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4寶恐致食品安全危機!

2021-01-12 派川養生

餐飲廚房後場必備的「手套」、「抹布」、「紙巾」及「洗手液」等4大清潔衛生耗材,若未謹慎選擇,竟會間接陷入食安危機!恐潛藏重金屬、螢光劑、塑化劑、細菌等有害風險物質,並可能接觸沾染至食物上,不知不覺中吃下肚!

溫度達60~70度 手套恐溶出塑化劑

市面上的衛生手套未經慎選,則恐有潛在風險,當碰觸溫度達60~70度以上食物便有溶出塑化劑風險,手套上添加的滑石粉(talcum powder)成分,則可能提高過敏、發炎等呼吸道反應機率。

近7成餐飲業者未進行抹布分區分色管理,多數餐飲業者偏好的傳統厚質吸水抹布,細菌滋生量遠比快乾式廚房專用擦拭布高出19倍!陳俊榮教授建議,傳統抹布若無法落實勤於更換頻次與徹底清潔消毒管理,則建議選擇材質快乾、拋棄式、且具食品等級認證的廚房專用擦拭布,確保食品安全。

應使用100%原生木漿的紙巾

根據調查,超過一半的業者曾經使用衛生紙、擦手紙取代廚房紙巾作為擦拭用途,部分含再生紙成份的紙巾恐含有重金屬,製作過程亦可能添加螢光劑漂白或多氯聯苯,為避免紙巾中有害成分被誤食下肚,建議餐飲後臺應使用100%原生木漿的紙巾製品。

4大原則 杜絕添加務危機

正確的洗手流程是餐飲後場確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環,調查發現,超過6成餐飲店家只會清理容器外部髒汙,洗手液容器長期處於潮溼處、未使用完就回填補充,都會導致細菌汙染風險,杜絕餐飲後臺「間接添加物」,餐飲業者應掌握以下4大原則:

1) 慎選產品及材質,降低落粉、掉屑等間接添加物風險。

2) 落實清潔流程,並使用適當產品確保食安風險節點管理的有效性。

3) 清潔衛生用品應勤更換或使用拋棄式,以最高規格看待食品安全。

4) 選用具食品等級認證的清潔衛生產品,料理過程更安心。

相關焦點

  • 【獨家】臺灣:食品安全危機下的「自救」
    ,來自民間的自救力量迅速又有成效,此外,政府、企業也都在盡力挽救這場危機,讓老百姓吃到的食物都是安全的食物,這不僅是願望,更是行動。作為餐飲業從業者,關乎食品安全問題的任何新聞,他都會格外關注,更不用提他的家鄉臺灣了。幾個月前,臺灣頻繁爆發食品安全事件,董孟浩說,他只能用「震驚」來形容自己的感受。 食品安全頻發:「不單純」的危機三年前,塑化劑事件曾震驚臺灣,隨後「毒澱粉」、「胖達人」事件接踵而來。
  • 地溝油事件引發臺灣食品安全風暴 暴露食品安全監管多處漏洞
    上海市食藥監局已下架了8700件臺灣食品。廈門檢驗檢疫局發現進口使用臺灣地溝油的味全、盛香真食品4.9噸。浙江、溫州等均查獲一批使用問題油的臺灣商品。香港的大昌貿易行有限公司、維嘉食品有限公司、美心集團、八方雲集、大家樂集團等均涉嫌使用強冠生產的豬油或其製品。澳門多家飯店、小吃店、餅店也被波及,如奇華飯店、晃記餅店等。
  • 塑化劑淪為營銷手段 寶礦力水特欲借行業危機搶市
    原產地在日本的電解質飲料寶礦力水特定於今日上午在京召開媒體說明會,澄清「塑化劑」汙染事件,力證其產品的安全性。業內專家點評說,這是一種借行業危機採取的公關宣傳手法,自證清白的同時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
  • 確保食品安全!溫州蒼南開展節前景區食品安全專項檢查
    ;要求在景區內餐飲服務場所應達到「明廚亮灶」和陽光廚房全覆蓋的標準,原料採購應符合票據齊全且可追溯要求;落實疫情期間集體用餐備案制度,為遊客「玩得開心、吃得放心」做好保障。 近年來,蒼南縣市場監管局通過宣傳、培訓、日常巡查等方式,強化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意識,督促其開展食品安全自查、自評,及時消除食品安全風險隱患;並督促旅遊景區經營者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定期開展對餐飲單位開展食品安全檢查,加強食品安全管理。
  • |食品安全|後廚|廚房|飯堂_網易訂閱
    為保障企業員工舌尖上的安全。近期,後宅街道結合美麗城鎮建設,開展了企業食堂食品安全專項檢查行動,對轄區內36家企業食堂進行細緻、全面的檢查。目前,有8家企業食堂被責令限期整改,2家被關停。    在後宅街道一家飯堂的後廚,後宅街道「黑馬甲」食品安全巡管小分隊隊員檢查發現,該食堂後廚工作人員將個人物品帶到後廚,有手機、包,甚至還有鞋子,都隨意擺放著。
  • 食品行業頻頻出現確診病例 新冠病毒會影響食品安全嗎?
    每當新冠病毒與食品聯繫在一起時,總會變得人心惶惶。有關食品安全與病毒,急需專業解答。食品是如何沾染病毒的?一直以來,微生物都是食品安全中一類主要的汙染因子,主要存在三種情況:①存在致病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李斯特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②存在病毒,如禽流感病毒、豬瘟病毒、甲B型肝炎病毒等,以及新型冠狀病毒;③存在可以產生真菌毒素的真菌類微生物,如麴黴菌。
  • 浙江新美心將被麥趣爾以近3億收購 曾陷食品安全危機
    浙江新美心將被麥趣爾以近3億收購 曾陷食品安全危機 2014-08-25 20:37:5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寧波8月25日電 (記者 徐小勇)停牌兩個月後,2014年年初上市的新疆麥趣爾8月25日發布非公開發行預案,擬以每股26.08元的價格,發行1567.22萬股,募集資金40873萬元,用於收購浙江新美心食品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美心)100%股權和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 5歲男孩胃裡發現神秘「膠團」,真兇卻是某種健康食品,細思極恐
    現在的家長都講究精緻帶娃,而孩子們的飲食安全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家長看重,畢竟「病從口入」也不是一句玩笑話,更關鍵的是,現在的某些不合格食品確實存有一定的安全隱患,比方說,某些兒童零食。為了讓孩子的飲食安全得到保證,很多家長甚至願意到食品加工廠親自把關。當然了,這也不是一件容易實現的事情,但是在給孩子購買零食的時候,家長們一般都會小心翼翼,儘量挑選一些看上去沒有什麼安全隱患的零食。不過,有些黑心廠商正是抓準了家長們的這種心理,然後在這上面做起了文章。
  • 臨清市第五期食品安全紅黑榜!
    為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督促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主動落實主體責任,加強自律、規範經營、誠信經營,以點帶面,助推全市食品行業整體水平有效提升,臨清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推行食品安全「紅黑榜」制度,結合日常監管,將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紅黑榜」公之於眾,鼓勵引導群眾參與監督,推動形成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良好局面。
  • 臺灣查處兩起食品安全案件
    原標題:臺灣查處兩起食品安全案件  新華社臺北7月12日網(記者何自力 郭麗琨)臺灣查處兩起食品安全案件,島內著名飲品50嵐茶飲的脆梅原料被查出二氧化硫超標而下架,高雄市一家企業被查出用非食用二氧化氯,並偽造食品添加物許可證。
  • 浙江嘉善大雲鎮全力護航校園食品安全
    2019年,大雲鎮正式啟動全省首個食品安全人工智慧小鎮建設,探索建立常態化、科學化、精準化管理機制,打造食品安全智能監管示範樣板。大雲鎮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創新引入食品安全職業化第三方機構,依託智慧監管技術,搭建智慧物聯信息化監管平臺,將「智安廚房」納入鄉村振興先行區建設項目,大力推動智慧食安事業發展。截至目前,大雲鎮三所學校均已率先實現「智安廚房」全覆蓋。
  • 探索基層餐飲安全監管新思路 鎮江市智慧模擬廚房監管示範中心揭牌...
    如何幫扶規範餐飲單位建設和安全運營?如何滿足高層次餐飲單位對先進管理模式的需求?如何加強監管與服務的深度融合?……近一年來,鎮江市市場監管局一直在積極尋求著新思路。  在此背景下,作為突破基層餐飲安全監管瓶頸的一項重大探索,鎮江市智慧模擬廚房監管示範中心應運而生。  12月1日,鎮江市智慧模擬廚房監管示範中心正式揭牌落成。
  • 河南省食品安全宣傳月系列報導之四探訪花花牛、阿五食品安全之道
    2020河南食品安全與發展論壇上,河南花花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花花牛」)董事長關曉彥代表全省乳製品生產加工企業,向社會承諾確保食品安全。河南餐飲界代表人物、阿五黃河大鯉魚創始人樊勝武在會上發言時提出,用好食材,做出好菜品,守好入口最後一關。作為乳業和餐飲界的領軍企業,「花花牛」和「阿五」是怎麼確保食品安全的?
  • 關愛勞務工 就餐更安全!前海「可移動模塊化廚房」來了
    「可移動模塊化廚房」相比傳統廚房更安全更環保記者了解到,該廚房直接在工廠統一製作裝配廚具而傳統工地廚房存在的衛生條件差、安全性低、廚具餐具及食品隨意擺放等問題,在「可移動模塊化廚房」這裡都不是問題。該廚房的設計初心就是建造符合食品安全法規要求的規範化廚房,合理規劃廚房內部生食區、熟食區、操作區、加工區,同時也規劃了廚師及其他人員的行走路線,大大縮小了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堪稱「工地五星級廚房」。
  • 金堂縣玉皇山食品安全科普——鍋邊饃饃
    4月26日,玉皇養生谷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食品安全科普體驗活動。參與食品安全體驗的遊客分成了兩隊,參加三個環節的遊戲體驗。 一是寓教於樂,開展知識問答活動。兩隊體驗者在食品安全科普體驗站電子屏上,分別掃描二維碼參與「食安小戰士」遊戲,先完成的隊伍,就可先參加下一輪遊戲體驗。
  • 寶礦力水特事件讓消費者談「塑」色變
    原產地在日本的電解質飲料寶礦力水特定於在京召開媒體說明會,澄清「塑化劑」汙染事件,力證其產品的安全性。業內專家點評說,這是一種借行業危機採取的公關宣傳手法,自證清白的同時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寶礦力水特方面表示,近日來,有毒添加劑「塑化劑」汙染食品、飲料的惡性事件從臺灣爆發,並已牽涉到多家知名食品、飲料企業備受社會關注。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多位權威專家分別對春節防疫、米酵菌酸、植物基食品等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點進行了科學解讀,表達學術界觀點。
  • 自購指示藥恐陷藥害危機
    許多人曾有到藥局或藥妝店購買指示用藥的經驗,常常買了就走,缺乏藥師的諮詢把關,回到家仔細翻看藥品說明書,就像看醫學教科書一樣,有看沒有懂,就連藥盒警語也常常缺漏,貿然服用恐讓自己陷入藥害危機之中。   外盒標示不清 內盒說明書用字艱深  臺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淑瓊表示,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日前研議將處方藥轉成指示藥,鼓勵民眾自我照護,卻忽視長期以來消費者拿到藥品,所出現的「盒外標示漏警語,盒內說明像教科書」問題,用藥安全資訊簡陋又艱澀,根本無助民眾自我把關用藥安全。
  • 嘉豪食品,1個廚房調味品牌的自我品類到上市併購戰略轉型策划過程
    銷售從8000萬增長到銷售額實現4億多元,稅收5000多萬元。 嘉豪公司今年與江南大學合作成立 「江南大學-嘉豪食品高新技術聯合研究所」,目前該研究所已經有4個項目正在上馬,此舉將進一步豐富公司的產品鏈。 嘉豪公司還希望通過市場融資和企業擴張,目前上市計劃正在籌備中。
  • 探尋遼寧大連香禾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食品質量安全經」
    做學生滿意的健康餐——探尋遼寧大連香禾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食品質量安全經」□ 本報記者 史玉成清晨,當不少人還在夢鄉中的時候,遼寧大連市甘井子區六一路上的一棟4層小樓裡就開始忙碌起來。這裡是大連香禾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禾)的中央廚房,每天有1萬多人的餐食從這裡生產加工出來。曲鴻飛一早就來到這裡,既是營養師又是公司副總經理的她,一天的工作從中央廚房的快檢室開始。經過嚴格的消毒,換上全套工作服後,她對當天的所有食品原材料化驗情況進行了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