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騰衝的古村裡,家家戶戶都能用一花一果,制「銀杏滿漢全席」!

2020-12-23 騰訊網

中國人向來信奉「民以食為天,農以食為本」,在這樣千年農耕文化的薰陶下,從古至今,人們對美食的追求依然孜孜不倦。

在96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上,56個民族間,衍生出了代表中華美食的八大菜系,即使是在今天,人們也從未停下追求美食的步伐。

從深海裡的魚類,到雪山上的松茸,美食界的老饕到普通家庭,他們已經把中國的美食吃了個遍,近幾年,人們把目光轉向了植物界裡的山珍。

因為雲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裡的人除了對山珍有著得心應手的烹飪手法,也對山珍的味道無法抵抗。

鮮花

到了雨季大自然饋贈的珍貴山珍——野生菌就出現在餐桌上,雲南除了野生菌是人們喜愛的山珍,鮮花也是其中一種。

近些年來的創意菜裡,不乏鮮花的身影,但是位於極邊之城——雲南騰衝固東江東·銀杏村裡的人們除了以花入菜,更是把一種譽為「植物界大熊貓」的植物的深層食用價值利用得淋漓盡致。

這種植物就是「銀杏」!

我們走進騰衝固東江東·銀杏村

先了解一下銀杏葉、花、果作為食物與時光的千年糾葛,最後再去看一看、品一品銀杏村的銀杏宴。

一樹一桌宴

銀杏全身都是寶貝,從花、葉到果實,都可以通過正確的加工之後變成美味。

銀杏和鮮花相比利用它做出的美食更加讓人驚嘆,種類也更加豐富。

一棵銀杏樹只要稍加利用就可以做出一桌「銀杏宴」,「一樹一桌宴」足以概括它的特別。

回溯歷史,在歷史的星河裡找尋銀杏樹的影子,我們不難發現,從食用價值到藥用價值,從古代生二疊紀到今天,銀杏猶如一位孤獨的穿越者,踏過千山萬水,突破重重阻礙,一步一步走到我們面前。

關於銀杏的記載從西漢時期開始,而以銀杏果為食則是從北宋時期才開始,銀杏在宋代被列為皇家貢品。

銀杏果當時作為一種高檔果實,僅在上層階級流通,隨著栽種規模越來越大,逐漸傳遍海內外。

銀杏發源於中國,也在世界範圍內傳播,日本、韓國、朝鮮、荷蘭、英國等地都有種植銀杏的歷史。

他們除了有種的歷史,還有食用的歷史!

在日本和韓國,人們會把銀杏殼敲碎,把果肉烤熟或是炸熟食用,也把銀杏果肉製成銀杏罐頭食用,這算是食物中的極品。

銀杏的藥用價值遵循「先果後葉」的發展規律,前期,銀杏果的藥用價值被發現,到了20世紀60年代,銀杏葉的藥用價值才被發現。

銀杏葉必須經過專業加工才能入藥,所以銀杏葉對於普通人來說,只具有觀賞價值。

大片銀杏葉變黃呈現出來的美景的魅力沒有人能抵擋,即使僅僅通過照片都能感受到它的震撼,更不要說現場體會。

銀杏村的銀杏宴從花開始,由果實終結!

在銀杏村家家戶戶都能以銀杏花和銀杏果入菜,並且以「一花一果」就能烹飪出一整桌和銀杏相關的珍饈。

銀杏樹是雌雄異株植物,雌樹開花雄樹結果。但銀杏村內有一株極為罕見的雌雄同株——銀杏王。

村內雄樹極少,銀杏花也就顯得格外珍貴,銀杏花開時節,村民就會在雄樹下小心翼翼採摘銀杏花。

所以,在銀杏村能吃上銀杏花做的菜餚是天大的榮幸!

銀杏村人食用銀杏花以「蒸食」和「炒食」為主,主要以雞蛋作為輔料,不添加太多的佐料,儘量不破壞食物原有的味道。

到了銀杏樹花開時節,採下雄銀杏花,清洗乾淨,加入雞蛋打散,加入少量的鹽和雞油調味,放入鍋內,以蒸汽蒸熟即可上桌。

因為銀杏花少,且極為珍貴,所以銀杏村人多以銀杏果入菜!

1

銀杏果是銀杏樹的果實,也稱「白果」,經過加工的銀杏果外殼呈現白色,果肉多呈現翠綠色,點綴在食物裡,僅看顏色就異常顯眼。

銀杏村以銀杏果入菜的美食有很多,從主食到菜餚到糕點再零食,銀杏果的身影無處不在,銀杏果炒雞蛋,銀杏果雞蛋羹、銀杏蜂蜜羹、銀杏果炒肉,銀杏燉雞、銀杏酥和烤制銀杏果等等。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銀杏燉雞、銀杏燉小腸、銀杏燉排骨,這算是銀杏村的經典招牌菜!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銀杏燉雞,別名「翡翠鳳凰湯」,主要食材是銀杏果肉和土雞。

銀杏宴

看似簡單的食材卻蘊含了烹飪之人的心血,選用餵養多長時間的土雞,銀杏果肉何時加入都有講究。

一鍋濃香的翡翠鳳凰湯需要準確掌握火候和時間,才能讓最終的湯色清亮,香味濃鬱。

銀杏村

在銀杏村以銀杏果為主的菜餚已經很多,現在已經能用銀杏果和花做成一桌「銀杏果滿漢全席」。

因為人們追求美食的步伐沒有停下,所以銀杏村內以「銀杏果」和「銀杏花」入食的創新步伐也沒有停下,已經開始研究銀杏果和銀杏花更深層次的美食加工,如銀杏罐頭、銀杏糕、銀杏酒、銀杏飲料等。

現在騰衝固東江東·銀杏村的黃葉指數已達30%,趁著銀杏果剛過豐收,可以邊賞景,邊品嘗「銀杏宴」!

END

【編輯】閱雲南 一靜

【備註】轉載請註明,素材由騰衝四季江東景區開發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提供,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雲南騰衝銀杏村,騰衝最出名的秋景,一年只美20多天的銀杏古村
    騰衝是雲南另一個仙境旅遊勝地,四季都有著不同景色。由於地處火山版塊,以火山溫泉聞名遐邇。最具魅力的景點就是《騰衝火山熱海景區》,有著眾多溫泉景點,如大小滾鍋、哈嘛嘴,美女池、獅子頭、珍珠泉、懷胎井、仙人澡等,整個景區熱氣騰騰,猶如仙霧瀰漫,許多遊人更是被天然地質奇觀(熱海)所吸引。而到了秋天,騰衝則以銀杏村最出名。都說銀杏是最懂秋天的,從不辜負秋天。那麼騰衝的銀杏古村,則是從來都不辜負騰衝的秋天。
  • 11月的雲南騰衝,那「一片黃」是你無法抗拒的誘惑
    提起雲南,首先想到的大理、麗江、香格裡拉,而你這座西南邊陲小城,低調地綻放著自己獨特的美——騰衝,乍聽,有種騰雲駕霧的豪放感,其實,它名不符實,真實的它不張揚,氣質溫婉如玉。這裡有很多農家樂,每個農家樂都可以進去參觀,即使只是拍照,主人家也習以為常。--村子分為四個區域,從村口三岔路的銀杏廣場往前的陳家寨是遊客和銀杏最密集的地方,其他區域相對寧靜。村口的廣場上是人流最多的地方,特別是銀杏王樹處,雖它已是光枝禿幹,但仍舊霸氣十足,引得眾人分分合影打卡,因我不喜歡密集的環境,就向著村子的深處走去。
  • 騰衝銀杏什麼時候去看最合適,騰衝銀杏村最佳旅遊時間到來了!
    在「樹樹秋色、山山寒色」的深秋裡,有一個地方,你一定要去那就是——靜謐夢幻的騰衝銀杏村!這裡,是宛如天堂的靜謐秋景;這裡,是冬季裡的金色夢想;這裡,是電影《武俠》的拍攝地;這裡,是天堂的後花園;這裡,是天下第一銀杏王國。
  • 白果又名銀杏,觀賞過騰衝銀杏村的銀杏葉,但你見過白果花嗎?
    白果又名銀杏,雲南騰衝固東鎮的銀杏村,每年的11月左右金黃色的銀杏葉把村莊盡染,微風吹過飄飄灑灑的銀杏葉落下來遍地金黃,到這裡觀賞銀杏葉,拍拍樹幹技頭和滿地銀杏葉美照,發在朋友圈裡既是到此一遊的紀念也是金黃色的臭美。
  • 滿漢全席烏有宴
    與此同時,清宮元素在電影中反覆出現,頻頻暗示且印證著我們對於「滿漢全席」的零星概念——它是清廷御宴,象徵著奢靡精緻,是最高規格筵席的不二之選。然而,日本知名學者田中靜一卻一再聲稱「滿漢全席」為「虛幻的飲食」,遍尋卷帙浩繁的《清宮膳檔》,也未見「滿漢全席」的字樣。事實上,深宮高牆裡的皇帝太后們從未吃過所謂的「滿漢全席」。追根溯源,掩埋於歷史魍魍巨翳之下的「滿漢全席」真容為何?
  • 一頓「滿漢全席」滿足你的想像
    二十多年前的一部香港電影《滿漢全席》讓大家在熒幕上第一次見識了「滿漢全席」。電影《滿漢全席》想像的清宮「滿漢全席」場景而後周星馳的《食神》作又為滿漢全席打了個特大號的電影版廣告。此後,每當提到「滿漢全席」四個字,大家都會條件反射般想到連成排的山珍海味,並且感嘆清朝皇帝真是奢侈……可事實是:清宮壓根兒就沒什麼滿漢全席,是大家想多了!
  • 來啊,造一頓「滿漢全席」怎麼樣?
    各地又衍生出不少版本,有北京版、揚州版、廣東版、四川版、香港版……一段時間內,很多飯館都聲稱可製作滿漢全席。膳品也越來越多,選料越來越精奇,席面越來越奢華。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滿漢全席」是什麼樣的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遍覽清宮膳檔,通檢清代典則,無論是清代的朝廷禮食還是宮廷御膳,都不曾有過「滿漢全席」「滿漢席」或其他什麼「滿漢」合稱的筵式與食品名目。但這並不等於清宮飲食對「滿漢全席」沒有影響。
  • 逛古鎮、泡溫泉,賞銀杏不用人擠人?雲南騰衝避冬非主流旅行指南
    現在,我們把一些旅行中的獨特經歷、實用秘籍分享給小夥伴,希望看後,能讓更多人的避冬旅程更加完美。開始之前,請小夥伴先收下這兩張衛星地圖示意,這上面有採採將會在遊記裡提到的全部景點。騰衝市,這個位於雲南西南部的美麗邊境城市,冬季每天最高氣溫平均在18-21℃之間,且晴天居多,很適合避冬旅行。一、觀銀杏真的能避免人擠人?由於溫暖,在國內大部分城市都開始進入」冬季模式」的十一月底到十二月初,這裡才剛剛開啟「金秋模式」。
  • 清朝「滿漢全席」的政治寓意
    因為光緒後習謂「滿漢全席」,這從光緒年代的一些文籍中能窺出端倪,如被魯迅稱為「較近於寫實」的《海上花列傳》、見聞實錄《庚子西狩叢談》裡,都有「滿漢全席」的記謂。「滿漢席」何以由「大」變「全」?這又與慈禧的膳事行為密切相關。自乾隆朝開始,官場的宴舉已有攀附皇帝的風氣,並染化民間。這也與乾隆要彰顯「盛世」、提倡「官民同俗」有關。
  • 來臨武,嘗嘗與「滿漢全席」比肩的特產
    滿漢全席,世人稱其為天下第一宴。這道宴席在江南地區盛行,興起於蘇州城郊的木櫝鎮。相傳,乾隆六下江南,每每微服私訪,都必須要去木櫝鎮逛一逛,不僅是為了賞那蘇州園林——庭院深深的美景的,更是為了品嘗那滿漢全席。
  • 又一桌滿漢全席亮相,菜品太漂亮了!
    然而清末的滿漢全席就不同了,一是其辦所已經習置大飯莊和大酒樓,有了宮式場境的固定氛圍;二是其席一開數度,接續承供,這就勢必要對全席的總體席式型格有所統籌;三是餐飲經營,競爭於餚饌優否,服務又當為首,尤其是這種華奢之宴,經營者、服侍者和踐俎者們都是要付出真精血、大功率的。
  • 又一桌滿漢全席亮相!菜品太漂亮了!
    然而清末的滿漢全席就不同了,一是其辦所已經習置大飯莊和大酒樓,有了宮式場境的固定氛圍;二是其席一開數度,接續承供,這就勢必要對全席的總體席式型格有所統籌;三是餐飲經營,競爭於餚饌優否,服務又當為首,尤其是這種華奢之宴,經營者、服侍者和踐俎者們都是要付出真精血、大功率的。
  • 知識檔案|「滿漢全席」108道菜裡為什麼沒有四川菜?
    四川菜如此知名,為何沒出現在滿漢全席那108道菜品裡呢? 滿漢全席的來源 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原為康熙帝六十六歲大壽的宴席,旨在化解滿漢不和,提倡滿漢一家。後世沿襲此一傳統,加入珍饈,極為奢華。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書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
  • 滿漢全席長什麼樣?今天總算開眼界了!
    他18歲開始在飯店跟師傅學習廚藝,他的刀工絕活和廚技都是在打工當學徒時的基礎,在他從事廚藝27年裡,獲得遼菜大師,中國烹飪大師,國家高級評委,國際高級烹飪調劑師,國際廚皇金牌廚藝大師、 「終身金勺獎」等榮譽稱號;  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興盛與慈禧太后老佛爺時代,菜式多達108種之多,可見奢華程度足以曠世罕見。
  • 康熙年間的滿漢全席,放到今天要花多少人民幣,你肯花嗎?
    滿漢全席,顧名思義,滿就是指滿人,漢就是指漢人,滿漢全席就是指在清朝的宮廷盛宴中,由滿人和漢人一起合作的一桌菜品。菜品至少108種,各種口味都有,燒菜、滷菜、火鍋,辣菜、甜品、點心,葷菜、素菜,山珍海味、珍奇異果,可以說應有盡有。
  • 細數廣州街頭的「滿漢全席」!
    後流入民間,廣州的酒樓一度以「承接滿漢全席」為榮。民間精華版的滿漢全席一共108道菜,有天上地下無所不包之意...盛極一時的滿漢全席漸漸地消失了...但是,在廣州這個美食之都。滿漢全席其實並沒有真正的「消失」,而是漸漸融入到老廣本土的美食當中,在廣州的街頭、路邊攤、大排檔、茶樓中...就有比這滿漢全席108道,更豐富、更好吃的美食存在!
  • 歷史上根本沒有「滿漢全席」!
    每當提到「滿漢全席」四個字,人們都會條件反射般想到連成排的山珍海味,一邊咽口水,一邊暗暗感嘆清朝皇帝真是奢侈……#電影《滿漢全席》想像的清宮「滿漢全席」場景#可是,今天要告訴各位一個殘酷的事實:清宮壓根兒就沒什麼滿漢全席!
  • 滿漢全席,到底有多少種菜品?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相聲演員經典的那段「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據說報的就是滿漢全席菜名。滿漢全席,原是清代宮廷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做的一種全席。1.什麼時候有「滿漢全席」?當初,宮廷內滿漢席是分開的。康熙年間,曾兩次舉辦「千叟宴」,聲勢浩大,都是分滿漢兩次入宴。乾隆年間李鬥所著《揚州畫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不過也有存疑,說其中所提為「滿漢席」,與「滿漢全席」一字之差,大有不同。由此衍生出不同的說法。
  • 給你看一桌最真實的滿漢全席!(開眼界了)
    又因是滿、漢官員的互酬,大家都較看重兩族饌式,故那時的滿漢席在席式和禮式方面,並未形成明顯的特徵。然而清末的滿漢全席就不同了,一是其辦所已經習置大飯莊和大酒樓,有了宮式場境的固定氛圍;二是其席一開數度,接續承供,這就勢必要對全席的總體席式型格有所統籌;三是餐飲經營,競爭於餚饌優否,服務又當為首,尤其是這種華奢之宴,經營者、服侍者和踐俎者們都是要付出真精血、大功率的。
  • 藏在雲南的邊陲村落,村子周圍種植銀杏三萬多株,簡直美得不像話
    每到秋冬時節,總有一件事情少不了,便是賞銀杏,這銀杏就像是春日的百花夏日的荷,成了秋日裡最浪漫的事情之一,只要季節合適,銀杏樹葉就會變黃,有一種「滿城盡帶黃金甲」之感,秋風一吹,遍地金黃,別提有多美了,怪不說連別稱是「蓉城」的成都,也選擇銀杏作為市樹,還有位於西安的千年銀杏樹,更是成為網紅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