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川菜》雜誌社微信號:CDCCZZ-028
中國成都川菜雜誌微信公眾號網際網路微信平臺。定期推送大西南文化,四川特色烹飪菜餚技術轉讓,同城活動,吃喝玩樂,新聞資訊,商家優惠,愛心捐助等優質內容歡迎訂閱!
《中國川菜》雜誌2018年2月刊欄目預告:
四川傳統川菜典型菜式系列(二)
圖文/汪世容
菜名:幹燒巖鯉
烹製方法:幹燒
味型:鹹鮮味
主料:巖鯉一尾(約重300克)
輔料:豬肥瘦肉100克,芽菜20克,蔥白50克,泡辣椒2根,香油10克。
調料:鹽5克,醬油15克,白糖15克,姜米10克,料酒20克,味精5克,胡椒麵5克。
加工切配:
1、巖鯉,破腹去內臟、去鰓後洗淨,在魚身上兩面淺斜劃數刀;
2、肥瘦肉剁細,蔥白切成6釐米的段,芽菜洗淨剁細。
烹調程序:
1、鍋中油燒至8成熱時,放入巖鯉,將魚身兩面煎黃撈出;
2、鍋中放入肉末,爤炒至酥香時放姜米、泡辣椒段、蔥白段,加入鮮湯、鹽、醬油、料酒、胡椒粉、芽菜末、白糖調味,再放入煎好的巖鯉,燒開後轉小火慢燒,至魚熟汁幹亮油時,淋香油,盛入條盤內即成。
成菜特點:色澤金黃亮油,魚肉細嫩鮮美,鹹鮮香濃,回味略甜。
注意事項:成菜後見油不見汁,切忌用芡,燒魚時注意掌握火候的應用。
註:此菜,又名幹燒紹子魚,如無巖鯉可改用草魚、鯽魚等,魚可用油炸。
菜名:豆瓣鯽魚
烹製方法:燒
味型:魚香味
主料:鯽魚三尾,(約重500克)
輔料:肉湯500克
調料:郫縣豆瓣40克,姜米10克,蒜米10克,蔥花50克,醬油10克,醋5克,白糖10克,料酒15克,水豆粉15克。
加工切配:
1、鯽魚,破腹去內臟、去鰓後洗淨,在魚身上兩面淺斜劃數刀;
2、郫縣豆瓣剁細,姜、蒜切粒待用。
烹調程序:
1、鍋中油燒至8成熱時,放入魚油炸進皮,即撈出;
2、鍋內留油100克,放入剁細的豆瓣,略炒至吐紅油時,下姜、蒜米及部分蔥花,後放肉湯、醬油、料酒、白糖,以及油炸過的鯽魚,轉小火慢燒至魚熟,捻魚入盤;
3、勾水澱粉,放味精、蔥花,汁濃稠時起鍋將魚汁淋魚身上即成。
成菜特點:色澤紅亮,肉質細嫩,豆瓣味濃,略帶甜酸。
注意事項:小火慢燒,油汁適量,芡不宜厚。
註:此菜系傳統豆瓣魚演變而來,傳統中不用糖、醋,或少用糖、醋。如果無鯽魚可用其他的魚類替代即可,中餐分餐制時(可每人每位)。
菜名:泡菜鯽魚
烹製方法:燒
味型:酸鹹味
主料:鯽魚三尾(約重500克)
輔料:泡菜75克,泡紅辣椒25克。
調料:醬油15克,醪糟汁25克,胡椒麵3克,姜米10克,蒜米5克,蔥花15克,水澱粉15克,芹菜花5克。加工切配:
1、鯽魚洗淨後,在魚身兩面各劃三刀;
2、泡青菜,用梗部切細絲,泡辣椒切魚眼型。
烹調程序:
1、鍋中油燒至7成熱時,放魚入鍋油炸進皮撈出;
2、鍋中留油100克,下泡辣椒、姜、蒜米炒香,參鮮湯,放醬油、醪糟汁及胡椒粉,加入鯽魚燒開後轉小火慢燒,三分鐘後將魚翻面;
3、再放入泡青菜絲、芹菜、待鯽魚入味熟透時,捻魚入盤,勾芡,加蔥花香油起鍋,淋於魚身上即成。
成菜特點:色澤棕黃,亮汁亮油,魚肉細嫩。
注意事項:用此味,以突出泡菜的酸鹹味為標準,以老泡菜為好,如酸味不足可酌情加醋,勾芡宜薄,色澤不能過深。
註:此菜系四川農村風味菜,突出四川泡菜的特色,如果鯽魚可採用其它魚類,即可。
菜名:生爆鹽煎肉
烹製方法:爆炒
味型:家常味
主料:豬腿尖肉250克
輔料:蒜苗75克
調料:郫縣豆瓣20克,豆豉5克,鹽1克,白糖2克。
加工切配:
1、去皮豬肉切成5釐米長3釐米寬的薄片;
2、蒜苗切節,郫縣豆瓣剁細。
烹調程序:
1、鍋置旺火上,鍋中油至7成熱時,放入肉片爆炒,待水汽燒乾時加鹽、豆瓣、豆豉、白糖同炒;
2、炒至油紅時加蒜苗起鍋成菜。
成菜特點:色澤紅亮,味鮮而香,辣味適中,肉質酥軟可口。
注意事項:用料必須肥瘦並用,肉片必須炒幹水氣,蒜苗炒至斷生即可。
點擊圖片有驚喜哦!!
2018年川菜雜誌紙質版380元,電子版120元預訂接單中。。。
過往資訊:
點擊連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