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她突然離開了我們!卻把川菜精髓留在了奧地利……

2021-02-17 維城

在中國,要說哪個地方的人性格最真實、剛烈、永不馴服,

重慶人如果認第二,恐怕沒人認第一。

重慶男人推崇江湖義氣,重慶女人敢稱巾幗豪情。

都說重慶女人和重慶男人一樣,都喜好在廚房裡搗鼓大刀大火,大油大醬,搞一桌江湖大菜;

重慶女人和重慶男人也一樣喜歡在酒桌上呼朋喚友,扯著嗓子划拳喝酒。

重慶崽兒兇,重慶妹兒「蛟」,一樣敢愛敢恨,一樣快意恩仇。

在重慶女人快意恩仇的背後,是重慶男人的坦然……

從餐飲、房地產到醫藥、零售……據統計,重慶有超過三成的企業當家人是女性,是全中國10%比例的三倍!

在奧地利,也有這樣一位重慶女子。

她,叫鄧寀姝。

不惑之年,鄧寀姝和先生張國柱二人放棄國內的優渥生活來到奧地利創業,身懷絕技、躊躇滿志,歷盡挫折卻始終抱定要讓更多奧地利人嘗到正宗中國菜的理想,終於苦盡甘來,靠自己的努力贏得了榮譽、掌聲和安詳幸福的晚年生活。

鄧寀姝和張國柱

鄧寀姝1945年出生在四川江津名門鄧氏,母親來自安徽的書香門第之家,父親是重慶冷藏公司業主,祖父是四川川鹽銀行董事。從小無憂無慮幸福的童年生活裡,鄧寀姝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畢業於重慶復旦中學。

然而,在隨後的年代裡,這樣的出身卻讓鄧寀姝不得不需要付出比別人多得多的努力,才能得到認可。

由於歷史原因學業中斷後,1960年,年僅15歲的鄧寀姝就在重慶八一路好吃街的山城名小吃店開始了工作。從學徒做起,她先後在「山城小湯圓」、「粵香村」、「老四川」、「會仙樓」等重慶市名特餐廳學習工作。來自資本家家庭、還有著海外關係……因為「出身不好」而常常遭遇冷眼和歧視,是鄧寀姝一直耿耿於懷的心結。為了戰勝心結,重慶妹子在逆境中倔強不屈的天性讓鄧寀姝比別人更努力地工作,下決心一定要出人頭地、獲得認可。

山城名小吃店的主人,是「山城小湯圓」的創始人陳秀卿師傅。當時的「山城名小吃店」名氣之大堪比如今的「網紅店」,重慶市民都喜歡來這裡吃,生意很好。

鄧寀姝拜陳秀卿為師,學習山城小湯圓技藝。鄧寀珠經常早上4點就起床工作,一直忙碌到深夜,很少有時間休息。每到供應高峰時,食客一來就是十多個,所有的湯圓都需要現包現賣,工作量很大。這就要求鄧寀姝既要動作快,又要保證質量。經過近三年苦練,心靈手巧的鄧寀姝掌握了一項絕技——5分鐘至少能包100個湯圓。1963年,18歲的鄧寀姝脫穎而出,在重慶市名特小吃表演中包湯圓載譽而歸。出名後,鄧寀姝陸續在重慶當時很火的粵香村、老四川等餐館主理名小吃,擔任了組長、經理等職務。

1968年,鄧寀姝和比自己小兩歲、同樣是重慶名廚的張國柱結了婚,「她人特別好,樂於助人,對大家都很熱情」,張國柱回憶起當年的鄧寀姝,一切歷歷在目。

鄧寀姝以5分鐘包100個小湯圓的成績於1972年獲得四川省技藝表演第一名,她製作的綠豆沙、芝麻糊獲得兩個第一名金獎。她在會仙樓餐廳擔任主廚時創作的「名特小吃火鍋宴」發表在《四川烹飪》雜誌上,獲得行業內外一致好評,是對川菜烹飪的一大創新和貢獻。1985年,鄧寀珠獲得國家名特小吃一級技師證書,先後到重慶大學、西南大學、四川財經大學……講授名特小吃技藝知識。1986年,重慶會仙樓屋頂花園舉辦「名小吃宴」,很多市民排隊去品嘗鄧寀姝的小湯圓手藝,一時間她更加聲名大噪。當時,張國柱也已經是重慶市二級廚師的紅案主考官,待遇相當不錯,只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夫妻倆家中彩電、冰箱……已是應有盡有。

機緣巧合之下,1988年時張國柱被四川省國際技術合作公司聘請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四川飯店」擔任主廚。張國柱來維也納不到半年,當時四川飯店的負責人覺得店裡的名小吃是短板,想要請鄧寀姝來補足。可在當時,夫妻二人同時公派到海外的一個單位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為此,領導特別打報告向國內報批,經過再三爭取,1989年7月,鄧寀姝終於帶著她國家一級名特小吃師的手藝來到了維也納的四川飯店,擔任副廚師長,主理名小吃和冷菜,試圖推廣中國小吃、打開奧地利市場。

在四川飯店工作的幾年中,鄧寀姝和張國柱很快愛上了維也納這個鳥語花香的宜居之都,松鼠也會經常光顧他們在維也納的家。

然而,當同四川飯店的合同到期後,是去是留?夫妻二人卻有了分歧。

國內優越的待遇和熟悉的環境,對張國柱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但鄧寀姝卻覺得要把中國菜在奧地利發揚光大,讓更多的奧地利人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菜,「在國內開得起,我就不信在國外就開不起」,鄧寀姝非常堅持。她意味深長地對丈夫說:「國柱,以我們重慶人的性格,不幹個名堂,我們就不要回去。我們得相信自己的絕技,我們開得走嘛!」丈夫看著妻子堅決的眼神,非常感動,就決定和妻子留下來打拼後半生。

1992年9月,鄧寀姝在維也納22區相中了一家經營不善的餐館。他們拿出多年的積蓄,又找遠在美國的親戚借了幾萬美元,錢還是不夠。他們還將已有的小吃店抵押給銀行貸款,這才終於湊足200萬先令,「老四川」中餐館正式開張。

雖然做了老闆,夫妻二人卻比才開始打工時更辛苦。當時,在維也納聘請一個工人,費用相當於國內的80個工人。為了節約成本,在這家有著一百五十餘個座位的餐館,鄧寀姝和張國柱二人儘量自己幹活。由於「老四川」營業面積有限,夫妻二人只能住地下室,一住就是十年。至今,每每想起這段時光,張國柱仍會說:「我非常不願去回憶這十年!」

由於文化差異和餐館選址等問題,夫妻倆的這十年坎坷不斷。1993年,餐館開張不久,張國柱就接到一張奧地利法院的傳票。原來,張國柱從國內特意帶過去的8個上好的墩子,樹木纖維有肉沫就發酵有了細菌,鍛打的鐵刀有了一丁點兒鐵鏽,而且中國廚師習慣用的抹帕也被化學檢驗出了毛病……這些都是奧地利的食品衛生法不允許的。有人告訴他,這和國內不一樣,廚房裡所有的一切問題都是廚師長的責任,廚師長就是法人了。後來,費了很大週摺,奧地利的法院念張國柱是初犯也沒有不良記錄,就判處罰金3000塊才免了牢獄之災。

「老四川」開在當時維也納市郊偏僻的居民區內,客人層次良莠不齊,也偶有酒鬼或賒帳、賴帳的食客,甚至有食客在「老四川」館子裡打架。1995年的一個晚上,一個來自前南斯拉夫地區的客人和一個奧地利客人喝了酒莫名在老四川餐廳裡打了起來,打得頭破血流,一邊打架一邊還扔砸東西,把老四川搞得一片狼籍,客人紛紛逃竄。餐廳裡瓶子亂飛,櫃檯倒地,玻璃窗也碎了一地……鄧寀姝為了拉住沒有付帳、跳窗逃走的客人,手臂被劃破縫了18針,有些地方還植了皮,輸液都輸了很久……

這件事情驚動了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當時的一位史領事第二天就親自開車到醫院看望鄧寀姝,他握著鄧寀姝的手,動情地說:「實在對不起,不知道你們受了這麼大的委屈,受了這麼重的傷。」大使館出面和奧地利當局緊急交涉,要求嚴懲肇事者並進行賠償。打那以後,「老四川」附近巡邏的警察增多了,而且巡邏警車往往都要停在飯店門口。警察還特意把警察局24小時的緊急內線電話也告訴了張國柱夫婦。

當時還在中國的兩個女兒聽說後,到維也納看望父母。看到父母的憔悴和衰老,心疼得直掉淚,堅決要求他們回國。可重慶人的倔強讓夫妻二人不願服輸:「都到這地步了,混不出名堂就葬在維也納!」

奧地利中餐館的競爭激烈,為了在競爭中站住腳,鄧寀姝和丈夫求變求新:在菜品上,不但做出有特色的中國菜,更要搭配上鄧寀姝親手製作的名特小吃,做成套餐的形式,客人的每一次就餐,都如同一次赴宴。為了適應奧地利人的飲食習慣,鄧寀姝也把地道的中國小吃做了一些改變,為了讓更多奧地利人了解、接受重慶特色的山城小湯圓,鄧寀姝在盆子下面用水果鋪底,加上牛奶、芒果汁,上面是三色湯圓,又好看又好吃,很受奧地利人喜歡。就餐時,點一個山城小湯圓,成了「老四川」常客的習慣。

奧地利權威美食評論家弗洛裡安·霍爾澤(Florian Holzer)的到來改變了老四川的命運

2000年的一天,「老四川」迎來了一位普通的日本客人,點了樟茶鴨子、怪味雞絲後,這位客人對「老四川」精緻的菜品讚不絕口。一個星期後,這位日本客人又帶來維也納權威的美食評論家弗洛裡安·霍爾澤(Florian Holzer),很快,一篇推薦「老四川」的報導就在奧地利的一家權威報紙上發表了出來——霍爾澤在報導的末尾寫道:「我從來不在維也納市郊的任何一家餐館吃飯,但在老四川吃了以後,我的看法變了。」 

口碑一傳十、十傳百,奧地利媒體紛紛前來報導「老四川」。很快,「老四川」在維也納聲名鵲起,當地人只要吃中餐,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四川」。漸漸地,「老四川」的菜品給客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加上地方比較僻靜,一些國家駐奧地利的使節、商界人士和藝術家,都成了「老四川」的常客。

在奧地利廚師協會成立100周年的紀念活動中,協會邀請了三十多個國家的代表團搞了為期一周的廚藝表演,「老四川」和當時掌門人已是奧地利華人餐飲服務聯合總會會長趙小鳳的四川飯店一起,成為唯一一家以企業而不是以國家名義參加的參展方。展臺上,鄧寀姝把5分鐘包100個湯圓且同時面光餡光的絕技展示給了奧地利觀眾,很多人驚嘆於中國廚技,看得目瞪口呆。

由於選址在偏僻的居民區內,終究限制了「老四川」的發展,在兩個女兒的勸說下,鄧寀姝和張國柱在2002年忍痛割愛、放棄了奮鬥十年的「老四川」,休整了一年。這期間,一位「老四川」的常客、奧地利著名設計師突然找到夫妻倆,想推薦兩人接下維也納最有藝術氣息的7區裡、隸屬於美泉宮的家具博物館旁的一家餐館。

這可是炙手可熱的黃金地段,競爭者無數。為了競標成功,鄧寀珠和張國柱還專門做了計劃書。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競標成功,成為了第一個與奧地利美泉宮籤約的中國餐館!

時任奧地利總理海因茨·菲舍爾也多次到夫妻倆的餐館用餐併合影留念

有了「老四川」熟客的底子,鄧寀珠和張國柱的新店「張和鄧」(德語名:皇冠餐館)很快門庭若市,樟茶鴨、宮保雞丁、魚香肉絲、宮保大蝦、蔥燒海參、幹燒魚、幹煸牛肉……都是他們的招牌菜。奧地利報紙、雜誌爭相採訪,奧地利總統、總理、內政部長、外交部長等政要、各國駐奧使節、藝術家、明星等社會名流常在那裡聚會:最愛點幹燒魚和幹煸牛肉的現任維也納市長米夏埃爾·路德維希博士當時也是他們的常客;奧地利球星霍夫曼最愛「張和鄧」的犛牛肉,每次來都點很多份打包帶走;郎朗來奧地利演出時也會光顧……時任中國駐奧地利大使吳懇卸任前,還專門去「張和鄧」,把夫妻二人叫出去握著他們的手說:「非常感謝你們對傳播中國美食文化的積極貢獻!」讓兩人感動不已。

時任中國駐奧地利大使吳懇同張國柱、鄧寀姝

時任奧地利總理海因茨·菲舍爾及夫人也多次到店用餐併合影留念

儘管「張和鄧」走高端中餐路線,人均消費在35歐元左右,套餐最高可達120歐元……但由於菜品質量優異、經營良好,還是很快在奧地利建立起良好聲譽,屢獲奧地利「帽子飯店」的稱號。在所有媒體的報導中,張國柱最看重德國《美食家》雜誌的評價——這本在德、奧、瑞三國發行的《美食家》雜誌把「張和鄧」評為歐洲十佳飯店之一。

郎朗同鄧寀姝、張國柱

2006年,鄧寀姝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的第四屆中國烹飪世界大賽中,以彩盤、熱菜、名小吃參賽,取得兩塊金牌、兩塊銀牌獎章,奧地利國家廣播電視臺二臺(ORF 2)對參賽菜品進行了專題報導,介紹了重慶火鍋和樟茶鴨。

奧地利著名影星託比亞斯·莫雷蒂 (Tobias Moretti)同鄧寀姝、張國柱

憑著精湛的技藝和餐館的名聲,鄧寀姝也成為了奧地利中華餐飲業協會副會長、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烹飪技術比賽國際評委、奧中科技文化經濟交流協會副會長、奧中友協常務理事,躋身當地餐飲業名流之列。夫婦倆艱苦創業的事跡,中國重慶電視臺、《重慶與世界》、《今日重慶》雜誌都做過專訪,《重慶晨報》、《經濟報》、《新女報》、《重慶日報》都對他們的事跡進行了報導。2015年,鄧寀姝應重慶復旦中學邀請,在母校八十周年校慶慶典上作主題為「一個復旦人的奮鬥歷程」的勵志報告,獲得在場領導、師生的好評、驚嘆,學校還將鄧寀姝列為「重慶復旦中學校史傑出校友」。

工作之餘,鄧寀姝也非常熱愛生活,插花、歌舞……有很多的興趣愛好。奧地利的很多中餐館為了生意年中無休,但「張和鄧」每周都會休息一天,勞逸結合,鄧寀姝的休息天總是和家人一起度過。每年「張和鄧」也會放兩次長假,夫婦倆會和兩個女兒一起出去度假旅行,放鬆身心。

由於健康原因,2016年鄧寀姝和張國柱決定退休。「媽媽一直的夢想就是讓更多的奧地利人嘗到真正正宗的中國菜,『張和鄧』的成功完成了她的夢想」,女兒們動情地表示。

鄧寀姝、張國柱在印度

二老退休後,女兒帶著他們週遊世界,幾年來足跡遍布肯亞、塞席爾、印度、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世界轉了一圈,還是最喜歡奧地利,這裡才是我們的家」,張國柱說,他和鄧寀姝退休後,在奧地利華僑華人退休聯誼會的大家庭裡找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鄧寀姝是聯誼會舞蹈隊、時裝表演隊等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她與會員們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十分融洽,作為聯誼會美食組組長的她更是將一身絕技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更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愛戴。

夫婦二人在美國華盛頓

今年中秋,鄧寀姝已經專門重新整理了名特小吃的資料、做好準備想要教大家做月餅。聯誼會的微信群裡大家都翹首以盼,誰成想卻傳來了鄧老師突然因病離世的消息……「太突然了,誰都沒想到……」噩耗傳來,聯誼會同仁們無不痛心疾首。

夫婦二人在希臘聖託裡尼島

「媽媽這一輩子是勤奮、充實、自強不息的一生,始終熱愛生活,熱情工作,也很喜歡幫助別人,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保持無畏無懼、樂觀,相信無論多苦多累,總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一天!」女兒們感慨於母親的言傳身教,回憶起母親年輕時經歷的坎坷,她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取得了無數的成績和榮譽,天道酬勤,成就了家庭和自己。「媽媽一生艱苦奮鬥,咬定目標堅持到底的創業精神,對待烹飪事業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的不懈追求,社會活動中與人為善、熱情好客、樂於助人、充滿愛心的優良品質,是家庭生活中的好媽媽、好妻子、好女兒、好嫂子,值得我們切切實實努力學習,發揚光大。」

遠在中國的兄弟姐妹在來信中也曾談到:五十多年前,六嫂(鄧寀姝在張家的排行)來到張家,很快就成為我們家的「頂梁柱」,在生活中孝敬老人,關照兄弟姐妹,以博大的胸懷關愛、支持、幫助弟弟妹妹及其子女,教導我們做人做事,帶著我們順利成長,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永遠銘記在心。

張國柱和女兒們坦言,所幸,最近十幾二十來年鄧寀姝實現了很多的願望,包括讓更多奧地利人嘗到正宗的中國菜,一家人在一起,過得很開心。

「寀姝教大家做月餅的心願,只有我來幫她完成了」,張國柱雙眸噙著淚水、堅定地說。

- THE END -

(以上內容由歐洲時報中東歐版脩脩採訪報導,內容圖片由被採訪人提供,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轉載請註明《維城》EuroNews。)

相關焦點

  • 深圳好而不紅的正宗川菜館,傳承川菜精髓的鹽幫菜,能吃到就是福
    深圳川菜館倒是不少,要說被稱為網紅川菜館的也實在是多,但要是論好吃,恐怕叫不上來幾個了吧。小雲哥,就有那麼點意思,店不紅,但口味絕對一流,川菜典範,而且專營地道四川自貢鹽幫菜,食材地道,口味地道,這川菜,了得。
  • 後疫情時代 川菜產業發展路在何方
    16日,眉州東坡集團與保利集團共同打造的世界川菜產業園正式啟動了,他試圖在這個產業園中實現從農業種植、食品加工、總部基地、川菜文創、教育培訓、商業休閒在內的產業形態,並且按照自己的設想,他正一步一步接近目標:「未來眉州東坡將重點打造農業與中央廚房、中央工廠打通,從田間地頭到社區打通,讓線上線下一體化。」王剛說。
  • 奧地利國家電視臺來川茶集團開拍《你好,天府龍芽》
    8月29日至31日,奧地利國家電視臺ORF獨立籌拍製作的面向歐洲青少年的一檔大型電視系列片《你好,天府龍芽》在宜賓川茶集團科技園金秋湖開拍。
  • 讓我們一起緬懷在疫情中離開的英雄
    在這一天,我們感受到了病毒的可怕,更見證了人民的英雄冒著生命危險護家國的身影。2020年4月4日這一天,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致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悼念新冠疫情逝者。在當天10時起,汽車、火車、輪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全國人民為在疫情中逝去的英雄默哀3分鐘。
  • 音樂,奧地利人危難中的力量源泉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娟】11月2日,時值奧地利因今年第二波疫情再次實施全國性封鎖前夜,維也納發生恐怖襲擊事件,造成多人傷亡。當晚,位於市中心的國家歌劇院、城堡話劇院、維也納音樂廳等多家著名文化機構正在舉辦閉門謝客前的最後一場演出,恐襲發生後,大批觀眾被迫滯留在建築內,遵照警方指示直到午夜安全時方才離開。
  • 疫情中的我們,你是魔鬼中的天使
    畢業的時候可是沒少折騰家裡,學護士的人實習期是沒有工資的,相當於給醫院白幹了一年,而姚小姐的實習期要比想像的還要殘酷,因為她趕上了這次的疫情。剛畢業不到半年,之前家裡為了給她打點這份工作就已經忙裡忙外的跑了很久,工作終於是找到了,可還要實習半年。
  • 川菜中的「四道名菜」,老闆直誇內行人,網友:怪不得是經典
    中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各大菜系都有自己的當家名菜,想要習得各種的精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最出名也最有標誌性的就是川菜了,憑藉突出的口感和口味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川菜中的「四道名菜」,老闆直誇內行人,網友:怪不得是經典。
  • 在奧地利感染病毒竟然要坐牢!死亡人數破六千
    同樣不幸的是,奧地利死亡人數突破6000,衛生部長安叔伯今天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這一消息,但是安叔伯也盛讚了奧地利人在疫情期間空前的團結,2020年十分黑暗,安叔伯承諾,到了明年夏天,所有人都能打上疫苗
  • 精選一組關於奧地利的趣知識
    (奧地利農業土地分布圖:黃色為農田,深綠色為森林、牧場,青綠色為草場,灰色為城市。)(維也納景色。)三,令人驚奇的:世界上很多人以為貝多芬是奧地利人,同時也有世界上很多人以為希特勒是土生土長的德國人。四,「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是奧地利最大的城市,生活著奧地利百分之二十的人口。(金髮碧眼的維也納女孩。)五,奧地利學齡兒童享受九年義務教育。學費、書費和上學交通費均由國家負擔。
  • 頂級川菜「松雲宴」有32菜品,川菜大師怎麼評?
    獨行是因為堅守——堅守百年前榮樂園開創的現代川菜格局、技法及味道精髓;獨行是因為主張——視不了解、不熟悉川菜烹飪源頭的所謂創新,為沒有「根」的亂創新,認為當下階段的任務是「堅持傳統,謹慎創新」。到底百年前的榮樂園是什麼樣的呢?關於這個源頭,在大師總結點評環節,一點一點復原、展露。
  • 櫻桃姐測評:在成都吃這兩家老川菜館,帶這些葡萄酒很搭
    櫻桃姐測評這個欄目,就是把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喝到的數款葡萄酒中,能夠打動我的美酒,精心挑選出來,定期與大家分享。它們不一定是大酒,有的甚至名不見經傳,但是,葡萄酒的美妙,不就是發掘出更多有意思,且性價比高的美酒嗎?我想,這也是我從事十多年葡萄酒媒體工作的意義之一。美酒離不開美食,今天寫美酒的同時,要寫兩家餐廳,都是開了幾十年的老川菜館。
  • 【大師的菜】你沒見過的國宴川菜「雞豆花」,川菜大師帶你一睹真容!
    誕生於清末民初的雞豆花「吃雞不見雞」,是川菜中「以葷拖素」的典型代表,成菜造型極美。 它與開水白菜有異曲同工之處,重於吊湯,卻也高於吊湯。
  • 疫情過後我想開一家川菜私廚怎麼樣?就在居民區裡?
    真的特別想念奶茶、包子、手撕雞、水煮魚……這位兄臺,想疫情之後,在居民區開一家川菜館子,真的特別感動。因為這何嘗不是一個機遇呢?其實,作為一個廣大人,還是一個很挑食的廣大人,我還是蠻喜歡吃川菜的,至少在廣東川菜還是很受歡迎的(剛剛還問了在北京、上海、湖南、福建、山西、雲南的同學,他們說川菜在他們那邊,也是超受歡迎的)。
  • 百年成都記憶,川菜中的硬店——隱廬古法川菜
    說起創辦隱廬古法川菜的她,是被大董集團授予榮譽勳章的成都餐飲人;她深耕餐飲17年,是被眾多老饕、明星奉為川菜女神的美食達人;她是銀灘鮑魚火鍋等多家餐廳的創始人、主理人,美麗的外表下,包裹著一顆「匠人」心;她,
  • 鳳飛飛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不過她的歌聲永留我們心中
    鳳飛飛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不過她的歌聲永留我們心中鳳飛飛,我國臺灣女歌手、主持人、演員,在歌曲方面她有著很大的成就,她曾是歌壇的常青樹,她是臺灣樂壇的大姐級人物,在很多臺灣人的眼裡她是一個比鄧麗君還紅的一位歌后。
  • 她的錢,川菜,軒尼詩
    你知道我們為何要搞這次軒尼詩走進川菜的活動麼,因為在過去,在大多數國人的認知裡,幹邑是高雅的存在,是鋼琴,是歌劇,是貢嘎神山上沐浴金光的白雪。而我們就是想告訴大家,幹邑的確不負一切高雅之賞,但高雅絕不是她的靈魂。她的靈魂是hermoney, 是一切美好之物的神奇集合,也許只有『和諧』這個中文詞彙能夠信達雅地翻譯。」「哦,原來你說的是Harmony啊,不是hermoney。」
  • 中國向奧地利伸出...
    在中奧兩國政府的努力下,130噸物資在廈門高崎機場集結,兩架奧地利航空的波音777客機22日飛抵廈門,經過廈門機場和中國郵政的員工努力裝載,兩架777 「貨機」 於23日上午10時執行OS6022和OS6024從廈門起飛,目前返回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途中。這次為奧地利運回130噸的物資,將能緩解奧地利國內的疫情。
  • 四川傳統川菜典型菜式系列(二)2018年《中國川菜》雜誌2月刊欄目上部分
    :CDCCZZ-028中國成都川菜雜誌微信公眾號網際網路微信平臺。川菜之所以發展迅速,除了川菜廚師更善於因地制宜的發揮聰明智慧的因素外,還擅長使用獨特的烹製方法。製作出獨特的川菜菜品。如正宗的川菜的傳統菜品「白油肝片」(炒豬肝),就與其他菜系的烹製方法有很大的區別,一是不過油,二是要兌汁(傳統叫法為打碗芡),三是配料要加泡辣椒。且烹製時間極短,講究火候與速度並重一鍋成菜急火短炒。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豬肝十八炒,烹滋汁後即可起鍋成菜,這是其他菜系沒有的一種烹製方法。
  • 奧地利|維也納恐襲遇難同胞陳志彬追思告別儀式舉行
    11月23日,奧地利華僑華人聯誼會常務副會長,奧地利浙江商會常務副會長,奧地利奧中友協華委會副主席,奧地利華人餐飲服務聯合會副會長陳志彬(李強)追思告別儀式在維也納22區Kagrane
  • 玉芝蘭,川菜的寬與窄
    而如今的川菜,正制霸著全國餐飲市場,其中以重慶菜為代表的下河幫川菜最為耀眼,百菜皆麻辣,重油味精多,越開越多的火鍋店,越來越重的調味,這個越陷越深的惡性循環,是諸位都能感受到的,也因此,多有人覺著:川菜的精髓是麻辣。於是,「傳統川菜本該不辣」應運而出,帶著營銷的味道,和開水白菜見了諸多自媒體,似乎「川菜不辣」才是政治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