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傳統川菜典型菜式系列(二)2018年《中國川菜》雜誌2月刊欄目上部分

2021-02-27 川菜雜誌副刊號

中國川菜》雜誌社微信號:CDCCZZ-028
中國成都川菜雜誌微信公眾號網際網路微信平臺。定期推送大西南文化,四川特色烹飪菜餚技術轉讓,同城活動,吃喝玩樂,新聞資訊,商家優惠,愛心捐助等優質內容歡迎訂閱

導讀:要說到傳統川菜的特點。那麼,必須說到傳統川菜的精髓部分,川菜,最傳統的技術方法是注重小煎、小炒。特別是擅長幹燒、幹煸等。川菜的烹飪方法很多,有人做過統計大約二十多種,對於這一點本人並不完全贊同。全國各大菜系都有些共同的烹製方法,但也有不同類別的其他獨特的烹製方法。川菜之所以發展迅速,除了川菜廚師更善於因地制宜的發揮聰明智慧的因素外,還擅長使用獨特的烹製方法。製作出獨特的川菜菜品。如正宗的川菜的傳統菜品「白油肝片」(炒豬肝),就與其他菜系的烹製方法有很大的區別,一是不過油,二是要兌汁(傳統叫法為打碗芡),三是配料要加泡辣椒。且烹製時間極短,講究火候與速度並重一鍋成菜急火短炒。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豬肝十八炒,烹滋汁後即可起鍋成菜,這是其他菜系沒有的一種烹製方法。幹燒類菜品也不是不加水不加汁的燒,也更不是燒乾的燒而是收汁入味不加水澱粉的燒。幹燒類菜品與其他菜系的幹煎也截然不同,他隨原料質地變化可用油煸也可以用油炸。但成菜後都要求幹香、化渣,或脆嫩鮮香,或鹹鮮或麻辣。每一道傳統的川菜菜式都有一個基本的規律,這不能不說是川菜烹調方法的獨到之處,本期內容小編將從傳統的川菜菜式中揀選18道具有一定代表性質的菜式,做烹飪技術中常見的但需要注意的事項做逐一說明,由於我的水平所限文字講解中仍舊會出現失誤,懇請廣大的烹飪大師以及美食愛好讀者朋友們批評指正,為弘揚和傳播川菜的烹飪技術與文化藝術大家做到共同的努力。

《中國川菜》雜誌2018年2月刊欄目預告:

四川傳統川菜典型菜式系列(二)

圖文/汪世容

菜名:幹燒巖鯉

烹製方法:幹燒

味型:鹹鮮味

主料:巖鯉一尾(約重300克)

輔料:豬肥瘦肉100克,芽菜20克,蔥白50克,泡辣椒2根,香油10克。

調料:鹽5克,醬油15克,白糖15克,姜米10克,料酒20克,味精5克,胡椒麵5克。

加工切配:

1、巖鯉,破腹去內臟、去鰓後洗淨,在魚身上兩面淺斜劃數刀;

2、肥瘦肉剁細,蔥白切成6釐米的段,芽菜洗淨剁細。

烹調程序:

1、鍋中油燒至8成熱時,放入巖鯉,將魚身兩面煎黃撈出;

2、鍋中放入肉末,爤炒至酥香時放姜米、泡辣椒段、蔥白段,加入鮮湯、鹽、醬油、料酒、胡椒粉、芽菜末、白糖調味,再放入煎好的巖鯉,燒開後轉小火慢燒,至魚熟汁幹亮油時,淋香油,盛入條盤內即成。

成菜特點:色澤金黃亮油,魚肉細嫩鮮美,鹹鮮香濃,回味略甜。

注意事項:成菜後見油不見汁,切忌用芡,燒魚時注意掌握火候的應用。

註:此菜,又名幹燒紹子魚,如無巖鯉可改用草魚、鯽魚等,魚可用油炸。

菜名:豆瓣鯽魚

烹製方法:燒

味型:魚香味

主料:鯽魚三尾,(約重500克)

輔料:肉湯500克

調料:郫縣豆瓣40克,姜米10克,蒜米10克,蔥花50克,醬油10克,醋5克,白糖10克,料酒15克,水豆粉15克。

加工切配:

1、鯽魚,破腹去內臟、去鰓後洗淨,在魚身上兩面淺斜劃數刀;

2、郫縣豆瓣剁細,姜、蒜切粒待用。

烹調程序:

1、鍋中油燒至8成熱時,放入魚油炸進皮,即撈出;

2、鍋內留油100克,放入剁細的豆瓣,略炒至吐紅油時,下姜、蒜米及部分蔥花,後放肉湯、醬油、料酒、白糖,以及油炸過的鯽魚,轉小火慢燒至魚熟,捻魚入盤;

3、勾水澱粉,放味精、蔥花,汁濃稠時起鍋將魚汁淋魚身上即成。

成菜特點:色澤紅亮,肉質細嫩,豆瓣味濃,略帶甜酸。

注意事項:小火慢燒,油汁適量,芡不宜厚。

註:此菜系傳統豆瓣魚演變而來,傳統中不用糖、醋,或少用糖、醋。如果無鯽魚可用其他的魚類替代即可,中餐分餐制時(可每人每位)。

菜名:泡菜鯽魚

烹製方法:燒

味型:酸鹹味

主料:鯽魚三尾(約重500克)

輔料:泡菜75克,泡紅辣椒25克。

調料:醬油15克,醪糟汁25克,胡椒麵3克,姜米10克,蒜米5克,蔥花15克,水澱粉15克,芹菜花5克。加工切配:

1、鯽魚洗淨後,在魚身兩面各劃三刀;

2、泡青菜,用梗部切細絲,泡辣椒切魚眼型。

烹調程序:

1、鍋中油燒至7成熱時,放魚入鍋油炸進皮撈出;

2、鍋中留油100克,下泡辣椒、姜、蒜米炒香,參鮮湯,放醬油、醪糟汁及胡椒粉,加入鯽魚燒開後轉小火慢燒,三分鐘後將魚翻面;

3、再放入泡青菜絲、芹菜、待鯽魚入味熟透時,捻魚入盤,勾芡,加蔥花香油起鍋,淋於魚身上即成。

成菜特點:色澤棕黃,亮汁亮油,魚肉細嫩。

注意事項:用此味,以突出泡菜的酸鹹味為標準,以老泡菜為好,如酸味不足可酌情加醋,勾芡宜薄,色澤不能過深。

註:此菜系四川農村風味菜,突出四川泡菜的特色,如果鯽魚可採用其它魚類,即可。

菜名:生爆鹽煎肉

烹製方法:爆炒

味型:家常味

主料:豬腿尖肉250克

輔料:蒜苗75克

調料:郫縣豆瓣20克,豆豉5克,鹽1克,白糖2克。

加工切配:

1、去皮豬肉切成5釐米長3釐米寬的薄片;

2、蒜苗切節,郫縣豆瓣剁細。

烹調程序:

1、鍋置旺火上,鍋中油至7成熱時,放入肉片爆炒,待水汽燒乾時加鹽、豆瓣、豆豉、白糖同炒;

2、炒至油紅時加蒜苗起鍋成菜。

成菜特點:色澤紅亮,味鮮而香,辣味適中,肉質酥軟可口。

注意事項:用料必須肥瘦並用,肉片必須炒幹水氣,蒜苗炒至斷生即可。

點擊圖片有驚喜哦!!
2018年川菜雜誌紙質版380元,電子版120元預訂接單中。。。

過往資訊:

點擊連結閱讀:

相關焦點

  • 四川傳統川菜典型菜式系列(二)
    >微信號:CDCCZZ-028中國成都川菜雜誌微信公眾號網際網路微信平臺。定期推送大西南文化,四川特色烹飪菜餚技術轉讓,同城活動,吃喝玩樂,新聞資訊,商家優惠,愛心捐助等優質內容歡迎訂閱!導讀:要說到傳統川菜的特點。那麼,必須說到傳統川菜的精髓部分,川菜,最傳統的技術方法是注重小煎、小炒。特別是擅長幹燒、幹煸等。川菜的烹飪方法很多,有人做過統計大約二十多種,對於這一點本人並不完全贊同。
  • 四川傳統川菜典型菜式系列十八款2018年中國川菜雜誌欄目第三期(上)
    《中國川菜》雜誌社事業部推薦特色配方系列: (一) 乾鍋牛蛙醬料配方 乾鍋牛蛙紅油配方 乾鍋牛蛙底料香料配方 乾鍋牛蛙 烹製技術流程 四合一全套配方 售價188元 (二) 正宗四川成都白家肥腸粉,重慶五種爆款酸辣粉標準配方、製作工藝、特色小 料、紅油煉製、特色加工等配方以及烹製技術方法出售,誠意交款發送核心技術配方、製作工藝流程,其他社會辦學該單品收費近萬元
  • 四川傳統川菜典型菜式系列一(2018年1月刊中部)
    《中國川菜》雜誌社微信號
  • 四川傳統川菜典型菜式系列十八款2018年中國川菜雜誌欄目第三期(下)
    (三) 冷鍋串串 串串紅油 串串混合油 串串底料老湯 四合一配方出售全套128元 (四) 四川風味辣滷「火鍋油滷」配方以及製作流程300元/套。(五)四川毛血旺底料配方及烹飪製作流程300元/套。(六)重慶辣子雞配方及製作詳細流程300元/套。(七)正宗蹺腳牛肉滋補湯鍋配方及詳細流程技術5000元。
  • 《中國川菜》雜誌2020年10月刊
    歡迎訂閱《川菜》微信版雜誌全年12期220元,請添加微信13980808887聯繫,每月15日發送至微信群,同時,歡迎投稿推廣企業、個人、產品信息。現代人,超級的步伐早已將自己的靈魂丟在了身後,傳統的民俗飲食與民俗禮儀是回歸丟失的靈魂的唯一選擇。
  • 與廚爺約會川菜經典的傳統小吃小食詳解(2016年5月刊欄目續五)
    盡在 中國川菜雜誌微信訂閱平臺微信號:CDCCZZ-028 歡迎訂閱中國川菜雜誌社微信號:CDCCZZ-028中國川菜微雜誌最值得關注的微信媒體。與廚爺約會川菜經典的傳統小吃小食詳解2016年5月刊欄目續五完結篇文/川菜雜誌社水晶言 圖/
  • 《中國川菜》雜誌社欄目『食客天地』只為這一碗銷魂的「鰻魚飯」
    定期推送大西南文化,四川特色烹飪菜餚技術轉讓,同城活動,吃喝玩樂,新聞資訊,商家優惠,愛心捐助等優質內容歡迎訂閱!如果您需要更多專業領域的建議,我們建議您獨自對內容的可信性進行評估,並諮詢相關專業人士。祝賀《中國川菜》雜誌海外版全球下載排名一路領先~
  • 大師講壇:四川川菜老師傅傳統技藝研習會都江堰分會副會長尚安平
    2020年紙質版、電子版訂閱徵訂中,請讀者朋友添加微信:17780709990聯繫諮詢。《中國川菜》雜誌社事業部四川特色火鍋炒料,全套配方技術培訓班面向全國招生培訓,每月一號滾動報名開班,學期兩周由專業烹飪大師在實體店現場傳授,另有川式涼菜,熱菜,小吃,燉品類系列菜式教學,歡迎諮詢報名。
  • 人物專訪:四川川菜老師傅傳統技藝研習會都江堰分會副會長尚安平
    2020年紙質版、電子版訂閱徵訂中,請讀者朋友添加微信:17780709990聯繫諮詢。《中國川菜》雜誌社事業部四川特色火鍋炒料,全套配方技術培訓班面向全國招生培訓,每月一號滾動報名開班,學期兩周由專業烹飪大師在實體店現場傳授,另有川式涼菜,熱菜,小吃,燉品類系列菜式教學,歡迎諮詢報名。
  • 專訪:中國烹飪大師,中國四川成都川菜博物館首席汪傑
    2020年紙質版、電子版訂閱徵訂中,請讀者朋友添加微信:17780709990聯繫諮詢。《中國川菜》雜誌社事業部四川特色火鍋炒料,全套配方技術培訓班面向全國招生培訓,每月一號滾動報名開班,學期兩周由專業烹飪大師在實體店現場傳授,另有川式涼菜,熱菜,小吃,燉品類系列菜式教學,歡迎諮詢報名。
  • 淺談川菜,喜愛川菜的朋友必讀
    川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與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是中國特色傳統菜系。據考古分析,商周時,川菜就已進入萌芽時期。東漢、魏晉時,川菜便已形成地域特色,兩宋時期成為地方獨立菜系。在歷史長河中,古川菜幾乎一度毀於戰亂。直至清代,「湖廣填四川」使得四川移民匯集、經濟恢復,川菜才得開始以重新振興。
  • 中國十大川菜名廚邱克洪:只要生命在,我就不會忘了振興川菜的初心
    、第七屆全國飯店職業技能大賽四川賽區總指揮、2018遵義廚師技能大賽評委、2018第七屆全國飯店職業技能大賽貴州賽區裁判,被評為中國烹飪金匠、卞氏菜根香烹飪學校比賽榮獲熱菜金廚匠、中國十大川菜名廚,榮獲第八屆中俄蒙美食文化節特色宴席金獎。
  • 《川菜》雜誌實用經典技法欄目: 12道南北交融的家常菜(連載二)
    》雜誌社微信號:CDCCZZ-028成都川菜雜誌微信公眾號網際網路微信平臺。定期推送大西南文化,四川特色烹飪菜餚技術轉讓,同城活動,吃喝玩樂,新聞資訊,商家優惠,等優質內容歡迎訂閱!《川菜》雜誌實用經典技法欄目: 12道南北交融的家常菜(連載二)文圖/汪世容編者:就常用烹飪技法而言,24種技法,是他們的常見手法之一。
  • 國寶級烹飪大師劉昌正率川菜大師級弟子傳統與創新川菜20款菜品解析
    2020年紙質版、電子版訂閱徵訂中,請讀者朋友添加微信:17780709990聯繫諮詢。《中國川菜》雜誌社事業部四川特色火鍋炒料,全套配方技術培訓班面向全國招生培訓,每月一號滾動報名開班,學期兩周由專業烹飪大師在實體店現場傳授,另有川式涼菜,熱菜,小吃,燉品類系列菜式教學,歡迎諮詢報名。
  • 川菜不止麻辣,這才是川菜原來的樣子!
    ⬇️⬇️⬇️你以為,川菜就是現在看到的「大麻大辣」的樣子?你以為,川菜只是平民菜,上不得大臺面?錯了!其實川菜,70%是不辣的!川菜裡面,也有高檔菜式!可是當這位「教科書級別」的川菜老師傅,堅持把傳統最好的川菜拿出來呈現給顧客,想告訴人們,這才是川菜原來的樣子時,卻敗給了市場,被客人說「不正宗」!這是何等的無奈!麻辣本就不能代表川菜的全部。南堂菜作為川菜的一個分支,汲取了大量當年居住在四川的江浙廚師的經驗,你說它是「改良菜」,那是不對的,頂多算是「融合菜」。但你若說傳統川菜理所應當是辣的,這就貽笑大方了。
  • 川菜宮保雞丁最初和四川沒有...
    宮保雞丁、磁器口毛血旺這些名川菜背後有什麼故事?麻辣在傳統川菜中只佔小部分?……日前,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渝中區婦聯獲悉,疫情期間,渝中區婦聯微信公眾號「渝中姐妹」推出了「宅家學廚藝」欄目,每周定期邀請古川菜非遺傳承人、中國烹飪大師、重慶非遺保護協會餐飲食品分會副會長李盛開向「深宅」的市民分享各種在家簡單易學的美味。
  • 石光華:文人美食家的川菜生活
    2002年我決定把所有職務都辭掉,專心做文學。但那時小孩在上學,家庭經濟有壓力,我就給報紙雜誌寫文章,賣文為生。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把《牛肉加蘿蔔等於美食主義》投給了一家媒體,編輯非常滿意,讓我不要寫文學體育類的稿子了,專寫飲食。寫著寫著我覺得不滿意,報紙版面太有限了,往往淺嘗輒止,於是索性放開寫,一根蔥一頭蒜也寫上幾千字。 後來,朋友看了這些文章,都覺得不錯,讓我出一本書。
  • 日本人為什麼這麼愛川菜?
    2012 年,中川與大學同學張勇一起回到成都,深入探訪市井中的 200 多家川菜館,回國後寫成了暢銷書《四川料理之旅》,讓日本民眾認識真實的川菜。2018 年的四川美食節上,萌妹子們和大熊貓合影萬物皆可萌的日本人,還專門製作了一部《東京麻辣故事》的少女漫畫,講述四川姑娘小桃來到日本留學後遇到的一連串趣事,以及「因為四川料理而開始的愛情故事~」。
  • 這,才是川菜原來的樣子!!!
    你以為,川菜就是現在看到的「大麻大辣」的樣子?你以為,川菜只是平民菜,上不得大臺面?錯了!其實川菜,70%是不辣的!川菜裡面,也有高檔菜式!可是當這位「教科書級別」的川菜老師傅,堅持把傳統最好的川菜拿出來呈現給顧客,想告訴人們,這才是川菜原來的樣子時,卻敗給了市場,被客人說「不正宗」!這是何等的無奈!麻辣本就不能代表川菜的全部。南堂菜作為川菜的一個分支,汲取了大量當年居住在四川的江浙廚師的經驗,你說它是「改良菜」,那是不對的,頂多算是「融合菜」。但你若說傳統川菜理所應當是辣的,這就貽笑大方了。
  • 四川有個知名川菜品牌開到了美國洛杉磯,我大川菜這波擴張…穩
    二樓有露臺可以喝蓋碗茶,這可是在加州的陽光下喝蓋碗茶啊!也有完全和傳統川菜不是很一樣的菜式,比如下面這道竹蓀螺片澆汁,看上去很像西餐的擺盤,但是吃到嘴裡還是川菜的麻辣味兒。菜品的出品不是傳統的川菜圍一大桌一起吃,而是採取了分餐制,對菜品的呈現做了一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