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觀展指南丨上海看西方繪畫五百年,東京展顏真卿筆間名跡

2021-01-11 澎湃新聞
今日臘八,大年臨近,各大文博機構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迎新特展。向北,遼寧博物館可欣賞唐摹本《萬歲通天帖》、《虢國夫人遊春圖》,向南可以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品讀宋高宗《賜嶽飛批剳卷 》、宋人小品。在上海博物館,董其昌藝術大展依然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欽慕者;在蘇州博物館,潘氏家族收藏繼續訴說大家族收藏的滄桑過往。值得一提的是,「西方繪畫500年」已於昨日從北京清華大學移師上海,而在1月16日(周三)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顏真卿大展將揭開面紗。

上海

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

展期:2018年12月7日—2019年3月10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覽匯集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15個海內外重要收藏機構的董其昌相關藏品,共計154件(組)。通過「董其昌和他的時代」「董其昌的藝術成就與超越」和「董其昌的藝術影響和作品辨偽」三個部分,系統梳理並重新詮釋董其昌的藝術成就。

千文萬華:中國歷代漆器藝術展

展期:2018年11月16日—2019年2月24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這是上博首次系統、完整地展出館藏漆器。此次展覽以「漆彩飛揚」「清雅素髹」「雕錦鏤華」「螺鈿萋斐」「金髹彩妝」「閩風瑞光」六個部分,展出281件展品,展品年代跨度從戰國至近代,涉及彩繪、素髹、雕漆、螺鈿等六個門類。以時間為序,以工藝為綱,向觀眾展示了一部簡明的漆器藝術史。

遠古回聲:半坡遺址和半坡文化展

展期:2018年12月27日—2019年2月20日

地點:嘉定博物館(上海市嘉定區博樂路215號)

此次展覽將展出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的71件/組文物,其中一級文物19件,二級文物32件,涵蓋半坡遺址的典型文物,以及半坡文化其他遺址的文物。此次展覽是介紹半坡遺址和半坡博物館的專題展覽。展品包括雙耳紅陶尖底瓶、紅陶齒輪飾尖底罐、變體魚紋彩陶壺葫蘆瓶、波折紋彩陶細頸瓶、彩陶搖響器、布紋紅陶缽、陶蛙塑、骨針等。

劉海粟美術館海派繪畫年度研究展(第一回1843-1927)——春江明月共潮生

展期:2019年1月7日-3月17日

地點:上海劉海粟美術館

此次海派繪畫展的第一回研究主要展出1843至1927年期間的作品,以上海開埠為開端,以吳昌碩的藝術生涯為主要時間軸線,呈現海派繪畫早期,全國各地的畫家紛紛集聚上海,以豫園為主要的活動中心,以書畫社團為紐帶(吳昌碩與「海上題襟館」、錢慧安與「豫園書畫善會」、任伯年與「飛丹閣」),海納百川,在上海硯田賣畫為生的盛況。

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藏品展

展期:2019年1月12日—4月30日

地點:上海寶龍美術館(四號展廳)

展覽精選了60幅來自東京富士美術館的西方藝術經典藏品,分為六個部分,以時間為敘事主線,流派為發展形態展現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超現實主義、現代藝術、後現代主義……不同的流派和藝術風格相互交錯、此起彼伏、波瀾壯闊,勾勒出一幅16至20世紀西方藝術500年的歷史畫卷,意圖引領觀眾去探尋這些偉大的時代、藝術家及其作品中的奧秘。

第三回會心九人展

展期:2019年1月12日—3月10日

地點:上海市普陀區蘭溪路138號3樓海上印社藝術中心第一展廳

此次展覽包括「長條幅定尺寸創作」、「其他繪畫形式創作」、「書法」三個部分,集中展示了莊藝嶺、朱敏、餘欣、陳翔、邵琦、陳睿韜、朱忠民、湯哲明、王曦九位畫家的作品。其中,「長條幅定尺寸創作」部分是此次展覽的主要部分。

筆墨春秋:吳頤人藝術展

展期:2019年1月12日—2月24日

地點:上海市蘭溪路138號海上印社藝術中心

此次展覽展出近90件書畫、篆刻作品,全面展現了吳頤人在中國傳統藝術領域裡不斷耕耘的成績和收穫。吳頤人研究書畫、篆刻五十餘年,融合傳統、真趣質樸、典雅高古,跨越、貫通了書畫篆刻各個方面。其師從錢君匋、錢瘦鐵、羅福頤等前輩名家,繼承了他們藝擅眾長的優秀傳統。由印入書、由書及畫,沉迷於金石書畫之中。「不求第一,但求唯一」是吳頤人先生一貫的藝術格言。

方法論 METHOD

展期:2019年1月12日 —2月19日

地點:藝博畫廊(上海市莫幹山路50號6號樓101)

藝博畫廊的這一展覽由藝術家鍾樂星參與組織策劃,通過呈現叢叢、方凱 、宣琛昊、鄒濤及鍾樂星五位風格迥異的油畫作品,旨在討論藝術家個體工作方法及看待世界的眼光。

「豬」事吉祥:丘挺小品展

展期:2019年1月12日—1月27日

地點:芊荷藝術空間(長寧區愚園路716號101室)

「一年春作首,六畜豬為先。」在傳統文化中,豬多肉豐肥,象徵吉祥、豐收、財富;豬大智若愚,象徵一種圓滿的人生態度。

作為山水畫家的丘挺,對豬卻十分鐘愛。大筆淡墨、細筆勾畫,將豬描繪得姿態各異、憨態可掬,靈動可愛,不僅狀其貌,而且繪其神。

萬物有靈 | 徐進

展期:2019年1月12日—3月3日

地點:東畫廊(上海市龍騰大道2879號302室)

徐進是中國'85新潮及其「'85新空間」展覽的先驅成員, 並四十多年來堅持繪畫這一創作媒介。在與東畫廊合作的首次展覽中,徐進描繪了一系列相互關聯的主題,從現象學的層面構建歷史隱喻、虛構現實與感性幻象的組合。

北京

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

展期:2019年1月7日—4月7日

地點:故宮午門雁翅樓展廳

此次展覽以「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親睦族、勤政親賢、遊藝行樂、歡天喜地」六大主題,全面展現清代宮廷過年習俗。此次展覽分為文物展覽和實景體驗兩部分。文物展覽位於午門正殿和東西雁翅樓展廳,共展出文物885件(套),在展廳以外的部分則複製部分文物,還原宮廷慶賀新年的氛圍。實景體驗部分包括整個紫禁城開放區域,都成為春節文化的展場,在宮殿門口懸掛著寓意吉祥的春聯、門神,在廊廡下裝飾著華美的宮燈,在乾清宮的丹陛上下樹立起高大的天燈、萬壽燈。

翰墨丹心:尹瘦石百年誕辰回顧展

展期:2019年1月11 日— 1月23日

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一、二層

此次共呈現了尹瘦石先生不同時期的中國畫、書法精品及個人物品、手稿等60餘件(套)。在尹瘦石先生誕辰百年之際,北京畫院回顧北京畫院的這位老領導、知名藝術家、中國藝術重要推動者與組織者,讓觀眾在重讀他的藝術與人生。

枘鑿萬端:中國榫卯活性傳承藝術研究展全國巡展·北京站

展期:2019年1月6日—1月26日

地點:國家典籍博物館

此次展覽以「回望傳統」和「當代傳承」兩大版塊為主題分區,分別呈現了榫卯的歷史發展脈絡,以及傳統家具工匠與當代家具工匠間跨時空的對話。展出了包括中國古代建築榫卯構件、家具榫卯構件、中國傳統榫卯製作工具、中國當代榫卯藝術設計品等展品。

天津

其命維新:傅抱石的藝術世界

展期:2019年1月1日—3月31日

地點:天津博物館

此次展覽依託南京博物院豐富的傅抱石繪畫及文獻收藏,以天津博物館藏品為補充,共展出140餘件套的傅抱石先生繪畫、手稿、篆刻作品及著述。通過「往往醉後」、「上古衣冠」、「異域行旅」、「山河新貌」、「激情圖解」、「遣性自娛」六個部分較為充分地展現傅抱石繪畫藝術形成、發展、成熟的軌跡。作品創作時間自1925至1965,囊括畫家藝術發展中的各個時期,展覽希冀在全面、立體地展示這位美術大家藝術成就的同時,更對當今中國畫創作與革新有所啟迪。

江蘇

攀古奕世: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

展期:2018年12月15日—2019年3月17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出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貴州省博物館及蘇州博物館等收藏的清代蘇州潘氏一族的珍貴舊藏88件。通過對清代蘇州藏家藏品與文獻的發掘與展示,在文物收藏的傳承和歷史變遷過程中,去還原清代中後期蘇州的文人生活,以及揭示文人活動對蘇州這座城市的人文影響。

勒·柯布西耶—色彩的交響樂特展

展期:2019年1月10日—2月17日

地點;蘇州美術館

此次展覽呈現了勒·柯布西耶兩百多件原作,包含建築手稿、模型、水彩畫、油畫、木雕。作為現代建築的旗手,儘管柯布身後也引起過觀念上的爭議,但他留下的建築及思想、繪畫、文本,乃至粗野又蘊含典雅的木雕,以不凡的智慧和靜謐純淨之美閃耀不衰。

浙江

海派三人行:任伯年、蒲華、吳昌碩書畫精品展

展期:2018年12月20日—2019年3月17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

展出浙博館藏任伯年、蒲華和吳昌碩三家書畫作品,以及嘉興博物館藏蒲華部分作品。展覽將回顧任伯年、蒲華、吳昌碩所走過的藝術歷程。這些作品或清新脫俗,詩情畫意;或淋漓沉鬱,古雅渾厚。他們的藝術風格不僅強有力地推動了海上畫派的發展和興盛,還極大地影響了現代中國書畫的進程。

己亥迎春:浙江美術館館藏作品展

展期: 2019年1月15 日— 3月3日

地點:浙江美術館 11、12 號廳、藏品陳列廳

此次展覽共展出與「春天」主題相關的國畫、油畫、版畫、水彩作品 100 餘件,其中不乏虛谷、蒲華等清末「海派四傑」的國畫作品,以及吳冠中、朱德群、張漾兮、張懷江等老一輩著名畫家的藝術佳作。這些館藏精品以不同的繪畫形式展現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福滿人間的美好景象,也以藝術的形式鼓舞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國現代設計巨匠——陳之佛特展

展期:2018年12月28日—2019年3月28日

地點: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

展覽集情景還原、研究文獻、圖片資料,展出了浙江美術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陳修範、李有光、胡迪軍、孫仲山等收藏的260餘件陳之佛先生的圖案與繪畫藝術作品,有染織圖案、裝飾畫、書籍、雜誌設計、信札、教案、工筆繪畫,還有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珍藏的陳之佛先生在國立藝專任職期間的相關檔案資料等諸類。

技·匠:天一閣古籍修復技藝展

展期:2018年12月28日—2019年1月20日

地點:天一閣博物館(寧波市海曙區天一街10號)

天一閣作為亞洲現存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一直致力於古籍的收藏、整理、研究與保護。在四百五十餘年的傳承中,一代代古籍修復師們在藏書樓裡「修修補補」,為古籍「延年益壽」。古籍如何修?此次展覽將從一部古籍說起,展示完整的修復過程,為觀眾提供近距離了解古籍修復技藝的機會,揭開修復匠人的神秘面紗,讓大家感受匠心之美。

河南

和韻華夏——中原音樂文物瑰寶展

展期:2019年1月11日—4月1日

地點:漯河市博物館

該展覽集合了河南博物院藏62件(組)與音樂相關的精美文物,展品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代至清末,品類齊全,涵蓋面廣。距今8000年左右的骨笛,距今五六千年的陶鼓、陶壎,先秦時期代表中國青銅時代禮樂文化最高成就的青銅樂器及石磬,還有兩漢魏晉時期的歌舞伎樂俑或樂舞圖像,以及唐宋時期融合中西音樂文化、集歌樂舞於一體的綜合表演藝術作品等悉數亮相。

東北

傳移模寫:中國古代經典繪畫摹本展

展期:2018年12月28日—2019年3月

地點:遼寧博物館一層1號臨時展廳

此次展覽共展出35件手卷作品,其中包括4件宋明真跡、31件近現代畫家所臨摹的歷代經典繪畫作品。展廳中不僅可以一睹宋徽宗《摹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宋代《九歌圖》、宋代《神駿圖》、明代《仿清明上河圖》4件真跡的風採,而且可以領略于非闇、馮忠蓮、晏少翔、金桂琴等近現代名家臨摹古畫的魅力。

中國古代書法展(第二期)

展期:2018年12月20日—2019年3月下旬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第二期書法展將展出《萬歲通天帖》,以及懷素《論書帖》、朱熹《書翰文稿卷》、趙孟頫《行書秋聲賦》等館藏珍品,以時間為序,呈現中國書法史上不同時期的代表書法家及其重要作品。

2019年哈爾濱國際冰雪節

展期:2019年1月10月—2月5日

地點:哈爾濱太陽島雪博會園區

在哈爾濱國際冰雪節上,100餘件冰雕作品填滿了冰雪大世界超過60萬平方米的空間,這些作品由11萬立方米的冰和12萬立方米的雪雕琢而成,數千名藝術家用旋轉鋸、鑿子和冰鎬在零下35攝氏度的低溫下完成了這些冰雕。除了冰雕作品,松花江畔出現了2019個雪人,此外,還有冬泳比賽等相關活動。

廣東

有知音——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明清廣東山水畫展

展期:2019年1月12日—3月31日

地點:廣州藝術博物院一樓中國歷代繪畫館(2號館)

展覽特選院藏明清廣東畫人以及寓居廣東的畫人的山水畫精品七十餘件,藉此梳理了明清以降廣東山水畫風的演變,呈現其中所包含的地域特點。

廣西

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

展期:2018年12月25日—2019年3月24日

地點:桂林博物館

此次展覽匯集陝西文博單位收藏曆代有關馬的文物精品近70件,展覽內容分五大部分:「六畜之首,一馬當先——馬的馴養」、「玉鞍金羈,車水馬龍——馬與交通」、「金戈鐵馬,千乘萬騎——馬與戰爭」、「健兒快馬,戲舞翩躚——馬與娛樂」、「騏驥馳騁,天馬悠悠——馬與藝術」。昭陵博物館參展的十件文物,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唐代初期不同領域馬的重要地位,為展覽增色添彩不少。這也是昭陵文物繼2017年參展順德博物館「中國古代馬文化展」之後再次亮相。

臺北

受贈名品展:廣東繪畫選萃

展期:2019年1月1日— 3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次展覽展出歷年捐贈、寄存作品選萃,作品以廣東畫家為主,包括居廉(1828-1904)、高劍父(1879-1951)、高奇峰(1889-1933)、陳樹人(1884-1948)、胡藻斌(1897-1942)、黃君璧(1898-1991)、楊善深(1913-2004)等。

筆墨見真章:歷代書法選萃

展期:2019年1月1日— 3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次展覽將展出南朝梁武帝、宋代蔡京、明代沈周和董其昌、清代王鐸和劉墉等人的16件書法作品,呈現中國古代書法的發展脈絡。

看畫·讀畫:歷代名跡選萃

展期:2019年1月1日— 3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次展覽將遴選部分院藏曆代繪畫作品展出,呈現人物、花鳥、山水等畫科中的典範風格,及其在中國繪畫歷史脈絡中的演變。

來禽圖:翎毛與花果的和諧奏鳴展

展期:2019年1月1日— 3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來禽圖:翎毛與花果的和諧奏鳴展」展出31件,作品時代囊括宋、元、明、清至近代,分為「果熟來禽」與「鳥語花香」兩部分。其中宋人的花鳥寫生冊頁和手卷就有二十多件,包括黃筌、黃居寀父子、徐崇嗣、崔白、崔愨、惠崇、李安忠、李迪、馬麟以及日本明治時期的「花蹊女史」跡見瀧等。

日本

顏真卿 - 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展期:2019年1月16日 —2月24日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此展是東京國立博物館2019年的開年大展,以中國書法史上的傑作《祭姪文稿》為首要展品,呈現顏真卿(709-785)之為人與書法藝術的精髓,介紹唐代書法對後世及日本產生的深遠影響。

英國

皮埃爾·波納爾:記憶的顏色

展期:2019年1月23日—5月6日

地點:泰特現代美術館

皮埃爾·波納爾(Pierre Bonnard)是納比派中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他對色彩精妙絕倫的運用與馬蒂斯齊名,被譽為上世紀最偉大的色彩畫家之一。此次展覽,是近20年以來於英國舉辦的首次大型個人展覽,集中展示了藝術家自1912年以來的主要創作。「色彩」與「回憶」作為波納爾一生中最重要的命題,也成為了此次展覽中最重要的線索,將帶領新一代觀眾重新走進色彩與光的世界。

講座

上海

東瀛尋蹤唐物漆影

時間:2019年1月13日 周日 14:00-16:00

地點: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呂靜(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

漆液的利用和漆器的發明,是中華先民傑出的造物智慧,中華漆器不僅施惠於九州大地芸芸眾生,更造福分饗於周邊國家和地區。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中華漆文化影響最深、後世自身發展最有成就者,非日本莫屬。中華漆器在三個歷史階段,通過各種渠道傳入日本,不僅作為日用品、美術品,還是一種「教科書」,成為日本漆器發展的基底。尋蹤東瀛的唐物漆器,解讀在中外物質文化交流史上建立功勳的漆物榮光。

董其昌的繪畫及其真偽問題

時間:2019年1月19 日 周六 14:00-16:00

地點: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王連起(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在中國繪畫史上,從理論到創作,最後一位在這兩方面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的藝術家,就是明代的董其昌。本次講座,從文人畫的發展過程來分析其產生的原因。而從具體作品真偽的鑑定方面看,董其昌同元代趙孟頫、明代文徵明又是偽品傳世最多的。通過分析可以知道這同他們既是大書法家又是大畫家有關。具體到董其昌,又有其特殊原因。主講人將根據其鑑定古書畫「識真才能辨偽」的一貫主張,首先介紹董氏真跡作品的風格面貌,然後結合偽作,做識真辨偽的具體案例討論。相信聽眾結合本館舉辦的董其昌大展,對董其昌及其繪畫會有進一步的認識。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董其昌書畫

時間:2019年1月20日 周日 10:00-12:00

地點: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王耀庭(原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

董其昌不但是明代後期的藝壇領袖,也是啟迪後世無數書畫家的一代宗師。臺北故宮博物院是董其昌相關作品的收藏重地,數量超過三百件,如《葑涇訪古圖》、《書輞川詩》等等。本次講座主要介紹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董其昌書畫作品概況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大克鼎的發現與流傳

時間:2019年1月19日(周六) 14:00 - 16:00

地點:蘇州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葛亮(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部副研究館員)

從潘祖蔭到潘達於,蘇州潘氏收藏、守護、捐獻大盂鼎、大克鼎等國寶文物的故事,早已廣為流傳。其中,現藏上海博物館的大克鼎,是潘氏舊藏文物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關於大克鼎發現與流傳的故事,從清末到今天,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對相關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的記載,往往語焉不詳,或相互矛盾。比如,大克鼎出土於何時、何地,如何為潘祖蔭所收藏,是否從「天津柯氏」處購得,潘祖蔭與蘇州「潘祖蔭故居」的關係,抗戰期間埋藏鼎的地點,大鼎二次出土的情形,等等。後出文獻往往以訛傳訛,令人無所適從。此次講座,主講人利用現有資料,對大克鼎發現與流傳的經過重新作一梳理,儘可能地還原這一段值得稱頌的歷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讀江南與庚子藝事,東京展和服與變遷
    在日本,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迎來倫敦國家美術館藏品展,而東京國立博物館則將展現和服的歷史;因疫情而中斷的羅馬拉斐爾紀念展與荷蘭梵谷博物館特展也已重新開放。印說海粟——劉海粟用印研究展&文字證源——劉海粟書法研究展地點:上海劉海粟美術館展期:2020年6月12日起兩個展覽分別從劉海粟的用印和書法的角度做專題研究,從中可以看出劉海粟先生中西繪畫兼擅,而用印中可見其朋友交往和他近一個世紀親歷、親證的藝術人生。
  • 一周觀展指南|在倫敦、阿姆斯特丹、芝加哥,看倫勃朗繪畫
    3月的上海,上海博物館董其昌大展只餘兩天,將在3月10日落幕,正在進行的則有草間彌生、喻紅、攝影家埃文·奧拉夫的展覽,月底還有一波展覽集體亮相,其中不乏上海油罐藝術中心的系列開幕展,中國大陸最大規模的慕夏展等。在江蘇,南京博物院則將陸續推出路德維希的藝術課、唐吟方朱永靈書畫展等。「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 一周觀展指南丨董其昌大展還有一周,草間彌生即將來滬
    進入3月,各地開幕的展覽接連不斷,無論是「西方繪畫500年」、「倫勃朗和荷蘭黃金時代」,還是「時尚印跡:從畢卡索到安迪·沃霍爾」,或者是即將到來的「從畢卡索到基弗:路德維希的藝術課」,都引人注目。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博物館的「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已進入倒計時,還沒來得及看的觀眾不要錯過。
  • 顏真卿大展引爆日本,呼叫臺北:何時能來大陸展?
    「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現場2019開年第一大展,當屬剛剛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的顏真卿特展,展覽還沒開幕就已經上了好幾次熱搜,各路人馬吵翻了天,只因為其中的一件展品展覽主辦方東京國立博物館更是拿出了本館多件「壓箱底的寶貝」— 顏真卿《千福寺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以及近八十年來、眾人都以為早已在二戰中被毀的北宋李公麟的《五馬圖》。
  • 一周觀展指南|紛至沓來的上海雙年展、藝博會、ART021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特梳理各地近期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第四屆「童心繪」公益美術大賽獲獎作品展展期:2018年10月25日起地點:黃浦區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由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主辦的第四屆「童心繪」公益美術大賽近日舉行頒獎典禮並展出,這一大賽提出了發揮特教學校孩子們充滿想像力的特長,用真情,用內心繪畫,打破傳統繪畫的條條框框,走界外藝術之路
  • 2018年十大精選展覽
    中國古代繪畫展|中國古代書法展|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四王」特展既優選藝術水準高的繪畫精品,同時又體現「四王」的畫學思想,如王時敏《秋山白雲圖》、王鑑《四家靈氣圖》、王翬《晚梧秋影圖》、王原祁《神完氣足圖》等等,均是他們的經典代表作。延伸閱讀:故宮博物院清初四王繪畫特展就在今天!海量高清圖帶你搶先看!
  • 爭議聲中專訪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大展,一覽從唐風到日本的書法傳承
    「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等待參觀的觀眾對於愛好書法的觀眾而言,能夠親臨東京國立博物館觀賞備受關注的「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僅剩下一周多的時間。「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現場但也正因為這場東京國立博物館近年來的第二次中國書法大展,顏真卿早、中、晚期的書法代表作、宋四家「蘇黃米蔡」、八十年來以為早已毀於戰火的北宋《五馬圖》、因真偽辯論了大半個世紀的「天下第一草書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讀留法「先驅之路」,歐美看倫勃朗與凡高
    3月中旬,隨著上海博物館「董其昌大展」與上海雙年展的帷幕,上海不少民營美術館卻漸漸活躍。正在進行的有復星藝術中心的草間彌生、龍美術館的「先驅之路」,攝影藝術中心則正在展示攝影家埃文·奧拉夫的作品等。隨後,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將迎來開幕展,榮宅、昊美術館也將在中下旬開啟新的展覽。
  • 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盡數顏真卿近40年作品
    2019年1月16日一2月24日,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將舉辦「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展。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海報顏真卿是少有的與王羲之並駕齊驅的曠代大師。這就是說,顏真卿看自己的「顏體」楷書,不僅著眼於「體」以致生千篇一律千作一貌之弊;而是針對每一作皆施以獨特的匠心和形式語言。這樣的創作意識,別說在唐代絕無僅有;在幾千年後的今天,對照那些充斥遍至的奢談千人風格而極度狹隘頑固的書法觀念,也同樣堪稱絕無僅有!
  • 一周觀展指南丨上海賞古籍漆器之美,北京讀明清山水之古
    展期:2018年11月9日—11月25日地點: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江宏的山水畫築基於其理論素養,注重文脈傳承,側重對中國文人畫傳統的研究和汲取,墨彩煥發與骨法用筆共同構架了其理想中的山林詩意境界。卡塔琳娜·格羅斯:呢喃的泥土展期:2018年11月10日—2019年2月24日地點:上海 chi K11美術館展覽邀請德國藝術家卡塔琳娜·格羅斯,她運用噴槍作為主要的繪畫工具,在建築環境中創造與場景相關的大型作品。
  • 一周觀展指南|卡茨大展來到上海,北朝壁畫繼續延期
    最近開幕的重要展覽中,上海博物館有「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約200件展品呈現江南藝術的豐富姿態與文化縱深。93歲美國藝術家亞歷克斯·卡茨首個中國大展則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揭幕。山西博物院大展「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再次延期,展至6月28日。
  • 一周觀展指南|「雲間三友」逸筆丹青,「庚子鑼鼓」迎新味濃
    臨近元旦,各地的新展特展紛至沓來:在上海,上海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下周聯合上博,將推出「雲間三友,逸筆丹青: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書畫藝術特展」、上海市群眾藝術館與中國戲曲人物畫研究會聯合推出「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
  • 魔都3月看展指南:草間彌生展、teamLab、印象莫奈...每個都是史詩級!
    3月的展覽就像"神仙打架"草間彌生、teamlab、莫奈、誇尤拉...眾多史詩級的藝術品空降魔都為了方便大家打卡畫報君特地整理了一份《3月觀展指南》跟著這份指南打卡,準沒錯!此前火爆紐約和東京的草間彌生展終於來魔都了!作為20世紀以來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草間彌生,憑藉著其極具感染力的前衛藝術創作和極富傳奇色彩的藝術人格風靡世界長達70年!
  • 潮眼te丨4—9月東京森美術館,村上隆、奈良美智等6位藝術家群展
    「STARS展:現代美術的明星們——從日本走向世界」群展,將在 4 月 23 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森美術館開幕。6 位參展藝術家包括:草間彌生,李禹煥,奈良美智,村上隆,杉本博司,宮島達男。>01丨 草間彌生草間彌生被稱為日本現存的經典藝術家,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從小便被幻覺、幻聽所困擾,醫學上被稱為「人體解體神經症」的精神致病伴隨著她的一生。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博物館奇妙夜」重啟,國外展館陸續重開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即將迎來倫敦國家美術館藏品展;因疫情而中斷的羅馬拉斐爾紀念展與荷蘭梵谷博物館特展也已重新開放。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地點:上海博物館展期:2020年4月29日—6月28日展覽以文房供石為主題,展出旅美華人收藏家胡可敏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一批古典文房供石,以及上博收藏的供石及文人畫石作品,帶領參觀者了解中國歷代文人對天然石的青睞。
  • 一周觀展指南丨考古文物特展「灼爍」暑期,再識文化守護
    來上海,有「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展」;在蘇州、杭州,有代表吳越楚文化的玉器、陶瓷、青銅器特展;去北京,萬裡同風之下,可以欣賞到新疆文物精品;到敦煌莫高窟,吐蕃時期藝術珍品展正在呈現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而在日本東京,通過曹操高陵、南京市上坊1號吳國皇族墓等出土的文物,展現了一個「真實的三國志」。
  • 故宮蘇軾大展今天終於亮相:走近「千古風流人物」
    據相關資料介紹,兩岸故宮收藏有30多件蘇軾書法真跡,同時也收藏有多幅傳為蘇軾的畫作,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蘇軾行書《治平帖卷》《歸院帖》、《書林和靖處士詩後》等,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蘇軾名跡包括《寒食帖》、《寶月帖》、《廷平郭君帖》、《致運句太博帖》、《北遊帖》等 ,上海博物館則收藏有蘇軾晚年《答謝民師論文帖卷》等名跡。
  • 一周觀展指南|莫奈「日出」接近尾聲,徽宗「鴝鵒」將展金陵
    此外,呈現西方經典藝術大師作品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與「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均將在2021年1月初於上海外灘落幕,觀展時間只餘十多天。印象派在西方美術發展史中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而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更是承載了人們對繪畫世界的嚮往與追求。這是《日出·印象》創作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展覽共展出47件印象派和當代作品。
  • 一周觀展指南|山西北朝壁畫展倒計時,北京畫廊周重新啟動
    近期的重要藝術展覽中,一方面新展陸續開幕,如上海博物館的「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供石大展」與上海歷博的「絲筆茶瓷文化特展」,南京博物院的」融合「大展,蘇州博物館的館藏仕女畫精品展,北京的第四屆畫廊周等,另一方面,一些疫期之前開幕的重要展覽也進入閉幕倒計時階段,如山西博物院的展覽「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陝西歷史博物館的
  • 一周觀展指南|「黑石號」特展倒計時,清宮遺珍現國博
    展覽主要選取江南絲綢為代表的中國絲織文物和法國裡昂為代表的歐洲絲織文物精品,著重展示中國傳統絲綢和絲織技術對西方絲綢和絲織產業發展的影響。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地點:中華藝術宮、上海文聯展廳展期:2020年12月18日—2021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