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端午節的起源傳說談如何看待歷史的真實性

2020-12-20 小光圈大世界
划龍船和吃粽子是端午兩大習俗

端午節起源於有很多種不同的傳說,關於它的來源主要有三種。

1、人物紀念說

1)紀念屈原說

認為是人們為了紀念投江的屈原蕩舟水上並因此發展為賽龍舟,為了讓魚不要吃屈原的身體而投粽子並發展為後來的節日吃粽子的習俗。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最廣的觀點,這種說法主要起源於南朝的神話小說《續齊諧記》。經學者的考證,端午節、划龍船、吃粽子的習俗遠遠早於屈原的年代就已存在,和屈原沒有什麼關係,聞一多先生對此有詳細的論證。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某些傳統節日或景點總是被賦以神奇的色彩,和一些歷史人物或事件牽強附會關聯起來。

紀念屈原

2)紀念伍子胥

夫差不聽伍子胥忠言反而賜死夫差,夫差死後屍體在5月5日被扔進大江,因此有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

3)紀念介子推

此說法最先出現在東漢蔡邕著作《琴操》,說此節日是為了紀念割股奉君的介子推。

4)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是紀念投江救父的曹娥。

2、驅邪說

古人五月初五被古人視為「惡日」。按《易經》說法,五月為陽氣最盛之月,陽極必反,陰氣開始滋生。陰陽交侵,易致毒蟲出沒,瘟疫流行,於人於物均有害。五月初五是陽氣運行到端點的端陽之時,陰惡從五而生,此時五毒並出,尤為惡日。逢此惡癘病疫泛濫之惡日,人們自然要避邪除惡。

3、夏至說

認為端午就是夏商周時代的夏至節日。

一個普通的節日就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我們很難斷定哪種才是真實的。不僅如此,我們所知道的很多歷史也未必是真實的。對於遠古久遠的歷史,由於文字、書寫工具和信息傳播等遠遠沒有今天發達,由於無法被傳播被記錄,已經無法考證。或者只能通過歷史文獻、文物和文學作品之間的互相佐證,進行推測和「還原」歷史。

現代人更多是通過歷史書籍、歷史課本、新聞媒體、影視作品等來獲取不完整的歷史知識。

1、歷史書籍

除了專業人士或者愛好歷史的人,很少人會閱讀這類書籍。

2、歷史課本

由於歷史事件過於龐大複雜,課本只能作一些簡單的介紹,無法對事件的歷史背景、發展和詳細的情節作出詳細的分析。

3、新聞媒體

主要是知識付費和各大平臺的專欄作者。知識付費和專業平臺也只能將知識進行濃縮,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交付給受眾。專欄作者的水平也參差不齊,為了吸引讀者甚至進行了人為的加工。

4、影視作品

影視作品為了劇情進行了藝術加工,不能反映真實的歷史事件。像林心如、趙薇等主演的《還珠格格》,孫儷、蔡少芬主演的《甄嬛傳》,吳謹言、秦嵐主演的《延禧攻略》等。

歷史要達到完全真實是不可能的,我們學習歷史不能因此否定歷史的真實性,要對歷史保持敬畏之心,學習歷史發展的規律性、事件背後的歷史背景、文化和思想,看清歷史的真相併以此為鑑。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
    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仲夏節、浴蘭節、天中節、女兒節、地臘、詩人節等,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的豐富、起源的紛紜。除漢族外,還有滿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畲族、錫伯族、朝鮮族等28個民族慶祝這個節日。我國的端午節很早就傳入了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這些國家至今還在歡度端午佳節。
  • 端午節的起源及流變過程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在荊楚地區是僅次於春節的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歲時節日。今天端午節的形式與文化內涵,是歷史演變過程中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時間的多種文化因子相複合的產物。它的起源和流變過程,較之其它任何一個節日都要複雜。
  • 端午節的起源:最年輕的屈原說——那些初始的端午習俗
    歷史都是被美化過的。屈原傳說的中心思想,是忠君。這位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從忠臣到愛國詩人僅有百年歷史。辛亥革命後,在謝無量、胡適等人的成功將屈原在人們心中的形象由忠君詩人轉變成到與之截然相反的自由主義詩人,再轉變到愛國主義詩人。
  • 端午節的起源及民俗活動
    #粽情端午#一、端午節的起源關於端午的起源,說法不下十種,諸如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紀念勾踐、夏至節、祭龍等。端午與屈原。漢人將五月五日視為陰氣萌、人易死的兇日,也將此日看作逝者的忌日,進而在此日紀念。
  • 端午節的起源與習俗,你真的知道嗎?
    端午節到了,你都了解關於這個節日的哪些知識呢?1、端午節名稱與由來在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端午節是叫法最多的一個,粗略數了一下,有多達二十多個。此外,湖南西北部沅陵,也有自己的龍舟賽起源傳說。而真正與紀念屈原有關的賽龍舟,只有湖北秭歸一代。
  • 端午節的起源和故事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根據《荊楚紀事》,由於盛夏盛行,順陽在上,五月為盛夏。它的第一個正午是順風天氣上升到順陽的日子,因此5月的第五天也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也被稱為「正午節,五月節,端午節,浴蘭節」等。
  • 端午節起源考證,實與屈原等人無關,竟是文人穿鑿附會?
    端午節起源考證,實與屈原等人無關,竟是文人穿鑿附會?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 端午的起源可不是為了紀念屈原!你真的了解端午節嗎?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人們在這一天歡聚一堂,吃粽子,賽龍舟。其中蘊涵著中國人獨特的民族精神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要說「端午」二字的由來,最早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端」指的是「開端」、「初」的意思。
  • 端午節的起源,竟然是一年一度的全民防疫日
    論起端午節的起源可謂是眾說紛紜,有說為紀念屈原,有說是為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紀念介子推等,更有韓國人說端午節是他們家的,為此還向聯合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被駁回後又改申請「江陵端午祭」。還成功了!但端午的習俗卻早已有之,據河姆渡遺址等的史前文化研究表明,早在七千年前(或更早)就有了龍舟競渡祭祀之俗;而有關龍舟起源的記載,最早是出現在東漢的有關典籍中,並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為陰曆五月五日。
  •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放假安排 由來來歷傳說習俗有哪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放假安排 由來來歷傳說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作為我們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許多人都知道是農曆五月初五,可是不是太清楚是公曆幾月幾日,幾天小編就分享下,順帶說說端午節的來歷由來,端午節的習俗等等。
  • 端午節的由來: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多種鮮為人知的傳說
    今天是端午節,在這裡祝大家端午節安康!我們一般說節日祝福的話:節日快樂!為什麼不說端午節快樂?這源於端午節特殊來歷,你知道嗎?端午節是我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2006年將端午節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國家將它納入國家法定節日,2009年也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見端午節國家非常重視,因為端午節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 歷史揭秘之「濤神」伍子胥與端午節的由來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龍的節日說、惡日說、夏至說等。如果從時間和史籍上考證,則首推紀念伍子胥說。 伍子胥雕像。伍子胥和吳越春秋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一起,永遠留在了中國人的記憶中。民間傳說中,他死後成為了濤神。在吳越故地,人們將端午節作為祭奠他的日子。
  •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故事50字 端午節傳統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習俗吃什麼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
  • 「端午節」的節日起源、故事傳說和文化習俗
    人草木茶禪文化首先,端午節的節日起源。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故事,說法甚多,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
  • 川香婆端午史話|端午起源、傳說、民俗
    正是由於屈原的緣故,端午節也因此被稱為「詩人節」。同時,端午節自古以來就是民間一年一度的「衛生防疫節」,人們在這一天都要打掃庭院、懸白艾、飲雄黃酒。端 午 傳 說掛艾草的傳說傳說,在遠古時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來做他的地盤,可是這樣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憐憫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個方法。
  • 端午節的傳說和故事,知道這些就能侃侃而談了
    端午節端午節紀念的歷史名人,不單單是屈原。和我們常人印象中的端午節不同,其實,在屈原五月五投江之前,端午節就已經有了。所以其實關於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但是也不單單是紀念屈原。在屈原之前,一夜白頭,掘墓鞭屍的伍子胥,也是在端午節這天,被紀念的名人之一,傳說伍子胥當年幫助吳王闔閭成就霸業後,因為被奸臣算計誣陷,慘死之後,身體也是被投入了河中,而他死的那一天,也正是五月五日端午節這一天。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多出資料查詢來看,端午節的由來有以下說法:1. 自然崇拜說: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據歷史考證端午一開始主要流傳於南方吳越一帶,並作為一種"圖騰祭"出現 。上古先民以"龍"為圖騰,並選擇在端午進行拜祭,端午節在當時其實是拜祭龍祖的節日。
  • 端午節是農曆幾月幾日
    關於端午節有很多趣聞習俗,那麼端午節是農曆幾月幾日呢?下面是出國留學網整理的端午節是農曆幾月幾日,希望對你有幫助!
  • 民俗專家帶大家過「 端午」:解說端午節起源,直播《端午賦》主題歌會
    今天是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鬥百草這些傳統端午節俗在這一天是人們生活中的主角。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傳統節俗和其中典故,北京民俗博物館今天通過兩場線上直播做了一次過端午節的場景復原。資料圖 吳鏑 攝民俗博物館專家介紹,關於端午節起源的說法有很多,其中,紀念詩人屈原是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而祛病消災的說法則與端午所處的季節有關。五月正是瘧疾常發的季節,端午節的習俗中,掛艾草、制香囊、喝雄黃酒等都源自古人祛病避災的樸素願望。
  • 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就有划龍舟、食粽及掛艾草菖蒲等節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