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喜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時光荏苒,日夜更替,你是否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生活中遇到這樣的困惑?
每天用力思考,不料思緒亂如麻?
每天忙碌不停,卻發現所獲甚少?
每天用力追求,卻難以抵達初衷?
本來追求恬靜淡然生活的你,卻硬生生地把日子過成了兵荒馬亂,發現自己並不輕鬆,甚至難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一日晨會,某公司副總向員工提出一系列問題:你們有多久沒好好整理過自己的辦公桌了?自己的專用抽屜和柜子裡擺放的物品是不是雜亂無序?是不是好多沒用的物品還經常出現在你的視線範圍內?
由此提出「斷舍離」的概念,讓員工明白自己的真實需求,認真梳理自我與物品之間的關係,營造一種輕鬆愉悅的工作狀態。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中國古代哲學講求大道至簡,這便意味著「少而精」,如果你想改變現有的生活狀態,不如嘗試從改變一個基本理念開始,學會接受,懂得放下,用「斷舍離」去約束自己、管控自我,方能在錯綜複雜的世界中找到純粹的自己。新的一年,願我們在身心方面,都來斷舍離。
01
簡單做自己,捨棄過度物慾
在物慾橫流的現實生活中,你有沒有總想著買買買。
衣服、化妝品換了一堆又一堆,鞋子、包包換了一波又一波;心情美麗去購物,心情不美麗還是選擇去購物;看見別人的東西好,自己也想擁有,看見新的又想著佔有。
一個人靜下心來的時候,捫心自問:難道這些都是自己想要的嗎?
小米大學畢業後在一家諮詢公司就職,她對自己的穿著極為重視,在「雙11」、「618」「全場五折」這樣的商家營銷活動中,總能看見她「剁手」,看見心動的衣服就買,但給同事留下的印象是穿衣風格多變,幾乎沒有自己的穿著個性。
相比之下,小米的部門經理剛剛年過30,穿著打扮簡潔且有品味,無形中透露出一個職場女性的風範:知性、優雅、大氣。私底下交流,小米的經理說到:我只是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不盲從、不衝動,跟隨自己的內心,追求有質量、有內涵的生活,拋去多餘的、無用的,做回一個簡單的自己,會感到無比清爽,內心便也會豐富起來。
02
遠離焦慮,給生活做減法
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的短語:「扔掉多可惜」、「總有一天能用著」、「整理起來真麻煩呀」。
久而久之,這些人的生活亂成一鍋粥:永遠吃不完的剩飯、房間雜亂、學習繁瑣、條理不清……陷入一張自我布下「焦慮之網」,在負重中前行。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買書的速度遠遠超過讀書的速度。小張就是其中之一,他特別愛買書:文學類、管理類、語言類、心理類、工具類……書櫃裡沒地方放了,但仍舊在買書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相比之下,小張的朋友小郭自從上大學後,開始對自己喜歡的書籍進行精讀、細讀,不再像以前那樣瘋狂買書,泛讀書籍。她說:好書要細細品味,方能領略其中的更多美好。
東西不在於多,而在於精。永遠不要把東西當主角,應該把自己當作生活的主角。
東西少了,眼前清清爽爽,精神上自由灑脫,不給自己身體和心理增加額外負擔,給自己的生活做「減法」,進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與生活上的藝術之美,放下執念,輕盈前行,你獲得的將是內心的平靜與快樂。
03
捨棄過度社交,高度自律,走得更遠
細細想來,斷舍離不僅局限於物品的整理上,應更深層次地應該在於對思維意識的整理,這是一種高度自律。
朋友邀請你聚會,你要不要參加?當你判斷有的聚會只是吃吃喝喝的時候,儘管心裡不想去,但是卻不好意思拒絕,擔心以後自己會被朋友們孤立,但是內心卻是不情願參加「酒肉朋友」的聚會。
在進退兩難中,你又將作何選擇?
朋友小趙在社交這方面很有自己的原則,她認為大量社交≠有效社交。
大學畢業剛入職不久,被公司各部門的同事邀請去吃飯、K歌,她會委婉地拒絕,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自身修養上。由於善於思考、上手快,她被提前轉正並得到公司領導的認可和重視。
用斷舍離的方式去生活、去思考,開始的時候可能會花一些時間和心思,但是之後日子會越過越輕鬆。在整理思維的意識過程中,心境平和,即使在平凡的小日子中也能體會到大大的幸福感。
心靈富足,眼界開闊,看著一切都順眼了,這一生過著自己想要的精緻生活,未嘗不可。
人生不僅需要負重前行,更重要的是要輕盈前進,方能在人生旅途中更好地欣賞沿途的美妙風景。