書法家蕭所書,「東為萬春」則為國學大師饒宗頤重書,「嶺東首邑」為書法家劉炳森的手筆。
2. 廣濟橋
廣濟橋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是我國古橋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河北的趙州橋、福建的洛陽橋、北京的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
廣濟橋原名康濟橋。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廣濟橋歷經滄桑毀壞嚴重,現在看到的是2003年開始按明代風格修復重建的,但仍然值得一看。不是說:到潮不到橋,枉費走一遭嘛。
立於橋上,廣闊江景,縷縷清風,相伴左右。待到夕陽落下,晚霞出門,映輝霞光,甚是美妙。周末節假日閒暇,適合和朋友一起,帶上家人,漫步石橋,看江景吹清風~
廣濟橋靠近古城的一端入口,遊人很多。旁邊有專門售票的點,排隊買票即可~
陽光穿過城門樓的間隙斜射,整個畫面美極了。
十八艘船隻組成的浮橋,人行走在橋上搖搖晃晃,江面上的風浪越大,搖晃越劇烈。
廣濟橋上觀落日,江面視野開闊,非常適合來這裡看日落。
廣濟橋的另一端的出入口,有鐵閘門,因為廣濟門晚上是關閉的。
夜幕降臨,廣濟橋上的橋墩樓檯燈都開啟,在燈光映襯之下,廣濟橋顯得格外美麗~
3. 牌坊街
晚上的牌坊街比較熱鬧,遊客很多,兩旁的商鋪林立,品嘗小吃、購物非常方便。
穿過廣濟門,就到牌坊街了,牌坊街晚上燈火如晝,熱鬧非凡。
現在的牌坊、以及兩邊商鋪都是經過多次修整,缺少了些古時的歷史的厚重感。
牌坊兩邊都是賣潮汕的各種特產、旅遊紀念品等,想要給朋友或家人帶伴手禮,可以在這裡買一些,這裡的特產品類可以說是很全。建議多看幾家,比較下價格,以免被宰
4. 開元寺
整座寺廟建築恢弘壯觀,廟宇殿堂柱子上都雕刻著栩栩如生的龍騰,房梁上也有雕刻龍頭。屋簷的翹腳也非常有特色。來到這裡,你可以誠心拜佛,也可以欣賞古建築的獨有魅力。
開元寺不是單純的旅遊景點,可以看到許多長老還有俗家弟子在誦經,神聖的佛門聖地。據說這裡求籤很靈驗哈哈~
大悲殿整座殿堂華麗壯觀,重簷歇山,紅牆碧瓦,集木雕、石雕、壁畫、彩繪等藝術於一體,是古代智慧和現代智慧的藝術結晶。屋簷上的雕刻精美大氣,色彩明豔,很是漂亮。
寺廟裝飾非常華麗,屋頂上的琉璃、瓷器點綴的又精緻又大氣,很漂亮。屋簷的裝飾,十分漂亮,可以說是非常驚豔。周圍的盆景放置的恰到好處,不遠處隱隱飄來的延香,給人一種安靜祥和之感。
大悲殿的左側是一條長廊,掛滿了紅燈籠,給人喜慶之感。
開元寺的主要建築分布在寺院的中線上,由南北依次是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殿。在中軸線的兩側是地藏閣和觀音閣。因為是佛門聖地,所以儘量少拍照片,開元寺裡面整體很大,可以參觀2~3小時。
5. 蓮華素食府
在開元寺對面的一家餐廳,可在遊玩完開元寺後在此用餐。
可以在這一天遊玩的時候吃到鴨母捻,春卷,腐乳餅等哦~
晚上住可以考慮三早十月青年旅舍或者府城客棧。
Day 2 開埠陳列館——小公園——海濱長廊(汕頭)
1.開埠陳列館
汕頭市開埠文化館,與汕頭開埠的見證物潮海關鐘樓隔街對望,為三層的歐陸式建築。二樓展廳迄今為止已收藏了由市民、社會熱心人士捐贈的百多件文物。該館濃縮展示了1860年1月1日 汕頭 開埠以來的發展,在陳列布置上反映了汕頭開埠的歷史脈絡、開埠的意義,以及開埠帶來的繁榮氣象。在這裡了解一下汕頭的歷史之後再去看那些建築,會更有感觸。
2. 小公園
汕頭老市區的商業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汕頭老城的核心地標和文化標誌。狹義的小公園,指位於小公園片區核心的中山紀念亭。廣義的小公園,涵蓋中山紀念亭周邊的街區,包括安平路、昇平路、國平路等等,統稱小公園歷史文化區。小公園片區的騎樓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狀分布;加上兩側的舊街坊「四永一昇平」,東部的舊「鹽埕頭」、北面的紅亭、南面的「汕頭港」,形成了具有20世紀30年代建築特色的繁華商業區、居民區。片區內的百貨大樓高7層,前身是1932年華僑集團集資創辦的「南生公司」,為解放前汕頭第二高樓,是老汕頭的標誌性建築及小公園的象徵之一.
3. 海濱長廊
建有7處以廊亭為主的園林建築,其中有點帆、聽濤和觀魚等3段曲廊,品海亭和留傘亭兩組亭閣,還有小雕塑16組。每組廊、亭間有小徑連接。廊、亭連貫而長,似一長龍,氣勢磅礴。沿廊樹綠扶疏、鬱鬱蔥蔥,與廊上金黃色琉璃瓦互相映輝於蔚藍色的海天之間,構成蔚然大觀的景象
從小時候開始我就覺得在在海邊看日出日落,看太陽從水平面蹦出來,亦或是緩緩落下去,最終消失在海面上,只留下一片餘暉,這是個極美的景象,看多少遍都不會厭煩的,所以我每到一個沿海的城市都會去海邊看一次日出或者日落,這也是我推薦給大家的原因啦。
在晚上大家可以吃廣場老牌豆花,老姿娘米粉,愛西乾麵,老媽宮粽球等特色小吃,還有牛肉火鍋。
晚上住噢家民宿或者汕頭背包青年旅舍。
Day 3 南澳島(金銀島——總兵府——雄鎮關——宋井——青澳灣——北回歸線廣場)
1. 金銀島
金銀島是央視《南澳島尋寶》專題片拍攝地之一,面積大約1千平方米,三面環海,碧波蕩漾,島上由天然花崗巖大石相疊而成,曲徑通幽,石洞穿插,陰涼無比。在雨傘型亭子前面,坐著一位美娘子石雕像,人物造型是吳平的妹妹。她一手撫著元寶,一手接著劍柄,一副守護寶物的樣子,據說摸摸她手上的元寶,還會給人帶來不少財氣呢。她身旁石壁上刻著《金銀島紀事》等碑記。周圍林立的怪石,刻有名家手筆的各種妙詩和佳墨。
景區宣傳的當然還是戚繼光與俞大猷剿滅海盜的歷史。
不過細究之下,海盜背後是封海鎖國的政策,而這不也是中國最初開始落後的腳步麼。
2. 總兵府
總兵府又稱總鎮府是一處著名的歷史文化遺址,它始建於明朝萬曆四年(公元1576年),後因大地震破壞,原貌大部分消失。縣委縣政府委託古建專家按明清風格重新設計復建,現成為南澳島一處知名景點。總兵府作為歷史文化景點有三大特點:一是資源的稀缺性,它是全國唯一的海島總兵府。二是歷史文化的內涵豐富,明、清二朝300多年間,有 173位正、副總兵赴任,民族英雄如劉永福也曾任南澳總兵官,鄭成功曾在島上舉義旗,留下招兵樹。三是對臺關係意義深遠,南澳總兵府自康熙二十四年起,負責閩粵二省及臺灣、澎湖海防軍務,成為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重要歷史見證。1999年,汪道涵先生上島考察工作時欣然題字閩粵總鎮府。
3. 雄鎮關
雄鎮關位於南澳縣深澳鎮,建於明萬曆十三年,是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軍事關隘,是華南地區的名關,這在全國海島中是獨一無二的。
4. 宋井
宋井建於南宋景炎元年(1276),時因元兵追迫,宋帝趙昰和弟趙昺等皇室及軍隊自 福州 舟至南澳,駐兵於此。相傳曾挖井三口以供飲用,後為海淹沒。清光緒十五年,此井復出,歷年來時隱時現,其水甘淡,久存不敗,為南澳之一奇蹟. 其雖身處海灘,卻是一口永不枯絕的淡水井,大家到這裡看一看拍一下照就可以了哦
5. 青澳灣
青澳灣被海內外遊客譽為「東方夏威夷」。位於南澳島的東端,西距縣城11公裡,有環島公路通達,林木繁茂,海生涼氣,氣候宜人,旅遊休閒、娛樂聚餐、購物、會客、電訊等設施配套。
青澳灣是粵東著名的旅遊度假勝地,尤其是那裡的天然海水浴場,更是得天獨厚,灘平闊,沙細白,水清碧,無淤泥,無汙染,無駭浪,較之「夏威夷」有過之而無不及。
閩粵沿海流傳著一個美妙的傳說,東海龍王的七個女兒有一天偷偷跑出龍宮,她們要到南海尋找好玩的地方。剛過南海,但見海面有一小島,東北角島礁環繞,將大海圈成平湖,沙灘純淨潔白,海水清徹如鏡,山川秀麗無比,她們被迷住了。沐浴戲耍,臨回東海龍宮仍依依不捨,各拋下金釵留為表記。傳說中龍女眷戀的海灘,就是南澳島青澳灣。龍女拋下的金釵化為七座礁石。退潮時,礁石裸露,遠望似七顆星飄浮於藍天;稍有風浪,碧波託起白浪,仿佛來自天際,濺起的陣陣飛沫置七星礁於蒙嚨之中;夜晚,浪擊礁石,不時閃著淡淡的光亮、就象在廣漢幽遞的夜幕上點綴著七顆閃爍微光的星星,成為「七礁纏星」佳景。
6. 北回歸線廣場
南澳島地標之一,位於青澳灣沙灘旁,寓意自然之門。這裡冬天可以看到很漂亮的海上日出。夏至日前後還有太陽直射的天文現象
建議可以包車環島遊,人均50-70不等
住宿建議民宿青澳灣聆濤小棧或者潯海假日公寓。
吃飯推薦阿來小炒或者金沙灣海鮮大排檔,前者經濟實惠,後者出品好。
好啦,以上就是遊玩線路和景點介紹了哦,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潮汕的民俗風情吧:
1、功夫茶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
2、剃胎髮
在潮汕大部分地方,嬰兒出生滿月時,長輩要為其剃胎髮。也有些地方是在嬰兒出生12日時進行。新生兒的第一次剃頭歷來被看做是一件喜事,剃了娘胎裡帶出來的胎毛,終於可以「從頭開始,重新做人」了,因而剃胎髮的儀式嚴肅而隆重,講究一定的規矩。
3、七樣菜
七樣菜是潮汕民間頗具特色的一種食俗,這種用七種不同品種的蔬菜煮成的菜餚,有「新春發大財」的寓意。雖然味道比較怪,但主要是為了過年圖個吉利頭
4、打油火
「打油火」是潮汕入厝的一種風俗,建了新宅,入宅居住,主人必須請師公來屋內做法一次,驅去室內邪煞之物,以求合家居住平安。這是潮汕鄉下入厝的驅鬼儀式,俗稱「打油火」。
5、出花園
出花園是指當男女孩長到15歲時,便接受這樣一種儀式的洗禮。關於「出花園」一語的由來,普遍認為未成年的孩子在一個五彩繽紛的花園裡,直至15歲到來,宣告童年時代向另外一個時代的轉變,所以要從「花園」中踏出,走向成年的門檻,從此要對自己,對社會負責。
6、搶老爺
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是澄海鹽鴻鎮鹽灶村拖神明的特殊日子。拖神是鹽灶村的一種奇怪的習俗,當地人稱之為「搶老爺」,這種習俗在潮汕地區是比較少見的。當天中午,村民們把神像綁在一張巨大的神轎上,然後16個人抬著「老爺」在村裡遊行。遊到指定的空曠埕時,四面八方的壯漢齊聲叫喊,爭相爬上轎子,企圖把神拉下來;抬神遊行的壯漢盡力護神,而拖神的人則經常進攻。雙方都各不相讓,各顯身手,互相競爭。甚至是大打出手。最終的結果是就是要把神像拖下來,弄得須脫臉破、腳斷手摺,再推下池裡浸泡,這樣才能使人盡興。拖神過後,會再挑吉日把神仙撈起來,重塑金身,送回神廟,供人們祭拜,享受香火。這種習俗到今天依然存在,每年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旁觀者。人們爬到牆上,爬上屋頂,歡呼雀躍。
7、搶糖桃
搶糖桃是在揭陽元宵節前後,市裡各廟香火特別旺盛,捲菸紙,桌上擺滿了芝麻,花生米做成的糖桃,糖獅......不管是誰都可以到供桌上去搶糖桃、糖獅。但是事先要先許個願,如果今年一切順利的話,明年元宵節一定要加倍償還。因此,每年供桌的糖桃、糖獅只會越來越多。許多糖桃、糖獅沒有被搶走。對於剩下的這些糖,就由廟祝安排了。
8、搶烏豆
在潮汕的很多地方,結婚前都會選擇一個好日子對婚床進行安放,潮汕人稱為「安床」。安床後也有一個很有風趣的習俗,那就是「搶烏豆」,也就是邀請親朋好友的小孩子子(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但大部分是男孩)坐在新床上,男方的家人會在床上一起撒上炒熟的烏豆和硬幣,讓孩子們把它們搶走。烏豆象徵男丁,寄託著男方家期望能夠早生貴子。
9、搶炮
炮會是汕尾傳統的民間節日。充滿了濃鬱的民間色彩,而在搶炮之前還有一件要做,那就是競炮。競炮是一種類似於拍賣的活動,組織者在拍賣中將彩炮命名並逐一競標。結束之後就要開始搶炮了。偌大的鳳山媽祖文化廣場有幾座高達2米的炮臺,每一座炮臺都有工作人員站在上面,每一次他們點燃一支彩炮,就會發射一支炮花。所謂的炮花,就是一段長七八釐米長跟鉛筆差不多大小的竹子,上面覆蓋著紅色的絲綢。當地居民聚集在廣場上,從各個角落搶奪炮花。一聲炮響,當炮火射到空中後,至少有七八個人趕到炮花落地點。一點都不亞於一場橄欖球比賽。廣場上,人群歡呼雀躍,鞭炮聲接二連三地響起。
10、潮語「講古」
潮語「講古」,是以潮汕方言講故事,形式與北方評書基本相同,是一種群眾性的文娛活動,既有群眾自發聚集在一起講的,也有專門請講古為業的民間藝人講。潮汕以前沒有像北方一樣的專門說書場,故講古藝人便利用宮廟、公園、廣場等人多的公共場所開講。
11、潮汕工藝
潮汕木雕是工藝美術的佼佼者,說來有趣,在卷帙浩瀚的《辭海》中,要查出「木雕」一詞,必須貫以「潮」字方可查到。「潮汕木雕」成為專有名詞,可見其藝術性之強、影響面之廣。潮汕木雕在唐宋時已初具規模,至明清而日臻完美,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2、冬節
冬節即是二十四節候中的冬至,時逢農事空隙,一年將盡,因此也稱小過年。舊俗冬節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圓,以表示大團圓。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節丸」便長一歲)、上墳掃墓等(清明行「過春紙」,冬至行「過冬紙」)。
13、勞熱
「勞熱 」民俗起源於潮州人民對土地的無比崇拜,對土地崇拜導致「土地之神」一說的產生。土地之神,古人稱之為「社」,潮州人則將其稱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鋪、家裡、工廠,都會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莊也可以見到)。
「勞熱」這一民俗活動在潮州傳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14、潮汕婚俗
潮汕婚俗舊時較注重「明媒正聘」。其禮俗雖各地繁簡有異,但較一致的提法和儀禮是:提親、合婚、定親、行聘、請期、迎親,俗稱「六禮」。也有將其概括成「四禮」:文定、請期、送聘、迎娶。
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舉行「開井」、「舂米頭」、「攪泔」等儀式;滿十二天或滿四個月要行「歸寧」禮——「返厝」。頭、二「返厝」,新娘在娘家炊煙起時返回,「三返厝」方可在娘家過夜。
15、吊燈習俗
從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別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戶戶有點燈、吊燈的習俗。元宵此日,人們紛紛提著燈籠、備齊紙銀香燭,到鄉中神廟點火,回來分別吊在家裡的神龕和床頭,這叫做「吊喜燈」。
以上就是潮汕的一些旅遊線路和風俗民情啦,如果大家不喜歡這條線路可以私信我哦,我會再給大家做新的路線規劃呀,記得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